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女频频道 » 沽酒十三娘 » 第一章 我叫沽十三

第一章 我叫沽十三

    十三这个名字的由来跟她的父亲有关。

    据说十三的父亲是个酒鬼,不仅嗜酒如命,还千杯不醉。他曾经在村子里举行的百酒宴上,跟宴席上的男男女女拼酒,一连灌了十三坛自家酿的酒,顺利喝趴了在场的所有人,一战成名。

    从那之后,他就有了个外号叫“拼酒十三郎”。

    这么一个村子说大不大,依山傍水,村民大多集群而居。一有什么消息,就会一传十,十传百。“十三郎”的名声出来后,大家人前人后也都跟着喊,喊得次数多了,人们便渐渐忘了他这个人原本的名字。只知道村子南边的庄子里,有户人家,里面有个很能喝的十三郎,不仅酒品好,人也爽气。

    村子里总有一群游手好闲,时不时聚在一起聊天聊地的人。男人的聚会除了赌钱就是喝酒。前者因为某些心照不宣的原因一般都比较低调,而后者却是肆无忌惮,甚至有时候喝上个三天三夜都没什么大碍。

    也不知道是哪个时候流传下来的思想。人们觉得男人会喝酒,这说明这个男人经常在外面奔波,与人应酬,是有能力的表现;男人要赌博,这说明这个男人骨子里喜爱玩乐,不务正业,是没能力的体现。

    久而久之,便形成了喝酒就是办正事,在赚钱;赌博就是干坏事,在赔钱的观念。

    偏偏又出了十三郎这个酒神,他便成了全村人饭余茶后的闲聊对象。此后村子里一有什么酒事,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十三郎。他也自然而然成了一群酒鬼小弟尊崇的大哥。

    再后来他们的酒神大哥在他们的一力撮合下,与村子北边酒庄的沽酒女定了亲,隔年就给他们生了个白白胖胖的小侄女。他们别提多兴奋了,在人家父母还没来得及取名的时候,就人前人后地说:“咱们村的拼酒十三郎和沽酒小女郎生了个沽酒十三娘,白白胖胖,可爱的紧呢。”

    在孩子摆满月酒的时候,更是几乎全村出动,男女老少挤在一处。男人们拉着十三郎喝酒,女人老人们围着孩子说笑。

    “唉,你看你看!十三娘冲我笑了。”

    “这有什么的,刚才她还抓着我的手指头,不舍得撒手呢。”

    “去去去。小十三娘才多大,人家会去抓你?还不是你自己伸过去,非要拉人家。你瞧瞧这小眼神,人家都嫌弃你呢。”

    “哈哈哈哈哈哈……”

    众人齐笑。

    从此,民乐村在有了“拼酒十三郎”的名声后,又多了一个谈资,就是“沽酒十三娘”。

    可能是嗜酒之人不长命,也可能是命数真的到了尽头。十三的父亲在十三第八个生辰那天突然离世。从酒桌上被人抬回来的时候,就已经没气进出了。十三的母亲当场晕厥过去。

    那天明明应该是印象最深刻的一天,可是后来十三在回忆中,却只能看到眼前大大小小的身影晃动,数不清的手从身边经过,世界白茫茫的一片,好像她才是那个局外人,一切都与她无关。

    孩子眼中的世界和大人是截然不同的。

    在十三的眼中,生活还是与以前一样,并没有什么不同。至于那些小小的变化,也就是家里少了一个人,平时桌上吃饭,十三要准备的三副碗筷变成了两副。家里的东西越来越少,但酒却越来越多。母亲肉眼可见地消瘦了许多,像是一夜老去。

    十三也曾像许多小孩子那样发问:“父亲去哪了?”

    沽酒女也像许多个母亲一样回答:“去了很远的地方。”

    “那他不回来了吗?”

    沽酒女愣了愣。一般孩子知道父亲出远门,都会继续问,“他什么时候回来?”。这源于孩子发自本能的依赖,想要父亲早些回来的心愿。

    而十三显然不是这么想的。

    沽酒女鬼使神差地说出一句:“不回来了。”

    “好吧,那我今天就不给他带方嬷嬷做的酥心糖了。”

    “那明天呢?”

    “明天?唔——”,十三眨巴眨巴她水灵灵的大眼睛道:“明天应该是流心糕,只有一个,还会流心,不好分呢。”

    虽然沽酒女知道,孩子对生死这方面的感知薄弱,但不知为何她觉得十三不止如此。十三对感情这方面的感受和认知较常人好像更加浅少。

    别的孩子问父亲回不回来,是源于想念和依赖。而十三却是在思考一块糖果因为父亲远出应该带多带少。

    她生性好动,懂事了便总跑出家门,东串串西闹闹,邻里之间都熟稔得很,所以也不会说什么,反而还对这小家伙很是宠溺。今天给个糕点,明天给个糖果,也是常有的事。

    难道是因为这样,才会让她对这个家没有像一般小孩一样依恋吗?

    沽酒女觉得这也不算是一件坏事,起码她不需要在失去丈夫的同时,还要想方设法宽慰女儿。孩子还小,有些事情等她长大了自然会懂的。

    一转眼五年过去。

    “咱们十三娘今年都十三岁了,瞧瞧这模样,跟他爹一个模子里刻出来似的,俊的很呢!”

    “是呀,是呀。都说女大十八变,一年一个样。这样貌出落得我都不敢认呢。”

    “有话就直说吧,每次来都是一样的话术,你们不嫌腻,我都听腻了。”一位妇人装扮的女子开口道。

    她对面坐着两个看得出精心打扮了模样的女子,但是那粉,那胭脂就跟糊在脸上似的,浮于表面,看着还有些变扭。

    她们面前的桌子上摊着一张画像,那上面画的便是十三娘。

    都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独特的历史风俗。而民乐村也不例外。

    民乐村的名字传说是取于一个国主的名字——李民乐。

    这个国主有一个小怪癖,就是热衷于丹青,逢人作画,逢物作图。并不是所有人和物,是能他灵感迸发,为之欣赏的人和物。他的一个挚交曾经调侃他,说他这一生作过的画作估计比他批过的奏折都多。

    后来时代变迁,各大国崛起吞并四周小国,熊熊战火阵阵袭来。李民乐不愿自己的子民沦为战争的牺牲品,于是协臣民弃国而逃,匿于一处世外桃源,从此不闻世事。

    那逃亡的落脚地便是如今的民乐村。

    转眼数百个春秋过去,从他的臣民对他弃逃行为的唾弃不耻,到他的后代对他不畏恶名,大爱无私的称颂。李民乐以另一种方式守护着他的子民。

    人们将他举国迁移的那天定为“迎新日”,正巧是正月初三,年后的几天。在这一天村民都会请人为自己的子女作一幅画,保留下来。既是对先辈的纪念,也是对后代的祝福。

    “沽姐姐,你这么说可就伤人心了。”一名女子抬起衣袖,装作拭泪的样子,“再怎么说我们也是一个村的,别人不向着你们,我们还会害你吗?”

    说着用另一只放在桌下的手,拉了拉身边的人,那人接话道:“是呀。你就一个孩子,女儿迟早是要嫁出去的,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以后十三走了,就你一个人生活,多孤寂呀。多个人陪着你,对孩子也能照拂一二,不好嘛?”

    那人将手搭在妇人的手臂上,好言劝道:“城东家的段老爷有钱有势,城里一半的成衣铺子都是他家的,嫁过去你也不吃亏。这么一笔好买卖,我真想不通有什么拒绝的理由。”后面一句话本是那人心中的腹诽,没想到就这样嘀咕出声了。

    妇人虽然看上去银发丛生,却耳聪目明,当即甩开手,翻脸道:“我的女儿我自己能照顾好,不需要你们操心。我们是人,不是货品,可以拿来比较买卖,这笔生意你们如此看得好,就留给你们去做好了。门在那边,不送。”

    虽然这样次次劝说,屡屡碰壁已是常事。但被这样拒绝轰走却是第一次。

    十三她娘算是一个脾气温和,好说话的人,能让她这样不留情面地轰人,可见对方说的话是真的踩到她的底线了。

    先开口的女子见形势不好,便很是机灵地就重避轻道:“就算你不为自己着想,也要想想孩子呀。十三如今大了,却一天两天的往外跑,这也太不成样了。还有两年十三就该及笄了,一到婚配的年龄,难道你也这么由着她四处玩闹吗?那些女子该学的,为人妻该懂的,她可是一无所知呢。”

    果然,都说孩子是娘的心头肉。一说到十三,整个屋子便被冰霜侵蚀般冷静下来。

    而外面却已是烈阳高照。午时刚过,日光在大地上投射下惊人的温度,热腾腾的白汽顺着光源向上攀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