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武侠仙侠 » 归魂使者 » 第三十二章 秦始皇长生之路

第三十二章 秦始皇长生之路

    话说嬴政在峄山帮宋毋忌盖了一座庙,还举行了一场盛大的封禅典礼。

    当然也不忘在那巨石上刻上自己的丰功伟业。

    既刻了石建了畤,嬴政却又忧郁起来。

    宋毋忌不解道;“陛下,何事忧愁。”

    嬴政道:“朕忧挂于社稷苍生,自登基以来,夙兴夜寐,诛乱除害,兴利致福,平定四方。”

    “如今天下太平,黔首得以安宁,六亲得以相保,既无寇贼之乱,也无兵马之荒,贵贱分明,男女礼顺,慎遵职事,盖普天之下,抟心揖志。”

    宋毋忌不禁感叹道:“自周平王之后,诸侯并起,战乱连连,至今已有五百年之久了。”

    嬴政又道:“朕深明仁义,临察四方,显白道理。器械统一度量,文字统一书写。日月之所照,舟舆之所载,皆有王命可依,莫不得意。方伯分职,诸治经易,举错得当不紊,莫不如画。六合之内,皆皇帝之土。”

    “确是,确是!陛下真乃一代明君也!”

    嬴政却长叹了一口气,“奈何朕自小体弱多病,恰年岁渐高,自知命里气数将近,不禁感慨万分,忧从心来。”说着又深深叹了口气。

    宋毋忌道:“自古死生之事,天道轮回,不说尔等凡人不可谋逆,就是我等自称仙家圣人,也未能尽意。”

    “圣仙,连您也无可奈何?”

    嬴政费了这么大周章演了这么一出戏,显然不会甘心,但见宋毋忌只是摇头摆手,他也只能作罢,叹道:“罢了,罢了!时也,命也,运也,非吾之所能也。”

    宋毋忌却道:“大王莫忧,此事也并非全无回旋之地。”

    嬴政大喜,问道:“如何个回旋之地?”

    宋毋忌道:“吾闻泰山之上有一创世之神,乃东方青帝黄熊氏,伏羲太昊也。相传他手上有着一件宝物,名‘金箧玉策’,金箧之大,容风雨调和之天道,玉策之壮,掌世间万物之生死,若能将之借了来,与大王陛下挑上它一笔,不就能延年益寿万寿如江?”

    “如此,该当如何赊借?还望圣仙指点!”

    宋毋忌道:“吾闻:凡易姓而王,致太平,必封泰山,禅梁父,天命以为王,使理群生,告太平于天,报群神之功。今陛下既封得峄山,何不也来个泰山封禅。”

    嬴政沉吟半晌,道:“好,就依圣仙所言。”

    你道他为何要沉吟半晌?

    一来嬴政此行,本就有泰山封禅的打算,此乃昭告天下之大事,不可不办。

    但此事要和宋毋忌一说,岂不说明,峄山封禅才是一时兴起?故而须佯装犹豫,方显得不唐突;

    二来嘛,嬴政要的是不死药,宋毋忌此计,非但得不来什么不死药,就连他所谓的什么“金箧玉策”,又岂是随便封个禅刻个石,便能无端冒出来的?

    这嬴政也是沉得住气,他也不问宋毋忌的葫芦里卖的什么药,毕竟下一站便是泰山。

    这封禅之地在泰山之巅太平顶。

    封禅队伍一路到了半山腰,车辇马匹无法通行,中车府令赵高命人抬来竹轿。

    嬴政和宋毋忌一前一后,张十一和徐采苓侍于宋毋忌左右。

    嬴政问道:“圣仙,敢问那东岳大帝所居何处?”

    宋毋忌道:“要问那伏羲大帝现今所在何处,我也不知所踪,因其居无定所,就说那天上也是有他的一处宫殿,但你若问他在泰山的居所,我倒是略有知晓。”说着指向南边的一处断崖道:

    “下面的石坪上,百丈崖顶端,有一横跨两岸垂直河谷的浅白色岩带,光滑如镜,色调鲜明,名为‘阴阳界’,那位天帝的在凡间的府邸,便是在那岩脉之内。”

    嬴政不解道:“既是已经到了天帝府邸,为何不去登门拜访,却要上那太平顶?”

    “陛下有所不知,那阴阳界岂是一般人所能去的?你道它为何名之为‘阴阳界’?联通阴阳之界也。”

    宋毋忌指着那东百丈崖险峻的峭壁,“咱这去了,若一个不慎跌入谷底,那可就直通阴曹地府万劫不复矣。”

    徐采笭嘴快,讥道:“那个什么神仙也是忒怪,竟占着鬼门关,作为自己居所!莫非,那些神仙与你一样,都有些奇特的的癖好?”

    宋毋忌眯眼呵呵笑:“徒儿,那可不是什么鬼门关,倘若一般的孤魂野鬼都从这边过,那他伏羲太昊岂不成了个守门的?他能占着这个地方,自是仗着自己能够直通三界,而旁人却无之奈何也。”

    “如此说来,自是只有他能来,别人休想从这经过?”

    宋毋忌笑道:“徒儿啊,这是他的地儿,你要如何过?”

    “那神仙能不能过?”

    “要过也可以,需经得他的同意。况且,神仙自有鬼门关可过,也不来劳烦他。”

    徐采笭嘴角露出得意的笑容,拍手叫道:“啊哈,说漏嘴了吧?你都说了,这天地三界都不从这里经过,自是无人探知里面虚实,那你又是如何知晓的?”

    宋毋忌不答,反问道:“你可知那东岳大帝长什么样?”

    徐采笭心道:“还搁在这儿瞎侃!”撇出一嘴笑容问道:“长什么样?”

    宋毋忌笑道:“那东岳大帝身着缥缈青云衣,发束苍碧七称冠,腰间佩戴着通阳太明之印,长得那可是风度翩翩一表人才。就说他那胯下坐骑,也是象征着东方的神兽青龙……”

    “切!龙又有什么稀奇的?”

    徐采苓遥指嬴政身上大宽袍,一条秀金飞龙跃跃欲出,“是不是长那样?”

    倒真是随处可见!

    “欸!他那神兽青龙,可不是一般的幻化而成的龙。”

    宋毋忌道:“传言,伏羲在蔡河,河里出了个怪物,龙不像龙,马不像马,背上还长有花纹:一六居下,二七居上,三八居左,四九居右,五十居中。

    伏羲走近水边,那怪物竟然来到伏羲面前,温婉乖巧。

    众人纷纷问道:‘此为何物?竟长得如此清奇?’

    伏羲道:‘它既像龙又像马,就叫它龙马吧……’”

    “喂喂喂!说的青龙,怎么又变成龙马了?”

    “浅了吧?肤浅!同为五方天帝,人家轩辕帝还驱百兽呢,伏羲有俩坐骑就不行?”

    徐采笭也不去戳穿他,指着崖壁之下,“那你倒说说,这‘阴阳界’里面长啥样,都有些什么,总不能只有那东岳大帝一人独处吧?”

    “你都说他是东岳大帝,怎么能只有他一位神呢?就说这‘阴阳界’之内,就有五千九百各路诸神,这五千九百名各路诸神又分为七十二司,专管吉凶祸福,断定人之善恶,另有三十六狱,专门关押作恶冤孽之魂……”

    徐采苓噘着嘴,“哟!这小小石碣之内,竟容得下这么多神仙?”

    “……大体皆缺位待补!”

    “噗……”

    这徐采笭差点没笑出声来!缺位待补?不就是查无此人吗?这老妖怪,说大话都不带脸红的。

    那嬴政也不是糊涂虫,那是一路听一路嘀咕:“这耆童也不知哪句真哪句假?我先把这什么‘阴阳界’给记下来,若寻得到那‘金箧玉策’最好,倘若寻不到,定要亲自来这里探个究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