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我乃隋太祖 » 第七章拜师(二合一)

第七章拜师(二合一)

    顺着官道,杨修几人来到了新野城。

    与白云镇矮小的城墙不同,新野城的城墙由一块块一人重的巨石搭建,显得巍峨霸气。

    进了城门,穿过一条条小巷,沿途一个个小商贩或卖着冰糖葫芦,或是卖着金银首饰,彼此叫卖,好不热闹。

    驾着马车行驶了好一会儿,一行人终于是来到了城东的周家。

    杨修跳下马车,将母亲扶下来。

    门口的下人见到二人,两忙向内跑去通报道:“老爷,小姐回来了。”

    不一会,一个头发花白,精神抖擞的老头迎面而来

    老头便是杨修的外公,周尊阳。

    周老爷子年轻的时候走南闯北,跟着人贩前往边疆收购马匹回来贩卖,积累下了不小的财富。后来年级大了就定居于新野,将手上的生意交给几个孩子打理。

    现在杨修的大舅周浩文接管了马匹生意,而二舅周浩武则是开拓了新的市场,贩盐,小舅周浩全则是在周边城市主营酒楼等业务。

    “好外孙,好久不见了。”

    一见面周老爷子就上来热情的牵着杨修的手说道。

    杨修也是连忙上前搀扶老爷子。

    在前身的记忆中因为杨修是下一代中唯一一个踏上文士道路的人,所以周老爷子对其疼爱有加,比亲孙子都要好,每次来都给杨修一大堆好吃的,好玩的,因此前身也是格外喜爱周老爷子。

    “外公,好久不见。”

    杨修一边搀扶着周老爷子进去,一边招呼道。

    一行人来到大厅,周氏知道杨修有事要与老爷子商量,便去找杨修的舅妈去了,给爷孙俩留下空间。

    杨修将自己了解的信息与打算都说给周老爷子听,老爷子对此也是赞同不已。

    毕竟大家都是一家人,现在帮杨修的忙,将来杨修飞黄腾达了,自然也会回报他们,更别说这生意周家还有利可图。于是连忙将在在外面忙活的杨修的几个舅舅给叫了回来。

    几人回来之后,听到杨修的计划,也是满意无比,唯一的问题在于杨修的故事够不够吸引人。

    为此杨修也是将自己篆刻好的话本交给了幺舅周浩全,幺舅一拿到话本便看了起来,不一会便沉迷其中。

    见到周浩全竟如此痴迷,在场的其他几人也不由得好奇起来,纷纷捡起一捆竹简便看了起来。

    然后无一例外,纷纷中招。

    他们这信息贫瘠的年代,面对这样的冲击,一时间不免沉迷于其中。

    直到过来好久,感到眼睛酸涩的周老爷子才率先缓过神来,长长的吐出一口气,说道:“不愧是读书人,竟能写出如此跌宕起伏的故事,令老夫都心生向往。”

    回过神来的幺舅,也是兴奋的说道:“有了这个话本,我有信心将周氏茶楼开展道一州之地。”

    “不知道需要多久呢?”

    杨修问道。

    开展茶楼关乎着自己什么时候能够进入豫川书院。

    哪里被称之为天下第一书院,是读书人的圣地,由三公四家中的李家,高家,赵家,刘家合理建成。

    其院长颜先生,更是名动天下的大儒,曾官至一品,不论朝堂还是乡野,都对其如雷惯耳。

    其书院还有在诗,书,棋,乐,画,名动天下的豫川五贤。

    其下门徒中也有号称个个都是王佐之才的豫川八龙。

    可以这么说,进了豫川书院的大门,保底便是五品官员。

    也正因如此,想要进入豫川书院,也是难如登天。

    杨修刷名气便是为此做准备,毕竟一个小透明,谁会关注你呢。

    “如果只是主要的城市,快马加鞭三个月可以将其开展起来。”

    事关杨修的前途,周浩全也是严肃起来。

    如今京都已然出现乱混乱,一家人也得早做准备,对于最有前途的杨修,自然是不懈余力的帮助。

    “只是城中吗?也行。”

    杨修说道。

    从这天起,整个周家便开始在整个州的主要城市中疯狂的建设其茶楼来。

    凭借着新颖的糕点,以及引人入胜的故事,周氏茶楼的生意异常火爆,每天前来听故事的人络绎不绝,周氏茶楼的名声也随之在整个州传播开来。

    听着汇报的结果,杨修不由得露出满意的神色,喃喃自语道:“是时候进入下一步了。”

    这天,在新野的周氏茶馆中,杨修正与身着铠甲的两位哥哥喝酒饯别。

    喝道后面,已然醉醺醺的杨修突然将举起酒杯,高声道:“两位哥哥将要去从军,这一别不知多久才能再见,修今日便吟诗一首,为两位哥哥践行。”

    听到这边的动静茶馆中的人都将目光投了过来。

    将手中的酒饮下肚后,杨修沉思了一会开口道:“新野千里送君行,一别心知两地秋。日万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

    此时的杨渊,杨惇二人听了,不免也是伤感不已,不过还是打起精神,与杨修畅饮。

    听到这的茶客,不免对其赞叹起来。

    此时有一灰袍男子壮起胆子向杨修询问道:“不好意思,打搅几位的雅兴,不过听到兄的大作,不免心生好奇,所以斗胆询问公子此诗叫什么名字。”

    杨修摆了摆手,道:“大作不敢当,不过是有感而发罢了,诗名《新野送兄参军》。”

    “兄真是性情中人,小弟佩服不已,在这里敬兄一杯。”

    语罢,灰袍男子便将手中的酒一饮而尽。

    听到这些人都在吹捧自己的诗,杨修的嘴角微微勾起一抹得意的笑容。

    与此同时,早已安排妥当的伙计连忙将其记录下来,快马加鞭的将消息分发到州内的各个周氏茶馆。

    依依不舍的将两位哥哥送别后,杨修便带着人前往新野城的百草学堂。

    看到杨修的到来,学堂中的老先生脸上露出些许微笑,不过又转瞬即逝,板起一张脸。

    “刘墉先生,学生将诗送来了。”

    看着杨修恭敬的将手中的竹简递过来,刘墉说道:“事先说好,如果诗不好,我是不会推荐你的。”

    听到刘墉的话,杨修显得很自信,毕竟自己是继承了中华五千年历史的传人,对于老祖宗们能千古流传的瑰宝还是很有信心的。

    刘墉接过杨修手中的竹简,看着上面的诗,面色缓和了不少,说道:“看来你还是有真才实学的。”

    在杨修想好通过送别诗来传达自己的名声时,便想到了寻找一位知名人士给自己背书。

    毕竟光是百姓吹还欠缺了一些可信度,有知名大佬来背书就不一样了。

    就像孟羽童一般,在董明珠没吹她之前也没多少人知道,但事后不也在网络上风光起来了吗。

    可问题在于自己无亲无故,怎么能得到大佬的青睐呢?

    就在杨修一筹莫展的时候,幺舅周浩全给杨修带来了好消息。

    年轻时与豫川书院的‘诗贤’李白被世人尊称为南刘北李的‘诗狂’刘墉,正隐居于新野。

    其母亲感染风寒,昏迷多日不醒,正在城中到处寻求郎中。

    别以为风寒只是小病,在医药条件落后的年代,死亡在这个病症上面的人数不胜数,在我国古代也是在张仲景先生的《伤寒杂病论》出来之后,情况才有所好转。

    而刚好,身为历史学者的杨修前身曾经拜读过这本医学大作。

    于是二人叫上两个郎中之后,便前来拜访。

    凭借着《伤寒杂病论》中的药方,轻松的便将刘墉先生母亲的病治愈了。

    而杨修也借此机会,让刘墉先生为他写一封推荐信,让杨修有前往豫川书院的机会。

    看着手中的文章,又瞅了瞅杨修,刘墉一时间有点犹豫不决,沉思良久,最终还是叹了一口气,好似下定了什么决心一般,说道:“小子,你可愿拜我为师?”

    “学生自然愿意。”

    听到刘墉的话,杨修瞬间欣喜若狂,连忙答应道。

    看到杨修怎么快就答应下来,刘墉泼冷水的说道:“你要考虑清楚再答应。”

    “你应该知道老夫被称为‘诗狂’的原因。”

    “因为对当官者的抨击吗?”

    杨修回答道。

    “正是。”

    刘墉点了点头,接着说道:“观你所作所为,皆是为了升官发财。拜我为师,也许你会因为我的缘故而被不少当官者为难。”

    听到这,杨修依旧坚持拜其为师,毕竟兵力来将挡,水来土淹,将来的事情谁说得清楚呢,比起豫川书院的不确定性,显然面前的机会更加重要。

    看到杨修坚定的样子,刘墉也是欣慰的摸了摸胡子。

    这小子利字当头,导至自己有些犹豫不决,可他的才华又让自己心动,所以才有这一问。

    不过现在看来其本性倒也不坏,自己日后好生教导,未免不能做出一番大事业。

    而后二人便定下拜师的日子,决定到时候办个隆重的拜师宴,为杨修打响名气。

    回家后的杨修,将此事告诉了母亲。

    听到儿子居然被诗狂刘墉收入门下,周氏也是高兴的合不拢嘴,连忙派人回去给杨广汇报。

    很快便到了拜师宴的那一天,早早的,杨修便在丫鬟的收拾打扮下出了门。

    来到百草学堂,只见此时刘墉正坐在大厅的正上方,身后站着两名男子。

    左边的那个男子双手环胸,抱着一柄长剑,头发随意的捆绑着,显得放荡不羁,这是刘墉的孩子,刘洪。

    而右边的男子则是一袭青袍,头发梳得一丝不苟,透露出浓浓的书卷气息。

    这个人杨修也见过,是刘墉的大弟子苏灿。

    在刘墉的右手边下面的位置上,坐着一个身穿官服的官差,看其精美的布料,表明此人官位不低。

    左手边的位置上,则是一个身着粗布的老头,不过杨修此前从未见过这些人。

    杨修恭恭敬敬的走到大厅的中央站立。

    刘墉起身,来到杨修的面前,说道:“今日收你为徒,希望你先正衣冠,后名事理。”

    说罢,便将杨修本来就整齐的衣冠理了理。

    而后回到座位上。

    身后的苏灿,从身旁的架子上,端出一盆水,来到杨修的面前,供其洗手。

    这一步的寓意,在于净手净心,去杂存精,希望学生能在日后的学习中专心致志、心无旁骛,这也是表示对拜师的诚意和尊重。

    而后杨修跪双膝跪地,三叩首,献上投师帖子。

    将杨修扶起,收下帖子,刘墉从苏灿的手中取来竹简,交给杨修,勉励了几句,这拜师礼便算是成了。

    而后,刘墉开始介绍起两旁坐着的人。

    身穿官袍的是新野城主徐晃,而身穿麻布的老者则是刘墉的好友袁青,是为医家传人,之前接到刘墉的传信火急火燎的跑来准备给其母亲治病,没想到被杨修抢先一步。

    身为城主的徐晃,事务繁忙,与几人寒暄几句之后便离开了,毕竟来这里也不过是为了卖刘墉一个面子。

    见闲杂人等都离开后,袁青迫不及待的对杨修说道:“小子,听说你手上有治疗风寒的古籍,拿出来给老夫瞅瞅。”

    听到袁青老不要脸的话,刘墉瞬间不乐意了。

    “你个老不要脸的,哪有一上来就讨要别人家底的。”

    同时又转过身,对杨修说道:“这老家伙直来直往惯了,你别放在心上。”

    袁青也意识到自己有些着急了,连忙打了个哈哈,接着又对杨修许诺道:“小子,将你手中的古籍交给我,只要不是违背天理之事我老袁都给你办妥咯。”

    听到袁青的许诺,杨修看向刘墉,毕竟这老头口气有点大。

    刘墉点了点头,说道:“这老家伙还有点名气,被誉为下一个医仙,有着赛华佗的美誉。”

    这世界也有华佗,不过也是八百年前的人物,被称为医仙,是医家创始人。

    听到这话,杨修连忙派人赶回家去将自己刚刚撰写好的《伤寒杂病论》的竹简取来。

    到手《伤寒杂病论》的袁青,随意翻了翻,便知道则是一本不下于医家《青囊经》的医学著作,瞬间面色凝重起来。

    而后对杨修说道:“你这一本书的价值远远超出我的预料,对医家来说这份恩情太大了。”

    “这样,如果你愿意,我便召集医家长老,封你为医家名誉长老,不论在何处,只要你需要帮助,都可以找医家。”

    “此外,之前我的个人承诺依旧有效。”

    虽然袁青说得让杨修很心动,但自己并不太了解医家名誉长老的权利,于是将目光投向刘墉。

    见到杨修的目光,刘墉示意其答应下来。

    于是二人便达成协议,袁青将一块墨绿色的玉佩交给杨修,其上刻着诸多药材的花纹,中间盘旋着一个龙飞凤舞的‘医’字。

    杨修将其拿在手中,感觉到其中淡淡的精神力,不免有些惊讶。

    袁青得了《伤寒杂病论》,也是心情大好,笑着说道:“这是特制的玉佩,其中的精神力能够识别佩戴者的身份。”

    几人又闲聊了一会儿之后,袁青便告辞离去,准备将《伤寒杂病论》交给其他郎中。

    而杨修也准备回到外公家,去主持自己的拜师宴。

    刚一出门一小会儿,便见刘洪跟了出来,说道:“小师弟,等等师兄,师兄和你一起去。”

    听到刘洪叫自己,杨修停下脚步,疑惑的问道:“刘师兄之前不是说不去吗?”

    刘洪叹了口气,道:“先前是老爷子在,所以推迟掉了,我们快走吧,我还等着喝酒呢。”

    杨修哭笑不得的看着刘洪,没想到自己的这位刘师兄还是个酒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