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梦回千禧年之民办教师 » 第二十七章:学习《鸟鸣涧》

第二十七章:学习《鸟鸣涧》

    周老师建议到李春英的班级,看看他们的炉子搭没搭完。

    两人到了初一(2)班一看,魏明帮李春英老师搭呢。但才搭了三层,还没有上炉箅子呢。只见魏明的头上已是汗珠滚动了。

    见周雨田和张才平来了,魏明道:“你们俩快来吧,我整不明白了。”

    “张老师,快伸手吧。”周雨田说。

    听周老师说,张才平又伸手给李春英老师的班级搭起炉子来。

    一下午的防寒取暖工作,也可以说是劳动,终于结束了。

    红星分校的所有领导和老师,又齐聚在餐桌前。而餐桌还是由两张办公桌拼成的。桌上的菜肴整的很丰盛。开餐之前,自然少不了赵校长的开场白。

    赵永安从烟盒里抽出一支烟,擦着一根火柴,将烟点着,深深地吸了一口,向上空吐了一口烟气。他的动作娴熟而悠然。然后,他左右地看了看大家,笑道:“大家都到齐了,我先说两句。第一呢,这一下午的防寒取暖工作,大家辛苦了,而且干的都很好,各位班主任都很尽力。当然,各位科任老师也都出了不少力。你像张才平老师,会搭炉子,就主动献艺献力,其他老师也都伸手帮忙,干的都挺好。但我是啥也没干,我一想,给大家张罗张罗伙食吧。我也就能干这点事,希望大家理解。说别的好像也没啥意思,就是说,学校有点啥事,有点啥活,大家都伸伸手,力所能及,我这个当领导的就知足了。第二点呢,说说今天晚上咱们伙食的财源,一半的钱还是去年我和曾主任从各个生产大队化缘化来的大豆款;另一半是几位领到民办补助费的老师,从他们的补助费当中抽出来的。他们每人拿出二十元,咱们吃是吃,喝是喝,咱们把花的钱说明白,别让人家以为是占用公款,大家说对不对。”

    “对,赵校长说的对。”

    “那是,那是。”

    ......

    好几个老师应和着说道。

    “别的我就不说啥了,来,为了咱们学校的防寒取暖工作圆满结束,大家共同干一个。”赵校长首先端起酒杯,做了一个半扇形的让酒仪式,然后喝了一口。其他人一看,也都纷纷端杯喝了起来。

    “吃菜,吃菜。”曾福坐在赵永安的旁边,也不忘卖个顺水人情。

    吃了一会儿菜,赵校长说:“曾主任,你张罗一下酒,说两句话吧。”

    “我也没啥说的,赵校长刚才说的很明白了。我说啥呢,也就是赵校长,换了别人,咱们想吃饭就吃饭,想喝酒就喝酒,不易啊!大家把工作都干好吧,来,喝一个!”曾福的话说的很简洁,但奉承赵校长的意思也很明显。

    曾福张罗完,人们自由地喝了起来。他说了一句这个,她讲一句那个,但核心的主题,还是感谢赵校长和学校的关爱,把今后的工作干好。

    张才平也说了不少,他内心也很感动。他想,自己搭炉子所挨的累也没有白挨,还受到了赵校长的表扬。他不由得暗暗下决心,要把以后的工作做得更好。但有一点,张才平心里也起了涟漪,那是关于民办补助费的。他心想:领取补助费的老师,他们的工作和自己的也不差啥,可一个学期就比自己多挣三百多块钱。自己的工资一个月才68元,人家的补助费就顶自己干五个多月。自己啥时候才能领上补助费呢?

    张才平先是这样想的,后来又安慰自己:自己才参加工作,一二年不发民办证,都正常。以后自己工作干好了,自然就发给自己了。

    又是一节语文课。

    张才平领着学生学习一首古诗,诗歌的名字叫《鸟鸣涧》。张才平刚在黑板上写完诗的题目,就听一个学生说道:“老师,不用你交了,我们自己就能学。”

    张才平回头看时,是一个叫陈平的学生在课桌后站着。

    张才平笑道:“陈平,能自己学很好。你说说,你自己怎么学啊?”

    “老师,不会的字,我查字典,然后一读,再背背就学完了。”陈平很自信地说。

    “是的,老师。我们以前就是这样学的。”叫张洪涛的学生也说道。

    “有这种想法的同学请举手。”张才平问道。张才平面带笑容,他怕自己若板起面孔,有些学生害怕就不敢举手了。

    张才平一看,大约有三分之二的同学举起了手。见此情景,他略皱了一下眉头。然后,他让举手的同学把手放下。

    “同学们,听我说。我们学习古诗词,不能念念背背就完事,最起码要了解诗歌写的意思。要想明白诗歌的大意,就要明白词语在诗文中的意思。除此之外,还要学习诗人写诗歌的一些方法。你们听明白了吗?”

    好一会儿,才有几名同学说听明白了。见此,张才平心里明白了一些东西。

    “同学们,下面我就和大家一起来学习和探讨这首诗歌的一些知识点。”张才平说完,快速转身在黑板上写下了这首诗:

    人闲桂花落

    夜静春山空

    月初惊山鸟

    时鸣春涧中

    张才平写完诗句,给学生们范读了两遍诗文。然后,他给同学们解释了题目:“鸟鸣涧,就是鸟在山涧里鸣叫。”

    解释完题目,张才平找了好几名同学读诗文。学生读的时候,有不妥的地方,他及时地给予指点纠正。

    读了一会儿诗文,张才平开始提问。

    “月亮出来有声吗?”

    “没有声!”好多学生在回答。

    “既然没有声音,那为什么会惊动山鸟呢?”

    张才平此问一出,下边好半天没有出声。

    “月光出来,把山鸟给惊动了,这说明山中是闹啊还是静啊?”张才平没有直接告诉学生们问题的答案,而是对学生们进行启发。

    “静!”好多同学几乎是异口同声。

    “答的好。”张才平及时地给予肯定。

    “那‘时鸣’一词又是写静写动啊?”

    “写动!”还没等张才平的话音完全消尽,学生们就答了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