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都市言情 » 道人笔记 » 第七卷 道人笔记

第七卷 道人笔记

    逍遥子修道经历故事连载(四十二)

    上车后,这对母子就坐在我前面。和我并排的是一位中年妇女。路途漫长,大家便互相攀谈起来以打发时间。

    隔座的女居士转头询问我的情况,我说,我想去草原看看,她说:我也是,主要是母亲身体不好,带着母亲去那边的学院找治治。我于是便问了问情况。才知道她母亲得不明原因的慢性疾病很多年,访遍名医都没有治好。后来她听人提过一句,便起了带母亲去色达的学院看看的心思。从师父跟我说的医理病例中我大致能判断出她母亲疾病的类型,而且修道打坐这段时间,对人体的运转和天地万物的感知越来越灵敏,也知道人体的很多疾病,都因为正虚邪实。修道养生也是法于阴阳,和于术数。她母亲的病虽然看似疑难杂症,其实一部分是虚邪入侵,然后时间越久,“五脏相通,移皆有次”,旧的病症又引发其他器官的新病。这些问题,中医往往通过以气通经,平衡阴阳,协调五脏来提升自身的阴阳自和能力。虽然我对这些有所了解,但毕竟是陌生人而且我也并不太想干涉他人因果。便也没有继续多说。

    到色达的车上基本上都是汉族女子比较多,男性很少。

    车开到米亚罗的时候,天下起了雨,很快便开始冷起来,我穿的衬衣完全起不到御寒的作用,买的马褂也无济于事。隔座中年女子看见我冷,就很大方地拿自己的大衣服棉袄给我穿。印象里是很长的大衣,也很厚实。

    那一刻,内心感受别样的温暖。独自出门在外,有他人的一丝帮助,鼓励。真的是人旅行最大的幸福与快乐。如今社会,这样的温暖,大约已经不多了。

    汽车到达马尔康的时候,已经晚上9点多,车子停下吃饭。是一家藏人开的面馆。我跟随众人下车,点了很大一碗面,还在吃的时候,隔座那位中年女子过来跟我说,我已经给你付钱了,你多吃点。心里顿时欢喜又感动。

    路上还有一位出家女师父递给我一个水果,我没有接受。师父问为什么,我说我不能轻易接受出家师父的赐赠。出家师父说,你这小伙子想法奇怪,见面就是缘分嘛。我仍然坚持,缘分无处不在,但是我没有那么大的福气敢随意接受馈赠。女师父只得笑笑作罢。

    回到车上,或许因为感动隔座那位女子请我吃饭,或者她的温暖举动拉近了我的心里距离。我的话稍微多了点,她问了我很多问题。我一一回答。讲完,她说我讲的太好了。我自己内心也有点发愣,我没学过这些啊,我咋讲的呢,似乎转眼回忆的时候就记不起来自己说了些什么。很多时候都是这样,他人的问题,我总能对答如流,外在的一事一物,变易之理,兴衰之道,福祸之数,还有历史哲学这些东西在我头脑中就像已经浑然一体,形成了一种自在圆融的状态。而自己随着修行时间越长,气息、精气神、状态也有所改变,肉身越来越有种被炼化的轻盈之感。

    随着相处时间的增加,车里人的聊天也越来越欢快。不知怎的,大家开始谈论起车上的一对母女,我一看正是我最初在车站观察到的那对,说这个女孩可怜,小小年纪便得病。我说这有什么大不了的,又不是说治不好,要治很容易的。这个女孩母亲听我这样说,连忙问我你能看出我孩子的病吗?我说,早上乘车前就知道了,是精神方面的病。

    这母亲连忙应道:“是的啊,女孩最初念佛,可能是贪执的原因,陷入幻化的景象,然后就这样了。我是去学院看能不能治”。我心里有一念闪过,感觉应该是一场空。很难遇到。但却并没有说出来。

    其他几个人听我说一早便可看出女孩精神方面疾病纷纷感到惊讶,便开始围着我询问很多乱七八糟的问题。我内心想着,这下糟糕了,一不小心说漏嘴。于是马上用“不好意思,我猜的,乱说的,巧合”等语言搪塞过去,车上的人这才作罢。

    逍遥子修道经历故事连载(四十三)

    车子半夜停在路上不能走了,说是路坏了。大家于是只得全部在车上睡觉,藏地夜晚十分寒冷,玻璃上结起厚厚一层霜花,连买的矿泉水都冻住了。我出发的时候什么都没有带,随身的只有500元钱和一件新买的藏族马褂。隔壁中年女子便把她很多吃的喝的全部给我,衣服也给我。

    直到第二天上午,修路的才来把路修好,于是车子继续启程,中午的样子到达学院山脚下。到达目的地,大家都很激动兴奋,纷纷带上各自的行李下车。走了一小段路程,有几个人拦住我们说是工作组,凡是外来人员必须扣留身份证,下山的时候归还。

    我觉得这个不好,身份证交给别人始终让我不放心,假如下山被他们找麻烦怎么办呢?于是我建议从旁边的山上翻过去。大家一致同意,于是返回从右边的山上翻过去。

    藏地很多山都是野山,基本上没有路可走,所以带着行李的师兄就很辛苦,特别有位山东青岛的一个年轻男子带着一箱子药品,走得非常慢。倒是一路上对我照顾有加的那位中年女子。后来我才知道她是XJ来的。她还说母亲身体不好,但是两个人翻起山来非常利索,什么不适都没有。我当时心里想,这说明身体应该没什么大病吧,可能是其他方面的影响。

    来到学院,来来往往俱是穿着红色僧服的出家人。看着他们手拿转经筒,全身匍匐在地礼拜,诵经,一时间内心感慨万千。人在世间,总会循着因缘去寻找自己的理想,寻找属于自己的未来,探索自己的人生道路。至于这条路是对是错,是好是坏,可能有些人终其一生也不能了解。

    我一个人绕着学院走了一圈,站在山顶,看着眼前不计其数的红色僧舍,山下一望无际的峡谷草原,天空湛蓝宁静似乎触手可及。此时,家乡,成都,又在多远以外。我突然想起了尊师说的那句我将与佛有缘。我不知道会有怎样的缘分。只是如今我竟然莫名其妙来到了这里,这是我以前也没有想过的事情。想来这世间风云变幻,因缘聚合,真是不可思议,我究竟如何抉择?

    看着眼前的美景,我突然心生欢喜。也不知是什么原因,第一次来这里,我就觉得特别喜欢高原,喜欢这里高海拔稀薄清冷的空气,喜欢那连绵不绝的皑皑雪山,喜欢这低低的却又澄净广袤的天空。我想,这也许是我的宿命。

    大地之美,足以洗净铅华。

    正如同我一直喜欢下雨那样,在我心里,下雨仿佛就是苍天流的眼泪。我想也许是苍天含悲悯之心吧,我的心情便会随着这细细蒙蒙的雨而开心起来。感受着雨水洗净人间污浊,带走我身心的一切烦恼苦闷。感受它滋润万灵,滋润我心。感受大地万物受雨水的滋养,而繁衍、生长、拔节、茂盛,万物并生,这是何等生机。

    逍遥子修道经历故事连载(四十四)

    在我内心茫然,或者面对未来如何抉择这种关键时刻,我的面色反而看上去平静而释然。也许是这秀美山川,辽阔的草原,出家人宁静的笑容。修行人恬然自在的身姿,他们一一给我以抚慰,让我的心也能不由自主地清净下来。此时心里好像是空洞的,无所依靠,又仿佛若有所依。

    也只是那一瞬间,我突然感受到某种语言,或者谁在同我说话。他说,你要回家,会有非凡的事业。那一刻,我竟然丝毫不疑的相信,于是毫不犹豫地执行,立马直接下山。赶到学院外面的公路上,乘坐面包车就前往色达车站。

    等我到达车站的时候,恰好有一班开往县城车站的面包车将要离开,我赶忙跳下车,追赶上这辆面包车。面包车行走几十米以后,我突然发现自己的马褂丢在后面的车上了,而我仅剩下的钱,也留在了马褂里。于是我又赶紧让司机停车等我,跑回去找我的马褂,还好,马褂还在车里。钱也还在,不然。我估计只有当乞丐了。

    就这样,匆匆忙忙的,我乘车来到县城车站,买好了车票,然后在车站边的汽车旅馆住下。这旅馆环境简直奇差无边,床是摇晃的,属于那种快要支撑不了要散架的样子,屋子里漏雨潮湿,棉絮已经变黑发霉。但是没有办法,对县城不熟悉,加上身上所带的钱也不多,不敢随便折腾,于是就想着还是勉强将就一夜。因为第二天早上五点多就要起来赶车,如果离车站太远,辗转起来就很麻烦。

    内心跟自己说忍着吧。好不容易熬过这一夜,其实几乎没怎么睡着。第二天一早就起来乘坐大巴车,两天后回到成都,然后再乘坐火车回学校。

    回到学校已经快开学了,想着那仿佛谶语般的话,我的心里有期待也有好奇,机缘到底在哪里呢?脑海中又浮现起师父的面容,想起了师父曾经对我的预言。这一天我找个无人的时候一个人静静的打坐。刚开始纷乱的思绪还会有起落,慢慢的念头散去,心越来越澄明,一呼一吸间都在感受着天地大道,肉身的困重和不适慢慢消失无踪,只有一片宁静。整个人身心都沉浸在这种悠远玄妙的状态里。这时内心的感知也变得越来越敏锐。对很多事情,心里就有了答案。不知过了多久,一些画面在我脑海里闪过,有很多人通过网络各种渠道向我涌来,有事业上受人的尊重,有漫山遍野挂起的彩色的布,有很多很多人来感谢我。我慢慢的从打坐中恢复了意识。心底仿佛受到了某种召唤一般,未来虽然还没呈现,但那一刻却多了一种笃定。既然这样,那就重拾心情,开始奋斗。人生总需要自己给自己一点力量才行。

    于是就这样开始了新的征程,第一件事便是给学生上课,这对我来说,真的是一个很大的挑战。毕竟自己学和教别人学还是有很大区别的。人生第一次当老师,多少会有一些慌乱。特别最开始上课的时候,很多学生发现我很年轻,就不太认真,甚至于故意吹口哨等等。我花了很多心思,也想了很多办法。为了看上去老成一些,我刻意穿着老气的西装等衣服,不苟言笑。努力学习,看了很多与专业有关的书籍,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在网上找优秀教师或者旁听老教师的课,学习他们的教法。我一直认为,只有让自己不断升级到更高的维度,才能游刃有余的解决低维度的问题。终于在第一学期结束,我教授的班级取得了非常高的合格率。

    我的心也放了下来。虽然一节课才25元,但是教学这件事对我一直都是极大的压力,因为我的做事风格就是,我不能辜负那些信任、鼓励和支持我的人。而且我相信,越是充满了压力和挑战,越是可以磨励我的意志和心性。而这些对我的未来有更重要的意义。

    逍遥子修道经历故事连载(四十五)

    大四第二件对我来说很重要的事就是考研。当时学校放给本校工商管理专业本科生的保送名额只有一个,而参加报名的人数有312人。于是学校想了一个办法,阶梯考试,逐轮淘汰。

    这是一个非常折磨人的考试办法。要层层选拔,过关斩将,坚持到最后一名,才能被保送。但我当时想着,为了父母的心愿吧,而且感觉自己当时的能力也还不足以在社会上游刃有余,于是顺从父母报了名。

    考试分为笔试和面试。笔试没有参考资料,题目范围涉及时下新闻,经济,社会热点,非标准化答案。面试,是考官给你一个题目,大多是解决问题类。你需要思考采用何种方式去解决才能切中问题核心并且脱颖而出。

    那个时候的我已经相当繁忙,每天至少要看三四本的书备考,还要给学生上课,晚上还要去出版社打包挣钱。简直忙得不可开交。但欣慰的是,也算有条不紊。

    我当老师有着非常鲜明的个人特色,就是我非常注重学生的仪容仪表,注重尊师重道。记得大约从2003年开始,随着社会开放的风潮日渐兴起,女学生们的穿着便日益新奇大胆,头发染色,穿着暴露,仪态不雅的比比皆是。每每遇到这种我都是先予以提醒,这种期末考试一律划零分补考,以促使他们改正。同时上课的时候,我也会因时因地去强调端庄、文明传统的重要性,也会在心理学课程中对各种社会关系,个人修养,为人处世等问题进行穿插性讲解,包括男女关系,其他人际关系的处理,如何解决常见的社会复杂问题,如何通过言行举止观察人的基本素养和品德优劣,如何通过礼仪观察其人的修养,如何在对话中引导他人,如何在和朋友结交过程避免受到伤害等等课题。

    没想到这样严苛的我教授的课程后来竟然成为学生中口耳相传的全院最不可缺席的课程。甚至于外系和其他专业的学生也会专程来听讲。

    其实我觉得我的讲解并非那么好,只是对学生来说,这种讲解方式很新奇很吸引他们。但对我自己来说,竭尽所能地把知识、文化、思维和方法都融入在课堂中,慢慢转化为每个学生的综合实力,这对他们以后步入社会都是极其关键的。当时我心里就有个清楚的认知,未来的社会需要的人才必将是全方位多元发展并有很专业的一技之长的人。那么深厚的文化积淀,专业的技能,识人的本领,战略的眼光,做事的方法,适当的技巧这些都是以后必不可少的东西。我也只是尽了自己的本职,守好自己的师道而已。至于每个学生能否在恰当的时机做该做的事,竭尽所能充实提升自己,守好学生的道,这就看每个人的机缘了。

    后来因为名声大噪,同时院系得到负责老师的提请,准备留我任教,成为大学的正式教师。但是我并没有及时回应,只说,需要上课一年后,看真正的成果再决定。

    其实这是我的拖延之策。因为我明白自己不可能留校任教,这不是我的路。虽然我很喜欢学校的宁静的氛围,但是我更想去社会闯一闯。因为冥冥之中仿佛知道,还有更多的事业等着我去完成。

    但仍然感激于学校领导对我的用心。当时校里一位领导专程请我前往办公室,表示期望我留校,他不知何故对我十分喜爱,甚至带我去他的家里吃饭,以期更进一步的交流,我也很开心,自己可以和老师保持这样良好的关系。

    于是接下来两三月都经常会往老师家蹭饭,于我来说,更希望得到老师的指点,以使得自己能够在上课,以及保送研究生考试方面得到提升。一来二去与老师及师母都处得非常融洽,师母对我更是和气有加。

    逍遥子修道经历故事连载(四十六)

    大四还发生了一件令我印象比较深刻的事情。老家父母饭店旁有一个女生给我来电话,说想请我出去玩。我对她本来的印象不是太深刻。只记得她跟我父母关系颇好,经常会带着班上同学到父母店里吃饭。我假期回家也遇见过几回。但她后来高考没有考上大学,就去了重庆下面区县某地的亲戚手机店里学习手机的维修、销售与经营。

    我觉得是老家来的人,于是应邀前去。

    她是和当地经营手机的其他朋友一起来的,大约三五人,一起住在旅馆里,于是我们就约好在旅馆旁边的小饭店吃顿饭。我见到她有点拘束,她倒是很健谈,问我喜欢吃什么。于是点了炒土豆丝,豆腐白菜汤,洋葱牛肉。吃完饭我们就在旁边的街上走了走。

    聊着聊着,她突然委婉地表示希望和我在一起。我心里一惊,觉得不敢想象。我镇定下来以后很坚决地说,我们之间没有这个可能性。她说为什么没有可能?我没有再回答,只觉得我应该赶快离开,然后我就借口学校有事情急忙脱身。

    回去以后她仍然反复给我发短信、打电话。我都没有回复。我至今记得她内容是这样的:我喜欢你,我也看重你的能力和才华,我相信和你在一起我会幸福。但我看完这个短信的时候,我就知道我永远没有和她在一起的缘分。

    一个女子因为我的才华和能力而喜欢我,迟早也会因为我没有才华和能力而离开。外在的一切都是不可靠的。也许我是真的有超凡的能力和智慧,但是我怎么能够保证我自己一定有这样的命运和因缘来显现呢?假如显现怀才不遇,或者贫困,又将如何?

    中国自古就有老话:一命二运三风水四积阴德五读书。到如今我还无法参透命运的玄机,先天之命就已经决定了人的生死走向,这一生的兴衰祸福又受气运的影响。这两样东西又有多少人可以自己掌控呢?人生的显现受到太多东西的影响,所有外在的一切又有哪些是真正可靠的呢?

    似乎那个时候,我就认定,真正的爱情应当是不借助任何外在显相的吸引,真正彼此心与心的链接。

    所以,我坚决不同意和她在一起。后来她回去以后,大约不到半年的时间,就在亲戚的介绍下,和当地任某国企职工的一个男孩结婚。

    怀孕的时候,她打来电话问我是生女儿还是男孩,我说是女孩。后来果然生了个女儿。又过了几年,怀孕二胎,又问我,我说还是女儿。

    她哭得很伤心,说:“不行的,如果我再生女儿,我没办法在这个家里立足的。我本身是被抛弃的,是被我的养父母养大的,养母去世,我在世界上已经没有亲人了。你一定要帮我,我知道你的能力可以的”。

    我当时内心也有些触动,颇为感慨。于是松口道:“好吧,你要生儿子,一定会的,我祝福你。”

    后来她生下来果然是男孩,但不到一月检查听力有问题,又给我电话,我说:“没事的,小问题,会好”。后来的确没事。到如今,她依然和我父母一家联系,平常经常电话问安。一年四季的节日,父母生日,我的生日她都会打来电话问候和祝福,还偶尔会送来礼物。

    我知道她的所有全是自己一个人拼搏得来的,相当艰辛。一个人开两个手机店,早上六点就起床,然后去手机店准备营业,晚上十点下班回家,常年如此,公婆也帮不上什么忙,自己的男人好吃懒做。所以在她打来电话的时候,我也经常安慰和祝福她,也尽量帮助她。

    在安慰她的同时,我也想起恩师曾说过的话:

    “我们悟道,悟得本净。

    却依然要保持暖爱之心,

    如同阴中求阳,

    万物苏,

    我们才能通达一切,明悟一切

    也才能避免自己陷入道之冷。”

    想起恩师的话,心中一阵温暖,索性自己一直没有辜负恩师的教导,一直恰如其分的给予身边人温暖和帮助。

    另外我自己也很奇怪,不知何时开始,我说的话,仿佛有着一语成谶的力量。

    逍遥子修道经历故事连载(四十七)

    时间飞逝,日子如水。

    搬出来的生活倒也简单充实,每天自己上课,看书,复习,上网查阅资料,生活简单得仿佛一眼可以看穿,饮食上就自己买菜,在楼道里做做饭,勉强维持。但是即便只是这些简单的事情,我的时间也排得非常满,学习强度之大常常让我觉得疲累不已。

    但越是这个时候,我越提醒自己,宁静身心。统筹协调好一切,要有得心应手的状态,这样才能在从容中规划好一切。

    那个时候,我也看了很多人物传记和神仙典籍,也算给自己枯燥的复习里一点乐趣。还记得看到秦始皇的一生,当读到他对华夏的誓言时,内心升起的强烈共鸣。

    后人都说,没有大秦的长城就没有大汉的强盛。秦始皇作为千古一帝,履至尊而制六合,守土开疆,扫平四夷。而他的一生,无论是智谋胆识魄力见识都超越了一个时代。他废分封,行郡县。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兴修水利造福万民。这一系列政策,不仅是国土的统一,更是文化的统一、思想的统一和经济生活的统一,无不开创了万世不朽的功绩。

    看了他的一生,我不觉想到了,天地造化之初,有人是应运而生,有人是应劫而生。应运而生的人带着天地的大气运而来,所做之事要么开天辟地成就一代伟业,要么是辅佐明主造福万民。而应劫而生的人往往是一个时代的终结者,或者像安禄山史思明这种盛世之中的悖逆之人。

    像秦始皇这样的人,他就是典型的应运而生,对于历史的意义或许不是秦朝能否千秋万代,而是开天辟地,形成影响华夏几千年的封建帝制的格局。想来后世能与他并肩的帝王屈指可数。若说另一位应运而生名垂青史的帝王或许就是唐太宗李世民了。同样是雷厉风行,扭转乾坤。登基之后励精图治举贤任能,当时甘陇集团势力纵横,但太宗对内破除世家大族的弊端,对外打败突厥铁骑的侵袭。穷尽一生的时间,开启了大唐盛世的根基,创下了千古的繁盛之象。

    一个人有一个人的使命,一个朝代有一个朝代的气数。

    合上书,自己心绪久久的不能平静,随着那些兴衰成败起伏波动。很多时候自己静静地读着这些传记,通过这些文字仿佛穿越了无数的时光,去与他们倾心交谈,在这其中,也领悟了更多关于治乱,关于谋略,关于时势,关于气运的玄机。

    当然始终没有忘记的事情就是坚持悟道。此时,师父给我的那些书基本已经被我翻的烂熟于心,修德以养心,心得中和,以合于道。盛神以养志,养志则心通思达。日渐修习,不断提升自己的思维能力,安定内心,调和五脏,最终使得念虑空明无碍。

    直到现在我还记得,那是一个春日的午后,我往租的房子方向走,走到一棵大榕树下面时,看着榕树垂下来的万条碧绿丝绦,突然有一种赤裸裸非常神奇的感受。

    感觉当下的自己与天地合一,与万物一体。眼前的事物渐渐变得深远而又无处不在,在光明处与光相融,阴影处与阴影同一。继而天地万物仿佛化为虚无,空空如也,我的心也瞬间澄净空明。与天地一体。

    可能时间就一分钟左右,我便从这种感觉中脱离了出来。眼前的蓝天白云,花草树木,仿佛没有变,又好像焕然一新。一切都是那样清新盎然。

    我也有一瞬的恍惚,不敢置信般哑然一笑。这一切难道是我身体的疲累而产生的幻觉吗?还是之前所患精神衰弱的后遗症?随后也就没有在意。慢慢走回房间。

    生活仍在继续。但是从此以后,我对万事万物的理解与通达能力,得到火箭般快速的提升,很多事情,随便一眼就能知道关键节点在哪。对于人心、人性的洞悉也得到了加强。至于勾摄等多种道术的运用,更加熟练于心,手到擒来。

    诚如道经所言:心与天地合,是为道真。大道洞虚,万物归本。

    逍遥子修道经历故事连载(四十八)

    早上七点起床,八点给新生上课,中午回到租房自己做饭吃,然后为了保送研究生看各类书籍,基本都是些理论书籍,枯燥而繁杂。这种生活持续了大约整整一年。

    当时的房东是个离异的中年女子,女儿在西安读大学,亲生父母跟着她住在一起,出租的房子有十多间,每月的收入不少,对我也特别好。

    她的亲生父母,父亲当时已经85岁,母亲81岁。但两个老人仍然耳聪目明,身体康健。老爷子是以前的小学校长退休,看起来非常硬朗。每天早上要吃一个蒸鸡蛋,喝点粥,中午一点米饭,一份素菜,晚餐5钱白酒,小菜一份,吃的简单,吃完饭一个人拄着拐杖走路两公里,下午就打麻将,日子悠闲而自在。

    我下午没事,或者看书很烦闷的时候,就和老爷子夫妇二人一起聊聊天,老婆婆很喜欢给我讲他们过去的历史,女儿的情况,孙女的情况,我也愿意听,偶尔回应。才知道老婆婆有一儿一女,女儿就是房东,大儿子不是很成才,炒股输了一屁股债。

    有时候老婆婆也会因为儿女或者其他的事情觉得烦恼,每每这个时候我就去开导一下。久而久之,她特别喜欢跟我聊天。不管是什么好吃的,都要送给我一份。

    其实老人家年岁大了,真正的养生就是养心。陪她们说说话,排解一下烦恼,内心无思虑之患,以恬淡愉悦守心,配上健康的生活习惯,自然精神奕奕,延年益寿。

    而在和她们聊天的过程中,我也更深入百态人间,见识形形色色的人生和故事。也不觉感慨,其实烟火人间亦是修行道场。

    他们全家都很关照我,常常请我吃饭,给我送一些礼物,吃的喝的。老人家还喜欢叫我打麻将。其实麻将我虽然会,但是几乎从不打,因为觉得有些浪费时间。但有时候拗不过他们的盛情,也会参与几次,结果次次都是输家。

    当时我想我可能真没有偏财运,也没有赌运,大概是只有老老实实挣钱的那种苦命人。

    但是老是被邀请也不能总是输钱啊,毕竟我的生活费本身就不宽裕。于是想到了一个道门的办法,去打麻将前做一个简单的占卜法,用勾摄诀义以期获得诸天鬼神关照,打麻将赢钱,结果显示赢钱我再去。

    有次他们邀请我去打麻将,我做好占卜之后再去,果然一下午手气特别好,连续胡了好多盘,赢钱好几十元。当时打麻将是一元一盘。我高兴的不得了,晚上一个人点了一个十元的小火锅,吃得特别开心。几十元对我来说,可是好几天的饭菜钱。

    到了第二天中午,我主动催着他们来打麻将,结果一上桌,又连着十多盘都在赢钱。结果老爷子很生气不来了,说:“哪有你这样打牌的,上桌就一直赢。不玩了不玩了。”

    此时我突然明白了,万事不可盛,盛极而衰。万物之规律,水满则溢,月盈而亏。而后直到今天,我做事都尽量保持不盛不极。凡事到了头,到了顶点,就只有下坡路了,不盛不极就不容易出现衰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