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悠闲品西汉:成就帝业 » 第十三章 大战之后死的人更多

第十三章 大战之后死的人更多

    七月,司马欣已经从咸阳逃回到章邯军中。他报告章邯说:“赵高在朝中专权,朝中已经没有什么明白人了。我们作战如果能够获胜,赵高必定会嫉妒我们的功劳,我们也免不了一死;不能取胜,更免不了一死。希望您对此仔细斟酌!”

    章邯看赵高不见他的使者,心中惶恐,听了司马欣的话,更是不知所措,再加上项羽这个大敌当前,自己毫无胜算,不禁一筹莫展。

    这时,章邯接到了一封信,是一封劝降信。。

    这信是陈馀给写他的。

    陈馀这个时候怎么会写信给他呢?

    因为,钜鹿之围虽然被解,但张耳、陈馀这对名士朋友的故事却翻开了新的一篇。

    赵王赵歇、张耳从钜鹿城中出来,拜谢各路救援他们的起义军之后,张耳直奔他“刎颈之交”陈馀的营帐。

    两人相见,张耳先是责备陈馀不肯营救赵王,心里应该更多的是责备不肯救他自己。

    然后问张黡、陈释两人的下落,陈馀以实相告:“张魇、陈释要求我与秦军以死相拼,我让他们带领五千人先去攻击秦军试试,结果全军覆灭了。”

    张耳不相信,怀疑是陈馀把此二人杀了,继续不停地追问陈馀。

    陈馀生气地说:“没想到你对我的怨恨这么深!你以为我舍不得这个将军官位吗?”于是他赌气地解下官印要还给张耳,张耳知道他生气了,不肯接受他的印绶。两人扯了一会,陈馀尿急,去上厕所了。

    就在这陈馀尿尿的空隙,张耳手下有位宾客劝张耳说:“上天赐予的东西不接受,反而会对自己不利。现在陈馀把印绶给你,你不接受,就是违背天意,是不吉祥的。你还是先拿着再说吧!”张耳一听有理,于是就佩带了陈馀的印绶。在那时,官印是行使权利的凭证,张耳拿了陈馀的将印相当于夺了他的军权。

    陈馀尿尿回来,看到自己一泡尿就把一个将军撒没了,他没有为自己这泡尿的威力自豪,而是心中抱怨张耳薄情寡义。但到了这一步,他也无可奈何,只有出走一途了,他气愤地夺门而去,张耳没有追,而是收编了陈馀的军队。

    那陈馀去了哪里呢?他带着手下亲信几百人到了大河中的湖沼中去打猎捕鱼了,过起了水泊梁山式的生活,当然也会做一些替天行道的事。

    从此,张耳、陈余两个名闻天下的知己朋友之间有了嫌隙,甚至成了不共戴天的仇人,刎颈之交成了断颈之交。

    在谢过各路人马后,赵王赵歇和张耳丢下章邯这个尾巴给项羽,又回去信都继续做他的赵王了。

    难得的是,陈馀先生打渔时还记挂着替天行道的灭秦大计,给章邯写了劝降信。

    在这封信的字里行间,确实体现了陈馀做为一个名士的水平。

    他先举两个秦国功臣的例子说明为秦做事,立功的人都不得好死:白起是秦国的大将,他率军南征楚国的都城,北伐使赵国赵括的大军投降,攻城夺地,不可胜数,最终却被赐死。蒙恬是秦国的大将,他北逐匈奴,开拓榆中之地几千里,最后在阳周被斩杀。

    再分析原因:这是为什么呢?是因为功绩太多,秦国不想给他们封赏,就趁机找借口诛杀了他们。

    接着联系实际,分析章邯的处境:如今您任秦将已经三年了,所伤亡损失的兵力也以十万计,而诸侯国仍蜂拥而起,不但没有被镇压,反而越来越多。赵高一向喜欢阿谀奉承,现在情势紧急,他也害怕自己的慌言被揭穿而被二世杀掉,所以就会想找借口杀您,让你做替死鬼,借此搪塞自己的罪责,然后派人替代您。您领兵在外的时间颇久,朝廷内有很多仇人会陷害您,所以您有功也要被杀,无功也要被杀。况且上天要灭亡秦朝,这是无论愚蠢还是聪慧的人都明白的事情。而今您在朝廷内不能直言规劝,在外又将成亡国的将军,难道不是很可悲吗?

    最后指出他的出路,顺带来个反问句:您何不倒戈与各诸侯军联合,约定共同攻秦,瓜分秦朝的土地而称王,那样就可以面向南称孤呀!这与自身遭斩杀,妻儿被杀戮相比,哪一个结局更好呢?

    这是一部篇很好的说理议论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联系实际、解决问题,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陈馀的信让章邯更加狐疑不决,最后他决定作两手准备,在备战的同时,悄悄派人去敌方阵营谈判。当然他当不会去找打渔的陈馀谈,他找的是项羽。

    他暗地里派遣一个名叫始成的官员出使到项羽军中,说明想要签订和约的意思,并开展谈判。在和约还未达成时,项羽成功运用了边打边谈,以战促降的方针。

    他派蒲将军领兵昼夜兼行地渡过漳水三户津(河北磁县西南古漳水上),到达在漳水南面,进攻秦军,并取得胜利。随后,项羽又亲自统领全军在邺城(河南安阳市北郊)以西的汙水之上进攻秦军,再次大败秦兵。

    章邯连吃两败仗,撑不住了,于是再次派人求见项羽,想订立和约,也就是无条件投降,希望项羽别再打了,放条生路。

    而项羽这时由于几个月的连续作战,军粮也已经不足,召集军官们商议之后,一致同意接受章邯的投降。

    项羽便与章邯约定在洹水南面的殷墟(河南省安阳市区西北小屯村)上会晤,订立投降条约后,章邯就率领他的二十万秦军全部投降了项羽。

    在投降之后,章邯进见项羽,流着泪向他诉说赵高的所作所为。项羽有一个特点,他很容易轻信和原谅别人,可能是由于他太年轻的缘故,而这个特点是他最终失败的原因之一。在章邯一把鼻涕一把泪地忏悔和表忠心之后,项羽很快就原谅了这个杀死他叔父的仇人,并且立章邯为雍王,将他安顿在楚军中。同时,命秦军长史司马欣任上将,率领投降的秦军作为楚军的先头部队。

    项羽自己还未正式称王,却可以封别人为王,这说明在包括他自己在内的所有人心中,他已经是当之无愧的王。

    至此,从秦二世三年年初开始历时将近十个月(秦时以农历十月为一年的第一个月)的楚军救赵战役全部结束,史称“钜鹿之战”。

    钜鹿之战是秦末农民起义战争所取得的一场巨大胜利。它基本上摧毁了秦军的主力,扭转了整个战局,奠定了反秦斗争胜利的基础。经此一战,秦朝军力已名存实亡。而项羽在此战斩宋义、破王离、俘章邯等精彩表现既确定了他在各路起义军中当之无愧的领袖地位,也令无数后人对其充满了欣赏与景仰。

    此战,后人为赞美项羽,写下了“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的千古名句。

    在钜鹿之战中大获全胜之后,楚地、魏地、赵地、齐地、韩地、燕地都被义军占领,关东地区几乎已经没有了秦朝的势力。项羽率领各路义军于是开始一路向西进军,直扑关中的秦朝老巢咸阳。

    他们一路向西,攻打到了河南新安(河南省义马市)时,发生了一件事。

    一件惨不忍睹的事。他由项羽一手制造。

    这件事成为项羽一生的几个主要错误之一。

    各路义军中的官兵以前都是穷苦百姓,过去服徭役或兵役路过秦国时,秦朝官兵对待他们极尽欺负之能事,多有侮辱之处。现在,二十万秦军投降了义军,义军中的官兵就觉得报仇的机会来了,很多人把秦军官兵当奴隶和俘虏来使唤,随便折磨凌辱秦兵。

    而秦军官兵慢慢地不堪忍受,一股骚动的情绪在秦军中慢慢地蔓延,很多人秦军认为如果义军能够入关破秦,那是大好事;如果不能,楚军等必定会带他们去东方。那么,秦朝得知他们投降义军,就会杀尽他们在秦地的父母妻儿。

    楚军将领们暗中查听到了秦军的这些议论,就将这些情况报告给了项羽。项羽召集英布、蒲将军等人商议,一致认为秦军官兵人数还很多,内心不服,如果到关中不听指挥,事情就危险了。不如杀掉他们,而只带章邯、长史司马欣、都尉董翳等秦将进入秦地。

    英布、蒲将军表示赞同。

    当天晚上,项羽派英布、蒲将军等人率军于夜间突然袭击并活埋了手无寸铁的秦兵二十多万人。

    一时,哀声遍野,血流成河,天地为之变色。

    这二十万人都是秦中子弟,他们秦地的父母正在望子西归,妻子正在对他们翘首以盼,可是他们等来的却是这个冰冷的噩耗。

    他们中本来很多人就是被迫服徭役的刑徒,被章邯强行征发来对付起义军,也是穷苦百姓。

    这件事是项羽失去秦地民心的开始。

    这件事后,史书中也再无蒲将军踪迹。

    十一月中旬,项籍带领着西进的军队到达函谷关。但他发现,他竟然进不了关。

    原来,项羽在钜鹿取得胜利,最大的受益者却不是他自己,而是和他在楚国一同出发向西挺进的刘邦同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