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穿明回忆录 » 第18章、南山实验室

第18章、南山实验室

    对钢铁质量的要求,关及所有行业,从刀剑枪炮到耕犁锄头。凤阳山下的矿区已经在偷偷冶铁了,但这里的铁矿品相很一般,杂质太多,铁质太脆。矿质差,好像是整个华夏的问题,我记得后世有过海外四大铁矿公司联合涨价刁难我们的事情。在这个时空,铁矿最好的澳洲,还是我预留的后花园,但此时,我还去不了。

    虽然前世在某站上看过各种野外炼铁的视频,但实操起来,我肯定还不如墨家的一个小工匠。此时的大明,已有了大规模量产的冶铁能力,采用的是炒钢法:把炼铁炉与炒铁炉串联在一起,让由炼铁炉炼出的生铁液流入炒铁炉,用柳木棍搅拌,使生铁液中的碳氧化,而成熟铁。使用柳木棍搅拌,搅拌的同时也会逐渐烧去柳木棍,这可以往生铁混入碳,或者说减低生铁去碳的速度。藉由这个步骤,熟练的炒铁手,可以直接炒出含碳量低于生铁,却高于熟铁的钢来,甚至有机会炒出中碳钢与高碳钢。此即称为炒钢。

    而在另一个时代,我见过这样的宣传片:橘红色的钢水从锅炉里倾倒入各种模具,稍后变成一条条巨大梁柱,成为各种伟大工程的坚实支撑;同样橘红色的钢筋如面条一样柔软,随意曲折成型……然而我画出的这些图像,让墨家人面面相觑。

    墨七说,殿下啊,您的想象无比美好,但实际上,根本没有这么高的炉温,可以将钢铁融化成水;随意揉捏又坚韧无比,更不可能,因为杂质过多,才需要一次次锻打去除,锻打工艺不同,得出钢铁不同。有些钢铁硬而脆,锋利但容易折断;有些软而有弹性,但绝不锋利。

    这就是我能带来帮助的地方了。炉温的问题,一方面是采用的燃料。木炭高于木材,焦煤高于煤炭,怎么做我不清楚,但原理是,让木材不充分燃烧成为木炭,让煤炭不充分燃烧成为焦煤。

    炉温的另一个关键,是空气预热。前世在做热水器广告的时候,画过多次解刨图,第一个加热室专门预混加热空气,然后进入第二个加热室加热水,可以瞬间提供很大热量,我记得炼钢也是这个原理。

    杂质问题,需要在冶炼的时候加入东西去除,但加什么,我不清楚,解决方法只能是拿各种原料逐一实验。另外还有合金的关系。合金不只是说钢铁内加入什么,本身两种钢也可以组合:高碳钢坚硬锋利但过脆易折,低碳钢坚韧但不锋利,最好的兵器以低碳钢为身躯,高碳钢为刀刃,可以兼得锋利与坚韧耐用。

    后世有高炉炼铁、平炉炼铁和坩埚炼铁。我小时候就就有一个大跃进时代的高炉,是村里的地标,摩天轮一样的存在,儿童们争相攀爬以证明自己胆大。我身体弱,没完全爬上去过,但记得大致的构造。平炉炼钢,我只记得大概的构造。印度人的坩埚,是用石墨做成的小锅,在外加热,让铁质与锅产生反应,可以练出大马士革钢,也就是华夏人说的带花纹的玄铁。这些技术哪种好。我也不知道,只能画出草图写出原理,留给墨家人破解了。

    我理解的科学实验,有时就是不断试错的过程。重要的是,要有实验报告,纪录每个细节,慢慢摸索,在几率中寻找机会,也为后人的实验铺路。在技术探索的道路上,时间本身就是消耗品,这是没办法的事。

    虽然苏铁、闽铁、佛山这些优秀的钢铁基地里有优秀的工匠,他们的技术,墨家人都会,但我希望南山的技术不靠工匠的经验,而是依靠科学方法的积累。

    南山砖窑,同时也在进行着水泥和玻璃的实验。水泥相对简单,我童年的时候,正是改革开放如火如荼的年代,几乎每个县城都有水泥厂,农村也有很多人会弄土水泥。我知道主要成分是石灰、黏土和石膏,研发的难度,无非又是掺杂多少,先后顺序的排列组合实验。

    玻璃就难一点了,墨家人说,春秋时代,华夏在烧制青铜器的时候,就顺路发现了玻璃,只不过,叫做琉璃。他们对我描绘的各种颜色形状可以随意组合,可以透明,可以成为镜子,甚至可以用来修建房子的玻璃极为感兴趣。

    前世在玻璃工坊中DIY过,但却不记得玻璃如何实现透明,究竟是铅、氧化铅、纯碱、石灰还是别的什么,于是只能每次试十个,十进一做实验了。玻璃对南山未来的科学之路太过重要,不仅是眼镜、望眼镜发明的前提,玻璃器皿更是化学实验的必须。况且石英矿本身是凤阳特产,如此天时地利,错过简直是过错。

    我还有个私心,改造建筑。后世改良后的中式别墅太好看,可惜买不起。新中式别墅对传统的改良,有个重点就是大量玻璃的应用,保留设计上的华夏风味,又去除了中国房子通风采光不佳的最大弊病,简直是中式建筑的飞跃。

    我在等待中恐惧,也在恐惧中等待。尽管我把自己当成鸵鸟,把脑袋钻在各种科学实验中,却改变不了即将发生的悲剧。

    十月底,建奴还是从蓟镇入关了。科尔沁蒙古人,是建奴的向导和鹰犬,他们同时攻打龙井关和大安口两处,龙井关坚持了一天一夜,关门被破。而大安口的建奴,没有遭到任何抵抗,因为有内奸呼应,守军内外受敌,只能任蛮兵潮水一样涌入,随后,挡在他们面前的是两座军镇,遵化和三屯营。

    此时,平辽总兵赵率教和他的五千关宁铁骑已经赶到了遵化,与建奴在城下展开激战。但建奴、蒙军及建奴汉军,大概有四五万人,且携带有大炮,赵率教厮杀一阵,只能突入遵化城中,凭借坚城御守。关宁军是骑兵,若建奴不能攻下遵化而直接前进,会有后路被断以及被骑兵追尾袭扰的危险。可惜,遵化也只坚持了三天,建奴假意强攻两日就收兵,却在第三天晚上,由城中奸细打开了城门。夜战中赵率教牺牲,关宁铁骑也折损过半,而建奴还甚至还有空围点打援,在遵化与三营屯之间设伏,击败了第二波来援的关宁军何可纲部。

    随后建奴长驱直入,在蓟州遇见了袁崇焕率领的关宁军主力,然而亲率大军的皇太极根本没理会袁部,直接绕开对方,直扑京城。但京城此时也集结了昌平总兵尤世威、大同总兵满桂、宣府总兵侯世禄三部约五万人,还有周边军镇的勤王军陆续赶来,决战将发生在京城之下。这是大明历史上的第二次,前一次是两百年前的土木堡之变。

    这就是年关之前,我收到的信息。

    这是南山的第二个春节,处处洋溢着世外桃源的欢笑。民众们关注的是南山贺岁杯足球赛和第一届冬季运动会。儒宋之后,文弱似乎成了审美主流,我有意引导南山走向肌肉强健的口味,并将体育中的所有团队运动作为大项,弱化个人运动的影响力。于是“文明其思想,野蛮其体魄”、“团队大于个人”成为了南山体育课堂的口号。

    然而热火朝天的氛围,一封快信足以将之化为冰冻。

    我强忍悲伤,出席各种场合,为民众喝彩。他们还不知道自己郭嘉发生的悲剧,甚至京城在他们心中,是个遥不可及的所在。等春节后,再宣布吧。早晚要让大家明白,“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句话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