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悠闲品西汉:成就帝业 » 第十一章 果毅项羽

第十一章 果毅项羽

    项梁是楚国实际的领导者,所有人都唯项梁马首是瞻,现在项梁死了,而项羽这时还没有项梁那样的威望,不足以让所有人臣服。实际上楚国暂时陷入了群龙无首的状态。

    在这个时候,楚怀王是名义上的领导者。但是,这个牧羊人偏偏又是个有想法的人,他不甘心做永久的傀儡,他要做实际的领导人,项梁的死让他觉得机会来了。

    在当时,楚国在都城彭城附近的兵力主要分为三大块,一是项羽率领的项家军,主要包括江东子弟和英布、蒲将军的人马;一是吕臣的军队,士兵主要来源于他的苍头军和陈胜的旧部;一是刘邦的的人马,骨干主要是他的沛县老乡。

    在楚怀王心里,要想避免被操纵的命运,就必须一步步削弱原来操纵他的项家的势力,把军权集中在自己手中。同时,扶持他认为可靠的势力。按照这个想法,他采取了行动,这个行动分为两步:

    第一步,夺军权。

    九月,楚怀王命令将吕臣、项羽二人的军队合并,由自己统率,任命刘邦为砀郡长,统领砀郡兵马。

    同时,封刘邦为武安侯;封项羽为长安侯,号称鲁公;任命吕臣为司徒,他的父亲吕青为令尹。

    楚怀王还真不愧是王族的后人,这招明升实降,表面上给你升官,实际上剥夺了项羽和陈胜旧部的吕臣的军权,而扶持了和项家关系不大的刘邦。并且,刘邦驻扎在砀县,和彭城相对较远,而彭城的军队都在楚怀王掌控之中。

    楚怀王的如意算盘打得不错,并且从表面上来看,他似乎收到了他想要的效果。但是,他忽略了致命的一点:他没有真正属于自己的人马,他手下的兵,没有一个是他亲手拉来的。以前项梁可以看作是他的人,现在,他亲手把项羽推到了对立面。

    他是项梁所立,项梁之所以想立他就可以立他是因为项家身后那支强大的军队。所以,楚怀王的命运从来都没有掌握在他自己的手中,而是掌握在有实力的人手中,“枪杆子里面出政权!”这句智慧的结晶,是颠扑不破的真理。楚怀王这样操之过急,只能让人窥见他的心机。

    第二步:下套套。

    楚怀王还给项羽下了一个套。他与各路将领约定:“谁先攻入关中,谁就在关中称王”(先入关中者王之·《史记》)。那时候,秦军还很强大,所以楚将中没有一个人认为先入关是容易的,唯独项羽怨恨秦军杀了项梁,激愤不已,请求同刘邦一起西进入关。

    楚怀王却对将领们说:“项羽这个人,迅捷勇猛、狡诈凶残,曾经在攻破襄城时,将城中军民一个不留地统统活埋了。凡是他经过之处,无不遭到残杀毁灭。况且以前陈胜、项梁率领楚军几次向西进攻都失败了,因此不如改派敦厚老成的长者,以仁义为号召,率军向西进发,对秦国的父老兄弟们讲明道理。秦国的老百姓为他们君主的暴政所苦累已经很久了,如若现在有位宽厚的长者前往,不施侵夺暴虐,关中应当是可以攻下的。项羽不可派遣,只有刘邦向来宽宏大量,有长者气度,可以派遣。”

    楚怀王根据以上理由没有答应项羽的请求,而是派刘邦西进夺取土地,并在进军路上收容陈胜、项梁的散兵游勇,发展壮大队伍,以攻击秦军。

    屠城固然不好,但在当时也并非是只有项羽所为,很多人都做过。如果说在阳城的屠城行为是刘邦在项羽的的带领下所为,那么刘邦在之后的颍川等地的屠城行为则完全是刘邦的自主行为。

    再者,如果怕项羽屠城,就是不派他西进,他到其他地方也会做同样的事情。

    陈胜、项梁的失败也并不能断定项羽一定失败、刘邦一定成功。

    所以,楚怀王的不让项羽西进的本意绝对不是因为项羽残暴、刘邦仁慈,更不是因为怕项羽失败,认为刘邦会成功。他美名其曰“先入关中者王之”,却又不准项羽向西入关,目的只有一个:不让项羽封王。

    楚怀王能成为楚王,完全是项梁之力,不明白楚怀王为什么要这样做。但从这两步行动的结果来看,最大的获益者是刘邦,甚至可以说这是他命运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项羽、刘邦就从这里分开了,到他们再次见面时,人虽是,物已非。

    刘邦带着萧何、曹参、樊哙等沛县班底领命西进之后,一路招兵买马,不断发展壮大,连破多地,收获多名战将谋士,成长为一股不可忽视的强大反秦力量。

    对项羽来说,项梁的死让他失去一个爱护他的亲人,在他悲痛之际,却还有人算计他,要给他羞辱,而这个人还是他们一手扶持起来的人,确实够悲催的。

    但是,项羽不会束手就擒。

    章邯击垮了项梁的部队之后,认为楚地的已经基本平定,起义军翻不起大的风浪了。就带着队伍渡过黄河,准备向北攻打赵地。

    这时,赵国叛将李良也举兵进攻赵地,赵国派陈馀迎战,李良再次被陈馀打败。他又逃到秦将章邯那儿,再次反过来和章邯一起进攻赵国邯郸,并在邯郸大败赵军。张耳与赵王歇逃入了钜鹿城(今河北省巨鹿县)。

    这时,一件事让风头正劲的章邯更加强悍,他迎来了他的援军:王离。

    王离是秦国名将王翦之孙,他的军队是秦朝从长城调过来平叛的正规军,是秦朝的最精锐部队,约二十万人。加上章邯率领的由刑徒组成的队伍约二十万人,在钜鹿的秦军已达四十万人,是整个秦朝的主力。

    王离一到钜鹿,就和将领涉閒领兵将钜鹿城团团围住。

    此前,陈馀因为前去抵抗李良,并未和赵歇、张耳一起在邯郸,所以没有进入钜鹿城。他向北收集常山的散兵,又集合了几万人,驻扎在钜鹿城的北面,章邯的秦军驻军在钜鹿南面的棘原(今河南安阳市)。

    在王离围城时,章邯在河上筑起了一条甬道,为围城的军队运送军粮。所谓甬道,就是为了防止别人攻击,两边筑有围墙的通道。他的军队和围城的王离军互为犄角,相互照应。

    王离的军队得到章邯军的后勤补给,粮食充足,斗志旺盛,不停地攻击钜鹿,而钜鹿城中军民的粮食越来越少。几个月后,几乎没有什么粮了,这样下去,赵军只会活活困死。

    张耳多次派人潜出城外,到城北要陈馀出兵解围,陈馀却认为自己兵力太少,不能和秦兵抗衡,一直不敢发兵。被围几个月后,张耳大怒,心中怨恨陈馀,又派张黡、陈释去责备陈余。于是,有了下面这段导致兄弟反目的对话:

    张黡、陈释对陈馀转达张耳的话说:“当初我与你是生死之交的朋友,现在赵王和我性命难保,你拥兵数万,却不肯救助我们,这是为什么呢?是兄弟就冲向秦军,和我们一起就死啊!只有拼死解围,才有一线生还的希望。”

    “我之所以不想和你们一起死,是想留条命替赵王和张君报仇啊。现在凭我这点兵力就去攻打秦军,就是等于去送死,就是把肉送到虎口中去,有用吗?”说实话,陈馀说的不全是借口,他的部队和秦军比确实不在一个量级上。

    “现在情况紧急,只能以兄弟同生共死的精神来拼命一搏,哪还管得了以后的什么事?”

    “我死了是没关系,但对事情毫无益处。”陈馀道。

    但张黡、陈释不依不饶,继续强求。

    最后,陈馀迫不得已,要死叫别人先死,派了五千人给张黡、陈释去攻打秦军,美名其曰试试秦军虚实,结果是全军覆没,张黡、陈释自然也一起死了。

    看到这种情况,陈馀当然继续按兵不动。

    朋友的命再重要,也没有自己的命重要!何况很可能都没命。

    被围在钜鹿城中的赵歇和张耳无法,只得派人几次向楚国等国请求救援。

    在接到赵国多次的求救请求之后,楚怀王准备派兵救援,但刘邦已经西进,他又不想把兵权交给项羽、吕臣等人,苦于没有合适的带兵人选。这时,那个在宋义出使齐国路上所遇到的齐国使者高陵君也见到了楚怀王,他听从宋义的话大难不死,就对宋义报之以李,对楚怀王推荐了宋义,说他能预见项梁失败,就是懂兵法,可以授以重任。

    于是楚怀王召见宋义,和他谈话之后,非常喜欢他。宋义立刻平步青云,被楚怀王任命为上将军,同时让项羽担任次将,范增担任末将,领兵救赵,各部将领都隶属于宋义,宋义号为“卿子冠军”。

    救赵的楚军约五到六万人,是楚国的主力。

    楚怀王仅凭宋义一语就对其委以重任,他应该是羊放多了,没有读过什么书,甚至不知道不久前战国时期赵括纸上谈兵的往事。

    就这样,毫无实战经验的宋义被同样没有实战经验的楚怀王推上了军队主帅的地位,而项羽、吕臣、英布、蒲江军等一大批作战经验丰富的将领却居于宋义之下,这个布局是多么的不合理。

    但楚怀王和宋义过高地估计了自己的力量,过低地估计了别人的能力。这是打仗,不是儿戏,况且,楚军中人才济济,还有个人中之龙项羽,岂会任由楚怀王和宋义胡来?

    秦二世三年(公元前207年)十月,冬季,宋义带领楚国军队北上援救赵国,到达和赵国钜鹿一河之隔的安阳(今山东省曹县),在那停留了四十六天,并未进攻秦军。

    钜鹿在黄河西北,安阳在黄河东南,中间隔着黄河。

    项羽就对宋义献计道:“现在秦军把赵国围困在钜鹿,如果我们迅速率领部队渡过黄河,攻打他们的外围,赵军在内响应,向外突围,内外夹击秦军,胜利唾手可得。”

    宋义说:“不对。要拍打叮咬牛的大虻虫,就不可以消灭牛毛中的小虱(意为秦朝为大虻虫,章邯、王离为小虱)。现在秦军攻赵,打胜了,军队就会疲惫,我们即可乘秦军疲惫之机发起进攻;打不胜,我们就乘势率军擂鼓攻击,这样便必定能够击败秦军了。所以不如先让秦、赵两军相斗,我们按兵不动。”

    多读书是个好事,但如果变成书呆子,那还不如少读点。兵法是前人对用兵的总结,是普遍性原理,普遍性原理不和实际情况相结合,就成了教条主义。宋义和赵括一样,都属于纸上谈兵派的用兵派。但他又不如赵括,因为他不听别人意见也就罢了,他还要对提意见的人羞辱一番:

    他继续对项羽说:“身披铠甲、手持锐利的武器冲锋陷阵(披坚执锐),我不如您;但运筹帷幄、制定策略,您却不如我。”

    宋义错了,他披坚执锐不如项羽,运筹帷幄也不如项羽。

    宋义接着在军中下达了这样的命令:“凡是猛如虎,固执如羊,贪如狼,不服从指挥的人,一律处斩!”

    说的就是项羽,还对他充满歧视,不是狼就是虎的,反正就不说是人。

    宋义下了这道命令之后,紧接着做了一件事,一件和当前战争毫无关系的事:他派他的儿子宋襄去齐国做国相,并亲自把他送到无盐县,在那里大摆宴席,饮酒作乐,招待宾客。

    当时正值冬季,天气寒冷,大雨不停,楚军远行作战,粮食短缺,士兵饥寒交迫。宋义想的却是他儿子的荣华富贵、自己的肆意享乐,对士兵毫不关心。

    项羽是什么人,他当然不会在这样一个庸才手下甘心受辱,更不会看着自己一手拉起来的队伍就这样断送在宋义手里。一个计划在他脑中成形了,他一向敢作敢为,决定采取行动。

    不知自己斤两的小人总是把别人的尊重当软弱,不让他头破血流,就不知道尊重为何物!

    项羽并不笨,他在行动之前先进行了舆论造势。

    他在开始军中散布如下言论:“我们本当合力进攻秦军,现在却长久地滞留不前。而且今年收成不好,百姓贫困,士兵吃的是蔬菜拌杂豆子,军中没有存粮,主帅却还要大摆酒宴招待宾客,不领兵渡河,取用赵地的粮食作军粮,与赵军合力击秦,却说什么‘乘秦军疲惫之机发动进攻’。以秦的强盛攻打新建立的赵,势必战胜。如果赵被攻占,秦军便将更加强大,哪里还会有疲惫的机会可乘?况且我军新近刚刚吃了败仗,楚王不安,集中全国的兵力交付给宋将军,国家安危,在此一举。现在他不体恤士兵,而只顾一己私利,这不是以国家为重的忠臣啊!”

    谁说项羽有勇无谋?上面这段话对局势的分析不知道比宋义高了几个层次。当时围赵的秦军已经达到四十万,赵国区区几万人怎么可能打赢秦国,他们打得赢的话被围困了几个月怎么还没有打赢?打得赢还要四处求援干什么?秦一旦灭赵,将声势更盛,更不容易对付。

    这段话为他接下来要采取的行动做了近乎完美的舆论宣传,让自己站在道德的制高点。

    可惜,像这样的政治手腕,以后很难再在项羽身上看到。

    到了十一月,天气更加寒冷。一天早晨,项羽去晋见上将军宋义,当他从营帐中出来时,手中却提着宋义的头,他斩了宋义!

    出帐之后,他集合部队,高举宋义的头,对军中发布号令说:“宋义与齐合谋反楚,我接到楚王密令,已经杀了他!”然后环目四顾,众将领看到他那威锐的眼光,自忖不可能打过项羽,个个畏惧,没有人敢发出异议,毕竟,谁都不想死。等他们回过神来,马上一致对项羽拍马屁:“首先拥立楚王的是将军您家族的人,如今又是您铲除了乱臣贼子。”

    他们共同推立项羽为代理上将军,项羽自然当仁不让。

    随后,项羽斩草陈根,派人去追赶宋义的儿子宋襄,一直追至齐地将他杀了。

    接着,派遣将领桓楚回楚国向怀王报告情况。楚怀王接报之后,估计吓得够呛,马上任命项羽接替宋义,担任上将军。

    政治中没有什么道理可讲,谁狠谁就是胜者。

    对项羽来说,凭着他的果敢坚毅,内部障碍已经扫除,他可以集中力量对付外部敌人,一展他的军事才能了。

    楚军主力部队直奔钜鹿,秦军严阵以待,大战一触即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