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玄幻奇幻 » 欢乐征途 » 第七章 学习待客之道

第七章 学习待客之道

    铁柱以为自己离开家的第一个晚上会成为不眠之夜。

    哪知道,闹腾了一阵子之后,躺到床上就睡着了。

    早上醒来倒是有些伤感,摸摸那个土疙瘩,闻了闻那熟悉的家的味道。

    常青是准时准点过来叫他们起床的。

    他说:“你们现在要逐渐转变自己的思想,你们已经不是在乡间地头随意撒野的孩子了,你们现在是一个外门弟子,是人中龙凤。对于一般孩子的要求已经不适合你们,你们的目标、你们的标准、你们的状态都要与众不同。”

    他让孩子们排好队,先练习站立的姿势。穿上统一的服装以后,他们一群孩子看上去神采奕奕。铁柱在队伍的后面,他比较矮。有了对比,他才注意到这点。平时在家里,他和铁蛋狗蛋几个人,个子都差不多,也从来没有比较过,到了这里才知道自己长得有点慢了。

    大约过了一炷香的时间,突然传来“咕叽咕叽”的声音。常青说:“不要说话”。没有人说话。过了一会儿,又传来“咕叽咕叽”的声音。常青说:“谁在说话?”鲁升只好红着脸说:“不是说话,是我的肚子饿得咕咕叫了”。

    其他孩子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常青本来也不是一个严肃的人,只是原来师父训练他们的时候是这样要求的,他也就依葫芦画瓢,按照老规矩办事。

    常青说:“忍一忍吧,等一下就可以吃饭了。”铁柱倒是没有什么,只是鲁升的肚子隔一阵子就“咕叽咕叽”,就像一个小闹钟,将第一次的站立训练弄得好像是要向饭堂进军。

    终于吃上饭了,每个人都松了一口气。大家不是为自己松的,是为鲁升松的。最后鲁升肚子抗议的频率,就像敲响的战鼓,连常青都差点没有忍住。

    吃饭的时候,常青特意嘱咐鲁升,放开了吃,一定要吃饱。因为上午的训练比较耗费体力,中间饿了,没有地方找吃的。

    常青将十七个孩子分成两队,两两面对面站着,最后一个落单的,正好做他的教学助手。铁柱最矮,排在最后,常青拿他做示范,这样每个人都能看清。

    上午的训练就是行礼,对各种人物行礼的方式。

    贩夫走卒,江湖豪客,士农工商。不一样的人有不一样的行礼方式。大江南北不一样的地方,有不一样的行礼要求。常青每讲一遍就要大家跟着他学做一遍。

    一天下来,回到房间,每个人都趴到床上不想动弹。白石说:“我以为一开始的训练会是拎水桶或者是劈木头,哪知道是站着鞠躬行礼整一天。”

    鲁升说:“我宁可拎水桶或者劈木头,这站一天,真的吃不消。”

    司徒策说:“一会儿弯下腰,一会儿鞠个躬,我觉得我的腰都快断了。”

    黄错对铁柱说:“今天我是不想洗澡也不想洗脚了,脏就脏吧,顶多脚不沾床就是。”

    铁柱说:“好的,我不洗睡不着”。说完,他咬着牙站起身,拿好换洗衣服,去了山泉边上。泡到水里,当水流冲刷身体的时候,就像是有一双温柔的手在替自己按摩。筋骨全部舒展开了。

    回到房间的时候,其他五个孩子已经全部睡着了,房间里面也有一种酸臭的味道。好在都还是孩子,味道不是太大。铁柱将门打开,略微通了下风就散掉了。

    他躺在床上,将那个土疙瘩放在胸口,双手轻轻抚摸着那个土疙瘩。闭上眼睛就感觉闻到了森林边芳草地的清香,几个放牛的小伙伴一起,躺在软软的草地上,晒着温暖的太阳,什么疲惫、劳累全部一扫而空。

    常青准时出现在外门别院里。

    他将这群孩子全部叫醒,然后列队,在院子里静站一炷香,让大家闭上眼睛,进行冥想。

    安安静静的过了一会儿,鲁升的肚子又开始咕叽咕叽叫起来。常青问他:“你昨天晚上没有吃饱吗?”鲁升说:“吃饱了的”。常青知道有的人就是消化快,也没有说什么。只是后面每一个早上,在安排冥想的时候,都将鲁升安排在远离众人的地方。这样就算是鲁升的肚子闹翻天,也不会影响到其他人。

    经过几天的鞠躬行礼训练,孩子们的身段终于变得柔软了起来。后面就是配合语言动作结合不同的环境进行训练。

    “客官里面请”

    “二斤牛肉,花生米一碟,老酒一壶,来了”

    “尊敬的客户,请接受我诚挚的祝福”

    “贵客六位,楼上请”

    “上房两间,客官请跟我来”

    “小店干净卫生服务好,客官尽管放心”

    “有事您说话,按您说的办”

    “客官请稍等,我们立马就给您办得妥妥当当的”

    “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

    “多个朋友多条路,朋友行个方便”

    “大家好兄弟,有事好商量”

    “经过贵宝地,特来拜见大当家的,麻烦兄弟通报”

    “钱财乃是身外之物,不要伤了和气”

    “走过路过不要错过”

    “优惠大减价,买到就是赚到”

    “过了这个村就没这个店了”

    “要问这个布,怎么这么白,赛过头场雪,白过腊月梅”

    “要问这块布,怎么这么黑,东山烧过炭,西山挖过煤”

    “赤橙黄绿青蓝紫,小铺都能染”

    “红的喜庆,开开心心”

    “绿的清爽,看着清凉”

    “紫的富贵,多子多财”

    这些话语,都是和清风寨产业相关的。但是孩子们都是第一次接触,说起来难免有点难为情。一开始都有些嘻嘻哈哈。常青也不板起面孔,也不做任何调整。只是让大家配合着手势身姿去说,去演。

    有些事情是这样的,练得次数多了,感觉到位了,就会身不由己的投入到那种角色中去。常青只是在其中找到演绎到位的孩子,让其他人都跟着学。那孩子展示的欲望就被激发出来了,后面就是学店小二就像店小二、学镖局镖师就像镖局镖师、学跑堂的就像跑堂的、学伙计就像伙计。

    常青说:“技多不压身,这些鸡零狗碎的技术,看上去好像一辈子用不上,但是到了关键时刻,它有可能会救大家的命。”

    孩子们听了这话,内心对于所学内容的轻视不免减轻了几分。的确是这样,他们之前在家里的时候,其实是除了吃喝玩乐,其他事情一百样不管的,都是觉得有大人在,不需要自己承担什么,也不用去学什么。

    但是一旦离开了家,需要自己的肩膀去承担责任的时候,自己其实是真的什么都不会。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没有人一出身就什么都会的。投胎是门技术活,既然自己没有投在那富贵人家,过不上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那就要多学本领,自己去创造自己想要的生活。

    铁柱年龄虽然小,但是经过几天的训练,那说、笑、做、走的配合,已经和真正老道的伙计跑堂镖师店小二没有什么两样了。

    其他人也都差不多。真正投入进去以后,大家对于学习待客之道的热情,变得越来越高。

    而常青也是逐步对他们进行实际场景教学。把他们带到酒楼、镖局、客栈、染房进行实习。铁柱这才切身体会到,学的和实际的还是有一些差别,对于自己临场的表现进行不断的改进。

    一个月以后,他们在接待不同客户的时候,已经表现的和工作多年的那些伙计一个样了。几个地方的掌柜对于他们的表现也都表示了肯定。

    最后一堂课,是在测试的广场上进行展示。平时那个广场也没有多少的人,但是到了他们展示的那一天,乌泱泱的站了近两百号人。

    他们本来是很轻松的,但是一看到这几百双眼睛,一下子变得羞涩了起来。常青大喝一声说,你们要突破自己,不要觉得不好意思。下面的所有人都是这样过来的,没有人会笑话你,只要自己认可自己就可以了。现在要脸就是不要脸,不要脸就是要脸。

    铁柱一想也是这个道理,于是站出来第一个展示。一旦想到不要脸了,他心理完全放下了。他把下面的人全部当做客户,穿梭在人群中,一会儿是店小二,拉人上去“吃饭”。一会儿是伙计,拉人去住店。一会儿又是镖师,跟人打招呼换帖子。一会儿又是买布料的,向人推销各色布料。

    大家对他的表现纷纷称赞。广场上的人都竖起拇指。有的人想起了自己在学习的时候,有哪些做的不够好的,纷纷评论了起来。

    这事情有人带头,其他人跟着做起来就没有难度了。只是铁柱的开场方式比较的新颖,其他再学就有点东施效颦了。那就只能一板一眼按照场景,“演”出来。那出彩的就不多了,而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就只有铁柱那一开始的表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