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玄幻奇幻 » 山水桃花源 » 第65章 办学堂

第65章 办学堂

    【王家祠堂】

    搬到王家祠堂一个多月了,经世学堂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先生,李憨子和驼背心里都很急,二十来个孩子成天没地方约束着,让他们两个心力交瘁。大部分以前做过先生的有的嫌这些孩子太多,太野,有些则说还是希望离家里近一些,不愿意晚上还睡在王家祠堂,有一种当长工的感觉。

    普陀师傅毕竟是和尚,又上了年纪,他没有那个耐心去哄孩子。

    杨木匠推荐过一个人,但是似乎这个人听上去像个浪荡汉,虽然有才学,但村里人说他闲话的一大堆,有些人家肯定是不愿意让孩子到他跟前念书的。驼背和李憨子都还没见过这个人,有心想认识一下,但这人平时不大出门,也就只好先放下。

    梅二没受伤的时候,提出过单独办个女子学堂,这样的话,有些家庭就会减少一些顾虑。不过同样的问题是很难请到合适的先生,本地那些秀才全都不愿意单给女孩子教书,请女先生的话,尊阳镇没有几个女子是念过书的,别说来当女先生了。

    这事只好作罢。

    李憨子也认真考虑了红排和锅盖等人的意见,觉得咿咿呀呀摇头晃脑跟着先生读那些稀里糊涂的四书五经确实没什么用,《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这种简单易懂的教材对这些没什么功名想法的乡下孩子够了,只是,那些来打听的本地家长如果知道这个学堂只教这三本教材,肯定不会送孩子来。他就想,自己有十几个学生,不对外招生,就按照自己的想法来教孩子们本事,如何?

    驼背则有另外的想法,他希望这些孩子能够通过与本地的孩子以及孩子的家人交往,逐渐融入这个尊阳镇,慢慢地成为本地人,以免将来出现兵荒马乱或者饥荒瘟疫的时候,被本地人抛弃或者欺压。至于念书识字,没那么重要。

    经世学堂迟迟未开张,附近人家也失去了兴趣,甚至开始把他们的办学计划当做笑话来议论。

    现在梅二梅三都被困在了井底村,驼背整天忙着买地种地买牲口等事,李憨子要静下心来冷静地考虑一下学堂到底应该怎么办了。他一直没有与朱哑巴说过办学的事情,而朱哑巴是在大城市里念过书的,也会写字,应该听听他的意见,于是李憨子打定主意,来到平顶山。

    “你以前在潭州城的学堂里念书,对吧?”李憨子问朱哑巴。

    朱哑巴点头。

    “在学堂学的那些东西都有用吗?”

    点头。

    “大部分有用?”

    想了想,摇头。

    李憨子觉得奇怪,“你总摇头点头干吗?你不是会说话了吗?”

    哑巴恍然大悟,忽然意识到自己已经不哑了,嘿嘿地笑了:“忘记了。”

    李憨子也笑了,继续问:“在学堂里学的,只有少部分有用?”

    “嗯。”

    “最有用的是那些道理吗?”

    “那些做人的道理,是最有用的,好像。”李憨子注意到,他说话不结巴了。

    “学会写字没有太多用?”

    哑巴想了想,“是。”

    “你喜欢你那时候的先生吗?”

    哑巴摇头。

    “如果你有孩子,会让他去那样的学堂里念书吗?”

    想了想,摇头。

    “如果你有孩子,你会自己教?”

    朱哑巴笑了,点头。

    于是李憨子趁热打铁,“要不,你来教,如何?你看,你现在会说话了。”

    朱哑巴瞪大了眼睛,连忙摇头:“我十岁就被卖了,肯定当不了先生。”

    李憨子示意他不要急着拒绝,他说:“你十岁被卖到了一个教书先生家里,然后在我们村里又继续上学好几年,我记得别人都说你是我们学堂里那时候最好的学生。还有,你刚才说了,学生读书关键是做人的道理,这个你可以教,对吧?另外,《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你也会教对吧?那些字你都会写。。。反正我们现在主要是教自己的孩子,不以功名为读书目标,先生只需要用大白话把四书五经里圣人的道理讲清楚就可以了。你完全可以。”

    思空和尚这会儿也过来了,他加了一个学生是否学得好的评判标准:学生要能够自己把那些道理讲给大人听,能够讲得清楚,能够回答大人提的问题。

    两人拿着这些初步意见又去找九溪寺的普陀师傅,听取他的意见。

    “很好很好。我再加一点,学生要会做事,要出去历练,像明远和红排锅盖几个孩子在做的那个铁家伙,就非常好,这就叫历练,这样的孩子能成事。”普陀师傅说。

    “您是说,学堂里的孩子也要跟锅盖他们几个一样,一边念书一边去动手做事?”李憨子问。

    “对。一边做事一边学认字和做人的道理。有些孩子天分高,可以增加写文章和弹琴画画的内容,但不要强求,锅盖这样的孩子没有这样的天分,不要浪费他的时间,他喜欢养牛喂猪,就让他做这一行好了,别抓着他去写文章。”普陀师傅一番见解让大伙儿大开眼界。李憨子顿时觉得有了信心。

    “那,您觉得,专门给女孩子开个学堂,合适吗?”李憨子又问。

    “合适!非常好的想法。女孩子可以学习如何带孩子,教他们勤劳持家,学会缝衣,还可以学习做一些小买卖,打算盘。让男的从针线活上腾出手来去种地,盖房子。”

    普陀师傅平时不太跟人往来,说出来的这些话让其他人连连点头。“那您有空多来我们学堂看看?”

    “贫僧很乐意,反正不远。你去铁匠铺打个钟,敲钟一下表示来学堂集合,我就会过去,敲钟两下表示开饭时间,敲钟三下表示上课下课。”

    李憨子听到这么清晰的指示,简直高兴坏了,“我这就去准备。”

    李憨子写了几张告示,将经世学堂的办学想法、做法为什么不同、学费都交代了,然后贴在了尊阳镇上几个人多的地方,这件事引起了轰动,来参观的人越来越多,附近镇上的人都跑过来打听。李憨子乘势就把学堂开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