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篡汉 » 第十二章 无猛将不成军

第十二章 无猛将不成军

    “多谢董郎君!”

    从一户挂着白绫素布的丁户中出来时,这一家老小,在两个白发苍苍的老人带领下出来,对着董杨感激涕零的不断道谢作揖。

    这一家是当天在驿站战死的几人之一,今天董杨将他的犒赏带了过来,还增加了不少肉食、绢布作为奖励赏赐。

    唯名与利,不可假人,不管是作秀收买人心也罢,还是真的体恤士卒,今天董杨这一遭,效果绝对是立竿见影。

    让当日跟随董杨的那几十骑,还有现在招募得八百名乡勇义从都亲眼看到,董杨是言出必行。

    而董杨这番动作,再加上那些士卒的粮饷,也由他亲自发放的话,那长此以往,这些士卒估计都只知道他董郎君,而不知什么乐成县衙、河间国相府,至于大汉朝廷,对于他们来说,更是太过遥远,不知为何物了。

    大汉帝国,那些将领的私兵亲卫,还有豪门的部曲,基本上都是这样养起来的,像士族那边,袁绍还豢养了不少的死士。

    之前,大汉帝国那些权势人物跟豪右,豢养死士私养部曲还偷偷摸摸的,黄巾之乱后,这一切都开始正大光明起来,像一些大宗族,如兖州乘氏豪强李家等,顷刻间就能拉起一支几千上万人的私军来。

    虽说董杨这一趟,带着拉拢人心之意,但看着眼前一家,两个白发苍苍的老人,一个妇人,还带着两个孩童,董杨还是默然一叹。

    一家中最重要的是壮劳力丢失,哪怕有董杨答应的那些帮衬跟奖励,这家接下来日子恐怕也不会太好过,不过,靠着董家但总算温饱是没有问题的。

    而大汉帝国战乱不断,无数男丁壮户被招募,甚至被各路军阀豪强,强行拉壮丁充当炮灰战死沙场,他们一死,可不仅是自己,一家老小恐怕也无法在乱世中存活下去。

    安抚完战死之人得家眷,又去看了因受伤而无法再上战场的那些人员,董杨轻叹一声,随后策马来到了乐成城外搭建的军营校场,那八百士卒便驻扎在此处。

    今天乐成县令,还有县丞等官吏都到场,观览乐成新组建的乡勇,这八百人的粮饷跟器械,都是乐成县衙赋税供应的,总得知道钱去了哪里不是。

    董杨来到校场后,被董杨任命的两名曲长,李成和王成林已经带着士卒,列队而立。

    这八百士卒,其中百人为骑兵,另有两百人为弓弩兵,其余为步卒,也就是乐成是大县,赋税还能养的起骑兵,否则今天,站在这里的,怕是全部都为步兵了。

    不仅是李成二人,当夜跟随董杨夜袭驿站的那些人,只要还能手提刀上阵厮杀的,都被董杨安排进去,担任伍长、什长、队率、屯长等,董府的赵安,被任命管理军营的后勤。

    董杨如果不安排亲信人手,那这些位置就要被贺县令、乐成县的豪强们安排人手,抢了这八百士卒的控制权了。

    八百士卒,可不仅是只有八百人,上阵厮杀是这些人,但后面还有辅兵、粮官、照理马匹、修整跟打造器械的后勤人员,这些后勤粮草、甲胄、器械等物资采购供应,在某些人眼中,可也是肥差。

    “贺县令!”

    董杨到军营后片刻,贺县令、邢松等人便相继到来。

    “此军甚为威武,有此军在,何愁盗贼不平,乐成安能不太平!”

    看着校场上一帮,看起来颇为高大雄壮的汉子,贺县令忍不住抚须说道,赵安招募人马的时候,饷银开的比当郡兵、边军要高几分,反正出钱的是乐成县衙,招募的都是看起来身材高大,颇为魁梧的汉子。

    董杨看了一眼校场的这些人,向着贺县令一抱拳,这话听听就得了,眼下这几百人,用一句乌合之众来形容毫不为过,没有经过操练,没有实战过,更没见过血,不知道为何而战,没有建功立业功耀门楣马上封侯的欲望,只是为了粮饷养家糊口而已,说是一群花架子也不为过。

    甚至董杨感觉,率领当日披甲得那三十骑,正面冲锋,能直接一波就冲垮了校场上这帮人。

    又赞赏了几句,勉励董杨尽快操练成兵,然后出击剿灭乐成周围盗寇,这才施施然离去。

    等到贺县令离去,董杨让李成、王成林两人开始操练士卒,他们二人又不是什么名将统帅,也不是将门出身,不可能训练士卒,或者弄出什么军阵之类的,现在基本上就是训练打磨士卒得身体,练习弓弩等。

    董杨和邢松来到校场内的营房内,让其他人离去后,“大兄,我今日已经禀报董太后,以救驾之功,奏请你为乐成县令,让贺县令高升到它处!”

    贺县令也是扬州士族出身,肯定有他的门路,如果知道乐成不能待下去,肯定会运作到它处为官,黄巾之乱后,各州郡空缺出不少的官职,到底是高升还是被贬,就看贺县令的本事了,也看他这些年,到底收了多少雪花银。

    “愚兄,这里谢过贤弟了!”

    邢松向董杨说道,随后看着董杨的神色,邢松不由问道,“看贤弟神色,莫非有何心事?!”

    董杨无奈叹息一声,“不瞒大兄,所谓千军易得,一将难求,非猛将不足以军,我在为这八百士卒担忧,如果没有良人率领,我怕剿灭这那些匪盗贼寇,怕不知道,又有多少家要挂上白绫素布!”

    董杨对于自己带兵打仗的水平如何,心里是有几分底的,率兵布阵打仗,跟街头斗殴那是完全不同,而领兵百人、千人、万人,又跟几十人天壤之别,安营扎寨、排兵布阵、护佑粮道,还有战事不利,如何断后,收拢败兵后退等等,可都是有讲究的,为将者未虑胜,先虑败故可百战而不殆!

    从返回乐成后,董杨一直在托人重金寻求兵书,但这种能作为兵家将门传家底的东西,又怎么能轻易示人,想想,现在连四书五经,都被士族牢牢把持,轻易不肯示人,现在传世的兵书,也就孙子兵法、孙膑兵法、尉缭子、司马法等数本兵书,其余就是将门家传的兵事手记、对那些兵书的注解等,但这些东西,又怎么能轻易得到。

    除过大汉冠军侯那种,一出道就惊才绝艳之辈,其余的将领跟统帅,大多起于士卒,然后靠一场场生死厮杀,不断吸取经验跟教训,运气好成为名将,运气不好,半路就凉透了。

    董杨现在不指望,能得到名将什么的,现在就想得到勇猛之人来带兵,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李成虽然也勇武,单打独斗不弱,但不是那种能领兵作战的猛将之人,做保镖护卫没问题,让他带兵出战,就有些强人所难了。

    “千军易得,一将难求,此为真言也!”

    邢松回味着这句话,他可不是什么腐儒,现在的儒家士子,是真要学习君子六艺的,绝不是那种手无缚鸡之力的腐儒,对于军略,邢松不敢说精通,但绝不至于一窍不通。

    沉吟了片刻,邢松开口道,“河间亦有猛士,鄚县张郃,在黄巾之乱时,应募讨伐黄巾,庇护相邻,现为朝廷重臣韩馥麾下军司马。”

    听到张郃的名字,董杨忍不住心头一动,作为天下重镇,又勾连幽并二边州,冀州可不仅是大汉粮赋之地,猛将可也同样不少!

    董杨的河间同乡,张郃已经闯出名堂,跟随了雒阳朝廷重臣的韩馥,自然不可能回河间,在董杨手底下当一个小小的军候。

    “吾倒是有听闻两位勇猛之人,一为涿郡容城人,孙礼至孝且勇,传闻其有搏虎之力!

    另一人,为清河国鄃县人朱灵,亦颇有勇略!”

    邢松向着董杨说出两个名字,孙家在乡间遭遇动乱时,孙礼跟其母失散,同乡人马台救了他母亲,孙礼将所有家财都赠予马台以谢其救母之恩,在这以孝治天下的大汉来说,孙礼此举合乎孝道,让其名声传遍涿郡等相邻数郡。

    朱灵也有勇武之名,同样是在黄巾之乱时,应募乡勇,抵抗黄巾军,只是现在两人,都还没有官身。

    “多谢大兄指点!”

    董杨向邢松一抱拳说道,邢松给董杨推荐的这两人,虽然都还名声不怎么显,也都没有官身,但实际上,这才是董杨现在,能招募到的人手。

    现在董杨最大的倚仗是什么,不是什么乐成县尉,也不是什么郡中传出的河间军司马之职,而是董家外戚的身份,哪怕是落了毛得凤凰,董家外戚的身份,也因为董太后得存在,比起什么县尉、军司马要高的多!

    邢松走后,董杨在营房内,来回踱步半响,邢松今天这番话,让董杨是茅塞顿开,现在这个时代,最可靠得关系,除过宗族之外,就是乡党了,同乡之间,关系天然就亲近几分,董杨现在最能得到的帮衬之人,自然也要从河间几郡,从冀州同乡之人寻找。

    不过现在董杨的官职,还是有些不够看,要是郡守,那自然可以通过许诺官职来招募士族或者猛将,一州之牧更不用提了,可以征辟名士来充当谋士或者都尉了,董杨现在还远没到那个资格,能用的,只剩下一个外戚身份。

    来回踱步数趟,董杨想着冀州各郡的那些谋士跟猛将,最后还是无奈摇了摇头,董杨倒是知晓那些人物,但以他现在的身份,想要招揽而来,实在是有些痴人说梦。

    “赵兴!”

    董杨叫进来外面的赵兴,“备厚礼,以我……董家之名贴,送至孙礼、朱灵处!”

    “另,”董杨顿了一下,“以吾之名,送拜贴厚礼与常山郡豪右赵家,再备厚礼,赠予常山郡夏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