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清城遗梦 » 第四十六章

第四十六章

    石宝生主任的讲话并不精彩,他对这次讲话没有投入太多的准备。最近,他一直煞费苦心地研究如何提高这届高三的高考成绩。在分析了以往三届高三考试成绩后,他发现一个规律:每次一模二模的成绩往往要高于学生高考的成绩,他想弄清出现这种结果的问题所在。在多方请教与绞尽脑汁地思考后,他得出一个结论是:史记有云:强弩之末矢不能穿鲁缟,学生一直在高强度的学习,到了高考前已成了强弩之末,没有一个强势的学习劲头了,因此高考分数往往低于在百日誓师后,那段热血沸腾期间的一模和二模成绩,如果想让高考成绩超过模拟考试,必须在高考前让学生调整放松一下,以利于在考试中发挥出最佳水平。

    为此,他专门写了一份调研报告,用清远一中近三年的考试数据进行分析,然后经过一系列的论证,得出了这个惊人的结论。周一晚自习前,他来到政教处的大办公室,按照惯例今晚这里又会有一场四人麻将大战,在牌局开始前,他兴冲冲地把自己的调研报告拿给马校长看,马校长在看完后却表现出一种不置可否的态度。

    “来,老陈、老田,还有老崔,你们仨先看看宝生弄的这份报告!”

    在三人仔细研究一番后,陈主任率先说:“我这么多年没研究教学了,宝生的报告我说不好,是不是召开个班子会,让中层地教学骨干们来研究一下?”

    体育组组长田英发看了看这份报告,然后说:“马校长,我看这个报告挺有意思,文化教学我不是行家,但体育教学我绝对有发言权,您看看那些世界闻名的运动员,您猜他们在赛前一般会做什么?对!充分的放松,放松不仅可以让运动事半功倍,同时还可以避免出现运动损伤。运动员长期高强度的训练容易造成紧张和焦虑的情绪,充分的休息和放松有助于缓解这种紧张的情绪、减轻心理压力,调整好赛前的身心状态。您想啊!咱们打拳之前是不是得先把胳膊往后缩一下,这样出拳才有力度,我感觉这个报告就是这个道理,石主任的研究挺有说服力!”

    “老焦,你怎么看?”

    “马校,我也不懂教学,不过我感觉田哥说得挺有理,孩子们一个劲的学,天天往里灌,没有个休整的过程,考前是应该得让孩子们调节一下!”

    “嗯,这些年咱们学校的高考复习都是到考前一天的晚上,如果让孩子们休息调整,多长时间合适呢?”马校长揉了揉脑门。

    石宝生说:“马校长,这个休息调整也不是单纯地休息,我在报告中写了应该给学生一段时间,让学生们能够自我反思,发现自己有哪些不足,这段时间干脆也别让老师们天天讲课了,学生有问题就问老师,用这样查漏补缺的方式休息调整,是不是更好一些?”

    “嗯,听着很有道理,那这段休整的时间多长最合适呢?”

    “我认为至少应该给学生两周的时间,用这段时间相互交流、师生协作,我认为至少两周才能把学习的整体气势调整好,更有利于高考!”

    “行,看你这信心满满,肯定没少下功夫,感觉胜券在握了?”马校长意味深长地看了看石宝生,“即使制定了这样的复习策略,咱们也得提前和老师们沟通好,让老师们不能懈怠了,还得使劲的挤学生,考前这十四天,绝对不能松懈!”

    “是,马校长,您说得对,要不我明天给高三老师们开个会,先把这个复习方案传达一下?”石宝生高兴地说。

    “嗯,这么着吧!,你明天先和老崔商量一下,看看老崔有什么意见,俩人商量着来!就这样吧!你们仨还等什么呢?赶紧掷骰子吧!”

    得到了马校长的首肯,石宝生当天晚上做了一个美梦,在梦中他因为教学业绩突出被评为清远区优秀校长,在全区教师面前作报告,之后马校长便退休了,他继任了清远一中的校长,坐在宽大办公室的皮沙发上,听着崔洪斌向他报告教学情况......最终把自己乐醒了。

    周二上午,石宝生找到了崔洪斌,先拿出了自己的调研报告,然后向他说起了高三考前的复习方案。崔洪斌仔细地看完了报告,眉头深深地锁了起来。

    “石主任,您说这些孩子天天在高压下学习,突然一放松,这样行吗?”

    “崔主任,这件事我和马校长,还有其他主任研究过,在考前就应该让学生调整一下。您想想,孩子已经长跑三年了,正如书上说讲的:强弩之末矢不能穿鲁缟者也,您让孩子调整一下,往往会得到更好的成绩!”

    “马校长什么意见?”

    “马校长很赞成这种复习方案,让我和老师们传达一下!”

    “嗯,石主任,您看这事是不是应该再让学校教学骨干和教师代表研究一下?”

    “还研究什么,咱们再研究几天,高考都过了!”

    “唉!”崔主任咬了咬自己的嘴唇,沉默了一会说,“要不您开会传达一下,同时让高三的老师发表一下看法?”

    “行,那咱们就定下午四点给老师们开个会!”

    当天下午的会议出奇的顺利,大多数老师很赞成这个复习方案,只有以崔主任为首的几个老师对该方案持反对意见,少数服从多数,最终高三年级组通过了这套复习方案。

    六月底,在清远一中的高三年级,你会看到这样一种现象:学生们大多三五成群地扎在一起复习、或是谈论着一些问题。尤其到了下午,为了躲避教室的炎热,他们会搬着自己的凳子,凳子上放着两本复习资料,在楼道或操场的某个阴凉处找个避风的地方看起书来,有的时候一边看书一边聊天,本应该紧张的复习就这样一天天的过去了,所有的学生在这两周几乎都懈怠了。在七月初、临近高考那两天,一中高三的学生又像是热锅上的蚂蚁,开始躁动了起来,由于近来“放羊式”的复习策略让这一届的学生彻底放松了,该考试的时候反而变得焦虑和浮躁了。

    放开复习这段日子,崔洪斌也很焦躁,他曾找到石宝生,要求暂停这种复习模式,尽快让学生回班里上课,但石宝生对他的建议不予理睬,还一个劲地劝解他,这一决策必然能让这届高三的成绩超过往届。

    这段时间,明菲和清泽经常来找清洋请教问题,最后仨人嫌班里太乱、干脆把桌子搬到顶楼的大厅,像在家里一样复习了起来。看到清泽和明菲表现得很松懈,清洋很担心,便吓唬他俩,说他们退步了很多。二人也感到了最近状态很差,所以一个劲的做题,让清洋讲题。郭凡在这些天使劲地粘着罗慧敏,罗慧敏耐心地为他解答问题,并督促她复习,在这种动力的促进下,郭凡的做题能力反而提升了。

    1996年7月7日,学生们经过三年的修炼,终于迎来了高考。除了郭凡和清泽在三中考场,清洋、慧敏和明菲都是主场作战,而在考前一天的晚上,清洋却失眠了。

    那天晚自习下了后,清洋回到宿舍,本想和往常一样,早点睡觉以迎接明天的高考,但自己躺在床上、翻来覆去、怎么也睡不着。将近夜里十二点了,清洋穿好衣服,轻轻地钻出了蚊帐,宿舍楼的大门敞开着,清洋沿着小路走到了操场边。

    夜里的空气混合着青草味、凉凉的,他深吸了几口,顿感沁人心脾。半弯新月挂在夜空,旁边的星星一闪一闪的,远处的灯火忽明忽暗,间或传来一两声不知名的鸟叫。在这暗夜里,韩清洋感觉自己是多么的无助与渺小,心里想着将来自己只能做一个默默无闻的人民教师吗?

    “是韩清洋吗?”一个女声把他拉回了现实。

    “慧敏,怎么是你?”

    “你也睡不着吗?”

    “唉!”

    “你一个人,在这想什么呢?”

    “没想什么,就是心里很乱,睡不着!”

    “我也是,之前没有过,不知道今天怎么了,心里这么乱!”

    “是不是也为咱们将来担忧呢?”

    “也许是吧!”

    “咱们要是这么担忧下去,一会就直接进考场了!”

    罗慧敏看着韩清洋,然后望了望夜空,“我不知道自己怎么了,好像有什么东西在心里,始终放不下。”

    “慧敏,咱们就想想自己过去和未来,已经比咱们的父辈强好多了,咱们要实现他们的愿望,能在世上好好活着,将来能有好日子过,就行了!”

    ......

    “那咱们再遛一会,一会再回宿舍?”

    那晚,韩清洋和罗慧敏在操场旁的马路上遛了很长时间,直到感觉累了才回宿舍。

    高考开始了,因为昨晚的失眠,麻木的头脑让韩清洋无法凝聚心神来答题,于是在昏昏沉沉中考完了语文,经过中午和后期的调整,第二场化学和接下来一天半的考试,他感觉自己的发挥还算正常。

    九号下午考英语听力,韩清洋没有报名,他和清泽收拾着行李,等着明菲和郭凡考完一起回家,而郭凡考听力单纯是因为罗慧敏报了听力考试。

    下午四点多,学生们结束了三年的长跑,终于可以休息一段时间了,而且要和这个学校说再见了。在男生宿舍楼的水房里,很多学生把暖水瓶砸碎了扔在水池里,有些学生把复习资料和书本抱到操场,点着烧了起来,看着越来越多的学生去操场烧书,陈主任和张主任大声地呵斥着、制止着。最后很多学生把书本扔到了垃圾堆,这可乐坏了那些清洁工,他们把这些书本纸张打成捆,卖了废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