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穿明回忆录 » 第12章、安家南山(下)

第12章、安家南山(下)

    长衫,则是另一个世界。书中自有黄金屋的世界,层层筛选的世界。虽说农户、军户、匠户、商户均可参加科举。比如说张居正是军户,张四维是商户,但参加科举得有经济基础,可以从小不事劳作,花钱学习十多年。

    所有开过蒙、识过字,立志科举的读书人都可称为童生,只要有两名禀生(正选秀才)举荐,童生就能参加三年两度的县、府、院三试。先在县里过县试,再到府城过府试,最后省城过院式。三关一过,就能成为秀才,录取率,大概是六分之一。屡试不中如孔乙己这种老童生,可以选择当个账房师爷之类工作,说不定一年也能赚十两,变成小康。

    但聪明的六分之一,秀才,就跨入士籍,成为“士人”了,拥有特殊权利,可以见官不拜,可以上书官员,出谋划策指点江山。但真正的利益,不只是每年十多两银的禀粮和其他补贴,还有八十亩田地不担徭役的优免,而且也不用交赋税,其实按律是要交赋税的,但秀才已经是士人,是“我辈”,我辈士人之间,何必算这么清楚呢。

    录取秀才每县有定额,一般就几个,最大的县名额也不超过二十。名额之外,成绩好的怎办,关系户怎办?于是正式录取的叫禀生,多出的名额叫增生或附生,也能有八十亩优免,只是没禀粮补贴。

    秀才只是起点,金光大道的下一站叫做举人,每三年,各省进行一次大比,在秋季,又称秋闱,过关者就是举人.举人的一只脚,已经步入了官场。因为可被举荐为官,一般都是县丞、主簿之类佐官,但直接当县令的也有,以后做到知府的也有。

    举人每年的廪粮就有300石,可养活近百人了,优免田亩更达一千二百亩。所以范进为何发疯?中举就是一夜暴富。家里没这么多田?马上有人来投献,反正郭嘉的便宜不占白不占。

    刚开始的投献只是人家的田借你的优免份额,好处一起分。后来大家发现,投在靠山的门下当佃户,甚至比当自耕农还舒服。这时代还有田皮田骨永佃权等等游戏,比如说,双方签订协议,田算你的,但永远由我耕种,收成按比例分。反正各种游戏下来,投献的田,越来越像自家的田。因为,举人的亲友同学都是举人、主簿、县令,或者知府、巡抚之类,什么徭役啊、官司啊、纷争啊什么的,基本与你无关了。至于优免只一千两百亩吗?我辈怎会对这种小事如此认真?

    当然,秀才到举人的门槛更高,录取率不到百分五。

    终点王者,就是进士了。三年一次京考,在春天,叫春闱。通过会试后成为贡士,再由皇帝殿试来分出进士及第、进士、同进士三等排位。进士做官,基本县令起步,都是大老爷。优免三千三百五十田亩,一夜变成大地主。今后按官职,最高优免可达一万亩。不过这数字没意义,因为进士当官,一般都能当到知府,且上不封顶,谁敢来量量看,有没有超标?

    到了进士这一阶,培养后代接班并不难。继续进士很难,养个举人正常,再差也能荫萌个国子监监生,保证富过三代,也就是优免也能好几代。而举人到进士,录取率差不多二十进一。

    每三年,大明诞生两三百个进士、一千多举人、还有一千多个县三年两届的秀才。平均下来,一年大概能送出上百万亩优免额度。有不占郭嘉便宜的吗,有,海瑞这种,估计个位数。所以,别说什么大明官员俸禄低,从入职开始,就终身衣食无忧了,工资,只是零花钱罢了。别说京城居、大不易,我信你个鬼,那是你们家觉得京观儿有的是油水,不必把田收邮寄给你而已。

    既然当了官,可以威风好几代,那还有大地主大商人什么事?早就合为一家了。家里没几个功名,做得起大生意,当得了大地主?当了大地主,家里粮多布多,还不开店去卖?不会有单纯的商人地主的,最差也是官加商联姻。而大家族的常态是,能读书的取考功名,不能读的去操持庶务,买地,经商,放高利贷。

    我来到这个世界时,画了一幅内患图,说富者阡陌相连、贫无立锥之地。等真正游历了千里,看到那么多的土地和那么多的人,我什么话都说不出来了。

    这就是“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真相。通过层层优选,最聪明的一群人用过四书五经八股文的共同语言,抱成一团。他们拥有土地,垄断知识,占据所有话语权。历史的聚光灯打在他们身上,记载的所有,郑智、文化、艺术、科学……都只与他们有关,仿佛他们才是华夏,才是百姓,才是生民。

    而在灯光照不到的地方,黑压压的一两亿人没有名字,没有面容,没有声音。他们是愚民,是劳作的机器,是躲避天灾的逃窜蝼蚁,是兵荒马乱中死亡的冰冷数字。

    不,他们才是这民族勤劳创造的DNA来源,才是这繁华世界的编织者,才是华夏千年生生不息的根基。他们才是我来自的那个世界,称为祖先的人。我既然来了,就只能站在他们这边。

    如同所有王朝末世,当极少数人巧用游戏规则,拥有了绝大多数,世界就无法承载这样的不和公,只能崩塌重建。虽然张居正的改革,减缓了游戏终结的速度,但这一天,还是来了。只是这次,结局最惨。短衫们牺牲过半,长衫们在感叹水太凉头皮痒之后,换了发型和马甲,依然还是身披长衫,指点江山。不,历史怎能承载这样的不和公?

    ……

    和师父、刘伴伴商议后,我决定安家在主城以南,杨太监的一处山间别院。这里人迹不多,却风景清幽,是当地豪商送给杨太监的大礼。别院外表朴素,内里空间却很大,留有很多建造园林景观的空间,我正好推平了做演武场与农业晾晒台。院后是座座荒山与深深山林,院前山下是数千亩官田,一半肥沃一半贫瘠,这管理权,我自然也要了过来。院子左右还有别家财主的小别院之类的,都不大,我让杨太监出面都买了下来,而且强调是真金白银的买,不是强取豪夺。此处虽有风景,却没什么名气,一般官绅都头痛与皇室打交道,也就看着杨太监面子拿钱走人,非常顺利。于是,整个山头,都是我的池塘了。即没有各种大观小观的眼线,又适合我清修的身份。

    这十年,我给自己三个任务:种田,招募流民种田,努力把“泰西三宝”培育好,并交给皇帝推广,乱世中多两口吃的,就能救一条命;习武,不仅是前世年少的武侠梦,更是为了保命,既然姓了朱,一旦螨人入关,就不可能放过我;搞点教育和发明,我知道西方正在思想大革命,科技大探索,我既然脑子里还有点东西,留下点科学火种和科学思维方式,别错过这人类大飞跃时期。如此,我觉得对得起一次重生,和两百万重托了。这两百万两相当于后世的二十亿吧,让我的开局相当富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