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诗语词曲 » 邓通传7章

邓通传7章

    别梦高瓴下

    只为功名高

    万般为富贵

    一言成饿殍

    再说长安街有个著名的女相师名叫查许负,曾经被刘帮封侯鸣雌亭侯。这个许负的故事是个传奇。她一生相人无数,上至帝王下至百姓,准确度奇高。因此得到了汉高祖刘邦的礼遇,赐封她为“鸣雌亭侯”。

    刘帮还是个亭长的时候,一天,阴雨绵绵,街边生意清淡,为了躲雨她收拾了行头不知怎么就撞到了刘帮的屋檐下去了,又冷又饿,正好是深冬时节。饿得打偏打偏的,居然坐在人家门槛边上,趴在那里迷糊了。忽然那大门“㖂呀”打开,刘帮一脚踩到了她身体,踏着而过,双脚落地,发现地上躺着一个人:“怪了,我感觉踩着的是石地下,怎么就从你身体上下来了”,见到她面色饥饿,顺便洒了些散碎银子给她。一看是亭长刘帮,查冯负立即说道:“公面相贵不可言。”这一说不要紧,在当地一传十十传百地传开了。当时已经富足的吕家,也就是后来吕后的父亲晓得了,甚至急于将自己的女儿(后来的吕后)嫁给了刘邦

    刘邦称帝之后并没有忘记这个女相师,寻找到她,封侯。

    一个以相面为生的女流之辈,居然能在男人主宰一切的封建王朝时代封侯拜爵,纵观历史,恐怕真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了,不得不说真是一个奇迹。

    那么,许负是何许人也?她的预言真有那么准确吗?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后,诏令天下共庆,同时下旨各地官员广征神异祥瑞之事,上报朝廷,予以重奖。

    这年秋天,河内郡官员上报,该郡温城县令许望之妻赵氏生一女,手握玉块,玉上有文王八卦图隐约可见。始皇闻讯大喜,当即赐许县令重金,命他尽心抚养女儿,务必将她培养成才。

    百姓们获此消息后,蜂拥而至许府,都希望能见上这个女婴一面。传说女婴对来人呈现两种反应,其一是大哭不止,其二是喜笑颜开。凡是对其大哭不止之人,不久后必然厄运缠身;凡是对其笑脸相迎者,必定吉星高照,喜从天降。

    许县令给女婴命名为许负,见自己的女儿有此异能,许父喜出望外,倾尽全力对她进行培养,延请学富五车的大儒教习。几年下来,老师接连换了几拨,都自认无法胜任,因为许负好像具有天人之资,能无师自通,学识超群,老师们都自叹弗如。

    等到许负长大成人后,她善相之名也越来越响,达官贵人、平民百姓纷纷慕名而来,求她看相。当时也正值秦朝末年风起云涌之际,各地为推翻暴秦的农民起义此起彼伏。

    公元前210年春,刘邦又率部攻打咸阳,途经温城,见到了许负将军队驻扎在城外,带着萧何、周勃、曹参、陈平进城拜见许望父女。

    当许负又一次见到刘邦后,面露惊异之色,久久不语。刘邦好奇,追问缘由,许负方才说道:“刘将军龙行虎步,日角插天,乃帝王之表;其余四人亦非凡人,他日必定位极人臣。”而后,许望将温城拱手相让,并带着三子一女归顺了刘邦。正是这一次奇遇,让刘邦记住了这位奇女子,也为许负后来的飞黄腾达埋下了伏笔。

    公元前206年,秦朝灭亡,楚汉之争开始。这时的魏王豹夹在中间十分为难,究竟是该扶楚呢?还是从汉?这让他左右为难,茶饭不思,寝食难安。正在伤神之际,手下向他推荐了许负,魏王豹如释重负,派人将许负请到了府邸。

    许负看了一眼魏王豹后一语不发,但在看到他的老婆薄姬后,却眼前一亮,脱口而出:“夫人是天子之母。”魏王豹大喜过望,认为自己必将联合项羽夺得天下,于是背叛了刘邦。刘邦一怒之下,派韩信率大军灭了魏国。

    于是,魏王豹“君父”没做成,反而后来被周苛所杀。而薄姬被刘邦收纳后,生下一子,就是后来的汉文帝刘恒,当真如许负预言,成为了天子之母。

    公元前202年,刘邦开创西汉,登基为帝,封赐许负为“鸣雌亭侯”,当时的许负才刚刚19岁。

    后来,许负还有两次神一般的预言,一是预言了周亚夫的飞黄腾达以及悲惨结局,二是预言全国首富邓通将饿死街头。

    周亚夫是周勃的次子,时任河内使,头顶着丞相之子的光环,实际上已不受重用,躺在老子的功劳簿上享受而已。但许负却预言他“三年后封侯,八年后出任丞相,九年后饿死”。

    这个预言放在当时恐怕谁都不信,原因很简单,周家的爵位已由周亚夫的大哥继承,即便大哥去世,也得由他儿子接替,不会轮到周亚夫。同时,如果周亚夫当真能封侯拜相,又怎么可能饿死呢?

    但是,周亚夫还真让许负说中了。三年后,周亚夫兄长获罪,周亚夫封侯。后来,周亚夫率军平定吴王刘濞之乱,升任丞相。但最终又被汉景帝逮捕下狱,因绝食饿死狱中。

    这时的许负已经老迈,也听说了刘通,加上朝廷一些官员的慫恿,有一日邓通入朝见到冯负,这冯负见到邓通口中念道:

    “别梦高瓴下,只为功名高,万般为富贵,一言成饿殍”。

    邓通大惊,心里想自己是皇帝身边最亲近的人,还会被饿死。再说自己家有良田千顷,黄金白银无数,新近妻子又有孕在身。自己是朝廷士大夫,前些日子又被皇上封了左班丞相。自己已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人了。不以为然地挥手将那看相的冯父撵走。

    邓通脑恕。但转念一想,也许他说的无不道理,人生无常,那死总是千变万化的了。于是又呼唤他回来,赏她些银两。

    走进宫里,见到文帝今日未上朝,躺在龙榻中长哼短吁,几个宫女来来往往,邓通问明缘由:“皇上昨夜醒来说浑身瘙痒难耐,我们去请了太医,开了草药……”一个宫女说。

    这邓通连忙大步流星走近皇榻跟前,揭开皇上衣衫仔细察看,背后皮肤是有些红点什么的斑块,又摸了皇上额头未有发热迹象,便俯身到他耳边说:“我看皇上的病无碍,只是食物过热过补,身体发热积压产生的皮肤问题,体内的毒素与势自己不能消失排出体外的而已。”文帝一听立即坐起来:“那管伙食的御厨,成日的熊掌驴肝做那什么东西,咽下去就觉得胸口闷得慌……还有那个只有血腥味的什么这个血那个血一律不准杀来给朕喝!”邓通吩咐宫女弄一盆金银花烧水要给皇上沐浴,解除皮肤上的热毒。果然一大阵忙碌过后,皇上感觉神清气爽。这文帝也是个工作狂,不然怎么会把一个充满血腥的皇庭理得风调雨顺,粮仓富足,刘家江山王侯贵族各自富贵平安住在领地呢。

    邓通又帮助文帝整理衣冠,陪他入朝。说到邓通也是封了左班丞相的人,可是他在朝廷上从来都是按位置顺序规矩站立,从不参言半句,本质上除了照顾皇上饮食起居,说话聊天,基本不参与宫中任何权利义务之事。今天他陪同皇上下朝回宫以后,心里不爽,是听了冯负的一言,自己会成饿殍。干脆直接告诉了文帝,没想到文帝听了:“他说你会饿死吗?我是一国之君王,这天下财富都是我说了算,你会饿死吗!我现在赐你邓一座铜山自己铸钱,看还会有什么人说你会饿死!”话音刚落,邓通惊得目瞪口呆,随即跪地谢恩,眼泪涕泣不止。

    止此一举,可以看出文帝与邓通的情谊,废千古搏一知己。

    万般只为那梦里事铜山黄金滚滚来

    汉家宫阙华灯溢彩

    蛟龙出海龙飞天

    万般只为那梦里事

    铜山黄金滚滚来

    邓通得铜山,同时文帝赐开发铜山的工匠工人等数千名不等。邓通携家族人参与管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地,邓通以私人名义铸造铜钱并参与市场流通。

    不久,邓通做了父亲,夫人黄氏在邓家亦是尽职尽责的贤妻良母。孝顺公公婆婆,抚育孩子,对邓家上上下下的人无不关怀备至。她心里只记得新婚之夜邓通告诉她的话:“我娶了你,从今以后决无二心,终身都不会纳妾。”从那之后,邓通言行一致,待到他们有了第二个第三个儿子都是如此。邓通大儿子降世的时候正是文帝赐他铜山铸钱的时候,邓通为儿子取名东皋,皋即水边的高地。东皋,即东边的水边的高地。意思是自己因为喜欢水,棹船到达了最高的地方就是文帝的身边啊。

    不是东风与周郎,只怨生副锦皮囊。浮生若梦聚散事,且向红日叙衷肠。

    文帝金口玉牙赐邓通铜山一座铸钱,气得那为他看相的冯负不久便在长安街上撞墙而亡。这个是为什么呢,是那当日见到邓通,口无遮拦地说他会遭饿死的话后,没想到自己的口无遮拦竟让文帝大恕之下赐了邓通一座铜山私人铸钱。世人便嘲笑她的无知,认为她胡言乱语毁了一世英名。赐邓通铜山一座自己铸钱。这下不得了了,一传十十传百,一阵风刮过出来,一会儿便传遍了长安街,那冯负这下够受的了,人们熙来攘往地从她门前走过嘲笑他,谩骂他……于是才撞墙的,临死前她口中依然念叨:“我明明是看见他脸上有饿殍纹的呀。”

    翌日,春暧花开,万籁葱绿。邓通家的宽敞的厅堂里,堂上一壁龙凤呈祥的海景图,右边一框方窗,外面是绿郁葱葱的树木,桌子上搁着应时应景的瓜果。

    邓通召集全家老小一起议起铜山之事,此时他的两个姐姐,姐夫依然是这个工程的重要人物。自打邓通入京为官,家里的财富虽是日渐增多,一家人过着奴仆成群,锦衣玉食的生活。当然他们己经在京城置办起了不少的商铺门市的固定资产,又做着皇家的一些生意。可是这一次皇上恩赐的是铸钱的资源。纵观上下千年,铸钱的事都是朝廷的事情。

    商议之后,一致认为在开发铜山的时候,要在山里建锦楼用着人住。此时的邓家皆由邓通做主。邓通的两个儿子正在成长之中,邓家主人,佣人、家丁奴仆一百多号人,基本是听邓通指示要求各自为阵。邓通因忙碌朝廷皇上的事情也不少,他不在家全凭两个姐姐,姐夫管理。邓通遇事冷静思考,特别是为人处世谨慎,但是他的两个姐夫比邓通更善于人际交往。方式是互利合作。知道自己家沐淋皇家之光辉,加上邓通历来教训他们不可去过问政事。所有他的周围朋友都是些生意相互往来的人,都是长安城内大户商贾。这不自己家居然有了铸钱的权利,还有了一座产铜矿的山,于是大家啇议,最后决定将京城的所逐一卖了,资金用于开发铜山。更有些京城的有钱人家也对这桩天大的生意投资入股。

    想那邓通,得到文帝恩赐,虽说是一座出铜矿的山,要开发铜矿铸钱也并非一件简单的事情,作者认为,邓通敢于变卖长安城中全部家财去开发那座远离城市穷山僻壤之地的铜山,也是有巨大的魄力的人了。欧美资本主义早期不也有什么“圈地运动”吗。几千年前汉朝的邓通不就是最早的中国的资本家吗。还认为邓通的铸钱的企业应该是中国最早的民营企业。无论这铜山的出处怎么样,它能得到人为的开采造出流通的货币,无不算是邓通的作用与经营制造的能力。在历史上起到了他应有的功绩。

    登山不见云涧潭千尺深。

    飞鸟不过仞猛兽嗜血腥。

    那铜山地处金沙江深处,与云贵川三地接壤。高二百余里,宽五百余里。山势陡峭,千仞绝壁林立。从来没有人烟,汉前属于蜀地。无路。山上终年瘴气弥漫,山脚万丈深渊绝壁之下终年波涛汹涌浊水泛滥而过。不过离邓家老家故里不过三百余里,因为这个原因皇上选择了此山赐与邓通铸钱,当时那一遍都属于不毛之地。中国古代冶炼发达,只要有山,便有铜铁。古人用铜铸钱以流通,用铁制兵器以守城池。西汉时期的诸王们早已将大块河山城池但凡富有的地方瓜分了干净。还有各路诸侯豪门的占有领地不说。朝廷实行中央集权,统一统领,在文帝执政期间,还算各王安分守己,百姓乐业而居,也是因为文帝生活并非过分奢华,比较节俭,尚能体恤民意。见证了暴秦的倒塌原故吧,也有文帝晚年崇鬼敬神独宠邓通一人的原故吧,因为在他看来自己梦里的人出现一定是神的意志,不敢违抗。倘若文帝拥三千美女,年年选妃,权利分散了注意力,那又不知是怎么回事了。也许连年混战,百姓流离失所。恰恰是邓通固定了文帝的其他奢靡杂念。而邓通对皇上的忠诚是他为自己的家族立下汗马功劳,虽然他在开发完成铜山后被太子置于饿死之地。倘或他在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时候稍微偏离方向,利用文帝信神的不会改变的信仰,饱捞权利的话,历史题材的书写可能又是另当别论。

    大约几个月过后,邓家的车马喧嚣从长安街上而过,匆匆忙忙赶到了铜山,当时那山就叫铜山,千年的荒芜在无人烟之中。邓通也随家人一起到达铜山。才刚到达目的地的山脚,天空不作美,大雨滂沱,车马不能前行,原以为那铜山至少也是有些人烟,谁知一看,千仞壁立,莽莽苍苍,脚下飞湍急流。邓通的父亲立即做主,返回老宅暂住。

    邓通与夫人黄氏,不顾车马劳顿,忙碌着安顿好了家人,深夜时分,黄氏又劝邓通早些歇息,二人住在邓家老宅家中,邓通也不能入睡,夫妻俩说起用族人一起参与开发铜山的的事情。

    这一夜夫妻俩和衣而睡。

    第二天清晨,是个好天气,冬日即将过去,初春的阳光普照。夫妻俩个准备爬起来继续整理收拾房间,刚才走出房门,见到族人们成群结队地抬得抬木梁,扛的扛工具已经开始在后面的空地建筑房子了。族长是个老者,仿佛是邓通爷爷辈的人,抱着族谱本本过来与邓贤一起正准备将邓家人一一写入家族谱中。邓通感动,走至人群中:“对不起了,各位本家家人们,今天元孺本该衣锦还乡为大家带来福祉,但是那铜山待我开发,一时间捉襟见肘啊!倘若铸出钱来我不会忘记大家的……”群人听了都说愿意为开发铜山出力,邓通立即表示:“只要是跟我上铜山铸钱的,我都让其占有股份,这铜山就是我们家族的财富了。”众人听了无不喜泣而下。之后又命姐夫带着两个堂兄弟邓文,邓堪领了些人赶往铜山砍路。一行人身背刀斧骑的骑马,往铜山而去。

    因为不大放心,邓通也随即赶往铜山,那族长牵着自己家最好的那匹汉雪马亲自送邓通上了马,阳光下哒哒哒在土路中飞奔而去。邓家族人这个庄子在一遍群山环抱之中的平原上,四面山林翠柏,平原田野葱绿。是这方有名的鱼米之乡。因为好长时间的朝廷实行免税纳粮,人们生活比较丰裕,突如其来的铜山号召了大家的积极性,尚或者有些积蓄的人家便是纷纷解囊相助。

    邓通追赶上了他们,一行人快马扬鞭到了山脚下,下了马:“这里有个口子,仿佛可以上山。”果然一行人往上爬,沿途树木杂草,灌木丛生,边走边砍掉,砍出一条羊肠小道来。还在进山的隘口取名邓关。伫立了石碑。

    邓通带领宫中来的匠人沿途铺路,几个月下来一条蜿蜒起伏的山路出来了。还筑了马车道。

    一切交代清楚后邓通又与夫人黄氏回到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