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回到宋末成为岳飞师叔 » 第五十九章 离间

第五十九章 离间

    萧仲恭将完颜宗望的信呈上来后,宋钦宗阅罢,急召少宰、知枢密院事、亲征行营副使吴敏;尚书右丞、知枢密院事李纲;中书侍郎、同知枢密院事唐恪;尚书左丞、签书枢密院事耿南仲这几位宰执前来商议。

    李纲和种师道原本因为姚平仲袭营失败,被当成替罪羊,被钦宗罢免,但是后面消息传出去后,群议沸腾,钦宗朝第一愤青、太学生陈东再次率数百人上书,要求恢复李纲和种师道的官职,惩办李邦彦、白时中等奸贼,京中数万人也一起聚集在皇宫前面请愿,形同逼宫,连来安抚的小黄门都被人打死了两个,时任太宰的李邦彦从这里经过,也被众人拉下车子殴打了几拳。最终宋钦宗不得已,只能让二人官复原职,但是心中对两人已经隐隐有些芥蒂,认为两人暗中也有参与和煽动。

    种师道也是同知枢密院事,本来也应该请他过来的,但是宋钦宗说他前日里大病一场,还在卧床休息,就没有让他过来,其实就是因为这个。

    等这几人陆陆续续来到后,宋钦宗将完颜宗望的信给大家看了一遍。

    完颜宗望的信很简单,先是问候了一下宋钦宗,然后说自己带的两名人质,张邦昌和肃王赵枢,他会带到河北,充河北路割地使,等到太原、中山、河间三城交到金人的手中,他就会把他们放回来。其次,他提醒宋钦宗,按照之前宋金两国达成的协议,宋朝还欠大金国的不少金银,他如今遣人前来,便是提醒他们不要忘记了,不然后果自负。

    信中几乎是赤裸裸的威胁,但是几人看罢完颜宗望的信,一时间俱都是无言以对。

    宋钦宗一脸疲惫,道:“诸卿,这金国二太子信中言语,要大宋将剩下的金银给付,如之奈何?”

    李纲脱口而出道:“不能给!”

    其实上,不用李纲开口,众人也知道,这剩下的金银,肯定不能给,而且哪怕想给,大宋也没有这个能力给。

    宋朝看着富庶无比,但是实际上底层的负担一点都不轻,不然也不会有那么多的起义了。后世曾有人统计过,宋朝南北宋一起,享国319年,在这三百多年的时间内,经历了四百三十多次农民起义,堪为历代之最!其中,光北宋就有两百三十多次,南宋反而只有两百次出头。

    究其原因,就在于宋朝是皇室“与士大夫共治天下”,并不是与平民共治天下。宋朝并不抑制土地兼并,到了中后期,真的是“富者阡陌连田,贫者无立锥之地”。

    土地兼并越严重,失地农民越多,造反的自然就多。而农民一造反,官府又得去招安,导致宋朝的冗兵问题愈发严重,而冗兵又会导致财政压力增加,这个压力往往又是最终由最下层的农民买单,导致农民负担越来越重,重到无法负担,然后失地农民增多……

    这已经成为了宋朝的一个死节了。

    如今宋朝本来就已经危若累卵,完颜宗望带走的那些金银,已经是宋朝百余年的积累了,但是还是不到他们要求的一半,剩下没给的还那么多,那钱从何来?

    拿朝廷上下全部卖了,也凑不齐那么多金银啊!

    吴敏迟疑了一下,也表了态,

    “确实不能给,金人贪得无厌,得寸进尺,欺人太甚!”

    但是唐恪和耿南仲低着头不说话,给他们当然知道不能给,也给不了,但是问题是,如何应对完颜宗望的威胁呢?

    一下应对的不好,说不定金兵明年会继续来的!开封城下,他们都见识过了金兵的厉害,几万金人,将十几万禁军打的不敢出城一步!甚至金兵没来之前,大家其实就已经知道宋兵不可能是金人的对手了。二十多万宋兵打不过四万辽军,而七十万辽军被两万金兵打的落花流水,诺大一个大辽帝国,十年就被殄灭!

    单单看这个战力对比,能打?

    所以两人沉默了半天,也没有发表任何意见,既不敢支持废除协议,又不敢要求协议继续履行。

    最终李纲还是忍不住开口,对钦宗正容奏道:“金人狼子野心,不可信,臣以为,此前之和议便作罢。如今之计,还是要整军备战,提防他们明年继续南侵。太原那边,也要派军队前去支援,若是已经落入金人的手中,则守住平阳府和延安府一代,不能让局势糜烂到永兴军路那边,不然西军不稳。”

    吴敏摇了摇头道:“路尚书已经前去宣旨,太原未必在我们手中了。”

    路尚书就是兵部尚书、签书枢密院事路允迪,早前金人议和条件商定后,宋廷就派了路允迪前往太原宣旨,让太原的军民放弃抵抗,将太原交给金兵,目前还没有回来。

    这件事情李纲自然也是知道的,他沉默半晌,长叹了一口气,道:“若要取消和议,金兵多半是会来报复的。军事方面,我们都是门外汉,官家何不请老种相公前来商议?”

    老种相公便是种师道。钦宗对他再是不满,在这种事情上也无法拒绝,只能让小黄门去请种师道过来。

    种师道此时已经七十六了,确实已经老了,而且十几天前在黄河边内火攻心,郁结吐血,这段时间一直都在家里养病。收到钦宗的传召后,他不敢怠慢,撑着病体来到了垂拱殿。

    他看完那封信,听李纲说了之前众人的商议后,朝钦宗行礼道:“官家,料敌当从宽,太原若失,可以退守汾河一带,河东路山高水多,守下来还是不难的,难的在于河北路,河北路一马平川,关隘全无,正适合金兵铁骑施展。如今之计,唯有屯兵沧州、卫州、孟州、滑州一线,依靠坚城和黄河天险阻敌。”

    钦宗听罢,缓缓点了点头,道:“朕知道了。”

    过了一会,他忽然道:“此番送信的金使,叫萧仲恭,副使叫赵伦(其实只是萧仲恭的随从),据说这二人皆是辽国天祚帝的亲信心腹。而且朕看情报,说太原的粘罕手下,据说有一个万户俱是契丹人,为首的叫耶律余睹,乃是辽国宗室,现如今为金人西路军的元帅右都监。契丹人和金人有灭国之恨,众卿以为,大宋可以拉拢这三人,让他们弃金投宋吗?”

    耿南仲乃是钦宗潜邸旧人,陪伴钦宗十几年,善于溜须拍马,深得钦宗的欢心,他和唐恪相视一眼,小心翼翼道:“或许可以一试?”

    对于钦宗的这个念头,另外几人想了想,也都觉得可以一试,一封信而已,成当然更好,不成也无所谓,有枣没枣,打一杆子呗。万一要是成了,万余契丹兵马,还是很可观的。哪怕就是不成,这一封信过去,能离间一下金人和耶律余睹之间的信任,也是值得的。

    于是,钦宗命令耿南仲执笔,写了一封信,藏于蜜丸之中,让耿南仲择机交给萧仲恭,让他转交给耶律余睹。

    不过信写好后,种师道忽然道:“臣在秦凤时,曾听闻辽国宗室耶律大石并没有被金人俘虏,于前年率军前往可敦城,已经在那边自立为王。那边据传还有辽国残余兵马数万,也是一股可用之兵。陛下既然意图招纳辽国余部,何不再写一封信给耶律大石?若他能从北部牵扯一些金人的兵力,南边就能轻松很多。”

    钦宗大喜过望,于是又吩咐耿南仲再写了一封信,让他找人送去可敦城,

    ——其实他到现在也还不知道,可敦城究竟在哪里。

    耿南仲得了钦宗的旨意后,当即去了鸿胪寺的礼宾院,和萧仲恭见了一面聊了一下。

    他自然不可能第一次见面就和萧仲恭交底,过来不过是试试他的口风,看看他对宋朝有没有善意。

    临走的时候,耿南仲自觉萧仲恭似乎比较高说话,而且言语中颇有善意,于是和他言道,隔日在樊楼请他吃饭,为他接风洗尘。

    萧仲恭也没有推辞,第二天晚上的时候,欣然赴约。

    樊楼位于东华门外的景明坊,原名叫做白矾楼,早先是因为贩卖白矾的商贾经常在这里聚会谈生意而得名。后来来往聚集的人越来越多,就发展成了酒楼,人们误以为其老板姓樊,所以就讹传成了樊楼。

    开封府七十二家正店,首屈一指的就是樊楼,它“三层相高,五楼相向,各有飞桥栏槛,明暗相通,珠帘绣额,灯烛晃耀”,东西南北中五楼鼎立,高低不同,错落有致,各楼之间都有飞桥供人来往,登上顶楼,甚至可以“下视禁中”。

    宋代酒楼其实不单单是酒楼,基本上更类似于如今的会所。除了饮酒吃食,酒楼里还有歌舞艺伎,使酒楼气氛更活跃。

    太上道君皇帝宋徽宗,就曾经在樊楼留下了千古风流韵事,有传闻说他私下挖了一条地道,直通樊楼,就是为了和名妓李师师私会。

    在这里吃一顿饭,足够普通人三月之用。

    不过这种花销对于耿南仲来说,那就不值一提了。

    他早早来到樊楼,得知萧仲恭已经到了后,更是亲自下楼相迎,将他引到楼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