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玄幻奇幻 » 大隋明月 » 125. 洛河鱼贵 三

125. 洛河鱼贵 三

    杨梓一直没有忘记找寻找小辣椒这个任务,但不管是白眉孙老,还是老药头、沐红儿,都没有给她带来好消息。

    山奈、八角、丁香、茴香等调料倒是都找到了,独缺小辣椒,每次想到这个,杨梓的心里总有那么一点小小的遗憾。

    只有美州才有?看来本宫是要遗憾一辈子了,要是那个小痞子能装上一麻袋,扔进因果环里该多好啊!

    杨梓没来由地,又想起了那张略带痞气的笑脸,还有一个月,自己穿越就整整一年了,这个小痞子,究竟是何方神圣?

    来到大隋朝最初的半年时间里,杨梓坚信那个小痞子一定会出现在自己面前,被自己吊起来毒打一顿。

    到现在,她已经没有这个想法了。

    难道小痞子的出现,只是个巧合?

    他就是一个…路人甲?!!

    能者多劳,张紫烟作为一个多面手,与公主、杨玉儿等人一样,是最后一批享用烤鱼的。

    不过金枝玉叶的公主都亲自上阵,烟熏火燎地烤了两个多时辰,其他人还有什么好说的。

    ……

    “这麻辣烤鱼外焦里嫩,麻辣鲜香,吃过让人口齿留香,余味无穷。”

    两里外的一座军营里,还有一条条烤鱼出炉,冒着腾腾热气,鱼皮上附着澄净金黄的油珠。

    打着赤膊的军中伙夫们正在给周围的士兵展示着刚从公主那里学来的烤鱼技术。

    “听说了吗?公主亲自烤鱼三个时辰?”一个身着红甲的士兵吞咽着唾液,难以置信的眼神里全是羡慕。

    “是五个时辰,公主天不亮就起来了,安排分鱼、送鱼,还指点其他队伍里的伙夫们炖肉汤。”一个伙夫纠正了红甲士兵的说法。

    “你们吃到了烤鱼,该知足了。有三万人没分到鱼呢!不过那大豆炖肉汤,实在是太香了,可惜我也只是闻了闻,终身难忘!”

    伙夫一脸陶醉的表情。没吃到的,永远都是最香的。

    “你张三儿做的烤鱼,能和公主的比吗?”一个大个子捶胸顿足。

    “早知道就去找俺姐夫走个后门,调到公主的亲卫队里,现在也来不及了。”

    一众大头兵纷纷打趣,开始聊起公主身边的萌妹军团来。

    ……

    山坡下面的谷地中,一片翠绿延伸至远方,树叶随风摇曳,发出沙沙的声音。

    远处的山峦苍翠欲滴,云雾缭绕,宛如一幅仙境画卷。

    山坡上烟火袅袅,烤鱼十里飘香。杨梓觉得这是有史以来,全球最大的烤鱼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沉寂的山林,一下子活了过来,到处都有士兵们的欢声笑语。关于公主的各种美好传说,也在五万大军中不断传播、发酵。

    这是公主想要的效果。

    其实这次的烤鱼,她只吃了一点,之所以要做这顿烤鱼,主要是改善一下士兵们的生活,在军队里留下一个好印象。

    吃法新颖,刺激味蕾,没有什么能比这个更让人记忆深刻的了。

    皇宫里那些可以淡出鸟来的银耳燕窝,对于这些兵哥哥来说,除了可以作为吹嘘的本钱之外,并没有这种发自内心的吸引力。

    猪八戒的人参果,吃不出味儿来。

    再说,自己也请不起,虽然都是用父皇的钱。

    ……

    “梓公主才德无双,拥军爱民,可为天下楷模。”杨素手捧白瓷茶杯,眼神里流露出一抹笑意:“老臣在京中可是听了不少公主的传闻哦。”

    “国公用兵如神,乃是我大隋军神,这段时间才是京城民众津津乐道的焦点吧!”杨梓微笑着开启了互捧模式,她没有自谦,而是将话题转移了。

    “军神?都是白骨垒起来的。老臣征战二十七年,亲手埋葬的将士,已经多得数不过来,每每午夜梦回,独自落泪。”沉默良久,杨素有些自嘲地笑道,眼中闪过一丝落寞。

    杨梓觉得眼前的老人,心中似乎藏着许多故事。

    “逝者已矣,生者如斯!国公不必悲伤。”杨梓轻声安慰道,心有所感:

    “一将功成万骨枯。自东汉末年以来,天下战乱不休,民生艰难。国公为朝廷平危定乱,为这天下重新归于一统,立下汗马功劳,必将名垂千古。”

    “一将功成万骨枯。”在心中默诵了两遍,杨素眼现异彩。

    短暂的沉默后,老人捋了捋花白的胡须,朗声笑道:“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梓公主不也说了,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吗?将来马革裹尸,也许便是杨素的宿命。”

    时间似乎凝固了,一阵山风吹过,老人与少女都没有说话。

    ……

    “长孙大人,这些年北方情况如何?”篝火哔哔剥剥地燃烧,用了晚膳,漱过口后的杨梓坐在一旁,虚心请教。

    山风吹动了少女的发丝,轻拂着她的脸颊。

    眼前这个长孙晟,谋略出众,曾多次奉命出使突厥。

    在过去与突厥交往的二十年中,虽未指挥过大的战斗,但他提出的“远交近攻、离强合弱”,为分化瓦解突厥、保隋朝北境安宁、促进民族融合作出了重大贡献。

    说一辈子都在为削弱突厥而努力也不为过。

    除了能谋善断、韬略出众之外,长孙晟还精通骑射,武功高强,是突厥人眼中的箭神。

    “一箭双雕”的成语故事,便是出自于他出使突厥的事迹。

    大象二年(580年),突厥首领沙钵略可汗请求与北周通婚和亲,北周太上皇宇文赟封赵王宇文招之女为千金公主,下嫁突厥。

    长孙晟作为北周汝南公宇文庆的副使,护送千金公主到突厥牙帐。

    北周曾先后派数十名使者前往突厥,但沙钵略可汗大多看不上眼,轻视,不予礼遇。

    唯独对长孙晟特别喜爱,经常与他一起游猎,以至于长孙晟滞留突厥达一年之久。

    沙钵略可汗之弟处罗侯(号突利设)甚得众心,结果遭到沙钵略可汗的忌恨。

    处罗侯便密派心腹,暗中与长孙晟结盟。

    长孙晟利用游猎之机,考察突厥山川形势、部众强弱。

    回到北周后,长孙晟把突厥人的情况告诉时已就任北周丞相的杨坚,杨坚听后大喜,升任他为奉车都尉。

    开皇元年(581年),杨坚受禅登基,建立隋朝,是为隋文帝。

    突厥沙钵略借口为千金公主的北周宗室复仇,与前北齐营州刺史高宝宁联合攻陷临榆关,并与各草原部落相约,准备大举南侵隋朝。

    长孙晟对突厥人的形势了如指掌。

    他知道沙钵略、达头、阿波、突利等叔侄兄弟各统强兵,对外都称可汗,分地而居,互相猜忌,外示和好,难以用武力征服,但很容易离间。

    于是长孙晟上表隋文帝,详细分析突厥人内部的情况,指出沙钵略虽为大可汗,但兵力不如达头可汗,将来必有内战。

    而阿波、突利又与沙钵略貌合神离,针对这些情况,长孙晟提出了“远交近攻、离强合弱”之策。

    联络西边的达头和阿波以及东边的突利,孤立沙钵略,如此突厥必然发生内乱,大隋再行讨伐,就可一举消灭他们。

    隋文帝览表后大喜,召见长孙晟。

    任命其为车骑将军,东出黄龙道,携带大量钱财,赐予奚、霫、契丹等部族,最后到达突利可汗的住处,说服他们内附隋朝。

    为此长孙晟不停奔走于北方胡族的部落之间,进行游说,行离间之计,终于在开皇三年(583年),成功地将突厥人分裂为东、西两大势力。

    长孙晟知道公主在问什么。

    “东突厥都蓝可汗死后,西突厥达头可汗自立为步迦可汗,成为突厥诸部实力最强的一支。”说到自己最熟悉的领域,长孙晟谈兴甚浓。

    “剩下的是都蓝余部,还有迁入我大隋境内才得以存身的启民可汗。

    突厥人信奉强者为尊,步迦可汗眼下对东边的突厥人掌控力不强,都蓝旧部各怀异心。

    他想重新统一突厥诸部,我们必须阻止这一企图,扶持启民,招降都蓝余部,我大隋方能置身事外,坐看二者相争。”

    “非我族类,其心必异!那个突利……,启民可汗是什么人?大隋如此帮他,不担心他日后强大起来,对我中原不利吗?”杨梓目光灼灼。

    “公主好见识!”长孙晟夸赞一声,继续说道:“眼下启民可汗势弱,全靠大隋扶持,才能有一块立足之地,暂时还生不出异心来。

    只是染干此人,懂得隐忍,通晓中原文化,一旦强大起来,统一了突厥诸部,对我大隋来说,将是一个极大的威胁。

    即使他本人一直臣服于我大隋,他的子孙也会生出异心。”

    “所以说,北方诸部能否归服王化,只取决于中原的实力。”杨梓嘴角微微勾起一丝笑意。

    “公主说得没错!”长孙晟笑道:“只要我大隋万世永昌,让突厥人不断内耗,北境方能无忧。”

    夜里的空气有点凉,杨梓转过身,朝着篝火伸出双手。

    搞事情!不停地搞事情。

    这还真是千古不移的方法和至理啊。

    杨梓知道长孙晟说的是对的,因为自己前世的历史已经证明,从眼下这个时间点算起,一千四百年的时间,都可以证明他的观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