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荟萃一唐 » 第五十二章 傍兔雄雌辩奸人六

第五十二章 傍兔雄雌辩奸人六

    就在此时,一位老者声音说道:“秦王此言说的有理,虽然秦王府调整了今后的策略,但这件事大家心里知道就行,表面上还是要和以前一样,否则被太子府知道,只怕会对秦王府的人变本加厉的针对。”

    这话旁人听了还没什么,但秋白听了,全是浑身一震,向说话之人望去,见此人五十多岁,发须皆白,看来年龄颇老,他虽然没见过此人,但这个人说话的声音却死也忘不掉,此人正是他初进秦王府无意中听到的那个内奸声音。

    他又惊又怕又喜,此人既然是太子府的人,肯定认识自己,若是自己不化装成女童,对方看到自己出现在太子府,一眼就瞧出不对劲。喜的是难怪秦王府查不出谁是内奸,凭他年龄这么老,肯定没人怀疑他。他心中嘿嘿笑道:“好你个老小子,我年龄小,在太子府当内奸,你年龄老在秦王府当内奸,哥儿俩半斤八两,不过,我发现了你,你却没发现我,显然是我这个小内奸胜了。”

    他用手指轻轻碰了下杜淹,小声问道:“杜大人,这个老头子是谁?”

    杜淹回道:“他叫封德彝,在前隋做过官,才能一般,就是运气极好,听说掉水里两次都没淹死,本来陛下看不上他,不知道他说了什么话让陛下龙颜大悦,被派到天策府辅佐秦王。”

    秋白小声说道:“小心这个人,这老家伙看起来就不像好人,以后秦王府有什么大事避开他。”

    杜淹听了此言浑身一震,秋白在这个场合,提醒自己注意封德彝,可不是胡乱瞎说,那他一定发现此人有问题。

    若是封德彝真是内奸,那么今日在天策府谈的内容明日太子府就会知晓,他本来还想趁此机会将太子府私送兵甲的事说出来,心中暗暗庆幸刚才没有发言。

    封德彝自从上次发现秋白偷听了他的谈话后,在外面一直躲了大半年,见秦王府没有传出对自己不利的风声,心中想着自己是不是太过小心,自己看到的孩童不过是无意中走到窗口,并非刻意偷听。

    况且就算听到了,对方又没看清自己的脸,就算将自己的话告诉别人,一介孩童之言别人如何能信,便又大摇大摆的进了秦王府,如今过去三年,早将这事忘记了,怎么会想到当年偷听的孩童就和他同处一室。

    封德彝此时有些痛心疾首的说道:“不是嫌我说话难听,秦王府戒备森严,为何刺客会准确找到秦王而不被人发觉,虽然这一次刺客没有行刺成功,但秦王府的布局,和秦王的生习惯刺客显然一清二楚,刺客为什么会知道,只能有一个理由,就是有人将秦王府的布局告诉了刺客,所以剌客才会得手。”

    他顿了顿,说道:“我并不是怀疑在座的诸位,但是秦王府有太子府的人,这是确凿无疑的,所以我才劝大家还是和以前那般低调,否则今日大家在此商量什么,只怕明天太子府的人就会一清二楚。”

    秋白心中暗骂道:“好一个狡猾的老狐狸,他说这番话,既离间了天策府众人,让大家人人自危,彼此之间互不信任,又把自己摘了出去,他是第一个当众挑明秦王府有奸细的人,大家自然不会怀疑他了。”

    果然,此话一说出口,堂中的文士皆是沉默不语,但武将们却哇哇大叫。

    程知节大骂道:“是谁这么无耻,投靠了太子,若是让我知道,非把他他脑袋拧下来不可。”

    尉迟恭也骂道:“我们这些武将绝对不会干这么没出息的事,肯定是你们这些天天拿笔写字的人为了讨好太子,出卖了秦王府。”

    虞世南大怒,问道:“你有什么证据说我们出卖的。”

    尉迟恭道:“你们这些人鬼点子多,一肚子阴谋诡计,做什么事虚虚实实,一看就不可靠。”

    苏世长气的挥了挥衣袖,骂道:“不和竖子相辨也。”

    秦王本来想暗中调查奸细的事,就怕公开说秦王府有内奸引起属下的猜忌,见封德彝当面说出来,虽然欠妥,但本心也是为了大家好,所以也不好苛责。

    他咳嗽了一声,说道:“别吵了,大家都是跟了我这么多年的兄弟,什么内奸外奸的,我李世民根本不相信我秦王府有奸,此时休要再提。”

    他之前被人刺杀,没有伤到要害,但流血过多,此时脸上一片素白,仗着身体强悍,坐在椅子上硬撑。继续说道:“国公的话还是有些道理,虽然我们秦王府以后奉行主动之策,但什么事要谋定而后动,长安不比战场,仅凭血勇是做不了什么大事的,敌强我弱,不要硬抗,否则我们会吃大亏。”

    虞世南道:“秦王遇刺,这是大事,要报知陛下,让陛下压制一下太子府,其次,让长安万年县令追拿凶手,此事刻不容缓,一日一问,逼得太子府不敢再明着针对秦王府。”

    众人缓缓点头,接着大家你一言,我一言,开始讨论如何应付太子府,讨论了半天,除了让陛下追查凶手外,也没讨论出什么有用的方案。

    不是众人才智不够,而是大家讨论想具体做一件事,不是困难重重,就是后果麻烦,哪一件都牵一发而动全身。

    毕竟长安是陛下和太子的天下,就算众人有心打击太子府的势力,除了顾虑重重,无法下手,居然找不到太子的一处把柄。勉强出手,推论结果,不但得不偿失,反而会两败俱伤,这可不是秦王想要的结果。

    商议了两个时辰,秦王见众人也没商量出什么好的建议,不禁又是生气,又是忧虑,加上身体受伤,体力支撑不住,让众人散了,在侍女的搀扶下回到了屋中。

    他心中烦闷,躺在床上,想着自己在长安处处掣肘,一身本事无处施展,如困在笼中的老虎。闷气憋在心头无法宣泄,心中好不郁郁。

    就在此时,侍女在外禀报:“秦王,杜淹在外求见,有大事商议。”

    秦王一听杜淹求见,郁闷之气消了大半,杜淹此人虽然在众人面前不喜言词,但在行事上却自有一套,例如太子出征时散播太子不利的流言,便将太子出征的功劳折掉一半。

    十八学士虽然有才,但大都性格方正,做事讲究光明磊落。在长安周遭环境对自己不利的情况下,杜淹的作用明显要比这些人有用一些。此次他要单独求见,必有正事,急忙说道:“快请进来。”

    帘幕一挑,只见两个身影走了进来,秦王看到杜淹身边还带着一个女童,脸上露出诧异的神色,还未开口,只听女童说道:“秦王陛下,猜猜我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