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穿明回忆录 » 第5章,流民招募

第5章,流民招募

    初夏晨曦,天地间生机勃勃,万物恣意生长,蓝天下铺满了深深浅浅的绿,一直延续到远方的地平线。车队驶往龙兴寺的荒道上,而今不再只有我孤零零的一队,时不时有三三两两衣衫褴褛的农人结伴,反向行来。

    收纳流民这件事,不好大张旗鼓,但杨太监却广排人手,往各村镇宣传南山招工之事。此时秋收还远,存粮渐罄,正是农家青黄不接之时。日钱二十的条件并不高,但包三餐和住宿,对许多贫困人家来说就很划得来了,要知道此时好多人每天只有两餐。而南山这里的伙食很务实,粥里没有沙土,馒头又圆又大,菜里还有肉丁,而且放开了吃。很多短工干了一天,怀里藏着两三个馒头,晚上跑十几里路拿回家给妻儿,又乘着月色赶回来。管事的一干内侍们屡有上报,我说不是太过分就算了,反正是做善事,只要不偷奸耍滑。于是来的短工越来越多,携老带幼,说老弱不要工钱,给饭就行,我也尽量收着,打折给付工钱。

    雷五叔的规划图纸很见功力,而且绘画用的是墨线、炭笔和工笔画结合的手法,大都标有尺寸,也有部件结构图解。我很惊讶,这已经是后世工业图纸的雏形了。他说是带着四个匠师儿子画的,四个儿子清一色的精干模样,身上也都遗传了父亲一半工匠一半知识分子的气质。四个青年分别起名雷声、雷鸣、雷远、雷扬,暗含声名远扬的意思。我有心让小太监们跟着他们学习管事,他们也对小太监们的阿拉伯数字加减乘除特别感兴趣,双方相处和谐。

    不过对于规划图纸我却有很多不同的想法,拿起我自制的铅笔自说自画。雷五叔规划的临时村落比较传统,都是围绕着可开挖水井的地方和小河流所在地铺排成一个个圆圈,虽然紧凑合理,但一个是容纳房屋有限,另一个是房屋朝向不佳。我的意思是,引山上泉水挖掘蓄水池,用陶罐竹管一路相接,几个房子公用一个水源;屋舍都是后世小区一样的成排列队,户户朝南,确保充足的日照采光和通风条件,这对居住者健康大有帮助。另外队列之间用原有草树在道旁隔离出公厕粪池,隔离臭味,便于运输农肥。沿缓坡层层房屋排列,前后有水沟串联,雨天防止积涝。

    农屋没多大技术含量,夯土四周成墙,侧面看是一个正方形加一个正三角形,树干剥皮烘干架在上面为梁木,同样烘干的木条为辅助支架。晒干的芦苇草捆绑交叉成厚厚一层斜坡屋顶,排下的雨水正好落在前后水沟排走,窗口尽量开大,南北通风,屋内有火灶烟囱,部分还试验性的安装了火炕。每家两个房间,做成四或六户联排。

    排屋成规模后,还有地窖、粮仓、澡堂、小广场等公建设施,编区分号。南山一区二区三区。

    至于砖瓦房这块,除了朝向和分布,基本尊重原有设计,毕竟古建筑人家是权威。我只是要求简朴大方。另外增加了大广场,大书院,图书馆的配套。

    我滔滔不绝,雷家父子目瞪口呆,这是个七岁小儿的见识吗?我也发觉不妥,推说这些都是我函授老师、徐光启大学士教的,很多都是泰西的知识,徐大学士有几何原本,泰西水法,农政全书,我年纪小都学不会。雷家父子一方面感叹小贵人真是早慧,又觉得徐大学士渊博如海,惊为天人。

    我说日后这大学堂建好了,除了蒙学,过几年可能还会教习这些泰西知识,雷家兄弟们可以来交流交流,雷五叔两眼放光,说感谢贵人恩典。

    此后南山下热火朝天,日新月异。匠师们做好夯土木范,指导施工。短工流民们也对得起饭食,舍得花力气。雷家父子不仅擅长设计,也很会组织和监工,数以千人的团队,被他们按照老弱能力,各自专长分为班组,各司其职,川流不息却毫不混乱。我觉得除了搅拌机挖掘机,这和后世大型施工没啥两样,就琢磨着让木匠们发明手推双轮车、木头滑轮、搅拌板车各种奇怪装置。此时木工们比较空,知道这小贵人有点痴迷发明,乐得陪我试验。

    但周边被我买空的粮食、络绎不绝的人潮,还是引起的官府的注意。锦衣卫和宫廷势力关系复杂,还从我这领赏,自然不多事。文官们却要帮背后的群体来探听情况了,但我身份特殊,没人愿当出头鸟。于是知府委派知县,知县委派县丞,县丞带上典吏,典吏带上力役,乌泱泱来了数十人。

    身穿皂衣的公差来了,热火朝天的工地瞬间冰冻,来人中,最醒目的也就是个绿袍,头戴三山冠身穿斗牛服的刘伴伴一上去交涉,对方马上就鹌鹑了。先兵后礼,刘伴伴简单说明,转身又让内侍封上茶水钱,鹌鹑们喜笑颜开,回去复命了。

    工人们这才意识到,与他们笑嘻嘻说话的孩子,拥有殿下的身份,于是干活更加卖力了,而来投的流民就更多了。

    也就一个多月时间,南山一区建成。有五十几栋土屋,可住两百户人家。这当然因为使用了速成法。木头是剥皮烘干的,墙壁也是,被火烤得漆黑,雷大匠让人用细泥细沙混着白灰,简单粉刷了一下,于是金黄色的屋顶,带沙粒感的淡米色墙壁,搭配深色的烟囱门窗,如同一个个小盒子整齐排列在褐土绿野之中,倒也简朴好看。此时我还“发明”了上下床和一些简单家具和收纳套盒,毕竟住惯了大城市小户型,非常有收纳意识。这些家具只有二十套,作为样板陈列,未来住户可以自学打造。

    我刻意搞了一个落成典礼,搭了一个小台子,且全部放假一天,加餐庆祝,还特意因挑选吉日,提前宣扬了出去。果然落成那天,鞭炮锣鼓齐鸣,台下整齐坐着工人和家属们,远处也来了许多围观的吃瓜群众,有穿短褂的,也有长衫的。

    剪彩简单,我揭开红绳,然后大人们接手把整块红布拿下,露出南山一区的石碑,刘伴伴写的馆阁体,严谨舒适。他拿着木头喇叭,登台发言,表示庆祝落成,感谢雷大匠师和工人们的辛苦。因我有交代,不要文绉绉的,说大白话。大家都没见过这场面,愣住了,随手纷纷回礼,人群中整齐弯腰一片。我突然觉得,还是古代好,即使最低贱身份的人,也个个知礼懂礼。

    刘伴伴说,这是南山皇庄第一区,是建给佃户们的住所,免费居住。这些年天灾不断,多有民众流离失所,殿下仁厚,愿新开农庄,收留有一技之长者,不限于务农,若有工匠、学徒、伙计各色职业技能者,均可来投。田亩收入五五分成,既入皇庄,不事徭役。不过种什么作物,怎么种却要服从统一安排。其他工匠职业,也参照市面行情支付薪酬,亦是不事徭役。暂无户籍者亦可,日后再行补充办理。最后还说,可携带家人子女,且十六岁以下者,愿意入学的,殿下负责蒙学教育,不收学费还赠送午餐。同时聘请有秀才功名者,或无功名却精通术算者,可前来应聘蒙师,包家人餐宿,住砖房。月银三两。

    这一通讲话如同重磅炸弹,把所有人群炸得晕晕作响。不等人们开始议论,刘伴伴就结束了致辞,并开放了配有家具的“样板房”,任由所有人参观。

    和招募短工的情况一样,这佃户的待遇说不上优越。我觉得五五分成很过分,但此时的行情大抵如此,我若是变成三七开了,估计整个凤阳的佃户都跑我这来了,我自然没有与整个天下为敌的勇气。

    重点有三:免除徭役,徭役是这时代一座大山,免费出工,随叫随到,还得自带干粮;可“暂时”没有户籍,也就是逃户速来。这年头逃户只能成为流民、乞丐、盗贼、山民或是大户家的黑户奴仆,而我给了另一条吃皇家饭的阳关大道;免费开蒙教育,提供餐食,对于自己都吃不饱还要抚养儿女的贫民来说,既减负担,又给了孩子们出路,何乐不为。毕竟以后儿女能写能算的,在这时代都能算人才,可以当账房、当大匠、当管事。

    庆功宴当场,就有短工来报名。十二个小太监中的刘明忠原就识字,就临时成为了登记的文书。登记用的是手工铅笔,填写用的是表格,要求写上年龄、特长、家庭几口人等。报名时间长达十天,不急,让子弹飞一会儿。

    我的计划是,南山皇庄分三期,将招募六百户人家,其中农户五百,其他职业一百,约莫三千口人,匹配耕地一万五千亩。其中有五千亩官田,五千亩荒田,五千亩山地拓垦的山田。而首期的两百户是试验,可以谨慎一点。

    很快消息像长了翅膀,除了原有短工之外,每天都有携家带口的人来报名,看到崭新整齐的农舍,一家家都不走了,宁可露营郊野,也要守在这儿。

    这新闻一出,来的当然不只是流民,还有各界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