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北宋之师 » 第二十八章:酒坊和漕运

第二十八章:酒坊和漕运

    曹牷和王咸融下午也没什么事情,听到赵宗楷的传信,两人也是快马赶到。及至雅间,人已到齐,让黄世荣也进来关上门后,赵宗楷与几人商谈起来。

    “上次找两位叔叔有两件事情,一件事情是炼钢,这事已经做成了,还有一件事是酒,这个咱们大家一起做,因为这酒的需求太大,我平阳郡王府一家吃不过来”赵宗楷开了个头。

    曹牷及众人都有些不明白,到底有多大的场面,凭平阳郡王府和天然居酒楼还吃不下来,这个到要仔细的听听。

    “两位叔叔也知道,烧刀子其实是高度酒,主要是通过蒸馏,把酒精提出来,如果我们把蒸馏的次数变多些,让整个酒的浓度高一些,能够达到一定度数的情况下,它会有一个作用”赵宗楷在这里停顿了下:“那就是杀菌消毒,治疗外伤。”

    “治疗外伤?”曹牷问道

    “嗯,你们应该知道,有时候士兵受到刀剑或者箭伤的时候,特别是夏天,很容易发炎,然后伤口化脓坏死,这时候就需要挖肉或者截肢,在军中大战之后,缺胳膊少腿的大有人在对不对。这主要是伤口感染细菌恶化所致,最终不得不截肢保命。而高浓度的酒精,能够起到杀菌消炎的作用,这样子伤口就不会化脓,也不会坏死,就使得受伤的士兵不再恶化,然后逐渐康复”赵宗楷对众人说道。

    曹牷和王咸融想到据统计,每战之后受伤的战士,因为伤口恶化而死的十有三四,如果酒精能够治好伤口不至于恶化,那么这三四人就会活下来,剩下的一些缺胳膊断腿的,也能够完好的话,这样战场上伤残和死去的士兵就会少很多。这是什么,这是活人无数的法子,说是在世活佛都不为过。怪不得要拉着一帮子人来做,有这样功效的酒精,如果成功了,每年光军队采购的就是一个庞大的数字,光一个王府的酒坊,能搞多少。

    赵宗楷继续说道:“不只是在军中,咱们平时生活中,有时候会受到一些外伤,如果伤口比较大,百姓通常会采用一些香灰之类的,进行覆盖,实际上这么做没什么作用,而如果用酒精清洗之后,缠上纱布,这样不但不会感染,而且好起来非常快。还有就是当我们被生锈的铁器划伤,很容易得破伤风,死亡率非常高,如果我们能够即时使用酒精进行挤血消毒,那么得这种病的概率会降得非常低。另外在中医治病的过程中,如果需要消毒杀菌的时候用上酒精,效果会更好。所以说酒坊一旦开始生产高浓度酒精,那么大宋对于其需求量,会非常的大。不只是军用的,实际上对于平民百姓作用更大,所以为了普及,咱们务必把酒精的价格打低一些。要让大家学会使用酒精消毒,减少因小事而不在意,最终导致恶化加重,甚至感染截肢或者死亡的事情出现。

    听到赵宗楷的这番话,大家觉得酒坊的意义,同为重要。钢铁的炼制是为了保家卫国有矛有盾,而酒精的炼制是为了救死扶伤减少损失。

    目前先把酒精炼制出来,至于囤放的地方,要特别注意,不要选择居民比较多的地段,最好能够沿河建立,因为酒精浓度高的话,是可以烧起来的。

    合并酒坊因为赵宗楷、曹牷和王咸融要离京一段时间,所以只好着赵宗实,黄世荣一起先去做,曹牷和赵宗楷以酒坊入股,分别占据两成,赵宗实以银入股占三成,王咸融以银入股占两成,黄世荣占一成。酒坊暂由赵宗实和黄世荣一起管理,至于天然居,已经稳定下来。先提升小六子为领班,暂时带着打理。至于有什么事情,两人尽量解决,解决不了的写信找赵宗楷他们。

    曹牷和王咸融有些纳闷,临走之前提出疑问,为什么要带着赵宗实入酒坊,他的银子还是先欠着,从后边的盈利里慢慢扣,至于酒坊更是没有。没技术没投资,却独独占了三成的大头,为什么呢想不通啊。赵宗楷说道你们相信我的话,就先看着再说,天大的好处以后你们就会知道了。曹牷和王咸融自是深信不疑,略过不提,相互道别各自回府准备。

    话说赵宗楷回到平阳郡王府,圣旨已经送过来宣读了,赵宗楷迁将作监少监,提举盐铁使,主要负责钢厂的建立和改进,同时送过来的还有一些赏赐的绢布一百匹,金十万,都被收到赵宗楷的小库房了。让赵宗楷也是一阵感叹,这老板大方极了。

    因为赵宗楷才七岁,就要外出出差,小婵有些担心,想要跟着一起去。赵宗楷说道:“我一个大老爷们的,自己能照顾自己,我去的都是些铁矿之类的地方,进行一些研制和建设,又不用出什么力,出出点子罢了。况且都是些大老爷们,带你一个小姑娘家家的多不方便,你老实待在家里,等我回来。”

    “那好吧小侯爷还是孩子,怎么就是大老爷们了。既然小侯爷说能照顾自己,那就让栓子跟着,给你打水洗漱,打个下手什么的。另外衣服也要多带些厚实的,现在夜里还是有些冷,小侯爷在外要注意好吃好喝,不要操劳……”小婵絮絮叨叨的叮嘱起来。

    “还早着呢,过两天准备好才出发,正好这两天我也做些安排,你和院里的丫头们都别闲着。你去药铺买些香料,这些都是咱们卤肉用的,然后我写个配方,你们把它们都装在袋子里,多多易善,然后让世荣过来取,卤完之后的香料记得销毁哦”赵宗楷说道。

    康定元年五月十日,几天的准备和召集,赵宗楷拜别了平阳郡王妃,跟着曹牷和王咸融带着王家的铁匠,先是出发去往徐州利国监,这一带矿产资源丰富,宋初设有邱冶务的铁冶工场。仁宗时期发展成利国监,下设8个冶务,也是四大冶铁基地之一。

    徐州利国监在今微山湖东边的利国镇,利国境内盘马山铁矿资源丰富。利国监在开封东边,直线距离大概两百八十公里,当然如果走陆路的话大概有三百多公里,而且马车的话受道路的限制,步骑每日行军也就20公里,跑到徐州得十几天,那真是风餐露宿辛苦至极。

    但我们现在是在北宋开封,为什么要这么说呢?因为当年太祖之所以选择开封作为首都,是因为汴梁有条汴河,能够沟通大宋庞大的漕运。说道汴河大家可能不明白,说到它的另一个名字大家应该广为熟悉,那就是通济渠。隋炀帝杨广在先秦鸿沟、东汉汴渠等基础上兴挖的运河。西起洛阳西苑引谷、洛水达于黄河,自板诸引河通于淮,这条通济渠称为南汴河或者新汴河,经开封、应天、宿州、泗州注入淮水。

    而在新汴河的北边还有个古汴河,显德二年,以汴河日久湮废,“命武宁节度使武行德发民夫,因汴水故堤疏导之,东至泗上”。六年二月,命侍卫都指挥使韩通“发徐、宿、宋、单等州丁夫数万浚汴水”。至此,江、淮、河、汴舟楫复通。古汴河自开封向东、经商丘、蒙城北、砀山北于彭城(徐州)注入泗水。

    唐代大诗人白居易送其爱妾柳枝乘船沿着汴水南下杭州,途经泗州时,写下了脍炙人口的《长相思·汴水流》: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吴山点点愁。

    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

    另外从北城出五丈河向东北,行一段后转入如泗水支流先向东再向南亦可到达徐州,这三条水路皆是畅通无比。所以,太祖当年为什么选择了一个四面都是平原的地方做京都,就是因为开封东南西北都有发达的水系枢纽,用水路和漕运连接大宋的天下。

    因为是公务,所以众人自古汴河乘官船,一路向东即可到达徐州,在船上也不用舟车劳顿,舒服至极啊。至于为什么不走通济渠或者五丈河,因为绕路有些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