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穿明回忆录 » 第19章、悲伤的看客

第19章、悲伤的看客

    这时代的信息来得慢,到了三月份,我才大致知道这场战事的结果。

    十二月,袁崇焕被任命为临时统帅,指挥关宁军和各镇联军作战,此时他手中已有兵力十万,还有各地勤王部队陆续赶来。皇太极大大咧咧的在京城下立下大营,十万大军却不敢上前,只能远远对峙。

    然而皇太极又玩了个金蝉脱壳。营寨里立的是八旗旗号,实际上驻扎的是蒙古兵和建奴汉军,甚至是路上抓来壮丁。真正的建奴却兵分三路,连续伏击了几路援军,到袁崇焕发现不对,已经来不及了。

    皇帝暴怒,要求袁帅进攻建奴大营,但此时真八旗已经回援了。正月,双方在京城广渠门下展开激战,战役足足打了三个时辰,虽然兵力一对二,建奴却始终占领上风,一度几乎打穿明军战阵,此时大同总兵满桂、关宁军祖大寿、昌平总兵尤世威带头发起反冲锋,堪堪将局面扳平。前两者率领的都是善战的边兵,能正面硬刚八旗。而后者军队素质较差,但也懂得挑软柿子,冲的是建奴汉军。

    战到天黑,双方罢兵。满桂身中数十箭,其中有不少破甲,命虽保住,短期内不能再上战阵了。尤世威也深受重伤,祖大寿还好,但身边家丁也折损了一半。其他副总兵参将之类的,折损了十几人。而建奴那边,却无大将毙命。

    次日,建奴见占不到什么便宜,沿路抓来的工匠百姓们也做好了各种车辆,于是一路劫掠,扬长而去,明军追击,始终占不到便宜。据说此次被劫掠而去的百姓超过十万人。运送物资的车队,达到数千辆。正月末,建奴由喜峰口、大安口等处返回。

    战后,皇帝问袁崇焕,五年平辽,为何平到了辽兵入京,将他下了监狱。杨太监通过锦衣卫问到的是,当皇太极金蝉脱壳围点打援的时候,袁帅正和皇帝讨要兵饷呢,说边军欠饷已久,希望皇帝打开内库(皇家小金库),犒劳将士;还说军队久战疲惫,要求入北京城休息。这才是皇帝震怒,将他下狱的原因。

    我问伴伴,既然欠饷,皇帝为何不发内努。伴伴摇了摇头,说欠饷这事很复杂,是积年问题,而且“漂没”和各级军官克扣很严重,到士兵手上,没多少了。我说那这次,皇帝自己亲手发钱呀。伴伴说内努哪有钱啊,袁崇焕是真不知道假不知道?!

    万历年间,得益于张居正的一番操作,郭嘉收入大有起色,万历皇帝又是个爱钱的,老往内努扒拉,一度存银数千万两,给臣子们都留下了内努钱、花不光的印象。后来万历三大征花掉了一大半,天启年间,修建辽锦防线,又拿出了不少,国库内努都空了。魏忠贤大肆任用太监出任矿监,也伸手江南制造局、长芦盐务局等摇钱树,就是给天启皇帝想办法找钱的。这也是魏宗贤被士人们狂喷“压榨地方、与民争利”的原因。但能开矿的、能和制造局抢生意的,怎么会是“小民”?,不过是不交税的借口罢了。

    如今老魏倒了,后继无人,皇帝更穷了。有辽东边患这样的无底洞,朝廷入不敷出,一年只有几百万的收入,要花的预算都在千万以上。刘伴伴说,内努早空了,不知袁帅是蠢呢、还是坏呢。

    另外,边镇军队不得入京城是惯例,怕兵变,怕董卓。何况,还是在闹讨薪的边兵。我说,京城不是还有十多万京师吗?这次还没出战呢,不怕。伴伴说,早就烂透了,领军饷的有这么多人,点名的时候能来一半就不错了,而且京师从不训练,怎能打仗。

    我摇摇头,这大明,如何能不亡。

    那么,我的加急预警,有用吗。

    虽然我发的是密奏,但皇宫哪有秘密?主流舆论嗤之以鼻,御史文人抨击我“妖言惑众”。本着宁可信其有的心态,皇帝下令兵部右侍郎李邦华巡视蓟镇,各关口提升了防备,才有了龙井关的抵抗,各镇兵马也才来得这么及时。

    但谁也没想到,建奴有如此多的内应,大安口、遵化都是内奸开门。联想到多年前沈阳、辽阳失守,都有内奸的身影。几乎可以断定,建奴的谍报系统早已渗透大明,若无带路党,初次入关的皇太极,何以在京城边上伏击援军?

    而今没人说我妖言惑众了,都在说“女人满万不可敌”,仿佛神话对手,就能为自己的无能开脱。士气损伤,国威无存,是本次建奴入关最大的伤害。何况,此事也会改变蒙古、朝鲜对大明和后金的立场。

    建奴入关还有两个巨大的影响,一个是欠薪的事,又再度被放大。有些军队没有钱粮支持,连勤王都三心二意的;另一个是陕北的流寇们,又因明军精锐抽调勤王,逃出了生天。

    崇祯皇帝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脱去冠冕,前往太庙告罪,此事对他打击巨大。之前有臣子歌功颂德,说少年皇帝堪比唐宗宋祖。我骄傲的兄长,甚至说过“唐宗宋祖算什么,尧舜禹汤才是星辰大海”。而今成为了大明历史上,唯二被蛮族上门打脸的皇帝,不知作何感想。但他很快振作了起来,通过朝会,下达了许多指令:

    1,审查袁崇焕擅杀大臣,私通蒙古之事(袁与蒙古部族有粮食买卖,此为边军常事,但蒙古又可能倒卖粮食给后金,所以影响可大可小、边界非常模糊)

    2,去年李邦华曾彻查京营,今年巡视蓟镇的也是他。所以,李被免职回乡。刘伴伴说,可惜了这位能臣,京营掌握在国公勋贵们手中,世代相传两百年,他能奈何,只能背锅。

    3,皇帝成立勇卫营,曹化淳负责招募管理,遴选军中年轻将领集训,成为皇帝亲军。大概是勋贵动不得,只能另起炉了。刘伴伴叹息说,这是汉末“西园校尉”的翻版啊。

    4,兵部尚书梁廷栋推举徐光启弟子孙元化升任登、莱二州巡抚。皇帝允许他招募西学英才,聘请西人教官,铸造大炮,组建新军。这又是袁世凯小站练兵的大明版本吗?

    5,大力推广泰西新粮,尤其是陕北、河南、山东和九边各镇,纾解天灾,安抚流民。我的十万份传单和千石粮种,终于得到了重视。皇帝因此还亲笔写下《劝农疏》,广昭四方。

    6,恢复部分锦衣卫编制,加重内外敌情监察。此事遭到文官们的大力反对,说好不容易众正盈朝,怎能重回锦衣恐怖时代,此事还在扯皮。

    7,户部尚书毕自严提议开海贸易,设立市舶司,以张国库。广州、泉州、宁波、上海县为四个试点。这是另一件扯皮的事,文官们认为一旦开海,又要重演倭寇旧事,且反对市舶司由宦官监管。据说江南大族们正在联名请愿,抵制开海。

    我不解,开海贸易,卖的不是你们手中的丝绸瓷器茶叶吗?刘伴伴冷冷一笑,私下卖才有十倍暴利,光明正大的卖不仅要竞价,还要交税,多不划算啊。

    8,审查边军军饷,杜绝贪墨……,刘伴伴摇头,这和京营一样,是动不得的积年问题……

    这些个郑策,一条比一条还难以落地。

    对这个时代了解越多,闻到的末世味道就越重。若我是皇帝,我还能怎么做?,这就是一间四处漏水的老屋,顶梁柱也全都腐烂了。修修补补根本无济于事,若要大动,随时屋倒房塌,压死主人。

    难道新造一座才是唯一的出路吗?

    我问了刘伴伴一个之前探讨过的问题,为何大明一年只有数百万收入?刘伴伴犹豫了一下说,宫中材料记载,不计实物税收,大明曾经年入两千多万两白银。只是,再也收不上来了,更难堪的事,也再经不起查了。

    幸好,户部尚书毕自严是个能臣,若无他左右缝补,拆东墙补西墙,郭嘉早就崩塌了。对了,此君还有个弟弟,毕自肃,辽东闹军饷的时候,只身入军营安抚,结果,以身殉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