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农民的崽 » 中学4

中学4

    班主任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第二年,他就如愿考上研究生而离开了我们,答应的冬天邀约也失了言。

    但我相信,班主任一定能够实现自己的理想和目标,按他说的,等他出息了,就可以拉来外地的投资商,把家乡建设得即美丽又富有,使它成为著名的旅游胜地,让百姓彻底摆脱贫困。

    是崇拜、也有遗憾,因为和班主任有同样梦想的老师太多太多,他们并不满足于栖息小县城享受安逸,拥有着更远大的抱负和不懈的奋斗目标,大多选择了更加广阔的天地和发展前景,

    正当学子们满怀希望,充满期待的依赖于这些年轻的教师能够带领大家走稳求学路,拼搏这奋斗征程之时,他们选择了大城市和自己的梦想,终究还是让大家望尘莫及、叹而惋惜。

    回忆起高考结束后的一次聚会,大家围绕“论老师对学生的重要性”这一话题占据了大部分的碰杯时间,其中有一哥们喝多了,哭着说:

    “我三年换了三位班主任,一年比一年不喜欢后面的老师,厌学、逃学、弃学,所以我初中毕业就出去打工,谈恋爱人家都嫌弃我……”

    大家纷纷劝他,不要用情太深,每个人都有同样的经历和不同的对待,不能责怪任何一位老师,他们需要关注几十、几百,甚至更多的学生,他们也有自己的家庭自己的难处,怎能独爱你一人,

    关键还得靠自己,大家越劝,他哭得越稀里哗啦,我没劝,因为我跟他感同身受,但高中毕业后我就想通了……

    回忆起求学生涯的整个过程,作为生下来就是农民的崽,常年的留守娃,我们更加依赖于老师的引导和鼓励,也深知能够遇到一位好老师何其的幸运,

    然而越长大、越成熟、越明白,每个行业的从业者都有自己的困难与无奈,老师有他们的家庭,有他们需要照顾的老人和小孩,有他们在事业上的无可奈何,

    他们的初心肯定是负责任的、仁德的、积极的、向上的,但过程却是艰辛的、受阻的、无力的,所谓心有余而力不足,理解、包容、善意或许是最好的换位之举。

    我和小哥的遭遇就是如此,满怀激情、跌跌撞撞,摔入现实。初二的第一周,学校举行了线上的教育基金颁奖暨开学典礼,

    本来是想展示一下高科技,然而除了主会场的与会者参与了整个过程,其他师生在教室里通过电视看到了寂寞,

    大家在忍受着长达半个小时的“雪花”电视屏幕后,终于出现了最后一组获奖者上台领奖的画面,然后就是新任校长长达一个多小时的训话。

    欧阳天校长退休了,与他同时退休的还有梁伯,使人欣慰的是,临走前,欧阳校长成功的帮梁伯申请了增加退休工资50元,

    接替欧阳校长的是曾经在其它学校掌管后勤的副校长,当他大摇大摆的走上主席台时,硕大的肚子一下顶住了发言席,

    同学们有两个疑惑,一是如果换成女校长这个肚子应该快九个月了吧?二是这位领导如果不小心再往前一步不知是讲台飞出去还是自个弹回来?

    至于他的训词,使大家不得不怀念欧阳天校长,前者念得之乎者也,使大家昏昏欲睡,而欧阳校长的讲话,让大家历历在目、受益匪浅……

    唯独让我注意到的是,她站上了领奖台,

    她叫李妍,第一次跟她接触是从饭堂发生的一件事说起,她跟小哥一个班,

    之前我并不认识,偶尔碰到也只是觉得这女孩斯斯文文、干净优雅,怀里始终捧着一本书,

    一次去饭堂打饭,在进大门时我看到一只大黄蜂仰面噗呲着翅膀在地上挣扎,食堂那么多人,那么多双脚来来往往,它是危险的,

    我想用脚帮它翻身,恰巧这个时候一个女同学从饭堂急匆匆地跑出,撞到了我身上,女孩表情痛苦的说了声:

    “对不起,”

    声音无比的温柔,我的心仿佛要被融化,而这个女孩正是李妍,这是后面从小哥那打听到她的名字,

    李妍冲出去以后,我诧异的望着她的背影,然后听到分菜的两个阿姨在讨论:

    “那黄蜂可有毒,怎么就会蛰到那小姑娘了?”

    “是啊,应该是没注意到,不小心拍到了。”

    打完菜准备出门,看着依然躺在地上挣扎的黄蜂,再想想李妍被蛰后的痛苦,我想着一脚下去,但还是于心不忍,索罢。

    自此,我留意上了李妍,作为寄宿生的她每天的规律如出一辙,早上第一个到教室,晚上最后一个离开,中午吃饭从不凑到饭堂的电视机前,打好饭就往寝室走,很多时候是左手端饭右手举书,

    好几次我担心她出门就踩外面的沟里,想着提醒一下她,然而好像多虑了。

    后来听小哥聊起她家的情况,总算了解了大概,原来李妍的父亲在她10岁的时候因车祸去世,留下她和母亲相依为命,所以李妍一直很懂事、很努力,

    更意外的是,小哥毫不隐晦的告诉我,他喜欢李妍,他想以后照顾她和她的母亲。

    小哥和我说这话的时候,就像当初我俩坐在田埂上的那次,很认真、很深情,但小哥说现在还不是时候,因为怕影响李妍的学习,等到他们俩都考上同一所大学的时候再跟她表白……

    这个学期不仅校长换了,班主任也换了,从高年级调下来教我们英语的女老师,

    不苟言笑、眼神犀利是她给大家的第一印象,调整骨干、施行严管是她的第一措施,优待优生、打击差生是她的第一手段,年级排名前十有五是她的第一目标,特别是她施行的每月月考后按成绩排名编排调整座位的举动,使整个班有了明显的分界线,

    前三排为她的“宠臣”、中间三排多求自保、后三排为她重点打击对象,一年来我几乎从前三排开始往后坐了个遍,到稳稳的定在最后一排,再也不曾前往。

    其实我在坐到后三排的最初还想着努力一把,奋起而追,直到经历了一件事,就再也没有了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