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穿越成孙策实在让人压力山大 » 第十二章 不动如山(一)(新书求收藏)

第十二章 不动如山(一)(新书求收藏)

    第二日一早,随着城外一阵鼓声,黄巾军开始攻城了。

    孙坚站在城头远望,密密麻麻的黄色波浪此起彼伏,极为壮观。虽然黄巾军头带黄巾乃是象征着“苍天已死,黄天当立”。但是如此明晃晃的色彩汇成一片,迎面扑来,气势甚是惊人,比密密麻麻的人头攒动看着骇人得多。

    虽然孙坚自信守城之策万无一失,但是许多兵士毕竟是第一次杀敌。面对着对面汹涌的黄色海洋心里难免有些紧张情绪,连握武器的手都有些颤抖。

    孙坚平日里常带红巾,只是个人爱好,并无特殊意味。此时面对着如潮水般起伏的黄色海洋,孙坚心头忽地冒出一阵明悟:原来战场之上整齐的阵仗,颜色带来的冲击竟是如此富有气势,富有感染力。

    待到黄巾军慢慢近前,孙坚定睛一看。黄巾军或小或少或老,有的不过十来岁的年纪,有的已经垂垂老矣,还没跑到城墙底下便停下歇脚,喘着粗气。

    若是孙策在此地或许会感叹,原来书中说的万人敌,除却将领本身天赋异禀,刻苦锻炼外,这个时代的军队也是很贫弱不堪。一个21世纪的正常饮食的青年男子放在此地,少说也是个“十人敌”,还是在不懂任何武艺的前提下。

    很讽刺,也很无奈。

    祖茂在旁边观察了一番说道:“没想到黄巾军竟然多是些老弱病残,如此来看,其实也未必不能一战。”

    孙贲问道;“会不会是黄巾军故布疑阵?先派些老弱病残来迷惑我们?”

    孙坚摇摇头:“俗话说,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今天是黄巾军第一波进攻,若是不能给我们足够的威胁,反而会让士兵们坚定守城的信心。”

    祖茂笑道:“我是没见过这种打法,或许别人所想与我们不同呢?”

    孙坚也未反驳,只是道:“且观之吧。”

    三人正说间,一名黄巾军骑士拍马赶来,朝城上喊道:“城上的听着,我们这里有数万大军在此,不想死的速速开门投降!”

    孙坚也不答话,伸出手来,左右将弓箭奉上,引弓搭箭,一气呵成!

    只见一抹流光闪过,黄巾军骑士还没反应过来,只觉喉头一甜。正是孙坚一箭命中敌人咽喉。

    贤贵军骑士-1。

    箭声响处,黄巾军骑士应声落马。城墙之上响起一阵欢呼声。

    祖茂笑道:“果然是一群蠢货,来给我军送士气来了。”

    随着黄巾军阵中鼓声响起,黄巾军士卒纷纷拿起武器向城墙冲去。

    黄色的浪潮猛烈地拍击到城墙之下。城楼上的士兵经过初时的惊愕,此时慢慢醒过神来,弓箭、滚木、金汁纷纷如雨般落下。战斗甫一开始便进入了白热化。

    因为之前分派已定,此时孙坚并没有什么要做之事,只是不断收集了四面的情报,决定是否需要派人增援而已。

    孙贲眼见黄巾军一波又一波的攻击被击退,不禁喜上眉梢:“叔父神机妙算,这贼人果真没什么可怕的,想来此次叛乱很快就会平定下去的。”

    孙坚却摇摇头:“伯阳,莫要以管窥豹,此番大乱决计不会很快停息。”

    祖茂在旁边笑道:“那是,难道全天下都是孙文台么?”

    孙贲以为祖茂在拍叔父的马屁,岂知祖茂此时所言乃是真心话。

    下邳有孙文台,所以能守住。可是全天下如此多的郡国,有多少父母官如同钟县令那般弃城而跑,又有多少百姓正在饱受战事之危呢。

    孙坚颇为严肃道:“若我是敌军主将,定不会带着这些兵来碰这下邳坚城。先将这左近的豪强地主家挨个打上一遍,精简兵员,应该轻而易举便有数万人马。我们这里贼人愚蠢,不见得其他地方的贼人都愚蠢。而且战阵这些常识,就算敌人不懂,打着打着自然也就懂了。我应该上奏朝廷,迅速出兵,绝不能给黄巾贼扩大规模的机会。”

    祖茂笑道:“你杀了一任主簿,自身前途都堪忧,还操心国事呢?”

    孙坚眼神没有丝毫动摇:“杀了那两人我并不后悔。”

    “好一个不后悔!”祖茂拍掌赞道,“这才是我认识的孙文台嘛。放心吧,我都想好了,到时候我帮你把罪名应下来。你有官职在身我又没有,不过是躲几年追捕罢了,等个大赦也就回来了。”

    孙坚扭头看了祖茂一言,又转过头去看面前的战场,未说好也未说不好。

    祖茂也转过身,观察着眼前的战局。

    只有孙贲有些莫名其妙,祖茂承担了如此大的罪名,叔父竟然都未曾表示么?

    孙贲还不懂。生死之交的兄弟,有时候并不需要太多言语。

    攻城之战还在继续,战场上出现了许多匪夷所思的场景。一群黄巾军兵士冒着城楼的箭雨突入到了城楼下面,架起云梯的时候,突然发现自己家的云梯有的高了,有的矮了,竟然没几个合适的。

    冒着死亡的危险,黄巾军将士充分发挥了人的主观能动性。云梯短了,运点沙袋来垫着;云梯长了,撤下来赶快锯断。

    也幸亏城门楼上大都是些新兵,慌忙之乱拉弓便射,也不管有没有射准。但是有时候错有错着,明明瞄着一个人去的,却不偏不倚射在另一个人身上。

    一来二去,终归还是黄巾军吃亏较多,不多时城墙下面便扔下了两三百具尸体,其中还不包括受伤后撤的。黄巾军攻势不由得一缓,军阵开始出现动摇。

    正如祖茂所说,当军队伤亡达到某个临界值时,溃败似乎也就不可避免了。

    张闿在远处看着军阵动摇,不由得眉头紧皱。

    说好的县令都跑了,只剩个县丞带着一群新兵守城,能一鼓而下呢?

    张闿朝左右道:“来啊,把从下邳逃出来送信的那个家伙给我砍了。”

    “是。”左右领命而去。

    杀了那个下邳城人,固然可以解一时之恨,却于大局无补。张闿敏锐地觉察到军中的不安情绪,有些后悔自己不该全面出击,而应该集中主要力量攻破一点的。事已至此,只能亡羊补牢了。

    张闿呼唤道:“陶术何在?”

    “末将在!”一名小将出列回道。

    张闿说道:“你带一队精兵,务必要攻破眼前这道城墙。事成以后,我赏你十个女人。”

    “是!”陶术领命而去。

    不多时,黄巾军中阵分开,一队精锐士卒从中跑出。正是黄巾军中以精锐闻名的黄巾使团。周围黄巾军俱都欢呼起来,气势为之一震。还有几人竟凑上前去勉励一番,浑然不觉身在战阵之中。

    陶术带队突至城下,早有云梯架好,陶术扶住云梯,第一个登上,只三四步便攀了三分之一。

    陶术本是本地豪强家的一名侍卫,颇有些身手。后来身上害了些疾病,地主怕他传染,便将他扔在野外,让其自生自灭。

    恰好张闿传道经过,给他喝了符水,没几日竟然渐渐好转了。张闿说他与太平道有缘,便收了他在身边。在张闿的耳濡目染之下,陶术对太平教义简直深信不疑。

    后来,张闿纠集了信众,带着他捣破了原来地主家的宅院。原本高高在上的地主,跪在他的脚下,不住地请求他的原谅。

    他才发现,原来高高在上的大人物竟能如此的卑微。

    他至今记得那位“大人物”被绑在柱子上,被鞭子一遍遍抽打直至死亡,不断发出的惨叫。只觉得世上再没有声音比这个更好听了。

    或许可能还是有的,陶术听几个黄巾老前辈形容地主家女儿被他们轮番侮辱的喊声是非常“婉转”的。

    他多想听听那是什么声音,可惜还没轮到他的时候那个女人已经成了一具尸体了。

    而现在,自己的梦想马上就要实现了。只要登上这座城头,统领就会赏赐他十个女人。

    十个啊!谁会嫌女人多呢?

    他出发之前可是喝了符水的,据说喝了以后会刀枪不入,金刚不坏的。

    信么?

    信啊,必须他娘的信啊!这世界上还有比信黄天的更好的事儿么?

    不存在的!

    一念至此,陶术只觉得浑身仿佛有使不完的力气,手脚也不觉麻利了一些。

    如果陶术生在21世纪,或许他会知道一种叫做肾上腺素的东西。

    但此时他只觉得自己被黄天赐福了,自己将无往而不利。

    快了快了,马上就很近了!陶术越攀越高,马上就要看到胜利的曙光了!

    这时,城墙的垛口突然出现了一个石块。

    怎么有人能举起这么大的石块……

    陶术还没来得及惊讶,只见石块直直地朝自己飞了过来。只听“咚”地一声,陶术只觉得自己的身体轻飘飘的,似乎完全不受自己控制,向下坠去。

    不是说金刚不坏的么...陶术脑海中闪过最后一个念头,眼前便是一片黑暗。

    孙坚拍了拍手上的灰尘,不解道:“这么大张旗鼓跑过来,嫌死得不够快么?”

    ————————————————————————————————————————

    史曰:初,钜鹿张角自称“大贤良师”,奉事黄、老道,畜养弟子,跪拜首过,符水说以疗病,病者颇愈,百姓信向之。角因遣弟子八人使于四方,以善道教化天下,转相诳惑。十余年间,众徒数十万,连结郡国,自青、徐、幽、冀、荆、杨、兗、豫八州之人,莫不毕应。遂置三十六万。方犹将军号也。大方万余人,小方六七千,各立渠帅。讹言“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