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盛唐小国师 » 第七十九章 宴前准备

第七十九章 宴前准备

    627年3月21日,贞观元年二月二十五日,春分。

    太极殿内,王德喊道:“有事启奏,无事就请各位大臣回家准备,参加今晚的宴席吧。”

    就在这时李世民道:“李靖,李绩等将军回长安了吗?”

    李靖,李绩等将军出班道:“陛下,臣在。”

    李世民点了点头。

    魏征出班道:“陛下,臣有话说。”不用想,来指责李世民大办宴席的。

    李世民道:“爱卿,朕知道你想说什么,大宴群臣你觉得不应该,因为浪费对吗?”

    魏征道:“是,陛下,如今天下刚刚太平,百姓还会有饿死的,陛下这样做,会让百姓寒心的。”

    李世民点头道:“朕也知道,所以这次宴会能省则省,而且不会动用民力,朕也是想嘉奖一下和朕一起打天下的袍泽,也想让大臣们倡导这天上才有的美味,各位大臣你们怎么想呢?”

    段纶出班道:“陛下,魏大人,皆可安心,如今从辩机活佛那里已经获得了拖拉机的设计图,堪比天工造物,有了此物,以后春耕就轻松多了,更可以开垦更多的土地,再加上新的施肥技术,出产的粮食可能是之前的一倍有余,只要没有天灾,百姓就不会饿死了,呵呵呵。”

    哗~一群大臣又开始叽叽喳喳的讨论开了。

    段纶又道:“陛下曾命臣去辩机活佛的养禽场,养猪场,甚至还没有几头驴的养驴场学习,臣发现那里的家禽被有规律的饲养,每天产的鸡蛋都有上万枚了,而且不到五个月就有上万只的家禽可以宰杀,虽然他们如今是自产自销,但是还是有大量的鸡蛋和禽肉卖往两市,如果此等技术可以推广,大唐将可以不缺肉食了。”

    突然有人出班道:“段尚书,怎么还有养猪场?猪不就是屎吗?那东西能吃?”出班的是太原王氏的一名言官,王右程。

    段论道:“这才是让微臣惊叹的,他们居然把屎净身阉割了,这样的屎,也就是猪,不但不会暴怒,攻击其他猪,还会只知道吃,而且长的快,肉还没有了骚味,腥味也大大减少了,如今他们的猪肉内部已经直销不住了,只能往外卖了,听说就等世纪大酒店开业,然后做成菜卖了,这种养猪法,辩机活佛已经交给微臣了,可以普及,只等陛下的旨意。”

    李世民道:“先等等吧,不着急,一点点来,一口也不能吃成胖子对吧。”

    魏征想说什么,最后还是摇头退回了班位。

    下朝的时间很早,还不到朝食就结束了,然后就是开始了为晚宴的忙碌。

    首先就是把,太极殿门口的地板擦干净,这地方是群臣上下潮的必走之路,现在必须擦,因为宴席的时候这里是李世民坐得地方。

    这次宴席还有一点,除了两个人以外全都需要矮桌和胡蹬,和原先一样,只有秦琼,长孙无垢可以用桌椅。

    怀孕的妃子或者诰命夫人就不能来了,除非怀孕不过四月的。

    这么安排主要是新颖的高桌子,椅子不够,其中椅子也只能够皇子、皇女们还有妃子们用的,而桌子更是只有一套,是在甘露殿。

    地毯,汉代就有,为了不让大臣们觉得凉,都铺上了厚厚的三层地毯,可以说把全台几公里能用的褥子,地毯,都拿出来了,这些都是宫女和太监的,反正只是饮宴,吃完就走,谁也不关心这个。

    但是李世民坐得就是波斯的高级地毯了,还有皇子、皇女们。

    为了干净,甚至连石板的路都要干抹布去擦拭,从西到东,在从东到西,连太监和宫女的鞋都要擦拭干净。

    太极殿前面的广场上都是忙碌的人,擦完了就开始把制作好的炉灶,运过去摆好,辩机是有种清代千叟宴的感觉了,只是和千叟宴的十分之一比还差远了。

    现在指挥的就两人,辩机和蒋娥……蒋娥确实姓蒋,但是“娥”不是她的名字,而是称呼,问她的名字她只说:“已经入宫了,就不能再用自己的名字了。”

    桌子都摆在了地毯上的褥子上的地毯上,桌子上还要固定一个牌子,上写写着大臣的名字,标好了是双人还是单人,小妾是不够资格来的。

    因为秦琼是高桌子还是双人的,所以只能安排在最后一排,以防挡住其他人面圣。

    最后实在没桌子了,只能让长孙皇后坐在李世民身边,让皇后不用跪着,而是把胡蹬提高一点,让她是蹲着的。

    秦琼用的就是李世民甘露殿的桌子,这也是给秦琼天大的面子了。

    桌子、胡蹬都摆完之后,差不多也是中午了,辩机让工人们休息。

    他们都很不容易,基本都得跟患有强迫症一样,必须强迫自己去摆正、摆平、特别是地毯和褥子都得抹平。

    休息之后,就得把挡风布的架子先按在矮桌上,还有炉灶的阻隔架,一共四十口炉灶,桌子的数量一共是180桌,左右各90是桌,纵排五桌,横排每边十八桌。

    官小的靠外,官大的靠近炉灶,所以炉灶的防护阻隔一定要做好。

    距离宴会时间越来越近了,汤桶刷好了,碗盘以及装碗盘的车也都准备好了,李世民还差点想让群臣自己准备碗、盘、勺子、筷子,但是还是算了,这也太抠了。

    今天虽然有风,但是好在不大,挡风布,都是在没来官员的情况下,挂好的,而且是没有展开的。

    一切就绪,开始上食材,肉类都是带着冰块的,很沉,需要一些禁军帮忙搬运。

    差不多下午两点多了,第一批官员们已经来了,看他们是自己来的,说明是低级官员。

    门口又迎接的太监和宫女,他们都记号了自己要迎接那些官员,然后快速的指引他们到指定的座位。

    逐渐的,来的官员多了起来,太监和宫女齐上阵,才能精准的安排他们到指定位置,不过有官员也抱怨道:“这位置,都已经看不清陛下了。”

    “没办法,人太多,能来就是幸运了。”一听就是世家的官员。

    第一名携夫人来的,自然是房玄龄,紧跟着的就是长孙无忌,他是一个人来的,而且也是唯一一名不靠炉灶的国公。

    至于为什么长孙无忌没有妻子,说法很多,又说是早逝的,也又说是压根没取,甚至从任何的考证里都没有发现他有正妻的记录,虽然有历史学家说,长孙无忌有正妻确实是早逝,但是没有拿出有效证据。

    这一点也让长孙无垢很头疼,甚至有历史记载,长孙无垢让李世民不要重用自己的哥哥。

    特别是这种场合,所有的诰命夫人都来了,而且并不少,都是国公,名将,有爵位的也有特例,凡是携诰命夫人来的都是靠近中间的,也就是炉灶。

    毕竟诰命夫人如今并不多,大约只有十八人,二十四功臣里不是所有人的妇人都被封了诰命,倒是还有特殊贡献的某小官的夫人有诰命,有两名官员是携母亲来的,他们的母亲是诰命。

    这里也没有人去嘲笑,因为规矩如此。

    一名太监的喊声想起:“太子驾到。”

    然后就看到8岁的李承乾来到了太极殿门口,众大臣、诰命夫人起身,然后躬身施礼,太子也回礼,然后太子坐在了正坐的左侧,一张矮桌前。

    唐代之前,可能是因为饮食单一,极少有大型宴会,虽然三国时期有记载,但是不能算是这种场合的宴会,而是聚会。

    这种大型宴会是史无前例的,所以皇帝左右的安排是不同的,皇子和皇女都在李世民的左侧,而后宫佳丽都在皇后的右侧,皇后在皇帝的右侧。

    虽然也邀请了世子和郡主,但是也因为年龄的原因,来得一共三人。

    唯一的一名郡主是李世民的堂姑姑,年龄也才二十多岁,适合为官的丈夫一起来的。

    李世民为了省钱,决定十六岁以下的不邀请。

    终于,太监清点人数,确定受邀的人员都到齐了,就去禀报了。

    此时,李丽质,李安南,李恪,李泰都来了。

    右侧,主桌旁的就是韦贵妃,然后依次是杨贵妃,然后就是一排。

    为了平均,所以李泰的左边,也安排了后宫佳丽。

    终于开始将所有的菜蔬从后墙这面开始往中间运,还有的就是往两侧运。

    西面的炉灶最远,是最先要运的,然后就是中间。

    东面的炉灶靠近御膳房,是最后才运的。

    厨师和厨娘们都很紧张,这排场太大了,都没经历过啊,蒋娥也在平复自己的呼吸。

    辩机在给他们做放松训练,指导他们放松身体,深呼吸等。

    他们如今还不是御厨,因为都从新学习了,御厨将是这一次宴会后,他们重新或者会被人命的职位。

    厨师和厨娘们开始入场。

    太监和宫女们开始给大臣们分发碗、盘、筷子、勺子、汤碗。

    他们也很紧张,但是多年的宫中生活和训练,让他们工作起来还是很有经验的。

    有太监开始把挡风布支了起来,动作很娴熟,都是训练过的。

    大臣们离得近的就开始互相攀谈,和夫人一起来的也开始聊,他们的鞋子都有专门的小箱子放着,跪在地摊上,也被探监们分发了餐巾布,戴在胸前和膝盖上,防止……

    一切都准备就绪,就等李世民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