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诗语词曲 » 1. 诗语词曲第二篇诗人李白 1章天生我才必有用

1. 诗语词曲第二篇诗人李白 1章天生我才必有用

    .天生我才必有用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诗人,自言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汉飞将军李广后裔,西凉武昭王李暠之后,唐皇室同宗。

    李白曾经在天宝元年(742年)供奉翰林,后因得罪杨国忠,高力士而离开宫中。天宝十一年(752年),李白北上途中游广平郡邯郸、临洺、清漳等地。十月,抵幽州。初有立功边疆思想,在边地习骑射。后发现安禄山野心,登黄金台痛哭。不久即离幽州南下。安史之乱爆发时,李白游华山,南下回宣城,后上庐山。至德元年(756年),李白被三次邀请,下山赴寻阳入永王李璘幕僚。永王触怒唐肃宗被杀后,李白也获罪入狱。幸得郭子仪力保,方得免死,改为流徙夜郎(今贵州关岭县一带),在途经巫山时遇赦。李白遇赦后在江南一带漂泊,

    元和十二年(817年),宣歙观察使范传正根据李白生前“志在青山”的遗愿,将其墓迁至当涂青山。

    李白有“诗仙”、“诗侠”、“酒仙”、“谪仙人”等称呼,活跃于盛唐,为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杜甫合称“李杜”,被贺知章惊呼为“天上谪仙”、“李谪仙”。

    李白的作品想象丰富,浪漫奔放,意境独特,才华洋溢,在诗歌的艺术成就被认为是中国浪漫主义诗歌的巅峰。其诗作在全唐诗收录于卷161至卷185,有《李太白集》传世。李白过人的才华,使他成为一位名满天下的大诗人。李白喜欢喝酒,与他同一个时代的另一位大诗人杜甫有一首诗曾经这样写到:“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这首诗的意思是:“李白喝一斗酒就能作上百篇的诗,他倒在长安的酒店里就可以忽忽大睡。在李白喝酒的时候,即使是天子的召唤,他也不理,而自称自己是酒中仙。”

    公元701年,这日,巴蜀一座山中,晓雾初开,旭日方升。一户姓李的人家,算是本地的一个大户人家,主人家李翁,自家独占着这座山林,有山庄,马队、家丁、做着往来东西南北的生意,一座大宅土石结构,独门独户,分上中下三个院子。上院住的主人一家三口人,除李翁,另外一妻一妾两个年轻女人。中院住着下人,下院住着家丁,同时又是帮助李家长年累月翻山越岭做生意的人些。主要做着丝绸,桐油的长贩生意。这山上遍是产油的桐树与片片的桑田,还有无数的养蚕的农户户。

    此时此刻,呱呱坠地的婴儿落地,是李翁的小妾生下了一个男孩,有些稀奇古怪的感觉是那男孩刚坠地,天空忽然雷雨闪电,一道白光闪过,男孩哭声不停。李翁见状,虽是心喜,听见哭声,想到那雪白的闪电,于是给男孩取名李白。

    待家佣用白布裹了李白抱着出来递给李翁:“果然是白啊!这白字不是贬义,雄鸡报晓天白。”“还是老爷有学识。”旁边的人忙着插嘴。

    说这李翁原也识许多汉字,因为祖上积德,在他爷爷辈己是有些发迹,辗转东西南北,最后买下这座蜀中的山林,他父亲更是耕荒栽树,养蚕织丝,到了他手头己是家财不菲。因为劳累奔波,虽是年轻时娶了正室,可是一直无后,这已经半百的年纪才得了一子。抱着李白一边看着想,我们李家八辈祖宗都是一脉单传,不晓得八辈祖宗得罪了哪门子的神仙。什么都生的齐全就是人丁不旺。

    老来得子的李翁喜滋不迭的抱着儿子来到厅堂里。正方形的房间,空高十尺有余,乌黑方正的横梁上不知什么时候被外面天井飞进来的燕子筑了个大巢,两只燕子正喂着一窝雏燕。此时正张着黄蕊蕊的口啾啾啾啾嚎叫。

    “我说那前年的燕子又飞回来有喜事嘛,这不就抱了个大胖儿子吗。”一个四十好几的微胖的穿戴整齐的女人从旁边的厢房走出来说。她是李翁的发妻尤氏。

    这尤氏是大户人家出身,其父是富甲一方的举人出身,从小受到良好文化教育,读过诗书,嫁给李翁也算是门当户对。但是始终无育,前年李翁经商路过西域,捡回来一个女子叫月娃,是突厥族,十六岁时便被称为碎叶之奇葩,出落得貌美如花,婷婷玉立,月娃的四位兄长都是突厥族出名的勇士。可是因为世事无常变化而沦落。被李翁撞见,花银子买了她,又将其父母入土为安后,把这女子带回巴蜀的家里,弄为妾室。这女子不仅美貌十足而且能歌善舞,性格单纯无知,在这个家里活像是他们的孩子一样,因为年纪尚小,好吃好喝地随性地养着她,这又生下一个活蹦乱跳的宝宝,母凭子贵,这家人真的把她供了起来,随她怎么喜欢的自由自在的过着。可是这孩子吗,就由正夫人亲自抚养着。当时月娃生李白时才满十五岁。李翁夫人感觉她做李白的监护人是不行的了,从此这个家中,月娃像是李白的姐姐。一家人忙碌着又是聘奶娘,又是请先生,为李白的成长算计得忙不开交。这家的三层院子皆是青石砌地,泥砖砌墙、小青瓦、飞檐斗拱、厚重涂抹桐油的木门嵌着铜材质的徐徐如生的虎头的门环。窗棂围墙无不精雕制作,上院里的花园边上伫立着一座别出心裁的设计,就是那座书楼。因为夫人家里祖上有过中了举子的文官而发达的,到了夫人这代就只她一个独养的女孩子,科举什么的是没有希望了,但也是让其读了不少诗书的,因此她嫁到李家,商贾大户恰恰少了一个书房,于是在那自己居住的上院的后花园建了一座书楼,里面藏书万卷,气势恢宏的样子,门庭浮雕精湛,无时无刻不在显示自己是书香门弟后世一般。

    同时在李家的庄园中养蚕人周家的女孩儿也出生了。属于小康人家的周家佃了李家数百亩桑园种着,夫妻俩开了几座养蚕房,也在山中谋着生活。三五间泥墙瓦屋窗明几净地住着,一个小园些许果木花草,鸡舍狗棚,竹木的栅栏外面漫山遍野的桑树,郁郁葱葱。适值春天,一场空前的春雨之后,阳光明媚,万籁青青的感觉。

    生下的女孩儿比李家的小几岁,又是春天所生,这周家女人周氏满月后即抱着女孩去到李家,方圆几十百里的人家都知道这李家夫人是书香世贾之后,又是佃户,转山转水地去那里想让夫人给取个名字,也算是沾了斯文之气。

    这天,周氏穿的周周正正,虽是农户人家的女人,收拾得干干净净的。到了李家,说明来意,总算是见了夫人,殊不知那李夫人见了周家怀里的女孩,白白净净的不说,见到自己只顾欢喜,笑声如银铃般的动听。一下接过来抱在怀里,抿嘴微笑然后对那周氏说:“名字就叫周银妹吧。”“好啊。”“长到三五岁的时候过来与我们李白作个玩伴吧。我看这孩儿一脸福相。眉毛也生的好看。”“那敢情好。”仿佛讨了好彩头的周氏这才又翻山越水的回到家里。后来干脆又买了离李家附近不远的几片桑林,又在那里建了个宅子,一家人搬了上来,心想离李家更近一点,平常小户人家巴不得挨着大户的李家,星星跟着月亮走总有沾光的时候。

    说也奇怪,两家的孩子都才三岁半的样子,各自爬出家门在一片桑树林子里打转玩耍啦。急得要命,奶娘见到刚才还在门楼里坐得好好的李白不见了,趁夫人未发现连忙跑出来寻找,春光明媚中发现了两个孩子正在自家门旁边的桑树林里戏耍,急得冲进去抱着两个孩子跑回家,刚进门槛,见到夫人己经站在那里:“是在门前那片桑树林里找到的他俩。”结果李白自己抱着,一起往上院走着,走进院子,见到李白的亲娘月娃正在空旷的坝子中跳舞。“把两个孩子都关到花园的书楼去。回头你去告诉银妹家里的,银妹就作我们家李白的玩伴了。”“他们家才又生了个男孩。所以疏于照顾。这不正了了她们的心愿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