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三国之土木大帝刘阿斗 » 第七回 还是直接五丈原吧

第七回 还是直接五丈原吧

    还有这事?诸葛亮已经从雷声中醒过,又被刘阿斗这一番话雷到了,头脑里翻江倒海,虽然蜀中有张裕、赵直等人号称能相面占梦料吉凶,但能把未来之事说得如此清晰,闻所未闻啊。

    啊,陛下这是梦中所见,自然清晰些,但过程如此通达,这是传闻中真正的未卜先知?

    慢,这是梦境,所梦都是未发生之事。日有所忧,夜有所梦,陛下或受他人蛊惑阻止出兵,但出兵先抵上邽割麦一事,仅仅是我一人心中所思,出于保密,还从未向任何一人透露过,陛下从何而知?而如与魏兵交战,当为前锋正面迎敌的,在我心中,确实是魏延、吴班等人啊,而若守别营,从上次街亭之败后,持重坚毅的王平自然是首选。

    刘阿斗继续道:“敌我双方相持到六月,司马懿的计谋果然得逞了。由于道途艰险遥远,正好又遇上山洪暴发冲毁了道路,我军粮草接济不上了,丞相只好率领全军撤退。”

    诸葛亮略垂眼,目光从刘阿斗脸上移开,面色沉重,心中长叹,粮草不继,正是他最担心的事,虽然已经造出木牛运粮,但如果山洪暴发道路断绝,那也是无可奈何啊。

    刘阿斗看在眼里,忙又道:“当然,丞相也并非无功而返,也不知道那司马懿突然发什么疯,也许是觉得一直畏战太丢人,想趁机看看能不能扳回一局?他竟然执意命令张郃领兵来追丞相,结果被丞相在木门道伏兵乱箭射中膝盖,跪了,啊,死了。”

    听着刘阿斗的描述,诸葛亮心中也一直在想象着事情的经过,听到这话,却也只是长叹一声:“死一张郃,于魏国无损也,此役竟又无功而返。”

    刘阿斗稍一停顿,继续道:“三年后,十二年春二月,丞相出兵褒斜道,进驻五丈原,想着可以在渭河之滨就地囤田,以便和曹魏长期相抗。司马懿依旧坚守不战,即便丞相送他妇人衣服,骂他不是男人,他也乐呵呵当众穿上走两步,一点脸都不要。”

    诸葛亮一点笑的意思都没有,因为出兵五丈原就地囤田以为久计的事,他现在还没想到,觉得是个办法。

    刘阿斗便又道:“当然,司马懿也是足智多谋善于抓住战机的人,从上次猛攻新城迅速斩杀孟达就可看得出来,何况他拥有优势兵力呢。有一次,我军孟琰率军在武功水对岸,因为山洪暴发,孤军被阻在对岸。司马懿得知,觉得是一次机会,立即派出近万骑兵赶来,准备围歼,只是没料到丞相练兵有方,立即派兵在汹涌的河水之上搭起一座竹桥,强驽齐发,把司马懿的骑兵射得死伤惨重。从此,司马懿再也不敢出战了,即便丞相用尽一切诱敌之计。”

    诸葛亮脸上再暗一层:“如之奈何,真就与敌长持于彼,徒耗时日?”

    刘阿斗这时也叹口气,再给诸葛亮最后一击:“两军相持,丞相却因操劳过度,身——身体有恙,不得不再次退兵。”

    什么因此就累死了,还是不要说了,太伤感情。

    诸葛亮却似乎听出话外之意,忍不住一阵猛烈咳嗽,弯下腰去:“天不以寿,奈何。”

    刘阿斗忙上去给他抚背:“丞相,我要说的是,请保重身体啊,季汉可就靠着您呢。”

    见阿斗给自己捶背,诸葛亮也忙着挺起身来:“让陛下担忧,臣心下难安,更负先帝所托。”

    刘阿斗给丞相倒杯水:“丞相不要想太多,什么天不以寿,我这不已经病中惊坐起,突感天授意了吗?”

    啊,又孟浪了,还想做打油诗?

    诸葛亮猛然惊醒,突然也觉得自己想错了,皇帝话还没说完呢。北斗星变,是皇帝新承天意,若是预示于我天不假年,就该是别番景象啊。他甚至觉得,自己好像在些太自以为是了。

    他赶紧接过茶水,请阿斗坐下,问:“陛下新承天意,除此番预示微臣无能为,必有他意。微臣静待陛下圣意。”

    好了,现在可以随意慢慢说话了,阿斗想了想,再次整理一下这几天的腹中草稿,说:“丞相,我觉得,还是不要出兵陇右,不如直接出褒斜道,到五丈原吧。”

    他从案上拿起后出师表摊开,手指随着表文移动:“丞相,你的担忧全都写在这里了,之所以必须北伐,就是因为曹魏强势,各方面资源都比我们强,我们如果什么都不做,只会看着曹魏一天比一天强大,最终敌我差距越来越大,我们只能坐以待毙,所以要不断出兵,期待消耗他们的国力,再等形势有变,譬如,曹魏内乱或者东吴在东线重创魏军?”

    “我觉得,既然要消耗敌人,而且我们国力有限,那不如好钢用在刀刃上,就直接出兵五丈原吧,因为其实即便我们占领陇右,对曹魏国力影响也有限,他们守住要道,也能长期拒我们于关外。”刘阿斗拿过一张地形图,指了指险峻的渭河谷以及北方的街亭。

    街亭是诸葛亮心中永远的痛,没有说话。

    “既然是要扰乱曹魏,消耗曹魏,不如直接威胁关中。”刘阿斗指着褒斜道,“从这里,直抵五丈原,渭河沿岸,正适合囤田,而且从这条道到汉中,似乎也是最近的道路,方便我们随时补充支援。”

    “直指关中,威胁长安,对曹魏影响自然巨大,但如此,曹魏必倾力来迎,且此地离长安、洛阳及荆州皆近,敌可迅速调集大量援兵。如陛下所言,即若两军交战我军皆可战胜,但司马懿坚守不出,又待如何?”诸葛亮抬头看向刘阿斗。

    如你所言,囤田五丈原确实利于长久相持,但仅仅两军相持,我军远道而出,相比敌军还是消耗大,仅仅依靠囤田,未能完全满足大军所需,仅可稍作补充,假以时日,岂非依旧曹魏日益强盛,我方徒然耗尽资源?

    刘阿斗指着图上五丈原:“那就和敌人在这里耗下去。只要我们在关中立住脚,就形成了对长安的进攻势态,从维持军心上来讲,肯定对曹魏是很大的打击。如果我们真可以在这里和敌人长期相持,实际上,肯定是曹魏的消耗比我们大得多,因为,我们可以把关中的人口吸引到汉中来。”

    诸葛亮猛然抬头望向阿斗,不知道他为何有这种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