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清城遗梦 » 第五十章

第五十章

    春生家的两个孩子获得了一笔丰厚的奖学金,面对大学的收费,春生不再发愁了。清洋考上的望京师大收费很低,每年学费550元,而清泽考上的首都财经大学每年的学费就要8000元,有了刘大拿和村委会的5000元资助,春生只需再拿出3500多元就够两个孩子的学费了。

    家里这两年的日子比以前好过了,之前小舅子乃顺上学时,家里年年捉襟见肘、入不敷出,年终弄个嘴顶嘴就很不错了。自从乃顺参加工作后,这几年家里的结余越来越多了,现在存折上已有万把元的存款,如果不发生大的变故,供给两个儿子上完大学应该不成问题,如果真到了困难的时候就让两个女儿帮衬一下。

    孩子入学的日子快到了,韩老婶从集市上扯了几米布,让清芬给俩兄弟每人做了一件卡其色的条纹西服上衣,并告诉他俩大学不能再穿得土里土气了。两个孩子穿上新衣后果真是一表人才,父母瞅在眼里,疼在心里,孩子长大了,该离开家了......

    首都财经大学要求新生在8月25日这天报到,春生带着清泽乘坐火车赶往首都,给清泽办理了入学手续,然后交给儿子1000元的生活费。清泽把父亲送到了校门口的公共汽车站,看着父亲上车的背影,他在站台上望了很久,最后终于忍不住、泪水决堤了。

    郭凡报考的望京警察学院早在一周前就开始军训了,警察学院属于提前批录取院校,每年学费2000元,自己的奖学金足够第一年的学费了。明菲入学的日子和清洋在同一天,都是9月1日,他俩约定好一起去上学,不用家长送。

    报到这天早晨,清洋和明菲搭乘郭成的小卡来到了大蒲洼汽车站。早上七点整,两人坐上了第二班开往望京的171路公共汽车。171路是那种很大很长铰接公交车,中间底部用铰盘相连,四周用折叠防雨帆布连接前后车厢,当急速转弯时,后面车厢会由于惯性而摆动很大。车厢内部左右都是单排的木座椅,中间是宽宽的通道,如果满员的话,一辆车能容纳200多人,因此车上配了两个售票员。

    大蒲洼是望京市171路公交车的始发站,到终点望京客运总站的票价是2元。开始车上的人并不多,清洋和明菲坐在前后两个座位上,把行李放在脚边,一路说笑着,畅想着马上要到达的学校是什么样子。随着后来乘客的增多,车里越来越拥挤了,有的乘客带着大包小包的货物去望京售卖,有的甚至提着一些活鸡活鸭,到了北郊临近市区的时候,车内已摩肩接踵、人满为患了。

    清洋见一个老汉总是一个劲的挤明菲,便把自己的座位让给他,然后站在明菲的外侧护着她。大约九点半,171路终于驶进了望京客运总站。明菲的外国语大学在HX区一个叫五里台的地方,而望京师大却在河东区一个叫八里台的地方,通过查询站牌,两人只需再乘坐一趟票价五角的8路汽车就能到达了。在客运站等了十几分钟,8路来了。

    又脏又破的8路公交车晃晃荡荡从客运总站出发,行驶在高楼林立的城市中。置身于不再拥挤的车厢中,清洋和明菲仔细地打量着望京这座城市的大街小巷。市区的马路是那么平坦,路上的小汽车是那么多,在交警的指挥下紧张而又有序的行驶着。两旁建筑的风格也各有特色。忽见一座现代建筑风格的大厦拔地而起、忽又一排排老式民居出现在眼前。当汽车行驶到一条单行路时,两旁又出现了若干栋风格迥异的小洋楼,小楼的每个门洞旁几乎都挂着一块汉白玉的牌子,上面镌刻着某某名人的故居。

    “清洋,你知道吗?这里据说是旧社会的租界,好多外国人住过的地方。”明菲的话语打断了正在欣赏各式建筑中的清洋。

    “是租界呀!难怪楼房的样式那么有特色,那为什么门口写着过去那些大人物的故居呢?”

    “我觉得这些名人应该很有钱,买了或租了这些租界里的房屋。”

    “嗯,有道理!我感觉这些人那时住在租界里,应该比住外面更安全、更舒适。”

    ......

    车子驶离了单行道,来到一条大河旁的宽阔马路上,路旁立着一块指示牌,上面写着三个大字“金海路”。

    “清洋,我们快到了,你看地图,这是金海路,旁边的河叫金海河,五里台和八里台就在这条河的旁边,相距只有三里地!”明菲拿着和大姐明华要来的一张望京市区图,一边说着、一边指着窗外。

    汽车又行驶了十分钟,售票员便开始叫嚷着:“五里台、五里台,下车的赶快下啊!五里台、五里台......”

    明菲和清洋提着行李下了车,询问路人后打听到望京外国语大学的具体位置,两人先是跨过一座巨大的铁桥,然后沿着大桥道走了十分钟,便来到了外国语大学的门前。

    望京外国语大学在大桥道北侧,门朝南开,大门是西方巴洛克的建筑风格,中间两根巨大的圆形立柱顶上各雕刻着一本打开的书,每本书上站立着一个小天使的雕像,两扇巨大而又庄重的铁艺镂空大门敞开着,时而有车辆进出。左右两根小立柱上各有一个球形的路灯,二人从右侧的人行铁艺小门进入了校园。

    清洋和明菲提着行李,走过了一段近百米长的林荫大道,道路两侧栽种着清一色的法国梧桐,路的尽头立着很多巨大的遮阳伞,每个遮阳伞下都是各个院系的新生接待处,明菲找到了自己报到的院系——亚洲学院,办理了入学手续,清洋把她送到19斋的121宿舍,并记下了宿管办的电话号码,便离开了外国语大学。

    清洋提着行李,行走在金海河畔的树荫下,树上的蝉儿一个劲的鸣叫,轻风吹拂着金海河,泛起了层层碧波。走了一段路程,他远远看到河对岸有一个学校大门,大门朝东开,很是气派,门口进出的车辆络绎不绝,很多公交车在大门东侧的站台停靠或驶出,也有很多学生进出校园。他心想这也许就是自己的望京师范大学了,于是便兴奋地走了过去。当清洋走近大门才发现:巨大的拱形门楼上面只有四个金色大字“望京大学”,却少了师范二字,向路人打听后,他才知道望京师大还要往前再走一段路。

    这所望京大学占据了六里台和七里台这二里多路对岸的所有土地,确是一所颇具规模的大学,清洋之前听上届的同学说过这所大学,它是望京市首屈一指的大学,也是中国名校之一。走过了望京大学的校门,韩清洋忍不住回过头来多看了几眼,心中怅然若失,若是自己能报考这所大学该多好啊!

    又走了一段路程,他终于来到了望京师范大学的门前,望京师大在金海路的东侧,门朝西开。校园大门没有望京大学那么气派,也没有外国语大学那么优雅,三根方形的水泥柱上顶着球形路灯,两扇油漆斑驳的大铁门敞开着,时而有人进出,北边是一个可供行人和自行车通过的小门。韩清洋走进校园,看到路中间放置的一块黑板上贴着一张黄纸,上面画着箭头,并用毛笔字写着:“新生报到请到第一食堂!”

    沿着路标走了几十米,就看到了第一食堂北门台阶下的十几张课桌,每张课桌前贴着院系的名字。清洋走到了计算机系的报到处,一位20多岁的女老师接待了他,在交了550元的学费,以及100元的饭卡费和50元的床单费后,他领到了一张“新生报到须知”和一把标签上写有“一宿309”的钥匙,便去寻找第一宿舍了。

    第一宿舍楼是一座大约五十年代由疙瘩砖砌建而成的五层楼房,颇具年代感。309室已经来了5个同学,在相互介绍后,大家知道了各自的毕业学校,其中三个室友来自望京市区,分别是一个胖子叫秦桐、另一个瘦子叫王晓磊,还有一个特别瘦小的室友叫张凯,其余两个室友一个来自齐河县,叫胡秀春,另一个也和清洋一样、来自清远县,叫赵玉宝。午饭前,最后两个室友也完成报到、一同走进了309,其中一个来自静宁县,叫薛艳阁,另一个来自南郊区,长着满脸络腮胡子,叫孟刚。当这二人走进宿舍自我介绍的时候,让先到的六人差点笑出来。大家起初认为孟刚是薛艳阁的父亲,介绍完才知道是同学,而薛艳阁的家乡口音很重,说起自己名字仿佛是“阉割”二字,当他把名字写在纸上,才一目了然。

    午饭后,清洋躺在上铺,翻来覆去睡不着,他看到赵玉宝也没睡,便邀请他去校园里溜达溜达。第一宿舍东边是第二宿舍,二宿和一宿是同年代、同样式的楼房,二宿东面是学校的淋浴室。两个宿舍南面是一个有400米跑道的足球场,足球场的南面是三栋六层宿舍,分别是三宿、四宿和留学生宿舍。一宿住着全校的男生,其余三栋住着女生。

    一宿后面是水房和锅炉房,再往北是外语系南北走向的教学楼,外语系东面是中文系和历史系的U型综合教学楼,这两座楼门朝西开、也是用疙瘩砖砌建的。再往北是一栋七层的现代化综合教学大楼,大门朝南开、门口挂着若干牌子,心理学系、教育系、马列部、研究生部、政法学院和国际教育学院都在这座大楼内。这三栋楼西面是个大公园,四周是缠满藤萝的走廊,公园里种着一些月季花、桃树、杏树......

    公园西侧是校图书馆南北走向的大楼,图书馆门朝西开,门前有一个孔圣人的雕像。图书馆南面是一座行政办公楼和一个医务室,西面是物理系和化学系的综合楼,物化楼地基很高,远远望去很是气派。物化大楼南面是八个篮球场,再往南是数学系和生物系的综合楼,跨过一条正对大门的道路就看到了计算机系和地理系的综合教学楼,再往南就是美术系和音乐系的综合楼。校园大门往东五十米是学校的大礼堂,大礼堂南侧是第一食堂、第二食堂,转过礼堂便又回到了足球场。

    两人在校园里转了二十分钟,初步了解了学校的大体布局,韩清洋和赵玉宝在交流中都感觉师大的面积不像二人想象中的那么大,与其说这是一所大学,真不如说这是一个大中学,清洋感觉师大好像还没有清远一中的面积大。

    望京师大是师范类院校,按重点本科线招生,依常理推断应该是一所学术氛围浓厚的大学。当两人漫步在校园中,根本感觉不到那种大学校园该有的氛围。大学生本应该沉浸在学术研究中,每日应该有做不完的功课,但校园给两人视觉冲击最强烈的却是一对对的男男女女,这些男女或是坐在花坛上、或是在树荫下的长凳上,有的甚至在道路中间就开始接吻了。这个视觉信号严重地冲击着韩清洋的大脑,他反思自己是不是对大学的认知有问题,他感觉自己好像来错了地方,这个学校根本不是自己想象中的学校。在这新生报到的第一天,虽是晴空万里,但他的天空却昏暗了......

    下午两点,在计算机系的301教室里,学生和班主任胡梅老师见面了。在班会上,胡老师介绍了计算机系的历史和这些年的发展,说明了计算机系每年只招新生80人,分为两个班。本科班40人是计算机科学教育专业,从全市范围录取;专科班40人是计算机应用专业,从市内几个区录取。之后胡老师又重点说明了接下来的一周军训安排、新生在学校应该注意的具体事项、并强调了一下日常纪律。最后,胡老师指定了班委会的具体成员,何小华任团支书,薛艳阁任班长,冯丽娟任副班长,李春艳任学习委员,苏静任宣传委员,孟刚任生活委员,王晓磊任文体委员。班会后,胡老师留下了韩清洋,告诉他在晚上新生大会上,需要上台领一份新生的入学奖学金。

    晚上七点,新生入学动员大会在校大礼堂举行,上千新生坐在主席台下聆听着校领导的讲话。校长王拉悌坐在主席台正中央,他的讲话铿锵有力、幽默风趣,时而迎来一阵阵热烈地掌声。

    前面的讲话内容无非是对学校概况的介绍、对各院系的情况说明以及学校的师资和荣誉等等,但是接下来的一些话却强烈地刺激着韩清洋的神经。

    “我们望京师范大学不提倡同学们在大学期间谈恋爱,但是也不会反对,有很多女同学大学没有毕业就怀孕了,因此耽误了自己的美好前程,这样的事情在我们学校不胜枚举......”

    “在大三或大四你最好通过英语四级考试,这样本科生才能够顺利地拿到毕业证和学位证,如果你多次考试均未通过,我们学校只留给你一次考校内四级的机会,如果校内四级你还考不过去,肯定不会发给你学位证书的......”

    “我们学校的考试是很严格的,如果考试不及格会有两次补考的机会,两次补考仍不通过你将无法毕业。如果被发现有一次考试作弊将会取消你的学士学位,第二次发现作弊你将会失去毕业的资格......”

    ......

    在王校长讲完后,主持人宣布颁发新生入学奖学金,分别是本校文理科高考成绩的前三名。有六人上台领奖,韩清洋以高考理科总分591的成绩温居第一名,获得了1000元的奖学金,罗慧敏以587分的成绩获得第二名,二、三名奖学金分别是600元和400元,上台领奖的六名学生只有清洋一个男生,当主持人宣布韩清洋成绩的时候,台下的一些女生居然打起了口哨、随之很多人开始起哄了。

    领到了1000元的奖学金,这却无法让韩清洋高兴起来。会后,罗慧敏找到他,两人走在校园里、不咸不淡的聊着一些话题,他俩心里似乎都有一些感触,但又无法用语言表达出来。

    晚上,韩清洋躺在宿舍的床上,心里像打翻了五味瓶,各种滋味涌了上来。他回想着胡老师对学生的安排、思考着王校长的讲话内容,似乎这一千多学生只要在这四年能顺利毕业就是在大学四年最大的成功了,学校对这些人没有寄予更大的期望,没有鼓励这些人进一步的学习、研修和深造,这到底是怎样的一所大学呢?

    (尊敬的读者朋友:由于部分章节存在敏感词汇而一直无法审核通过,请您到纵横去阅读全部章节。作品仍存在诸多问题,望您批评指正!本人微信:ABC123968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