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诗语词曲 » 8. 不肯画堂朱户春风自在杨花

8. 不肯画堂朱户春风自在杨花

    留春不住,费尽莺儿语。满地残红宫锦污,昨夜南园风雨。小怜初上琵琶,晓来思绕天涯。不肯画堂朱户,春风自在杨花。

    且说那差人与秦观一路到了庄园,下来马车,进入园内,仿佛转瞬即到另一天地,从前只知道这地方穷泊荒芜,没想到竟然有这么一个令人大开眼界的地方。秦观想着,三大一起前行。庄园仿佛在一片僻静的林间,背后靠山,那门庭并不高大繁华,只是一片低矮的篱笆墙中两扇长方形的木门,一切显得过于的简单与质朴。可是里面却是古木森森,藤蔓缠绕,流水潺潺。虽是午后,斜阳下,林间一片广阔灰色的房屋若隐若现的。青石铺路,蜿蜒曲折。走到一片芭蕉林旁,便听见嚓嚓锯木头的声响:“这里正在在做桌椅,书院便在这里。透过林木看见一块才砍伐了树子的空地,几个匠人正在拉锯削木。见到苏东坡满面春风地站在那里与他们说着话。这边苏小妹见了,顾不得身体的疲劳,拎着长裙小跑着过去。两兄妹见到,无须多说,自是欢悦高兴。

    苏东坡引他们进入里面:“这么大的房间,我这是平生第一次见到。”苏小妹说。“正是我给改造出来的,之前是一片十几间房子的院子,打通了作教学的地方。我把它取名为也叫东坡书院,你们看那地坝角里黑色木板了吗,昨日才上的生漆过几天我把它书写了雕刻出来。”秦观回头,果然见那里黑色的一块木板在阳光下闪闪发亮。“走过这片芭蕉林便是住宅,说实在话接受这个捐赠我是受之有愧啊,可想那捐赠的女子到我公堂哭诉自己虽是有若干的家业,自己一个弱女子是无力经营与守得住的。思来想去,建了这书院,灌上我的大名,招那些山野的穷人家的孩子读书习文此不是更好。不是有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尽欢颜吗。那唐代的杜甫一生赋予了想象,我苏东坡何不来付诸行动起来呢。”“说的是。”秦观忽然拍手叫道:“我立刻辞了那朝廷的破官儿,随大哥一起远行”苏小妹听了说道:“省得我成日都为你的乌纱帽担惊受怕。”“哈哈哈……还是你两个夫唱妇随呀。”苏东坡大笑。

    秦心里掠过一丝悲哀,没有想到苏东坡贬了官儿,过世了妻子,在这穷乡僻壤的地方竟走出了一番天地。

    随着几人走进去,见到一白墙黑瓦的院子,里面几层台阶,各处都是房子。木窗木门虽说简朴且干净整洁。

    双蝶绣罗裙东池宴初相见。闲花淡淡春。细看诸处好,人人道,柳腰身。昨日乱山昏来时衣上云。

    一行人进了院子,只见树木缠绕,石阶洁净,台阶下一石井,见一女子正在井边打扫,只见她柳腰身,飞蛾眉,青丝一样的头发上插着两枝黄花。浑身上下均匀有致:“这便是我收养的干女儿管艮。目前跟我与曼书住在这前院里,你们住那后院吧。那里也是七八间房子,虽是简朴但不缺什么的。”“这女孩我收为弟子了。既是哥哥的干女儿也是我的女儿了。我要在这里干女子诗馆。”苏小妹忽然说道。“我也想设个女馆,原本我想让曼书担任,既然小妹有这个雅兴正好。”苏东坡说。“看来好象我到成了多余的了。”秦观笑道。“什么多余,那前面街上挨一挨二的房子铺子正在建设修缮哩,目前住的人家是少,只十来户人家,可是待那些陆续迁入的居民回来,也是够忙一阵子的了。”“哥哥是说让我管理修缮?”“从此你便是这里的总管。当然闲的时候也到书院授课。目前不是还不成形吗。”“也到是啦。说不定有一天那京城里的亲人们都呆不住了,回到这里也算有个落脚的地方了。”“也是,我们几家人的孩子都丢在二哥苏辙那里,他们也是艰难啊。”“那不就是狡兔三窟吗”

    不觉到了后院,安顿好妹妹妹夫,苏东坡自是又去招呼教室的事情去了。

    那曼书知道苏家的人来了,连忙赶来后院,帮助打扫辅床,又差两个丫头前去街上买些布匹回来,亲自缝制被褥送与小姑一家使用。

    燕鸿过后莺归去细算浮生千万绪

    长于春梦几多时散似秋云无觅处

    不觉迎来了新年,书院及街上的房子都竣工了。其规模自是隆盛无比。之前逃荒的些人家陆陆续续的迁回来了,一时间这荒寞的地方竟然热闹起来。

    这日遇书院开馆,街上的人家还自组了乐队前来演出。还有拜师读书的男女孩子们穿戴整齐被大人领着前来报名,人们川流不息,甚是繁忙。一直忙到正月中旬,日暖风和,书院四周春花皆已含苞,庭前红梅渐开,正午春云迷离蔽日。这天,苏东坡与苏小妹,曼书,管艮还有秦观领着书院的男女弟子出去赏新春。

    众女孩子们竟相争艳,多姿多彩。虽说只是布料的衣衫,衬衣也是布料,外缀的凸花长裙色彩艳丽。她们举止得体文雅,这些都是得益于苏小妹用的诗书礼仪的调教。

    男弟子们也是装扮清雅,内着白色衬衣,外衣皆为青瓷色的袍子。服饰虽无甚华丽珍贵,然整体气派极为清洁雅致。

    苏东坡与秦观也是与学生们一样,周身布衣,皆是色彩單調的靑白二色。那蘇小妹,曼書,管艮幾位女子,皆以素色打扮。曼書與管艮兩位女子貌美驚艷,雖是著素色裝束,卻是身形飄逸。

    這山原本也是管艮家的產業,而今讓出與蘇家人共享,蘇東坡同情佃戶,免去一半的租子,這山上竟有農戶管理。綠翳叢中建起了星落棋布的農舍。

    一行人沿著山路盤旋上行,無論先生或者學生可以隨興致讀誦所作的詩詞: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苏东坡欣然吟出之后,众人皆惊。

    自此这首词震憾当时天下词界。当然也是千古流芳的了。

    于是秦观接着吟道:

    西城杨柳弄春柔,动离忧,泪难收。犹记多情、曾为系归舟。碧野朱桥当日事,人不见,水空流。

    韶华不为少年留,恨悠悠,几时休?飞絮落花时候、一登楼。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

    同行的师生皆是赞不绝口。

    于是苏小妹也吟道:

    莺啼岸柳弄春晴夜月明

    香莲碧水动风凉夏日长

    秋江楚雁宿沙洲浅水流

    红炉透炭炙寒风御隆冬

    只见曼书随后吟出:

    欲问子梅瘦几分,花是叶子叶子花

    茎直叶浓万枝绿,苍苍叠翠一卷画

    欲问子梅几分瘦,秋雨裸枝簇簇长

    我妒子梅妆正好,月色潺潺脂粉塘

    这曼书字词之妙,并不亚于苏小妹。众人听了,无不称赞叫好。

    一迎一合,众人合吟,平添一种恢弘气势,颇感威严。待到午后阳光明媚,层林尽染。

    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

    绿杨烟外晓云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

    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却说京城皇宫,这日,夜渐深沉,光线幽暗。月色尚未泛起,四下点亮灯笼,明暗恰到好处。那谢景温才下了马车,正拎着灯笼往皇帝寝宫而去,一见皇宫里的内道,站满了文武大臣。个个面目愁苦,低头沉默不语。原来是皇帝陛下正在垂微之际,怕弥留的时间不多,让大臣们前往见皇上最后一面。

    再说里面皇上的床榻边,几个主要平时都侍寝的妃分两边跪在地上,个个年轻貌美,素颜白服。皇后娘娘正襟围坐在皇帝面前,眼睑下垂,二目流泪。说到这皇后娘娘,正是三十来岁,生得体形高大,面如满月。她身着白面青里的常礼服,头发左右分披无任何头饰。

    那太子宋跪在皇后身边,也是一身白面里青的礼服。眼睛圆睁盯着父王的灰白的气息奄奄的脸。忽然见到父皇一只眼睛半睁,吓了他一跳,因为此时的太子正在抱怨着父皇那年自己男扮女装贬了苏东坡,让周姝死了心。

    “我知道你怨我坏了你的好事,要不要我立即将那周姝赐婚于你。”“她早己动了禅心。赐予我在皇宫给她修座尼姑奄不成。”那皇帝一口气不来驾崩。

    渌水带青潮水上朱阑小渡桥

    小蕊受春风日日宫花花树中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再说这太子宋正式戴上皇冠,正是那后宫中哭丧一片的时候,受母后的指示将那但凡沾过皇上的未曾生育养育孩子的宠妃女子统统发配的发配,撵走的撵走。多少不一的也发放些银两给她们。仿佛宫中来了一次大洗牌。

    太子宋登基称号改为宋子宗。

    慌慌忙忙穿了帝服的宋子宋,好不容易躲脱了那些诸多的繁冗的仪式之后,这日脱了龙袍换上便装,一溜烟跑过宫里的廊道到了东坡书院。因是冬未,春寒料峭之时,夜色微露,寒风凛冽。到达书院,走到周姝房门外,门半掩,见到灯火闪烁下,她身着白面紫里长服,秀发长垂,五官精致清秀,半低头,两眼略有忧愁。灯光映衬下,风姿绝妙无比。两个丫鬟分两边站着好像是正在劝慰,一个说道:“现今太子登基,说不定就招那苏先生回朝廷呢……当年不是苏先生救了他一命,还有今天。”“那是做人的本分,何况救的是太子呢”“小姐不就是担心先生在偏远山区吃苦受穷吗。何不告诉皇上一声呢?”“这话千万不可乱说,我已告诉过他如若封了书院我便削发为尼。再说我与先生只能是师徒之交,兄妹相称,担心兄长那是在情理之中的事情。”

    这子帝听了,蹑足蹑手地离开了。回到宫中,心想那周姝己是不可逆转的了。索性就把好事做到底。于是第二日,上朝便宣旨,让苏东坡官复原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