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都市言情 » 职场男女那些事 » 第十二章,组织变革

第十二章,组织变革

    看到李慧洁的时候,朱平眼前一亮。

    李慧洁,32岁,首都政法大学民法专业,法学硕士,最早在律师事务所做律师助理,后来转而从事人力资源工作,七年工作经验,现在是离职状态。

    朱平打量着李慧洁,一身淡灰色职业装,脸上化了淡妆,细长的眼睛却很耐看,明显是受到过良好训练的,举手投足总让人很舒服。

    朱平按照面试的基本套路,问了诸如过往的工作职责,业绩贡献,优势劣势,职业发展目标等一系列问题,并且在面试后半段刻意使用了压力面试,问了关于加班、离职原因等几个非常犀利的问题。李慧洁一一作答,条理清晰,言简意赅,让朱平很是满意。

    朱平在心里下着评语:沉稳、干练、懂专业、有阅历。

    李慧洁面试结束,朱平亲自送到了电梯间。对于优秀的人才,朱平向来不吝啬表达诚意,在朱平看来,人才不是招聘来的,人才是吸引来的,要像刘备三顾茅庐,萧何月下追韩信一样,去招揽优秀人才。

    一个企业拿什么来吸引人才?无非就那么几种,吸引初级人才靠薪资待遇,吸引中级人才靠职业发展,吸引高级人才靠领导魅力,吸引顶级人才靠未来梦想。

    同样,对于候选人来讲,最重要的是选对平台跟对人,这两件事做不对,后面一切都是白扯。平台选错了,努力也没用,人跟错了,能不能活下去都难说。

    朱平喜欢李慧洁在面对犀利问题时处惊不变,稳如泰山的状态,他自己也是这种风格,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是有道理的。

    招聘中有一个专有名词叫‘相似效应’,也就是面试官对候选人所表现出的与自己相似的经历,相近的思想,会更容易产生兴趣和亲近感。其他还有一些诸如‘晕轮效应’,‘首因效应’等等,都是一些面试的基本技巧。

    面试完李慧洁,朱平让林小妩抓紧按照面试流程谈薪,做背景调查。

    结果在做背景调查的时候,还是出了一点小插曲。因为李慧洁在上家公司是裸辞,这种情况在职场上一般不太多见,正常情况下,谁会愿意裸辞呢。

    林小妩多了个心眼,找到李慧洁原公司的人私下打听。这一打听不要紧,还真查出点事来,原来李慧洁是因为跟直线领导发生冲突,被辞退的。据说,当时李慧洁跟领导在办公室吵了一架,原因不明,吵完就离职了。之后该领导公开场合说这个李慧洁,能力不行,欺上瞒下,诸如此类。因为评价比较负面,据说李慧洁离职后找了几份工作,都因为背景调查不通过,没能被录用。

    林小妩跟朱平汇报了这个事情,朱平思考良久,道:“不能不信,也不能全信,事情的真相也只有当事人才清楚了。但是从李慧洁面试时的表现,我觉得有疑点,最好不要轻易否定一个人。”朱平想起自己的经历,年轻的时候也跟领导起过冲突,当时的自己认为是就事论事,现在看来本质上都是权力和利益之争,只是在那个阶段,自己看不透,悟不出罢了。

    职场,风平浪静的水面下永远是暗流涌动,越到了高层,涌动越强,核心都是利益之争。

    很多人可能会说,没觉得有什么斗争啊,大家都挺和谐的。有这种想法的人,要么是因为级别太低,要么是因为情商太低。基层员工因为很少有什么利益冲突,所以相互之间基本上都能够和谐相处,环境氛围也就简单一些。高层之间不管是主动还是被动,总要面对各种冲突,推责甩锅的,争权夺势的,意见分歧的,诸如此类每天都在发生,所以说,政治水平差的,当不了领导,早就被筛选出局了。

    那些职场老油条,通过一个眼神,一句话,一个表情,一个动作,就能迅速捕捉到很多信息:谁跟谁关系好,谁跟谁不对付,领导讨厌谁喜欢谁,诸如此类。

    李慧洁最终还是被录用了。朱平就跟林小妩讲了一个理由,她敢跟直线领导吵架,要么是有个性要么是有血性,我们这个部门过于沉闷,需要一个鲶鱼进来,只要不是财务上出问题,就敢用。

    在职场上,只有强悍的领导,才能驾驭个性的下属,最后打造出一个强悍的团队。有人说,招聘一个下属,至少要有一项能力超过上级,朱平深为赞同。比如他就觉得林小妩比自己圆滑机敏,李想想有更强的商业洞察,郝雪生比自己仔细,那双眼睛就跟扫描仪似的,一个标点符号错了都能给挑出来。

    那些只招聘弱者的领导,本质上是能力不自信,只能招聘比自己弱的人,最终会导致部门内级别越低能力越差,这个部门就没有能力,没有潜力,也没有活力。

    周楠盯着手机上康晓月发来的一堆照片资料,全都是男人的照片,适婚男人。

    康晓月不知道出于什么目的,竟然非要帮她介绍对象,这让周楠哭笑不得,也许因为她告诉康晓月已经跟那个“负心汉”分开了。康晓月还安慰了周楠半天,说关键时刻没有陪在身边的男人,将来百分百靠不住,还是得找个靠谱的。

    周楠翻看着这些男士的资料,未必都很帅,但确实很优质,什么老板的二代,政府机关的干部,央企的才俊,不得不说,像康晓月这种女人,身边的人非富即贵,真让人羡慕又嫉妒。

    推脱不得,周楠在康晓月热心的安排去见面了。交个朋友也好,周楠想。

    BJ东城是重要机关的所在地,东四西大街上有一家茶室,外面看就是个老房子,毫不起眼,里面却精致的很,古朴典雅,低调中不失大气。这里只有雅间,没有公区,不料林小妩和周楠却在这撞上了,两人寒暄几句,一个去了雅间“兰”,一个进了雅间“桂”。

    林小妩又来相亲了,这次是任职某机关的一位男士。

    进门看到一张国字脸,身材微胖,白衬衣,灰夹克,黑皮鞋,标准的打扮,没有佩戴手表之类的任何饰品,普通的相貌中带着庄重。

    这位男士早已等候多时,看林小妩进来,起身让座,倒茶,等林小妩坐定了,开口道:“小妩你好,我是周正。”声音浑厚而有磁性,林小妩听在耳朵里,觉得还挺舒服,赶忙回应道:“你好你好,我叫林小妩。”

    周正脸上泛起笑意,把茶水添上,道:“小妩啊,我工作太忙,只好选择一个就近的地方,别嫌弃。”

    林小妩忙道:“没事,刚好我以前不怎么到这边来,刚好过来转转。”

    周正道:“老百姓都以为公务员清闲,有很多时间。其实呢,我们是人民的服务员,老百姓的事无小事,我们要为人民群众搞好服务,哪里会清闲!你像我做秘书工作,这个工作最大的特点就是没有自己的时间,一切都是围着领导转,领导要开会、做报告、下基层,对吧。那我们做秘书呢,就要协调好各个部门科室,准备材料,陪同领导下基层,要解决各种各样的问题。这工作做起来,既要全面,又要细致,累啊。”

    林小妩不太懂这些,只能点头称是。

    周正接着说:“小妩,你是不是党员啊?”

    林小妩惭愧的说:“不是,大学的时候老师让入党,那会也不太懂,就没有入。”

    周正语重心长的说:“应该要入党,关键要认真学习领会,对自我严格要求,思想觉悟要提高。就像我,年轻的时候也不懂,现在我也能够深刻理解我们党的事业,那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我们这么大一个国家,怎么才能治理好?领导就经常教导我们,要认真学习和领会我们的指导思想,深刻理解社会主义的本质,最终还是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林小妩喝了一肚子茶,认认真真听了一堂党课,悻悻的回家了。临走看了一眼周楠进的雅间,门关着,不知道人还在不在了。

    朱平拿出了一整套的组织架构优化和人才盘点方案,组织变革的基础是业务变化:其一,随着社商资产剥离,整个管理面积下降,集团要随之精简,人均产值要至少达到此前的水平;其二,随着集团发展电商平台,人才结构要进行优化,加大新生代年轻干部占比。

    组织变革的核心思路是集团各部门精简30%人员,合适的人下放项目,提升项目能级,集团和项目同步进行优胜劣汰,淘汰冗余人员。同时,提高电商团队管培生占比,未来要达到50%以上,最终实现精简高效的组织形态,以及高学历高素质的人才梯队。

    按照时间表,集团和项目按要求组织人才盘点,由各部门、各项目一把手根据人才评价标准,填写表格,落位人才九宫格,制定人才调整计划。

    朱平就变革方案向辛明和两位联席总经理汇报,詹涛自然双手赞成,付天云本就想动人,也同意,辛明对于精简高效,选贤任能也表达了认可。

    变革,在任何时候都会遇到困难,核心的困难还是人的问题。

    对于各部门来讲,把好员工选出来不难,把要淘汰的人选出来就不容易了,要把这些人谈走更麻烦,尤其是在项目上。职场就是越到了高层越讲职业,越到了基层越重人情,重人情的结果就是都不想做坏人。

    这件事落实的时候,书面文案工作倒是不难,集团的人才盘点也还算顺利,30%的人员下放和淘汰名单很快出来了。

    在项目落地的时候出了问题,首先遇到了项目总监们的反对。反对声音最强烈的就是东直门鸿源汇的项目总监肖芳,反对集团往下派人,更反对裁员。

    肖芳是公司的老人,在公司十几年,从基层客服做到项目总监,算是跟辛明董事长创业的元老。肖芳这一反对,其他项目纷纷跟着呼应,这项工作顿时卡壳了。集团准备下派的一批人吊在那,去也不是,不去也不是。

    从一线做起来的人通常有个毛病,觉得集团飘,集团的人只会夸夸其谈,不像基层的人踏踏实实干活。但长期做集团岗位的人又经常觉得基层的人水平不高,格局不大,只考虑自己。

    这个问题本质上还是各自职责、视角和立场的不同。大部分的集团岗位都需要较强的全局意识和统筹能力,大部分工作则属于长线条、全覆盖的规划性工作;而一线岗位需要的是执行力和快速达成结果,大量都是短平快的事务工作。

    从朱平的角度来看,这是一个很好的机会来打破集团和项目之间的壁垒,同时让骨干员工通过轮岗提升能力水平。但是对于项目来讲就觉着集团是把不想要的人塞到项目,然后把项目上的人淘汰掉。

    不过也难免肖芳这么想,很多事情本身出发点是好的,但在执行过程中往往就会变形,关键是各层级都有自己的利益诉求,在接收和解读指令的时候,就会选择趋利避害。

    令朱平没想到的是,李慧洁自告奋勇跑去项目上找肖芳谈,朱平本想着让李慧洁去打个前哨,探探情况,然后自己再出马。结果当天晚上十一点钟,李慧洁发来一条信息:肖芳同意了。朱平心里暗自吃惊,强自摁下自己的好奇心,回了一句:辛苦了,早点休息。

    根基最深且性格最固执的肖芳都同意了,其他项目反对的声音也就逐步消失了。但李慧洁怎么做到的,李慧洁没说,朱平也就不问。

    林小妩私下找朱平谈起李慧洁,就一个字,牛!

    徐可在这次组织变革中被裁掉了,朱平亲自跟徐可谈了话,不管老徐怎么保证、哀求、直至最后拍着桌子大骂朱平,都没能改变结果。

    徐可灰溜溜的离开公司,开始了失业求职的阶段。

    刚开始,徐可觉得凭着自己的能力肯定能谋得一份不错的工作,很快就被现实打脸了。一份份投递出去的简历如同石沉大海,杳无音讯,有一两家小公司约了面试,最终还是以年龄太大,能力和工作业绩不突出把老徐拒了。

    最开始的自信和激情被现实一天天的摧残,老徐心态似乎要崩了,每天除了吃饭睡觉就是看电视剧,但房贷车贷,孩子上学的开销,就像一块大石头,重重的压在老徐心口,压的老徐喘不过气来。老徐后悔,后悔自己为什么没有在工作中再积极一点,上进一点。否则也绝不至于搞成现在这样。这个世界上哪有铁饭碗,只要是吃饭的碗,就是易碎的,所谓铁饭碗,无非是人们的一种对于安全感的追求。

    不光老徐,其他一批淘汰员工的情况也是大同小异,拼命找工作。

    从这次劳动关系处理上,朱平手下几个人各有特点。林小妩是灵活,不断变换套路,分化员工,各个击破,能劝退的劝退,不得已要给点补偿的就给点补偿。郝雪生是耐心,不管员工怎么闹,提什么要求,都死不紧不慢,耐心沟通,最后员工累了,疲了,一些人觉得实在没意思也就签离职协议了,剩下接着闹的,郝雪生继续耐心的沟通。李慧洁虽然刚来,但她是学法律出身,跟员工直接谈法条,说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员工觉得仲裁打官司也占不到便宜,有些也就签字离职了。而李想想因为最近正在深度参与鸿源电商项目,朱平也就没有给她安排裁员的工作。

    临近春节,詹涛按照惯例回总部述职,把当年度的总结汇报完,老板陈中瑞约他单独谈了鸿源集团的事情。这一次谈了很久,等听懂了陈中瑞的意思,詹涛却大吃一惊。

    陈中瑞竟然想联合鸿源的其他小股东,绝对控股鸿源,再借壳上市大赚一笔。以鸿源的优质资产和业务模式,这条路绝对是可行的,问题是辛明是否同意。陈中瑞的态度也很清楚,不同意就想办法踢出局。

    詹涛久久无法从震惊中回过神来,陈中瑞绝对是个说到做到的人,就像资本一样,冷酷,嗜血,而且绝对比辛明绝情,辛明骨子里其实是个讲仁义的人。

    詹涛当时入股鸿源的意图相对简单,商业地产的模式清晰,经营收入稳定,鸿源又通过先发优势占据了几个核心地段,完全是很优质的投资标的。这样的企业只要找到切入点优化它的效率,降低不必要的成本,资本很快就能够得到良好的回报。

    万万没想到陈中瑞有更深的谋划,詹涛瞬间明白了当时战略入股谈判的时候,为什么陈中瑞提出要51%的股权,却又交代他不作为底线条件。那次分明是在试探,陈中瑞是在试探辛明到底是纯粹的想回笼资金意图发展,还是想变现后逐步退休。看来辛明没有激流勇退的想法,现在陈中瑞在通过其他的方式谋取更大的利益。

    詹涛理性的分析了鸿源的股权结构,陈中瑞确实是有机会的。以目前鸿源集团的股权架构,辛明是通过两家投资公司持有51%的股份,这两家投资公司中的明湖投资是辛明的独资公司,持有鸿源40%的股份,另一家明悦资本是辛明和原来的小股东合资成立,持有鸿源11%的股份,而辛明在明悦资本仅持有40%的股份,其余5人持有60%的股份。但詹涛也知道那几个小股东要么是辛明一起创业起家的老臣,要么是利益关系深厚的朋友,要说动他们并不容易。

    理论上来讲,陈中瑞确实是有机会通过联合明悦资本的小股东,成为鸿源的控股股东的。前提是要策反明悦的那几位小股东。这些情况他詹涛知道,陈中瑞肯定早就拿到清楚完备的资料了。

    詹涛犹豫良久,说:“陈总,我并不建议这样做,目前鸿源在积极布局电商,一旦成功将会带来更为丰厚的回报,像鸿源这样的现金牛企业,市面上已经不多了,我觉得是不是可以放长线钓大鱼。”不管说的多么委婉,他还是清楚的表达出了反对意见。一方面是觉得鸿源作为实体经济在经营上确实大有可为,另一方面内心隐隐觉得这样做有违自己的职业道德。

    陈中瑞耸耸肩,说:“詹涛,你的意思我明白了,那今天先谈到这吧。”等詹涛离开,陈中瑞拨通了一个电话,他在电话里跟对方下达了指令:“詹涛反对控股鸿源,后续你去跟明悦资本那几个小股东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