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三国演义杂谈 » 第二十二回:孙文台私藏玉玺

第二十二回:孙文台私藏玉玺

    上回书说到,卞和拖着一条残腿再次带着这块石头来求见楚武王。

    楚武王对此事有过耳闻,他赶忙把玉工找来。这些个玉工早就被卞和给烦透了,于是跟楚武王说,这卞和一定是想升官发财想疯了,这就是块石头,哪里是玉。楚武王一听气坏了,就把卞和那条腿也给刖了足了。

    卞和非常伤心,经常有人看到他抱着那块石头,在荆山脚下痛苦不已。众人看他可怜,就上前规劝,说,这回你死心了吧,赶紧把这块石头扔了吧。卞和说,这不能扔啊,这是宝贝呀。众人一听,唉,这人算是没救了。慢慢也就没人理他了。

    不久后,楚文王继位。卞和让人抬着他,抱着石头他又来了。刚开始也没人理他,他就坐在宫门外哭。楚文王也知道这件事,于是接见了卞和,问他,说前者三次两位国君不纳,致你终身残废,尔因何复来?卞和叩首拜曰,大王有所不知,此非顽石,实乃宝物。凤凰曾落于上。请大王明鉴。楚文王感其心诚,解之,果得玉。楚文王念卞和献玉有功,就把这块玉命名为和氏璧。

    和氏璧为天下奇宝。

    与和氏璧有关的著名典故“完璧归赵”讲述了战国时期赵国名相蔺相如帮助国家夺回和氏璧,完整地送回邯郸的故事。现在由于和氏璧已经失传,真正的和氏璧究竟如何模样,已经无法得知,只能通过有限的文字记载(包括文学创作)中的描述加以想象。但是,从秦始皇用和氏璧造御玺的故事来看,和氏璧与出土的常规文物相比,至少在外形来看,应有明显的不同。

    经初步推算,和氏璧的厚度至少为10厘米,其并非古人儒家学者佩戴的环形佩玉。甚至,很可能和氏璧仅仅是一个经过简单粗加工的璞玉。同时,由于相传和氏璧被秦始皇制作成了传国玉玺,而随着朝代的更迭,该玉玺又相传在后唐失传,和氏璧原有样式究竟如何,基本上已经无法得知了。

    程普继续说道:“秦二十六年,始皇令良工琢为玺,雕五龙于其上,命李斯篆八字'受命于天,既寿永昌'。二十八年,始皇巡狩至洞庭湖。风浪大作,舟将覆,急投玉玺于湖而止。至三十六年,始皇巡狩至华阴,有人持玺遮道,与从者曰:‘持此还祖龙。’言讫不见,此玺复归于秦。明年,始皇崩。后来子婴将玉玺献与汉高祖。后至王莽篡逆,孝元皇太后将玺打王寻、苏献,崩其一角,以金镶之。光武得此宝于宜阳,传位至今。近闻十常侍作乱,劫少帝出北邙,回宫失此宝。今天授主公,必有登九五之分。此处不可久留,宜速回江东,别图大事。”

    坚曰:“汝言正合吾意。明日便当托疾辞归。”商议已定,密谕军士勿得泄漏。

    本来这事甚是机密,不成想当晚孙坚亲信小校中有一人,是袁绍乡人,欲假此为进身之计,连夜偷出营寨,来报袁绍。袁绍得报,暗道一声,哈哈,好你个孙坚,你背我做的好事,且等你来辞行,吾使之与对质,看你有何话讲呃。遂与之赏赐,暗留军中。

    次日,孙坚来辞袁绍曰:“坚抱小疾,欲归长沙,特来别公。”袁绍事先暗排刀斧手于帐外,又命刚刚赶至帐前的大将颜良、文丑侍立两侧。笑曰:“吾知公疾乃害传国玺耳。”坚失色曰:“此言何来?”绍曰:“今兴兵讨贼,为国除害。玉玺乃朝廷之宝,公既获得,当对众留于盟主处,候诛了董卓,复归朝廷。今匿之而去,意欲何为?”坚曰:“玉玺何由在吾处?”绍曰:“建章殿井中之物何在?”坚曰:“吾本无之,何强相逼?”绍曰:“作速取出,免自生祸。”坚指天为誓曰:“吾若果得此宝,私自藏匿,异日不得善终,死于刀箭之下!”众诸侯曰:“文台如此说誓,想必无之。”绍唤军士出曰:“打捞之时,有此人否?”坚大怒,拔所佩之剑,要斩那军士。绍亦拔剑曰:“汝斩军人,乃欺我也。”绍背后颜良、文丑皆拔剑出鞘。坚背后程普、黄盖、韩当亦掣刀在手。

    众诸侯一齐劝住。坚随即上马,拔寨离洛阳而去。绍大怒,遂写书一封,差心腹人连夜往荆州,送与刺史刘表,教就路上截住夺之。

    次日,人报曹操追董卓,战于荥阳,大败而回。公孙瓒谓玄德、关、张曰:“袁绍无能为也,久必有变。吾等且归。”遂拔寨北行。至平原,令玄德为平原相,自去守地养军。

    兖州太守刘岱,问东郡太守乔瑁借粮。瑁推辞不与,岱引军突入瑁营,杀死乔瑁,尽降其众。

    袁绍见众人各自分散,就领兵拔寨,离洛阳,投关东去了。至此,诸侯联军土崩瓦解。

    却说荆州刺史刘表,字景升,山阳高平人也,乃汉室宗亲;幼好结纳,与名士七人为友,时号“江夏八俊”。那七人:汝南陈翔,字仲麟;同郡范滂,字孟博;鲁国孔昱,字世元;渤海范康,字仲真,山阳檀敷,字文友;同郡张俭,字元节;南阳岑咥,字公孝。刘表与此七人为友;有延平人蒯良、蒯越,襄阳人蔡瑁为辅。

    刘表与袁绍交从甚密,在《后汉书》里面,刘表是和袁绍合为一传的。说明袁绍和刘表是同一类型的人,是什么人呢?如果说曹操是可爱的奸雄,那么袁绍和刘表就可以说是漂亮的草包。刘表这个人可以用16个字来总结,就是帝室之胄、一表人才、党锢中人、乱世名流。

    那么这个党锢中人是什么意思呢?党锢,指的就是著名的党锢事件。东汉末年士人集团和宦官集团斗争很激烈,后来宦官集团得势的时候曾经禁锢了一批士人,也称为党人,这叫“党锢中人”,刘表是其中这一,遭到当时朝廷的追捕,因为跑得快,幸免于难。

    当时看了袁绍书,随令蒯越、蔡瑁引兵一万来截孙坚。孙坚刚到,蒯越将阵摆开,当先出马。孙坚问曰:“蒯异度何故引兵截吾去路?”越曰:“汝既为汉臣,如何私匿传国之宝?可速留下,放汝归去!”坚大怒,命黄盖出战。蔡瑁舞刀来迎。斗到数合,盖挥鞭打瑁正中护心镜。瑁拨马败走,孙坚乘势杀过界口。山背后金鼓齐鸣、乃刘表亲自引军来到。孙坚就马上施礼曰:“景升何故信袁绍之书,相逼邻郡?”表曰:“汝匿传国玺,将欲反耶?”坚曰:“吾若有此物,死于刀箭之下!”表曰:“汝若要我听信,将随军行李,任我搜看。”坚怒曰:“汝有何力,敢小觑我!”方欲交兵,刘表便退。坚纵马赶去,两山后伏兵齐起,背后蔡瑁、蒯越赶来,将孙坚困在垓心。

    正是:玉玺得来无用处,反因此宝动刀兵。

    毕竟孙坚怎地脱身,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