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玄幻奇幻 » 何心道 » 第一百九十一章:填命

第一百九十一章:填命

    赵言在嬴谱上一场之前就猜到了嬴谱的算盘,所以准备也是早就做好了。

    赵国上场的士卒,沉默而有序。

    老秦人,之前那五百老卒的壮烈赴死,当真也刺激到了赵国这一批士卒。

    赵国与秦国的摩擦,自两方势定开始,就是水火之势。

    秦国士卒的战力,一直都是优于赵国。

    这也和两国的形式与兵源有关。

    秦国几乎全民皆兵。

    而赵国当兵的,都是穷苦人家的子弟,若不是活不下去,那是万万不会进入军伍之列。

    仅从出身来说,赵国的兵源就要落在秦国后头,再加上地域风气和秦国产马,赵国士卒虽然自认与秦国想比,战力略有不如,但更多的是从身体素质上找原因。

    但是之前那五百老卒,切切实实给赵国这一批士卒上了一课。

    个人战力,根子当真不在身躯之上,军阵而言,血勇才是首位。

    现在他们对上秦国这一场,你死我活乃是注定之局,不过胜负之间,还是未知。

    大赵之兵,怎可被秦国比下去!无非是死战而已,他们这批人自小便被招选培养,生死早就置之度外,更客况当下乃是决定胜负的一场。

    双方的阵势,倒是有些出人意料。

    秦国那方,乃是锋矢阵,但是这锋矢阵又和传统的不同。

    一小队八十骑并不是重铁骑,而是满身皮甲的游骑。

    偏偏从他们身上的兵刃来看,又不是普通游骑兵那样的马刀和弓。

    反而是骑枪在手,腰挂马刀,除了没有铁骑的连枷之外,兵刃反而是铁骑的制式。

    面对秦国这般阵型,赵言摆出的不再是之前他使用很是纯熟的花阵,而是方阵。

    最前一排乃是盾兵,跟着四排长柄斧钺兵。而后的方阵乃是枪矛兵。两翼方阵一水的横刀单盾士卒。

    因为是真面交锋,对付骑兵最好用的绊马索陷马沟是没办法事先布置,盾手乃是防铁骑的马弓,长柄斧钺负责应对秦国的第一轮冲锋。

    赵国并不是没有骑兵,可是即便是赵言心气颇高,也是不敢用本国骑兵去和秦国铁骑掰掰腕子。

    赵国的骑兵,即便是精锐,在秦国铁骑面前,和老子打儿子差不多。

    所以,赵言干脆就没打算用上骑兵,反而是针对骑兵派上了长柄斧钺和枪矛手。

    秦国铁骑最前面的两排,都是马披重甲,不过也只有几排而已。

    所谓铁骑,只是因为骑兵身上有着重甲,一个壮硕的士卒加上一身重甲,即便秦国产马,能够驼负这等重量的战马当真也是极少。

    能够在战马前胸都挂上重甲的,那战马用万中无一来形容都是轻了虚了。

    整个秦国,能够挂上马甲的铁骑,怕不凑不满三千之数,根本不可能全部用在泰山演武来。

    所以,这五百人场即便是嬴谱的孤注一掷,这等铁骑也只有两排。

    这是他最大的权限。

    秦国冲锋,赵国静候。

    第一轮秦国铁骑的马弓根本没能伤到赵国那边的士卒。

    马弓的杀伤力本身就要借着马力,与步弓手相比,自然是要略胜一筹,可是在赵国第一排盾手的防御下,这点箭矢,宛若搔痒。

    但是当秦国铁骑冲锋到足矣看清赵国盾手铁盾上的花纹的时候,他们就从腰上解下了那一条厚重连枷。

    普通的连枷,一条短柄和一个实心铁球之间由四尺铁链相连,挥舞起来当真是威势无双,一般是用在步战。

    可是秦国铁骑的连枷,中间的铁链要短上一尺多,乃是方便骑手借着马力,用来投掷!

    连枷重达二十斤往上,借着马力在骑手手中旋转挥舞之后投掷出去,杀伤力还要增上几倍!

    这乃是秦国铁骑的看家破盾本领。

    盾能防锐利箭矢,对上飞掷旋转的连枷,那就有心无力了。

    但是赵国前阵并不是只有盾手,面对漫天飞舞而来的连枷,赵国也是有所准备,长柄斧钺前伸,半数连枷都被斧钺挂挡下来,剩下的则是给赵国第一排盾手造成了不小的打击,可是即便如此,阵型丝毫未乱。

    倒是秦国铁骑,在摸出连枷之前就将马弓挂在马背,扔出连枷之后,就双手持枪,全靠双腿控制座下战马,对着林立的斧钺就冲阵而去!

    战马在上阵之前就被蒙住了双眼,全凭骑手控制。

    这才能保证秦国铁骑在面对林立的斧钺枪矛能够无畏冲锋,毕竟人可不畏死,马难不逃避!

    反倒是从第二排开始的秦国铁骑,一把抽出了马刀!

    他们的马刀和平常所用的又有了些区别,从弯刀变成了直刃,反而有点靠近横刀的制式,只是稍薄些,刀尖也不是方刃,而是带着弧度。

    但是仅从式样上看去,就知道,这种马刀适合劈砍,而且更为坚固!

    这些铁骑抽出马刀之后,竟是将马刀压在了马鞍前段下部的一处卡扣上,然后用单腿靠着压住马刀,让马刀横着刃朝前方。

    也就秦国铁骑中的精锐敢这么干,别说一般的骑兵,哪怕是马背上长大的异族,你让他这么干,人家多半也是不敢的。

    首先就是骑兵本身的特点。

    骑兵的机动性和冲击力都在胯下的战马上,但是战马毕竟是活物,本身具有生老病死和害怕惊惧。

    它不可能完全按照骑手的心意去完美操控,所以首先不说横刀能不能被固定住,首先说的就是骑手操控战马,马术高超的,即便不用双手配合,那也最少要靠着双腿,单腿控马,那是难想。

    再者就是骑军阵型的问题,骑兵的队列之间的间隔比起步卒自然是要大的多,但是一般也就是五六尺。因为排得越开,容易影响骑兵的冲击力。

    一把马刀再怎么也要三尺左右,若是像眼下秦国铁骑这么干,骑兵与身边最近的马刀刀尖差不多就三尺不到,稍微有些差池,别说杀敌了,就是再屠杀自己人。

    这种做法,非得整个骑兵队伍都经过长时间的磨合,每个骑手都要有着超高的控马术。

    骑兵一冲起来,算上人和马,再加上头盔甲胄和各色兵刃,那种冲击力,一旦受阻,光光摔下来就能让骑兵丢了命,即便运气好,伤而不死,后面跟着的同袍马蹄也会妥妥地送你归西。

    秦国前排铁骑马上都有重甲,跑起来自然要比后排的更加吃力,所以后排的骑兵要随时控制马速,配合前排,保持一定的距离。

    在控制马速的同时还得精准控制战马的行进方向。

    因为他们胯下的战马都是蒙着眼睛的,不过不是完全盖住,而是找一块皮子从上面搭住战马的眼睛,战马跑起来是可以看到脚下的路,不过对于方向就完全看骑手,骑手需要操控战马随时与身边的同袍保持距离,稍有差池,那就是连带的灾难。

    秦国铁骑,百人之阵就似千军万马。

    赵国阵营里没引起骚乱就算是不错了,秦国士气,一直以来就是冠绝武洲。

    而后就是,双阵碰撞。

    场上只闻金铁交击声、马嘶与重物坠地之响。

    若是寻常军阵,遇上这等秦国铁骑冲阵,就好似热刀切黄油,大多都是一触即溃,不消多时便能被大秦铁骑透阵而过,再转身杀个来回,那只剩下兵败如山倒。

    可惜,这是泰山演武,对面的赵国军阵,是想将秦国铁骑绞杀在自己军阵之内的!

    因为他们是对上秦国铁骑经验最丰富的赵国。

    但是即便如此,第一方阵很快就要被穿透而过。

    若是被秦国铁骑透阵,第一方阵又能有几个活人幸存?

    不过赵言不为所动,很快后阵和两翼开始往第一方阵靠拢。

    对上重骑,只有限制住他们的机动性才能很好地对他们造成杀伤,而第一方阵,就是赵言为此付出的代价!

    步卒对骑兵,不拿人命进去填那是完全不可能的。

    不算上修炼士大规模的运用之下,骑兵乃是军阵之上的最大杀器。

    但是泰山演武,本就是人数相等,战马,器械不计在内。再加上演武场开阔平坦,禁止事先布置绊马索和陷阱之类,那简直就是为骑兵站门准备的!

    秦国铁骑天下无双,遇上这种战场,已经是剩了一半以上!

    鲁国胜秦,乃是靠着死物的机关兽大量消耗,那就是砸钱。

    夜国那场做不得数。

    而现在,轮到赵国来面对这无双铁骑了。

    赵言心肠也是极硬的,第一方阵中第一排的盾手算不得多么精贵,无非是力量大专精于盾卫而已。

    但是那些长柄斧钺兵,比之秦国铁骑,也相差不打了,无论是身体素质还是各方面能力,都是精挑细选,再加上严格的训练和血火洗礼之后才得的精锐,这样的士卒,被赵言用来填了这么大个坑,为秦国铁骑准备的坑。

    另外三个方阵则是负责绞杀。

    可是,秦国还有一队游骑尚未有动作。

    之前的铁骑虽然步子有些慢下来,可是若要说真的被阻挡拦截到也不至于,眼见得赵国那三个方阵换换向中央靠拢准备行程包夹绞杀之势,嬴谱只是挥了挥手。

    令旗一变,之前一直没有动做的游骑开始动了起来。

    静若处子,动如脱兔!

    游骑的速度比起重骑那可要快的多,也灵巧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