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三国之土木大帝刘阿斗 » 第八回 汉中经济特区

第八回 汉中经济特区

    刘阿斗问:“丞相,据我所知,益州农户种得所要交的租税,是要低于曹魏的吧?”

    诸葛亮点头称是。

    刘阿斗又道:“我军连年征战,军资仰仗的大都是蜀锦生产,如今两方交战,曹魏所获蜀锦,大都是民间私运,或者高价从东吴转手买,其实我们不如干脆开放,直接就在五丈原卖给他们。从曹丕开始,曹魏权贵日渐奢糜,特别爱穿戴精美昂贵的蜀锦制品,听说他有次专门派人暗地里到蜀地购买蜀锦,可能不得门道,买了质量不太好的织锦,气得大吐一番酸话。”

    诸葛亮闻言轻笑,这个事,他也是有所耳闻。

    “既然他们如此喜欢,我们就可以继续扩大产能,在汉中再官方组织蜀锦织造,并且许诺由关中迁入汉中的农户,其妻女可以学习蜀锦织造技术,如果手巧,就可以在官方织锦坊里从事蜀锦织造。我想,民间能熟练织造蜀锦的女子,一年的收成应该当是远超一名普通种田男子的。”刘阿斗摸摸身上衣袍,这一身,放到后世,更不知道值多少钱了。

    诸葛亮再次微微点头。

    刘阿斗又道:“此外,我还想在汉中开设造纸坊,改进造纸技术,提高纸张品质,降低造纸售价,凡迁入汉中的男子,也可以到造纸坊务工,获得种田之外的收成,另外,每一户还可以有一子免费入官方学堂学习识字两年。”

    说到这里,刘阿斗有些激动地问诸葛亮:“丞相,如果由汉中迁入关中,男子种田可以多收,女子织锦可以养家,孩子可以读书识字,那些关中民众,特别是此前被曹魏强行由汉中迁出的民众,会不乐意到汉中来吗?”

    丞相啊丞相,你知道我为什么要离开家乡那山窝窝,去沿海搬砖吗?因为家里没砖搬,赚不到钱啊!

    你知道那个本来也只是个小渔村的地方,为什么就能赚到钱吗?因为政策好,好多人到那里投资开厂啊!

    你知道就算赚了些钱,大家也不想回山村了吗?因为那些地方,教育和医疗条件都要好啊!

    对了,还有医疗,刘阿斗立即又补充道:“我还打算组织良医多收学徒,让大家有病都能及时诊治。”

    对于第一点,诸葛亮是认同的,他也一直在想办法从雍凉地区往汉中迁民的,第一次北伐因街亭之败而退时,还记得迁西县几千民众到汉中,其中说服的一条理由就是租税低,土地肥沃产出高。

    对于第二点,他也是认同的,蜀锦确实供不应求,以至于有人以次充好,也是时常发生的,在汉中再组织蜀锦织造是完全可以的,就是一直缺人。

    对于第三点,为什么要造纸,为什么还要免费教人读书识字,他是不太认同的。

    “陛下。”他提醒刘阿斗,“关中乃驻军重地,有十万将士驻扎在此,他们为国出生入死,家中子女也未能由国家组织授学。此例一开,恐怕军心扰动,而要先让军士子女国家授学,人员众多,需从长计议。”

    啊,确实,那是我想得太简单了,刘阿斗便道:“从长计议,慢慢来,先建造纸厂。”

    诸葛亮又问:“为何定是造纸?”

    刘阿斗解释道:“其他也可以,凡是普通人家难以生产,需要大量组织人力的产业,都可以。为什么是造纸,是因为我看到,如今纸张大都是草浆制成,纤维粗糙,水浸性太强强,如果用墨水书写,就会大面积浸润,难以成字,只能用粘稠的矿石泥料或者木炭来描写。现在,大量书籍甚至奏章,都是用竹简,书写不易,刀刻更不是常人所能刻就的,而且运输保管困难,成本高,不是普通人能承受得起的。其实,我们可以尝试用竹浆原木浆来制造纸张,并且大量生产降低价格。”

    关于造纸,其实刘阿斗倒是早有感慨的,虽然他以前年少时不爱读书只想喂猪。

    作为一个从后世穿越过来的人,用上了智能手机,搬砖之余倒是读了好多网络小说,特别是历史类的,因此无意中又看了一些史料,发现文字学问这个东西,其实和载体有很大关系。

    在可书写纸张发明之前,书都是竹简上雕刻,太麻烦,所以古人自然就惜字如金,能少一个字就少一个字,于是日常说口语,写文章就要精炼的文言文了,许多字还一字多义,嗐!弄得和这些读书人说话,都要舌头打结。

    随着造纸业的进步,书写印刷方便了,市面上的书就多起来了,文学就从诗歌词赋变成小说了,几十万字的四大文学也可以广为流传,甚至人手一本了。

    到文字载体变成数字电子产品,文学作品可以靠敲打键盘每日万字并且一键无限复制,嘿!网络长文就成了大势,咬文嚼字就变成文青病了,几十万字没人瞧,百万字刚入行,五百万字算学徒,千万字上亿字的序列一二三四才能称得上作家。

    如此想来,古人读书相对是极少的,即便是富贵人家,大多是一生中读过的字数,也比不上后世一名普通网文读者几年的阅读量,虽然以前古籍都是精华,现在网络小说大都是简单重复,但总的阅读量在那里,相对涉及的知识面,比古人是要丰富得多的,以至于,以至于啊,我现在一个后世搬砖民工,只会看网络小说的人穿越过来,也有胆子指点江山了。

    就因为竹简成书成本太高,普通人根本负担不起,所以书本知识,对于普通人来讲,就没有机会获取了,如果可以提前达成书籍平民化,那对于民间人才培养选拔,机会就大多了。

    “陛下。”见刘阿斗良久未语,诸葛亮轻声提醒一下。

    “啊?”刘阿斗稍稍回过神,“丞相,如果纸张可以用水性油墨来书写,丞相的著书,都用反字雕版刷上油墨来复制,那许多将领官员,都可以成为丞相传人吧。”

    诸葛亮眼前一亮,对于这个想法很感兴趣,他这一生,读过的书也大都是竹简,确实每次搬运,都是件麻烦事啊,而且他的著书很多,光是刻下来自家保存,也花费了太多精力。

    若如皇上所言,纸质书大量制作,广设学堂,则无忧北伐兴汉大业后继无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