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女频频道 » 梦醒时芬 » 第三章回忆二

第三章回忆二

    王美芬晚上九点下班,刘伟打就陪到九点钟,下班以后她再陪刘伟达等公交车。刘伟达住在城区的另一边,每天陪他在车站等最后一班10点公交车。等公交车的时候,他们就坐着或蹲着在站台那,天南海北的聊,总有聊不完的话说不尽的事,送刘伟达上车后,王美芬再走几分钱到姑姑家。由于回来时间太晚,姑姑很担心她的安全。后来大概知道小姑娘谈恋爱了,于是跟王美芬的妈提了一下,王美芳的妈不知道女儿谈的朋友什么情况,又担心女儿什么都不懂会吃亏,只能叫王美芬下了班早点回姑姑家。

    后来,王美芬觉得住在姑姑家不大方便,于是决定自己租房子。正好她的小妹王美芳也想租房,她小妹初中毕业,没有考上好点的高中,最后学了个摄影与化妆,刚从外地回来,找了个照相馆的工作,于是两个人决定一起租房。还是姑姑托人帮忙找到了一个类似城中村的农民公寓,离姑姑家也不远,三百六一间房里面带一个卫生间,房子里除了一张床什么也没有、衣服就只能自己拿行李箱装着,连个凳子也没有,平时只能坐床上,还好表妹叫她朋友搞了套电脑桌,不然电脑都没地方放。因为王美芳说她住的少,大多数情况下班她可以坐公交回家去,而且她工资也没有王美芬多,所以两个人商量王美芳100元,王美芬260元。水电是房东包的。

    王美芬800的工资扣掉260的房租,最后只剩540,除去一顿工作餐不花钱,另外两顿都是要花钱的,基本上她的手里剩不到钱了。刘伟达为了省一些房租,也从城区的那头搬到了工作单位的附近,他寄住在朋友家的客厅,在角落打的一个地铺,这是后来王美芬去了一次才知道的,当时心疼地不得了。每月给他朋友300块,两个人住的还挺近,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在一起谈恋爱,又因为手头的拮据,他们只能去一些不要门票的公园,或者是博物馆,穷到经常只能吃一块钱的拌粉,再加一个一块五的肉饼汤,甚至整整一个月都是这样吃,有情大概真的能饮水饱,即使这样,他们仍然很开心,坚信以后会好起来的。

    他们两个人的工资有时候合在一起用,刘伟达工资1000不到,除去300块的房租,剩下的700要解决每日的三餐,感觉温饱都成问题了。尽管已经很省了,但有一次两个人手里实在是没有钱了,刘伟达不得不打电话给家里,可怜地直板手机漏间,王美芬听到了他母亲在电话的那头对儿子的破口大骂,大楖是毕业几年了,没给过家里一分钱,现在还要还要问老子娘要钱,骂的很难听,王美芬不忍听转过头,觉得很气愤又替他难过。刘伟达的母亲最终还是转500块钱到儿子卡上,王美芬当时就对刘伟达说,以后再也不要问他爸妈要钱了吧。本来儿子遇到了困难,问父母寻求一点帮助很过分吗?为什么他的父母却觉得儿子没有出息,要这样出口伤人,这难道不是他们的亲生儿子吗?似乎从那刻起,王美芬和刘美达就想以后一定要赚钱,不然连自己的父母都看不起自己。

    王美芳和刘伟打都决定应该要换一份工作,现在的工作真的养不活自己,王美芬先行动的,这个城市诊所很多,凭她现在的技术,不愁找不到工作,很快她就在姑姑家的旁边一个诊所找到了事,在原来的工资基础上,加200块钱,1000块钱一个月,每天只上八小时,离住的地方也方便。刘伟达也觉得做那个网络维护养不活自己,决定出来了。他本身是学电气自动化的,和电有关的专业,找了一个电机公司上班,在里面说是做质检,开开叉车一个月很轻松就有1200,听刘伟达说面试时老板给了他一张卷子,卷子有点难,但是他得分很高,老板很高兴,觉得他智商高。

    不过刘伟达知道这并不是他想要的生活,现在只是一个过渡。于是他联系一些大学的同学,问他们分别在做什么?有的在开火车头,有的在老家做公务员,有的在工地上,有几个在设计院的工资还不错,他对设计院很感兴趣。周末他去同学那学学怎么画CAD怎么看图纸,同学给了一套建筑图纸,让他带回去自己研究。只是很多东西光看也看不明白,他有太多不懂的地方,学校也不会教这些的,他只能周末的时候厚着脸皮去打扰同学了,她在他同学还是单身并不介意。

    虽然恋爱的时间少了一点,但王美芬觉得这样的改变很好,因为她的男朋友很上进,快到年底的时候,刘伟达的机会来了,有一份设计员的工作,2400一个月包吃包住,没有经验不会画图也没关系,他们可以教,听上去真的不错,只是工作地点在上海。这意味着他和王美芬要异地恋了,王美芬又开心又难过,开心的是男朋友终于有一个工资高一点的工作,而且还包吃包住,难过的是他就要和自己分开了。虽然刘伟达还没有确定回复对方,但王美分几乎可以肯定,刘伟达一定会抓住这次机会的。为了将来男朋友的事业能更好,她也不想据着对方在这个小城市发展,可是她又真的很舍不得她的男朋友,她想来想去,想来想去,最终和男朋友商量,她决定过完年也去上海。距离过年还有三个月,她不在男朋友的身这,时间一拉长,谁知道会发生什么事呢,感情一定会慢慢淡下去,她更怕上海的花花世界迷了男朋友的眼,所以他决定追随男朋友的脚步去上海,剩下的三个月就熬一熬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