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篡汉 » 第十五章 口号

第十五章 口号

    涿郡与河间相近,赵兴先带人携礼,将孙礼母子送到河间后,又赶往清河国去寻朱灵。

    孙母在马车中,孙礼跟马台,还有几名跨刀背弓得董家部曲护卫骑马在旁,一同的还有两辆牛车,后面跟着数名仆从,马车上都是董杨赠给孙礼得厚礼,里面有绸缎还有金银等,千金买马骨,礼数都做出去了,何必又扣扣搜搜。

    前往乐成的路上,孙礼看到不少拖家带口,携老带幼的一家子,还有不少衣衫褴褛,相互搀扶的流民,都同样跟孙礼他们一样,赶往河间。

    “噗通!”

    一个拖着幼童的半大小子,摇晃了几下后,一头栽倒在了地上,旁边的幼童顿时间叫着“大兄”,开始拗哭起来。

    但一旁得那些行人,只是冷漠的看了兄弟俩一眼,便面无表情的继续向前挪动,这种事,他们一路上,见到的实在是太多了,出了官道,哪条路旁枯黄的树叶子下面没有几具骸骨。

    那个半大小子之所以倒下,是饿倒的缘故,但他们这些人,自己都饿着肚皮,哪里又有多余的粮食给那两兄弟吃。

    “我儿!”

    马车内的孙母,这时候忍不住出声叫住了孙礼,随后从包袱中拿出几张胡饼,递给了孙礼,“将这些接济给那兄弟俩吧!”

    马台看着孙母拿出来的干粮,张了下嘴,还是摇了摇头,天下流民多少,连大汉朝廷估计都救不过来,他们带得这点干粮,又能救活几人,索幸快要到河间乐成了,也不在乎这点干粮了。

    看到孙礼手中的胡饼,周围那些流民,眼中都露出些许绿光,几个流民都有些蠢蠢欲动,这时候马台抽出佩刀,几名护卫也都纷纷抽刀搭箭,让有些想抢夺胡饼的流民,都放弃了想法,只得埋头赶路。

    那孩童接过孙礼给的胡饼,喉咙不禁吞咽了一下口水,还是将胡饼掰开,塞到了地上得半大小子口中,虽然昏迷,但口中却下意识的咀嚼起来,显然是饿极了,孙礼又将水囊,交给那孩童,让他给大兄灌了几口水。

    “多谢恩公!”

    片刻之后,昏迷之人缓缓睁开眼睛,那孩童见状,连忙向孙礼叩谢道。

    孙礼一行人再度启程,那俩兄弟就跟在他们马车不远处,还有不少流民也跟在之后,似乎都在期待,看孙母能不能再施舍救济一些吃食。

    孙礼见状,也没有驱赶,反而略微放慢了几分速度,马上,孙礼向着一旁的马台说道,“马兄,这些流民,俱是前往河间乐成,投奔董家!”

    “如果真如传言那样,董家愿意救济这些流民,那董家真乃仁义也!”

    马台捋了一下胡须,刚才他也已经打探清楚消息,知道这些流民,还有牵家带口的丁户,到底是去干什么。

    这些流民现在各郡县官吏,都不愿意管,甚至将其驱赶,不允许他们靠近城池,毕竟郡守、士族、豪右老爷们心善,看不得这些流民受苦。

    当然,董家招揽这些流民屯田,用的也是董太后的名头,董太后心系天下招抚流民,董太后能干这种事,董杨干这种事,那就要被被人怀疑,是不是心怀不轨了。

    那些郡吏,不愿意救治这些流民,是因为耗费太大,要拿出无数钱粮安置,哪个郡县愿意把钱粮用在这些流民、破产的丁户身上。

    至于士族、豪右们,他们倒是愿意招募流民来做佃户或者部曲,但也不敢招募太多,否则就要被弹劾,被当地郡县忌惮了。

    来到乐成地界,孙礼他们看到入乐成城池外设着关卡,在一旁还搭着不少棚子,几口大锅在熬制着粟米,那些流民还有丁户,看到粥棚顷刻间就冲了过去,但随即就被守在一旁的的衙役们给挡了下来,郡兵也纷纷呵斥,又用棍棒打倒数人之后,才让众人冷静下来。

    随后掌管民籍的乐成吏员,将这些人按户编册,登记完一户,让这一户领取粟粥。

    孙礼将这一幕,都看在眼中,在粥棚另一端,还搭着不少简陋的棚子,不少人聚集在这边,孙礼打探过才知道,来到乐成的这些流民,需要等旬日之后,经城中医者检查没有恶疾或者感染瘟疫,才能够被允许进入城中,到董家领取田亩。

    听到瘟疫,孙礼、马台神色都是大变,在大汉帝国,这几年来,这个词才真的是能让人如谈虎色变小儿止啼,由太平道掀起的黄巾之乱,死的人,跟前者相比,几乎是不值一提。

    不管是宗亲诸侯,还是士族名士豪右黔首,只要沾惹了这玩意,那不管身份如何高贵,最后都难逃一死,如何能让人不惧!

    查验过后,孙礼等人被放行进入乐成,早有听到风声的董家宾客出迎,将孙礼等人带到了一处宅院中。

    “请孙郎君暂且安歇,我家郎君,听闻孙兄到来,已从城外校场赶回城中!”

    等到董家宾客离去,马台看着比起孙礼之前得茅庐,大了数倍不止的宅院,向着他笑道,“董君对德达之重视,真羡煞为兄,这处宅院,怕不是十几万钱,都未必能买下,董君却是送给德达了!”

    孙礼看着这处宅院,还有那几大箱厚礼,有些难安得说道,“恐不能为董君效死力!”

    士为知己者死,这么多年,从未有人像董杨一样,给他如此高的礼遇,让孙礼有些诚惶诚恐,只怕自己不能为董杨尽力,辜负了董杨对他得期待。

    “早就听闻德达还有马兄的贤名,今日终于得见!”

    孙礼和马台,被宾客叫到董府,片刻后,一道声音先行传来,随后孙礼看到一名身材高大的年轻男人,佩有剑首和印绶,身着黑色衣袍,腰中皮革护带,手有护腕,看起来颇有豪放不羁之感,身后还跟着一个铁塔一样身材高大得护卫。

    “拜见董君!”

    孙礼和马台都起身,向着董杨行礼道,董杨一步上前,托住两人,马台直接被董杨托起,但孙礼却没有被托起,董杨有些惊诧孙礼果然如传闻中的气力。

    孙礼向董杨郑重其事的行了一个大礼,这才起身,“蒙董君不弃,孙礼必不负君命!”

    “德达言重了!”

    董杨看了一眼孙礼,将两人引入坐席,让人上来酒水菜肴,举杯向孙礼两人说道,“非负我所托,乃不负国恩,吾等虽位卑不敢忘国忧,亦应有兴复汉室之志!”

    口号很重要,不管是心头怎么想的,在大汉这块牌子,还没彻底掉落的时候,都得把它给裱起来,时时刻刻挂在嘴边,这点很重要。

    不见那些士族,明明是抢权夺利,偏偏打着旗号是铲除阉党,为天下万民请愿,为大汉帝国施展心中抱负,似乎换了他们执掌朝政,就能力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于将倾一般。

    没有谁,一开始就说要当反贼的,那样根本不可能成事,大汉这块牌匾还在,谁敢说要取而代之,那必将群起而攻之,也根本没士族跟猛士会正大光明的投奔一个反贼!

    孙礼和马台,现在都还不过二十多岁的年轻人,听到董杨这句位卑不敢忘国忧,要有兴复汉室之志,让两人都感觉是心头一热,捏着羽觞的手,都一时间是青筋毕露。

    这就好比,昨天还在田中像老牛一样拉地,今天突然被贵人招募,握着他的手,要跟他一起扫清寰宇,兴复汉室,但凡心头有些许抱负的人,如何能不激动?!

    “诸君共饮,愿吾等生平能复此志!”

    董杨、孙礼、李成、马台等,都举起了酒杯。

    清河国鄃城,不同于孙礼,朱家在鄃县是一个小宗族,虽称不上豪右,但也算是殷实之家。

    赵兴就在朱家等待,朱灵和其弟,还有几名朱家宗族之人,在房中商议,要不要应董杨之募去投奔。

    “这董家,乃是外戚之家,董杨不过是县尉之职罢了!”

    一名朱家家族得人,对于朱灵要不要去投奔董杨,颇为的犹豫。

    鄃城朱家不是士族,对于士族、外戚、宦官、边军等各方势力的了解,并不是很清楚,但大致关系,却是知道的,外戚跟宦官关系多有密切,而士族跟外戚虽不如跟宦官那样水火不容,但关系也并不怎么好,一旦投了外戚,可就被士族所不容了。

    而且董杨,现在虽然顶着外戚的头衔,可职位,不过是县尉罢了,朱灵却是朱家这一代,最被寄予厚望之人,朱家在朱灵身上,投入了大量的资源,为他开蒙读书,还花费巨额钱财,让其打磨身体跟弓马武艺,穷文富武在哪个朝代,都不是一句玩笑话。

    一个人,是有可能改变一个家族得,鄃城朱家就指望着朱灵能获得功名来光耀门楣。

    “可现在天下动荡,这清河国也不太平,我朱家非世袭官吏出身,世代俱是白身,如若不应董杨之募,又有何人会重用文博?!

    若是文博有个官身,我朱家在清河国,也能安稳几分!”

    另一名朱家之人,忍不住说道,这年头,身份就是一道天堑,不是士族,非世袭官吏出身,没有名师为其扬名,除非有贵人赏识,否则名气再大,也依旧摆脱不了白身,至于玩隐居那一套,那是名士才有的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