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玄幻奇幻 » 大隋明月 » 28. 明月无声 下

28. 明月无声 下

    琥珀杯、琉璃盏、碧玉觞、金足樽、翡翠盘,食如酪、酒如泉,古琴涔涔,美人如玉。

    皇家的夜宴就像一副美仑美奂的画卷,开放在盛世中秋的月色下。

    蒸羊羔、蒸熊掌、蒸鹿尾儿、烧麻鸭、烧雏鸡、烧子鹅……

    清蒸哈什蚂、烀烂甲鱼、抓炒对虾、什锦套肠儿、熘鱼肚……

    什锦苏盘、熏鸡白肚儿、清蒸八宝猪、江米酿鸭团、罐罐儿鹌鹑、清蒸银鱼……

    炖得烂熟的牦牛肉,软嫩香糯,入口即化,没有一丝腥味,口感极佳。

    晚宴的气氛空前热闹,身着轻纱的侍女往来穿梭,频频为席间的宾客倒酒,丝竹声声不绝于耳,众宾客觥筹交错,言语欢畅,一派其乐融融的景象。

    ……

    “如此中秋佳节,没有好诗助兴,岂不是太煞风景?”杨广露出他那招牌式笑容。

    “晋王殿下近日是否又有新作?”年近花甲的越公杨素立时来了兴趣。

    “臣弟怎可拔了太子头筹,还是请太子先来。”杨广朗声笑道。

    “只因梓儿那首葡萄美酒夜光杯,本太子近日吃不香,睡不着,觉得作诗颇为无趣,梓儿可是把你皇兄害惨了!

    ……不过既然是中秋佳节,亲朋好友齐聚一堂,那本太子就勉为其难地写上一首。”

    太子转过头,对身旁的侍女吩咐道:“取纸笔来,记录!”

    待负责记录的宫人准备妥当,太子略作思考便开口吟诵起来:

    团团离海角,渐渐入云衢。

    此夜一轮满,清光何处无?

    众人鼓掌道贺,开始品评。

    雪薇大声为父王喝彩。

    “太子哥哥这诗意境优雅,同一轮月亮,照见了梓儿,也照见我们的亲人,世间如此美好,让人心生宁静!”杨梓笑着赞美道。

    “团团圆圆过中秋,甚好!本王也以团团开头,写上一首,聊助酒兴,诸位听好了!”

    杨广笑容可掬,开始吟诵,他的声音抑扬顿挫:

    团团素月净,翛翛夕景清。

    谷泉惊暗石,松风动夜声。

    披衣出荆户,蹑履步山楹。

    欣睹明党亮,喜见泰阶平。

    觜参犹可识,牛女尚分明。

    更移斗柄转,夜久天河横。

    徘徊不能寐,参差几种情。

    众人举杯祝贺,以诗佐酒,实乃人生乐事。

    这首诗有十四句,算是一种排律,可以有很多句,而且是一韵到底。

    这时代的考试,考的就是这种排律。

    大隋朝此时还没严格的定义四句为绝句,八句为律诗,以杨梓所知道的,那是唐朝人在唐诗兴盛后做出的重新分类。

    杨梓正在独自品味,忽听杨广笑嘻嘻说道:“琼花皇妹已评点过太子的诗,为何对本王的诗,却一言不发?”

    “皇妹不是正在仔细品读嘛!二皇兄的诗,清新明朗,动静相宜,更是表达了自己对于佳节的不同情感,有喜悦,有踌躇,甚至有说不出来的莫名情感。”

    “只是皇妹认为,两位皇兄的诗,美则美矣,但总觉得面对如此佳节,良辰美景,皎皎明月,诗的意境总显得有些单薄,……拘束了些,不够自由!”

    杨梓一笑倾城,看得席间众人心生恍惚。

    杨广强行压下自己的心神,笑呵呵地说道:“那皇妹觉得,又该当如何?”

    “不如由小妹,来写首词吧!”杨梓想了想,眼眸弯成浅浅的月牙,轻声笑道。

    “好!”众人大声喝彩起哄,满怀期待。

    席间气氛陡然高涨。

    什么时候本宫有这么多粉丝了?

    杨梓心中疑惑,观察着席间众人的反应,有点始料未及。

    诗的格律凝练紧凑,词则是轻灵妩媚、形式开放,杨梓觉得,词更有利于抒发情感。

    在这中秋之夜,用词来表达心情,最为合适不过。

    杨梓沉下心来,调整好自己的情绪。

    她抬起头,目光穿过幽深如墨的苍穹,不知道在那里,有没有前世的父母,正默默地看着自己。

    一轮圆月半挂空中,杨梓的声音柔美清澈,如夜空中响起的风铃。

    “明月几时有?”公主的词,以问句开头。

    席间瞬间安静,变得落针可闻。

    许多人甚至屏住了呼吸,侧耳倾听。

    众人突然觉得,自己也很想知道,梓公主后面将怎么来回答这个问题。

    杨梓嘴角微微上扬,她的情绪代入,很成功。

    “把酒问青天。”杨梓高举手中的酒杯,声音一下子高亢起来。

    片刻后,杨梓轻翻玉腕,将杯中的酒倾洒在月光里。

    负责记录的小内侍,连忙挥毫疾书。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杨梓降低了音调,声音变得低沉,仿佛是在自言自语,又像是在沟通天上的神明。

    明月几时有?

    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

    今夕是何年。

    众人开始连起来念诵,细细品味其中的意境。

    “好有想象力的词!”

    “好词啊,还有呢?”

    “不会就这么完了吧?”

    众人意犹未尽,窃窃私语,投向杨梓的目光里,充满了热情。

    “我欲乘风归去,”待吊足了众人的胃口,杨梓清泠的声音,才又在夜空中响起。

    众人连忙停止了私语,凝聚精神,生怕漏掉了一个字。

    “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杨梓降下声调,仿佛在陈述一件事实,无悲无喜。

    那些琼楼玉宇,就好像她曾经见过似的。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杨梓念完这一句,又停了下来,不动声色地观察着席间众人的反应。

    我欲乘风归去,

    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

    何似在人间。

    众人模仿着杨梓的语气,轻声吟诵,细细品味,更觉余韵无穷。

    对于杨梓这般吟诵的节奏、起伏、语速的把握,众人也觉得颇为新奇,似乎这样能让人更容易将情绪沉浸其中,领悟诗词中的意境。

    当众人以为这首词已经结束,正要喝彩品评时,杨梓清丽婉转的声音再次响起。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

    杨梓没有再吊众人的胃口,而是控制好情感、语速和节奏,一口气吟诵了很多句。

    是啊!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如此不正能说明佳节难得,相聚不易吗?

    众人心中涌起各种各样的心思,有人望着眼前的璧人,眼里全是柔情;有人在思念远方的亲人,眸间泛起泪光;甚至有人还在想着烟花柳巷里,前日认识的花魁。

    不一而论,总之就是月色如此美丽,本就应该与自己最在意的人一起分享,共诉天伦,还有那些闺房里的私密之情。

    “似乎还没有完!皇妹,不知皇兄猜得可对?”杨广那极有辨识度的声音,乐呵呵地响起,提醒了沉醉在月色里的众人。

    众人如梦初醒,目光纷纷投向梓公主。

    杨梓微微一笑,嘴角上扬,足以媚惑众生:“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没有人发出声音,他们似乎已经沉浸在杨梓营造的诗词世界里,又仿佛是在等着杨梓的下一句。

    风…轻轻吹过。

    明月无声,少女无言。

    ……

    古人有“以神相交”的说法,要好的朋友天各一方,不能见面,却能以精神相通。

    但愿人长久,突破了时间的局限;千里共婵娟,打通了空间的阻隔。让明月将彼此分离的人联系在一起。

    这两句表现了在时间、空间,以及人生这样一些重大问题上所持的态度,充分显示出精神境界的丰富与博大。

    “好词,没想到这种长短句,竟是如此清新动人、引人入胜。皇妹,你这可能算是开启了诗词世界的一个新时代!”沉默半晌后,杨广最先反应过来,击掌大赞。

    这个神经病,鉴赏力倒是挺敏锐的,杨梓心中的反感,似乎少了许多。

    李秀宁妙目生辉,俏脸上升起一抹兴奋,仿佛自己见证了传世佳作诞生一般。

    杨玉儿、雪薇的俏脸上也泛起红晕,她们有点激动,与有荣焉,现在她们就是人群里的焦点。

    三贱客!!!

    大庭院的广场上,人们纷纷往这边聚集,举杯相贺,议论的声音此起彼伏,许多人投来灼热目光,似乎要将杨梓融化。

    “此词,不日将会引爆京城!”

    “我看梓公主是天上的仙子下凡,词中的景物,她定是见过,不然怎能描绘得如此美丽,如此传神。”

    各种各样的评论,像这月色下的清风一样,在人群中迅速传播。

    太子不停地赞叹,细品着词中的意境、韵味,心中升起情思,缕缕不绝。

    “皇妹,本王现在有些嫉妒了!”杨广还是那幅笑容可掬的样子。

    ……

    “确实好词,美仑美奂,竟连本仙子都被你感动了!”那道熟悉的声音,又在杨梓的意识里响起。

    本仙子?她竟然用仙子自称,难道这个世界,真的有神仙?

    “你究竟是谁?”杨梓稳住心神,开口问道。

    “我是琼花仙子。”熟悉的声音回答道。

    “呃…琼花,嘶……,好像在称呼我自己?我就叫你大花……”杨梓深吸了一口气,想了想,笑着改口道:“不,还是叫你如花吧。”

    “果然是一路货色,回去再说吧,我会在你梦中出现。”大花似乎撇了撇嘴,不置可否。

    ……

    PS:

    补抄东坡《水调歌头》这首词,是因为后面有个关于明月几时有的爆笑音乐笑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