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诗语词曲 » 7 荻原又遇露水浓 千山万水奈何谁

7 荻原又遇露水浓 千山万水奈何谁

    荻原又遇露水浓

    千山万水奈何谁

    送走苏小妹与妹夫秦观,苏东坡似乎有些落寞而归。晨雾初晓,见天空尚晴,云中排雁而过。仔细观那衙门四周,虽是荒寂简陋,连那围墙也是破壁断垣,很多也是修整过一番的,见到公堂上也还干净整洁,差役几个,也算穿着整齐。迈步进了公堂,问那个差役这地方的人有多少,那差人告诉他:“老早有八百人,一场干旱,一场蝗灾,现在只剩一百来人,约几十户人家。”“怪不得这么贫穷。”再让那差人带着往街上去巡视,一条横竖不到两里的地方,一片混乱搭配组建的木板房子,灰暗的屋檐下两个同样灰暗的铺子,一个肉铺,一个打铁的铺子。那肉案上几块血肉模糊的猪肉,嗡嗡的苍蝇乱飞着。旁边的铁匠是个五大三粗的中年男人正在使劲的敲打着被烧得火红的锄具。汗流浃背的样子。再往上望着是几个破旧的木板窗户,上面被风吹起在头顶上摇晃的妇女的衫裙。

    苏东坡一阵摇头叹息道:“这也太穷了。”“那不就是吗,之前我父亲便是这里的县令,两场灾后,人财两失。”那个跟着的差人说道。“人财两失?”“那不就是吗,听说朝廷拨了救灾钱粮,可是到了这里的分子只够熬两锅粥……”“你是说人饿死了,钱被层层盘剥了吗。”“那不就是呀。”

    苏东坡摇头叹息不已。

    22.

    清泉不再清

    清白己枉然

    待到傍晚,己经在冷冷清清的公堂上坐了大半天的苏东坡这才收拾了东西往后面的住宅而去,那苏小妹也着实地关照哥哥,临走前将自己使唤的两个丫头留下给他使用。有个丫鬟叫使儿,见到苏东坡回屋,忙着上前帮忙更衣,脱帽,更换上家常便装。正在此时,那曼书进来了,告诉使儿:“以后先生的这些事情由我自己做吧。”使儿停下来手。曼书又告诉她去那后面厨房帮忙弄晚饭。使儿出去了。

    这苏东坡听了曼书的话,方知道那苏小妹定是向曼书撒谎了,说明自己是认可的。不然曼书怎么这么得体自然呢。感觉仿佛生米做成熟饭的样子,她这不是己将自己作为了这宅子里的女主人吗。心里想。又任随她温柔纤细的手指在自己身上缓慢地活动着,先是脱下了他的灰黑色的公袍,低下身去帮他脱下沉重的官靴时,见到她乌云笼罩般的头发,发出淡淡的清香,心里一阵忐忑,仿佛血涌而上,想到这些日子的风风雨雨,身心俱疲,一把抱住她的细腰……

    从此这曼书作了苏东坡的小妾。

    且说这曼书也是满腹的诗情画意不说,亦会对苏东坡体恤入微,事事温柔有佳,闲时陪着苏东坡吟诗作赋,但遇苏东坡生病时,更是熬药端茶,不分昼夜地伺候。也让苏东坡的流放生活变得格外美好。把那些朝廷中的尔虞我诈的东西忘得干干净净。

    这苏东坡更是与她形影不离,即使下乡或者到野外视察,也是携带着她。

    22.

    野游垂钓深山里

    春色三分尘二分

    这日,苏东坡与曼书到一水边垂钓:“己是入冬季节,山野之间依然绿色郁郁,回想往昔在京城此时的天气己经白雪覆盖,道路车辙泥泞不堪的时候。而这南方的山野如同北方的深春。”苏东坡说道。曼书知道他尚有牵挂京城的亲人,然而,两人胸中纵有千言万语,此时只能静守沉默。

    二人斜靠在一水边的崖壁边下,脚下一河流缓缓流淌。远山青翠,树木朦胧,飞鸟掠过,鸣声婉转。近处崖壁上悬挂着一丛一丛的藤蔓,枝头深绿,枝条细长浓密,开着紫色小花在风中摇曳而坠。

    似花还似非花

    也无人惜从教坠

    抛家傍路思量却是

    无情有思

    萦损柔肠困酣娇眼

    欲开还闭梦随风万里

    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

    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

    落红难缀

    晓来雨过遗踪何在

    一池萍碎

    春色三分二分尘土

    一分流水

    细看来不是杨花

    点点是离人泪

    苏东坡念道。

    至日暮,虽是凉风习习,月亮初出,柔媚多姿:“没想到这孤僻的地方竟有如此自然的风韵。”不忍离去。“既然先生喜欢这水边的安静,不如我们找些竹木在这里搭起平台,筑个草棚又可以遮盖风雨,闲时到这里小住几日也是别有一番情趣。”“这个好。”苏东坡回道。

    于是第二日开始,两人便就地取材,开始搭建棚子,这苏东坡自打离开皇城,早己是练就得吃苦耐劳的一副身躯,砍竹木,扛粗石皆是不在话下。一代大词人能上能下实是罕有。感叹天地之广阔,富贵繁华那有这大千世界的山川河流来得自然呢。

    23.

    别时容易见时难

    纵然难禁泪湿衫

    再说京城的东坡书院,自苏东坡被贬出京城之后,书院里是少了许多朝廷官员们的子弟,却迎来了不少民间的富家子弟,千金小姐。这些人才不管你朝廷的事,依然是慕那苏东坡的大名前往的。

    这一天,那谢景温大张旗鼓地带着一干人到了书院,二话不说直接将书院里的一干人赶了出来,正往门上贴封条,周姝领着书院里的人站在那里干着急。正在此时,只见到太子宋的马车停在道旁,太子宋从车上下来走到书院门口:“谁让你们查封这个书院的?”“谢大人叫的呀,说苏东坡己经贬出了京城。”“他依然是朝廷的命官啊。”见到太子爷这么说,个个吓得目瞪口呆。

    太子宋又走到书院老板周姝的面前说道:“只要我大宋的太子还在一天,你的书院就在一天。”临了离开时又说:“你若不想开这书院,跟我进太子府当太子妃如何?”那周姝听了,站在那里不动。虽是隔着面纱,太子宋见到她的神色依然庄严。于是太子宋又说:“如果你不同意,也可以回到你的书院去。”

    那周姝立即转身往书院里走去。

    回到书院,然她想起那些往事,那自己的恩人先生到今天的地步,乃是因己而起,又不知而今远去他乡的音信皆全然不知。又想到这世上诸多的人情事故自是不少,虽然目前书院方无大碍,可不知何时那朝廷的奸人们又升起什么歹心……不由暗自神伤潜然泪下。

    24.

    绿橘梢头几点春

    似留香蕊送行人

    明朝紫凤朝天路

    十二重城五碧云

    歌渐咽.酒初醺

    明月清风忆使君

    且说这秦观携苏小妹回到苏家,这一日与苏家人团聚,住在之前苏洵的院子里,老岳母跟着苏辙住。苏辙更是为其添制日常生活中的用品,衣物器具不等。忙碌至黄昏时分,苏家人坐下来才开始探问苏东坡,苏辙挽着老母也过来了,坐在堂上,旁边苏东坡的夫人及两个半大的儿子也一起坐在那里,听着秦观讲南边苏东坡的事情。

    秦观坐在厅堂的下方椅子上,无半点顾忌地说那苏坡仿佛比任何时候都要开朗,心情愉悦。当说到他在路途中捡得那个女子曼书的时候,言语甚为凝重。正在含糊其词的时候,苏小妹站起来说道:“这个女子是大哥在途中拾到的,见到她孤孤单单一人,便将她带回了衙门里,临走前是我见那女子巴心巴肠的对大哥,想到我们走后,身边无个亲近的人照顾他的饮食起居,是我作主,把她收入了大哥的房中的……我撒谎说了大哥同意的。原本我向大哥提及此事,他一千八百个不同意,我当即表示如若不同意,我便留下来照顾他……”说完走到大嫂王弗身旁坐下又说:“如若大嫂要怪就怪我这个不屑的妹子吧。”谁知那苏东坡的原配夫人王弗却说道:“当初是他不同意携我们母子一同前往去那僻远之地的。再说我这些年一直身体欠佳。近日也越发的觉得难以控制,小姑子作的这个主算是为我们着想了。”说完拉住小姑子的手轻轻的拍了两下。苏小妹顿添欣喜。大家听了,不由感慨万端,流泪不止。

    25.

    深意托双鱼

    共结因缘无久远

    一家人叙叙旧之后解散。且说这王弗回到自家屋里,想到在厅堂里苏小妹的一番话,虽是既体面地维护了自己的尊严,细想起来,都是自己身体欠安不能陪同丈夫去那流放之地,亦是与那曼书亦是缘分吧。于己并无大碍。想到苏东坡往日对自己的情怀,那个书院的周姝天人般的模样也未心动,并不认为是丈夫的轻率了。但是今夜,勾起了许多她埋藏在心底的诸多情感。一夜未眠。

    不到半月,这王弗便悄然离去。那苏小妹以为这都是自己惹的祸,于是倾尽财力地为嫂子大办起丧事来。请了乐队,薄暮时分又奏起哀悼之乐,有招魂的巫师跳舞。那秦观又邀请了朝廷中自己的同僚们来家吊念。大摆丧宴。

    乐队退出,人尽散去,第二日苏家人便要将嫂子的尸体送回远在千里之外的苏家的祖坟风水之地下葬,那秦观便借用了公家的大型马车,令人抬起棺木,吹吹打打一片哀嚎走出京城。苏小妹更是在嫂子坟地守了三天。苏家人是披麻带孝地过了四十九天。

    这苏小妹想到嫂子的去世无不是自己把曼书的事情冲口而出引起的。非常内疚。日日夜夜的寝食难安。那秦观亦是妇唱夫随似的,时常殆慢朝廷之事,早早回家陪伴妻子。那曾想这苏家的事情一传十十传百,传到皇上的耳朵边竟是,苏东坡在外招花惹草地纳妾气死了原配夫人,苏家人大肆办理丧事不说秦大学士还挪用公家马车千里送葬。皇上屡屡闻谏。虽有苏辙时不时的在身过穷尽言词地解释,无用。

    一天,皇帝宣大臣们说话,那谢景温更是加油添醋地说道:“这苏家人真的是一个更比一个狠。侵占朝廷的公产。应立即贬那秦观”。

    过得不到五日,朝廷便是将那秦观贬到了比邺州还偏远的地方。

    雨洗东坡月色清

    市人行尽野人行

    莫嫌荦确坡头路

    自爱铿然曳杖声

    再说那太子宋,见到周姝颜然走进书院,心里落寞地回到宫中,成日都郁郁寡欢。那太子府上上下下的人为了讨他的欢心起来,亦是煞费苦心,隔三差五地大办宴席,歌舞表演,那太子府原本宽阔无比,府上的花苑园林连着宫墙,隔墙便是京城的那条最为繁华的街巷。为了大办宴席,那太子妃便是将命人将宴席,乐队设在离宫墙最近的那个园子里面,这个园子亦是太子当年按照父皇的园林艮岳设计的,只是规模尚不能与那艮岳媲美。

    这日,在一片郁郁葱葱的竹林旁边,将那大片地面腾空,精心布置了矮矮的舞台,又在当中摆上精美的桌子椅子,桌子上复盖着花纹艳丽的丝绸,上面摆满各色的糕点,瓜果十鲜。席间有描有龙凤图案或四季山水的四折屏风,摆于桌椅的后面,那山水瀑布皆是绘得非常新颖别致。在阳光下徐徐生辉。一干美妙的人儿穿得鲜艳夺目由太子府的总管领着走上午台,在一片冉冉升起的音乐声中跳舞起来。

    天色晴朗,正是初秋,林木之上薄云移动。四下微风吹拂,时有近处湖过的柳絮飘过纷扬扬。人们族拥着太子宋在席当中落座。左右皆设有席位,分别按照等级尊贵标准而坐着几个标致的夫人妃嫔。

    可是那太子宋依然是耸着肩膀,一脸的忧郁不悦。那午台上的人儿直跳到一曲终了,也不见太子宋和颜悦色起来。那些侍卫使女都不敢轻易停下,又令那舞者继续跳着。奏起的乐曲异常空灵飘渺,此时随风飘来的红叶点缀其间,在座的各位都被这眼前的景象吸引住了,这个时候忽然听见墙外传来朗朗的读诗的声音:

    雨洗东坡月色清

    市人行尽野人行

    莫嫌荦确坡头路

    自爱铿然曳杖声

    众人惊讶。只见太子宋从席间站起来,一脸悦色地走出席间,见到自己的贴身侍卫喊到跟前说道:“命人明儿将那面宫墙凿开,把那东坡书院给我连通进来。”“太子爷怎么断定那墙外有东坡书院呢?”“有周姝的声音啊。”“太子爷真是神仙。明儿我保准让太子爷高兴。”“还有,怎么设计要按这小艮岳的规格来。”“好哩。”

    26.

    桃花羞着无情死

    感谢东风

    吹落娇红

    飞入窗间伴懊侬

    谁怜辛苦东阳瘦

    也为春慵

    不及芙蓉

    一片幽情冷处浓

    这侍卫接受太子宋的命令,待那歌舞升平的哄太子宋欢悦的宴席退去。便让人抡起大锤将那太子府的园林毗邻京城街巷的一面墙,捶出个大洞。因为离皇宫还有一些距离,这个聪明的家伙更是在很短的时间内搭建起来一座廊桥,从太子府这边延伸到周姝的东坡书院了。这些时间,那太子府里的人自然是都不吭声,更不敢外漏半点信息。尚或有朝廷大臣知道一二,也以为是太子府扩建自己的花苑什么的。

    十月,在冬季来临之际,一座精美的廊桥仿佛在嵯峨之间耸起来。桥上封闭严实,嵌以精湛的图纹,对外宣称是为太子宋的三十大寿作为寿庆。那宫里上下的人皆是知道的,那皇上知晓后还送了补贴到太子府。口不心想,自己唯一的儿子在园内建一座小小的廊桥,不就是应一个景儿吗。

    再说那东坡书院,这日清早,周姝正在自己房中梳洗,听见丫头跑来说:“小姐呀,不知道什么时候我们书院的围墙上出现一座廊桥,之前没有这么个建筑呀。”“那还不去打听了清楚是怎么回事?”周姝放下手中的梳子说道。接着又亲自出去准备探个究竟。

    这书院原本只有两层,园内绿树掩映,即使在二楼的回廊里也看不完整那围墙外面的建筑。顶上有个阁楼,于是周姝爬到了阁楼,推开木质的阁楼窗户,从一片树荫中往外看,果然见不远处的一座精致的廊桥搭建到了自己书院的围墙边上,又见那建筑的设计风格非比寻常,顶蓬上绿红相间的条纹色彩非常艳美。这是什么人家呢,心里的咕道。正在此时,见到那蓬顶的口子大半个男子的身躯,这不是那太子宋吗。心里惊吓不轻。那里敢前去理论呢。心里自是哀叹,扪着胸口下了阁楼,回到屋里。不大一会儿又见到丫头上来报告:“小姐,我才刚去那外面巷里打听了清楚了,说是宫中太子府的园林砌出的一个廊道,正好架于那巷道之上,之前只知道那里面是个死胡同,谁知道原来是太子府上的园林呢。这不明明就是连过来到我们书院里的吗。看来那太子宋还未死心……”“你说些什么?”见到周姝恕目:“我是说太子宋一心要做小姐的学生还未死心。”那丫头连忙改口说道。

    27.

    风帘向晓寒成阵

    来报东风消息近

    试从梅蒂紫边寻

    更绕柳枝柔处问

    来迟不是春无信

    开晚却疑花有根

    又应添得几分愁

    二十五弦弹未尽

    再说太子宋的三十大寿这天,正是隆冬,于是又开大办寿宴。排场盛大。这太子宋自己设计的庆寿方式真的是别具一番风味,把酒宴设在府正殿里,那殿外便是自家的小艮岳,大殿的空间很宽敞,四周杵立着六根圆柱体,里面准备有寿宴一切所需。然亦做得都非常完美。殿中四周有长条形的设嵌螺钿的精美桌椅,桌子皆罩着绫绸。那正殿正中的供皇上及皇后妃嫔的座位装饰得金碧辉煌。美艳无比。寿食皆是宫中的御厨操持。南来北往的山珍美味由御厨烹制成各种精美的食品,抬出百年珍藏的美酒。由一干年轻的使女们输送到桌子上,朝廷的各路大臣皆是分坐两旁,正中上自然是皇上的位置。殿旁两边原来是使女们的房间,都腾空了出来,精心装饰了一番,用着殿上人诸大夫等人的小憩之地儿。或者携带年幼的子女的飨宴之地。王公大臣们落座后,有乐班奏起轻快的曲子。

    午餐后,殿上又开始奏管弦乐,亦是极富情趣。隆重非凡。今天太子宋格外的开心,亲自抱琴与几位公主姐妹一起琴瑟和奏了两曲。平时很难合奏一次,那音曲格外优美,闻得的人,不由都勾起对宫中太子与公主小时候光景的回忆。那皇上见到子女儿孙的欢聚一堂更是欢颜不尽。

    席散,使女及侍卫们开始将那殿下长廊里的来宾送来的贺寿礼物装车往库内推送。

    殿外的小艮岳,假山,湖泊、林木远望一片银白。人们可以随意游玩其中。沿途皆有使女,侍卫们的迎送接待。人们披着厚厚的裘皮斗蓬陆续出游。见到银色的世界中,平地添了一座崭新的色彩艳丽的廊桥,纷纷前往踏上。过了廊道,见到连接太子府里的地方竟然是东坡书院,那些公主们自然是早有耳闻,这东坡书院的老板周姝的天颜,只是不得其见。今儿见到这廊道下面的东坡书院,一一下去,进入书院寻找那周姝。见到书院雅致的房间,又听见房间里传来的郎读者的声音,个个喜滋不尽,寻到周姝,此时正领着一干女弟子们诵读。虽见她青丝上罩着块玉色的丝巾,但是那宝石般晶亮的眼睛光彩照人。皇家的大公主情不自禁的说:“我今儿算是知道了太子殿下为什么男扮女装了……”

    27

    纷纷坠叶飘香砌

    真珠帘卷玉楼空

    愁肠己断无由醉

    残灯明灭枕头欹

    几个公主一路嘻嘻哈哈地笑着走出那东坡书院,迎头撞上了大步前来太子宋,其间大公主连忙将自己身上那件女式白狐毛皮的斗蓬取下来披在太子宋的身上,太子宋因为酒过三旬半醉半醒的样子,没有理睬。只顾埋头往书院里去,他身后的侍卫见到几个公主走远了,追到太子宋跟前说道:“你的头上?”“什么头上?”“头上还是男型”。虽说这太子宋有几分醉态,一听立即醒悟,低头看到自己身上的女式斗蓬,知道是那大公主调侃自己,苦笑一下:“我今儿真的就是如此这般了……看谁敢小视我”。大步向前走进周姝的教室,周姝见状,急忙让教室里的女生给太子腾出坐位,又见他似醉非醉的样子,心里怜惜,又差人去取了醒酒药汤来给她喝了。那太子宋受宠若惊,又见那周姝有礼有度,不敢造次,端座于此。接下来那周姝又扯出一条白色长娟,上面密密麻麻写满诗句,走到太子宋面前:“知道今天是太子殿下三十大寿,我们书院的同学们联合写了自己的诗词,作为寿礼送给太子殿下。也不枉大家师生同学一场啊。”太子宋听了,甚是感动,便两眼湿润,用微微发颤的声音说道:“如若有一天我登基了,定将这书院纳为皇家书院。”那周姝听了,想起平时里,有些大臣平白无故的三番四次让人来查封书院的情节,再说这书院里的贵族女子都己受朝廷的影响,走的差不多了,尽剩下些一般人家的女子。经济实常拮据不堪。心想这书院若归皇家管理,名正言顺不说,对远在他乡的东坡先生也是有益无害的事情,心存感激,不禁泪水涟涟。告诉太子宋:“我己把这个书院当作是自己的毕生的事业了的。若是书院不存我便削发为尼去。”那太子听了,想到平时里都只想到修这廊桥,为什么没有想到送些银两过来呢?

    自此,太子宋时常的接济这书院。

    再说他那天从书院回到宫中,思前想后还是放下了,心里想那周姝既是誓要将书院开办下来,好像的确是不可能更改的了,既然如此,何必再苦逼。再说今生又不是不得复见了,有这样一个人儿在自己心底也未枉来人世走一遭了。心里惆怅许久而己。

    28.

    官身几日闲

    世事何时足

    且尽眼中欢

    莫叹时光促

    再说苏东坡在邺州,因为衙门公堂事务少之又少,他便将那公堂的一半开了个书院,自己亲自执教。那偏僻荒芜之地一时的成为诗词歌赋之乡。什么偷盗恶诈之事少了十有八九。虽说穷苦,人人竟安居乐业。特别是穷人家的孩子们又读到了大家的诗书,开始以文养德,变得斯文起来,人人乐此不彼的投身于学习之中。这苏东坡原本生性耿直散漫,又不嫌贫爱富,授课也不收费,只是隔三叉五的,那些学生的父母送些自家出产的土产给他。不过也就是些干青菜,辣椒果子什么的。当地唯一一家的有钱的财主姓管,这里的山林土地皆是他家的,镇上的铺子门市也是。他家呢只管收租子坐享其成地生活,但是他扣门而吝啬到了什么地步呢,除了自己的生活非常节省以外,家里人也是,如果是一床被子他要用到补丁重补丁。他的扣门与吝啬克死了自己的三任妻子及不计其数的子女。如今年迈,家里只有一个算是女儿吧,是他六十多岁时娶了十八岁的个女子生的,那女子产后失血过多去世。这个孩子应该算是命大,因为财主年迈无力养育,于是才请了奶妈把养大的。这女孩正十七岁,那财主老得动弹不得的时候,告诉女儿说:“家里庄园里的地下是管家祖上积德行善自己积攒的银子。”说完之后便撒手人寰了。这个女子慕苏东坡的诗才,也去衙门的书院读书。

    却说这女子名叫管艮,生得姿容雅丽俊美,光艳无比,很是可爱,走路给人以飘逸灵动的感觉。来到书院读书之后,见到书院占着公堂,显得格外拥挤。便亲自告诉苏坡说愿意将自家的庄园用作书院,见这女子如此可爱而豪爽,便一起去她家看看。

    院子宽阔,浓荫蔽日,显得格外空旷。正是冬天的傍晚,夜色渐浓霜华愈重的时候。想这女弟子年纪轻轻的独自生活在这么大一座院子里实在是不太合适,想到衙门里开着书院也是因为天高皇帝远,朝廷无人知晓,尚若有人参到皇上那里也不知道会发生什么事情,于是乎同意接受下来。再说那庄园房间众多,高低错落在一片空地上。苏东坡将书院迁移过来后,又将家也迁入过来,见到管艮孤单可怜、想让身边的曼书与那女孩管艮作个伴儿。

    29.

    高台树色阴阴见

    春风不解禁杨花

    一场愁梦酒醒时

    斜阳却照深深院

    却说这秦观一路坎坷曲折地赴任,正好他上任的地方要过苏东坡的属地,当然也是他之前自己的熟悉的地方了。

    这日,他们的马车行至破晓,下弦月淸光辉映,霜降凝重。山路银白无涯,放眼望去,山川一片银光的世界。虽是有些寒气透骨,冷幽,感觉一片沉寂之美。索性与苏小妹商量不如在此露营,明日清早出发午时便可到邺州与哥哥团聚了。

    于是二人将马车停在驿道附近的小树林旁,秦观又将就在附近拾起些树枝升起一堆野火。二人虽是疲惫却互相理解包容,秦观更是对苏小妹温柔体贴,并未因为她为嫂子的事情得罪朝廷小人而自己遭贬。见到秦观如此,那苏小妹越发内疚,心想如若不是自己一意孤行那里会有这么些苦难。好好的繁华的京城呆着多好。秦观早己理解到苏小妹的心思便安慰她道:“实则是我早己看透了那些事情了……那些朝中独揽大权的人些,他们是顺我者冒逆我者亡。我等从布衣开始走上来的,千回百转说不定就在原地踏步呢。还不如自己敞开心扉做自己喜欢的事呢。”苏小妹听了,顿时感觉心情好起来,二人便在这荒郊野外缠绵了一夜。

    30.

    狂花顷刻香

    晚蝶缠绵意

    游子不堪闻

    正是衷肠事

    第二日,初晓,天空晴朗。二人驾着马车继续赶路。一路顺畅地到达目的地。将马车停在衙门外面,秦观扶着苏小妹下了车,往公堂走去,见到里面一片淸静。正准备往苏东坡府里前行,还是之前那个老县令的儿子正在当值,见到秦观连忙上前说道:“原来是秦县令啊。现在苏大人己经不住在衙府里了,这里住着我们几个当差的。”“那苏大人住那里了?”“住那庄上的书院里。”“庄上书院?”“是啊。我们大人嫌衙门平时很清闲,便先在这里开了书院,收录学生。有个老财主的去世了,他的女儿捐了山庄给书院,所以一起都迁过去了。”“你是说之前那个此地田土山林皆是他家的那个姓管的财主吗?”“正是。”“原来这人我也知道,这片地儿都是他祖先遗留下来的。”“这管财主虽是千抠万抠地积累,可他的女儿却是个大善人啊。听说不但捐了庄园开书院,还把那庄园地下的无数坛的银子全部拿出来,说是要在那街场口扩建镇子了,从前那些天灾人祸的垮塌了的房子全部再建起来。”“也开书院?”“不是,听苏大人说,从前逃荒出去了的原住居民只要想回来的,都可以免费入住。”“有这等美事。”

    边聊着又驾着马车往庄园那边驶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