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明:骂谁清官呢? » 013-小姐和家丁

013-小姐和家丁

    州学的晚上并不冷清。

    因为大多学子不会早早的歇息,都会点灯夜读一段时间,至于读书的位置选的也各不相同,住舍,课堂,长廊等,分布在州学的各个角落。

    其实在大明想要走科举之路,真的不容易,童试,院试,乡试,会试,一关比一关难不说,在这些大关卡内,还有岁考,科考等考试,而岁考和科考是直接关乎着参加乡试资格的考试,所以即便是小考,也依旧让所有学子不敢放松。

    许准既然想要走科举之路,自然也在夜读的大军之中。

    可读着读着许准的油灯突然没油了。

    许准转头去找薛直,打算均衡薛直一点油,但没想到,之前还在他附近的薛直,这会儿却不见了人影。

    许准披上了一件衣服,借着月色走出住舍,举目一扫,远远瞧见薛直躲在一处僻静处,正在苦读。

    他走了过去,拍了拍薛直的肩膀。

    结果,薛直直接吓得跳了起来。

    “至于这么大反应?咱浩然正气的州学中难道还能有鬼不成。”许准吐槽了一声,随手拿起因为薛直剧烈反应,而落到地上的书籍。

    许准凑近灯光一看。

    下一刻。

    他的眼球骤然扩大。

    只见书籍上写着:那小姐和家丁相约进了柴房中,此时又正值夜半时分,两人相望早以情难自抑…

    好家伙。

    全是起点不让看的内容。

    许准看向薛直。

    薛直干笑了两声,随后破罐子破摔道:“咋了,咱兄弟知根知底的,我难道还怕你取笑我?”

    嘿。

    许准瞥了一眼薛直道:“取笑不取笑放一边,以后别说什么知根知底的,知根就行。”

    “这又为啥,你的底子还不愿意让我一探究竟?”薛直说道。

    许准眉头立马挑了起来。

    娘的。

    这货的成语咋都用的奇奇怪怪的。

    许准懒得再搭理薛直,油也不打算均衡了,把书籍一卷揣进怀中道:“这书借我两天。”说完,转身就走。

    薛直不乐意了。

    “喂,叫你大哥,你也不能这样吧,这书很难买的,也很贵的!”

    许准突然笑着转回身,把书籍扔给薛直道:“逗你的,瞧把你馋的,这几日单单《四书章句集注》就搞的我头大,哪有时间看你这破玩意。”

    薛直手忙脚乱的接住,然后凑了上来道:“你前会回来时,不是说和学正没谈妥吗,那你还苦读什么呀,要我说,你还不如寻思怎么走走门路,设法把学籍移了呢。”

    “你懂个屁。”许准一屁股坐在了薛直准备的凳子上,他向着远处望了望,黑乎乎的夜色中,柳树和院墙的轮廓显得更加深邃,他幽幽开口道:“为论学准备的。”

    “论学?”

    薛直更不解了,他挑了挑油灯,让亮光的范围扩大了些,道:“你又不登台,你准备什么?再者说我听说这次来咱州学的,有好几人在京城都略有才名,这次论学怕是不太简单。”

    许准没有回话,只是渐渐的陷入了深思。

    ……

    之后的日子,许准除了读书,便再没有什么值得一说的事情发生,而州学之中,也因为论学一事,苦读的氛围更浓郁起来。

    时间过得很快。

    转眼间,就来到了论学的前一天。

    这几日许准把心思全部沉浸在圣贤书中,这让他不得不感叹国学的浩瀚,其中思想,政治,品德以及对天地的阐述,往往都能让许准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但同时也不得不让他感叹,儒学限制思维是真的可怕,它可以说把一个人的行为准则定的死死的,也把人的责任感,道德感,细节的延伸到了各个方面。

    而更为可怕的是儒学的标准,偏偏代表了这个社会的主观标准,这让所有人都不得不遵从这套标准。

    也幸亏许准来自后世,并且拥有着一个成熟的灵魂,才没有被这些东西直接限固住。

    许准心想,怪不得历朝历代的皇家,都用这套儒学去限定读书人的行事准则,它确实可以把一个人培养成一个好孩子,但很可惜,这种做法的后遗症,便是后代皇帝免不了也要被儒学影响到行为准则。

    甚至有的后代皇帝,被其影响过深,还会成为儒家口中,人人称道的那种好孩子。

    好孩子。

    若是一个皇帝成为一个好孩子,到底算是好事还是坏事,许准不敢过多评判。

    但他至少知道,在社会中,一个好孩子,绝对玩不过一个思维不受限,做事风格特别野的人。

    想到这里,许准把书籍合了起来。

    台上的训导还在摇头晃脑讲着经义,窗外柳树在这季节却悄悄的开始发芽,灰败色的枝干上,点点绿芒连成一片,竟有一种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之势。

    原来不知不觉已经三月初了。

    许准顿时又感觉到时间所带来的压力。

    因为今年正是大比之年,八月份就是乡试的时间,他想要参加乡试,必须要在八月之前,获得参加考试的资格。

    而拥有参加乡试资格的学子,主要有两类。

    首先便是国子监监生。

    在后世一提国子监,许准也不知道为什么,总有人瞧不起国子监,难道就因为是在网上讨论,所以进了国子监也还差点劲?

    但其实国子监还真不是一般人能去的,它不仅是大明最高学府,而且还是中央党校。

    一点不夸张的讲,一进国子监,就等着当官吧。

    这也是为什么所有的国子监监生都能够拥有乡试资格的原因。

    其次便是科举生员了。

    大明各个州县的岁考成绩一二等学子便是科举生员,但如果之前考过几次落榜了,也因年龄大了,早不在州县学读书的那些人怎么办?

    没关系。

    还可以参加乡试之前的的一场科考。

    科考通过的,亦是科举生员,同样可以前往省城应举。

    所以对于许准这个州学末等学子来说,参加乡试的最后机会就是几个月后的那场科考,可这场科考也是老梆子主持的,这便是许准所面临的主要问题。

    毕竟科考也不是乡试这种,国家统一的省考,只是一个资格选拔赛,老梆子如果在其中捣鬼,估摸着真不是一件难事。

    许准想着想着,眼神也逐渐有些阴沉起来。

    他最烦的就是这样被别人锁喉了。

    看来明日的论学,一定要尽量把握住,这种适合一鸣惊人的场合,若没有掀起一点动静,那接下来短短几个月的时间,他真没把握做到一呼百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