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拯救大明:我为秉笔太监 » 施粥

施粥

    位于外城一个宽阔的街道上,唐府,这是当朝二品大员左都御史唐世济的府第。

    作为当朝内阁首辅温阁老的马仔,唐世济一向在朝堂上为温老大马首是瞻,指哪打哪,一张嘴,一道奏疏,令不少大臣翻身下马。

    今日,唐世济唐老爷听到府外闹哄哄的,于是叫来了管家询问。管家哭丧着脸禀告,说南城兵马指挥司的人把粥厂搭在了唐府门前,现在正在施粥呢。

    几个意思啊?施粥把粥厂搭在我府前?五城兵马司是吃了熊心豹子胆了?唐世济当时就火了,怒道:“去,把他们的指挥叫来!”

    管家转身出去没多久,又急急忙忙的跑回来了,道:“老爷,大门被喝粥的流民堵住了,出不去啊。”

    唐府大门打开,唐世济带着一群家奴出了大门,在指挥家奴驱打了堵在门前的一群流民后,这才指着粥厂道:“这是谁搭的粥棚?”

    南城兵马指挥司的一个巡城校尉立马站了出来,额头大汗淋漓,恭恭敬敬的行礼道:“卑职昨日接到命令,将粥厂搭建在这里。”

    “谁的命令?”唐世济几乎是吼着说出来。

    这个巡城校尉还未说话,在周围巡视的杨宗万带着几名厂卫走了过来,接话道:“是东厂厂公的命令,公公知道唐大人家中清贫,称赞大人两袖清风,公公仁义,特地将粥厂设在大人府前,方便大人平日带着家眷出来捞两碗粥喝,让自己贫苦的家人吃饱一点。”

    杨宗万说完后,一些流民和乞丐纷纷出声羡慕道:“哇,厂公真是仁德啊,对待当官的这般好。”

    “是啊,只恨我等生来命苦,不识字,不然也可以考个状元榜眼之类的,去当官享福了,天天出来就有粥喝。”

    唐世济大怒,道:“放屁!”唐世济作为左都御史,难得爆出粗口,他指着粥厂道:“给我拆了粥厂!”

    杨宗万暴喝一声,道:“谁敢!东厂奉旨抚民,设下粥厂,广施恩德,你强拆粥厂,想要造反吗?”

    “你.......”唐世济心中气急,却不敢当面跟东厂耍横。

    粥厂周围的数千流民和乞丐一听说要拆粥厂,顿时引起了公愤,指着唐世济大骂,不少人朝他吐口水,大骂狗官。

    一些胆子大的流民甚至抄起了路边的石子朝唐世济扔去,一时间唐府门前混乱不堪。

    唐世济被石子袭击,砸中了脑袋,只觉得脑瓜一疼,却没有流血,连忙抱头鼠窜,在一群家奴的护卫下,狼狈的溜回府中。

    这一幕,顿时引起了众人的哄笑,笑骂之声不绝于耳。

    其他几个施粥点也上演着类似的一幕,这十个粥厂都有几个厂卫巡守,就是防止当官的仗势强行拆掉粥厂。

    南城兵马指挥司的人最大的官阶不过是六品指挥,京城中随便跳出来一个官员都能骂的他们狗血淋头。而东厂却不同,就算是内阁首辅亲临都指挥不动东厂,而且很多当官的对东厂心里有阴影,不敢与之发生矛盾。

    经过粥厂的转移,很多流民和乞丐都在担心粥厂再转移,一时间找不到就会影响温饱,于是每天每夜都有无数乞丐、流民,围在这些大臣家四周,守着粥厂。

    上千人守在粥厂附近,吃喝拉撒全在这里,一天下来早已臭气熏天了。

    这几个大臣府第外的墙角旮旯处,堆积着各种垃圾和粪便,发出一股恶臭,一但遇到大雨天气,更是污水横流,令人恶心。

    而且一些流民的素质不高,经常在夜里偷偷翻墙进入这些大臣的家中偷一些东西,让这几个官员的家人感到了危险。

    几天后,唐世济终于第一个受不了了,找到了在粥厂附近巡守的厂卫,认捐了几千两银子。

    厂卫表示很难办,唐世济咬牙切齿的直接追捐到了一万两银子,厂卫这才笑呵呵的命人将粥厂转移走,并通知流民们去新的施粥点。

    至于转移的粥厂,自然到了后补的几个大臣家里,王承恩早已计划妥当,然后同样的操作。

    令王承恩意外的是,粥厂刚搭在第二批后补大臣的府第前,还不到一天时间,他们就纷纷主动捐资,花钱买平安,请求让粥厂转移。

    几天下来,在筵席上飙戏的几十名大臣几乎全被折腾了一遍,王承恩也又收到了一百多万两募捐银子。其中近乎一半进了东厂私库与王承恩的腰包

    大臣们被折腾过了,下面自然又轮到那些被朱慈烺画了小圈圈的富商们了。捐那几十两银子,你家很穷?本厂公体察民意,专门来照顾你们,来!干了这碗热粥!

    那些被折腾的大臣们心中很不爽,感觉被威胁了,于是联合起来,准备上奏参王承恩一本。

    王承恩自然有妙计,他将募捐来的银子分出五十万两,足足装了二十辆大车,又调来一千多厂卫营一路护送到了午门前,然后由王寿成带着厂卫送进了皇宫,亲自送到崇祯皇帝面前。

    崇祯皇帝看到五十万两白花花的银子,顿时龙颜大悦,他现在最缺的就是银子,辽东那边天天催军饷,快要激起兵变了。

    这五十万两银子,简直就是及时雨啊,往辽东一送,边军立马就能消停,安安心心守关。

    崇祯皇帝心里乐呵呵的,至于那些打太子小报告的大臣,不就是流民堵门吗,又没死一个人,多大点事情还上书弹劾?屁大点事情还能让朕把王承恩杀了不成?真是莫名其妙。

    王承恩又拿出一万两银子,让人送到户部,说是还给户部的赈灾银,他可不想因为这点钱欠户部一个人情。

    银子的事情解决了,王承恩遇到了另外一件事情,听说东厂在京城施粥,赶往京城的流民越来越多了,加上各地的乞丐快要突破十万人了!

    一味的施粥肯定不行,必须要想办法彻底解决流民问题,不然往京师来的流民越来越多,京师的治安也会越来越差,搞的人心惶惶的,最终倒霉的还是他这个奉旨抚民的厂公。

    关闭城门不让流民进城肯定不行,这里是京师,每天来往各地的贸易量极大,如果长期关闭城门,整个京师都会处于瘫痪状态的,那样太可怕了。

    ⋯⋯

    自从三月开始,陆续有一股股流民从陕西,河南等地流入直隶,聚集在京城附近,希望在天子脚下能够活命。

    特别随着传言东厂奉旨抚民在京城开设粥厂,去了便可活命的消息传开后,到了五月份,更是有一股近万人的饥民来到京城。

    大明建国初期,朱元璋在各地设有养济院收容灾民,养济孤贫残疾无依者,又设立义塚,掩埋遗尸骨骸。

    到了永乐年间,朱棣又在各地设立饭堂赈济流民,在京师还设立蜡烛、旙竿二寺收容灾民。明朝中期以后,大明更是遍立粥厂,赈济灾民。

    设立粥厂本来是为了体现仁政,不过到了明朝末年,朝廷国库困难,连当兵的都好几个月,甚至是几年都没发军饷,对于流民,更是无力赈恤。

    各地的官员和富户太多又冷血,出来施粥的人太少了,导致各地流民饿殍遍野,众多妇女孩童被拐卖,很多的地方,连白花花的大姑娘白送都不要,给不起饭吃。

    自从流民不断涌入京城后,京城中很多商户米铺集体抬高了米价,趁机博取暴利。原本一石米要五两的银子,现在一石却要八两的银子,简直上抢了。

    大明中期富足的时候,一两银子可以买米两石,就是在平常年景,一般一石米也只要一两银子。

    到了明末,各地闹灾荒,还有流寇抢劫,北方也是隔三差五的被建奴抢掠一番,米价已经离谱到比以前翻了好几倍了。

    王承恩闻言,立即传下令旨,京城中的米铺粮行,对比四月份的米价,但凡涨幅超过一成的,直接让人把粥厂移动到他们商铺门口,看他们是要钱还是要命。

    流民最缺的就是吃的,米铺中的大米,在流民眼中比黄金还好使,在米铺门口施粥,结果可想而知。

    这个时候,王承恩想到了朱纯臣,自从上次朝堂上与王承恩结下了梁子后,这老东西还敢不老实,加上这次募捐只捐了五十两银子,太不给他这位厂公的面子了。

    “既然你不给我面子,那咱家也不必给你面子,让崇祯感快去京营寻视。”王承恩脸上笑意难掩,随后挥笔写下一封信。

    信中大概意思是我们东厂已经准备好护送陛下寻营了,你们怎么这样怠慢,若再不去,我们可要自己去走一遭了。不过我们近期银子短缺万望国公鼎力支持。

    王承恩不知道朱纯臣收到信的时候是什么样子,不过他再换了个套路后,又白拿朱纯臣十万两银子。

    眼看着京城的治安越来越差,五城兵马司和顺天府的人天天到端王府门前求见,王承恩没有办法,决定将所有流民先安置在城外。

    于是派人在北京城东南方向的十里外的地方,找了一片无人居住耕作的荒芜土地,并设立五十个粥厂。

    在崇祯二年的己巳之变后,那里早已没人了人烟,虽然有些土地还在一些大地主的手里,不过王承恩很快就摆平了他们,让顺天府用低价回收了那些土地。

    顺天府得知厂公打算用那片土地安置京城内的流民,并且购置土地的钱全由东厂出资,所以很是配合,所有程序一天之内全部搞定,直接将那一大片土地全部划在了王承恩的名下。

    王承恩有些无语,这有权有势,办起事来还真得劲,怪不得各个皇朝都有皇亲国戚侵占成千上万亩土地的事情发生。

    第二天,在外城中原本的施粥点,五城兵马司的人在施粥的时候开始喊话,城里不再施粥,改在了城外,让流民们下一顿去城外粥厂,由衙役带队领路。

    十里的路程,步行也就一个小时的时间,流民们能从数百里甚至千里之外赶到北京城,走个十里路自然不在话下。

    王承恩接着调动五城兵马司一半的人员前去城外新的施粥点维持治安,剩下一半的人员在城里清街,晚上戒严,城中街道上不得有人,遇到流民一律赶到城外。

    在经过三天的整治后,北京城终于恢复了往日的清洁,甚至比之前更加干净了。

    王承恩担心城外粥厂的人手不够,治安跟不上引起变故,所以将五千厂卫营派到了那里,安营扎寨,训练之余和五城兵马司的人一同维持治安。

    在北京城东南方向十里外的一处广袤土地上,足足设置了五十个大型粥厂,每个粥厂都比之前城中的大,可容纳四千人同时吃粥。

    “大家排好队,不要挤,一个一个的来,人人有份!”

    在各个粥厂前,占满了数千名排好队的流民,在他们面前有着几十口散发着的粥香味的大锅,还有一些盛粥的衙役。

    望着锅里热气腾腾的米粥,前排那些流民拿着自己的碗,一个一个的上前领粥,很多人都是忍不住干咽了几口。

    许多流民,特别是刚到这里不久的一些流民,在领到粥后,纷纷感激涕零,一个劲的感谢。

    在粥厂的周边,一队队的五城兵马司的衙役巡逻着,在五城兵马司的棍棒之下,十来万流民在粥厂前倒是井井有序的。

    这一天,王承恩在数百东厂厂卫的便衣保护下,亲身来到了这里。

    在粥厂附近四周的平地上,是一片片胡乱搭造的窝棚,这是流民们的住处。在无数个窝棚之间,到处都是垃圾与排泄物,臭味冲天。

    窝棚中,很多人身穿破旧肮脏的衣服,脸色枯黄,四肢干瘦,眼神飘忽。

    窝棚外,一些失去父母的孤儿,目光呆滞的四处走动,有的饿的坐在了地上,眼巴巴的看着别人在一旁喝粥,他们连个能盛粥的破碗都没有。

    这里的流民太多了,窝棚足有上万,每天都会发生各种各样的事情。有的人强者凌弱,抢夺财物,甚至有当众奸污孤寡妇女的。

    看着眼前的种种场景,一切都是那么的触目惊心。

    王承恩当场下令,让厂卫营的士兵将那些恃强凌弱的地痞流氓直接绑了,然后集中送到一起,当着众多流民的面,当场斩首,以儆效尤。

    随后,王承恩命五城兵马司的人建立茅厕,禁止所有人随地大小便,以防产生瘟疫。并派顺天府的文吏统计人口,将一些失去父母的年幼孤儿都集中到一个粥厂。

    同时命令厂卫营暂停训练,几人一组增加巡逻频率,加强巡逻,遇到不法分子不必请命,可当场格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