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陪你一起归园田居 » 35,田园生活,让我停止了精神内耗

35,田园生活,让我停止了精神内耗

    35,田园生活,让我停止了精神内耗

    前段时间,《二舅治好了我的精神内耗》视屏在社媒刷屏了。

    所有人都被这个悲情且温暖的故事所感动,博主镜头下的二舅,经历人生的磨难,却依然能在生活中活出属于自己的精彩。有人说,二舅活出了一种境界,在磨难中自渡。

    什么是精神内耗?一个人在职场上,面对残酷的竞争和压力,阿谀我战,人心难测,被人误解,被人诋毁,被人侮辱,被人陷害……受到挫折和磨难,厌倦了目前的工作和生活。经常感觉疲累,尤其是心累,对工作和生活没有了热情,对什么事情都不感起兴趣,处在纠结、焦虑、叹气……整个人越来越无力感,这就是精神内耗的状态。

    在某个阶段,受过某种挫折,伤害和打击,每个人都会陷入这种内耗。

    精神内耗绝大多数人都有,或早或晚,或重或轻,或承认或者无视他,关键是如何走出精神内耗的状态。

    《二舅治好了我的精神内耗》,说的方法是徒步。

    有的人处于自责之中,人生,若一切能够回到原点,当初又怎会重复犯下低级的错误;人生,若一切能够回到原点,才会渐渐懂得与人相处之道,再也不与烂人打交道;

    于是常常遐想,假如上天再给我们一次重生的机会,我们一定会重新审视自己,重新填写生命的履历,重新书写人生的历史。

    可惜一切的一切都已回不去,有些错误犯了就难以挽回,那就得承担自己酿下的苦水,因为谁都不可以让时光倒流,谁都无法回到从前,让自己重新选择、重新上路出发。

    有人说:“强者自愈,弱者自伤。”人生于世,总会经历各种不如意之事,真正厉害的人,却能够从中汲取成长的养料,让自己变得更加强大;而弱者却会沉沦其中,自怨自艾。

    加缪说过:真正的救赎,并不是厮杀后的胜利,而是能在苦难之中找到生的力量和心的安宁。苏轼正是这样了不起的人物,他一生起伏动荡,经历了文字狱,差点失了性命,后被贬黄州。虽生活困苦,却豁达而乐观,淡然处之,依然洒脱,交友、读书、写诗写词,自力盖房、开垦东坡种植自食,活出了一幅安然自足的田园生活。“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时时香。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人生境遇,无可奈何,唯有自我开脱,活出一番超然的境界,超越尘网,无拘无束,诗意悠长。

    苏轼真正强大的人,他身上却自带强大的气场,但远山长,云山乱,晓山青。是非恩怨,千古功名,到头来都是一场梦。但他却留下了千古美名。

    我也赞同这样的处理方式:英国诗人兰德在《生与死》中说:“我和谁都不争,和谁争我都不屑,我爱大自然,其次就是艺术,我双手烤着生命之火取暖,火萎了,我也准备走了。”

    孔子说:“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

    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

    人最容易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所以,真正明智的人,会选择远离消极的圈子,接近积极的人。

    对,人生下半场,我归园田居,远离尘世,与世无争,安然恬淡,和谁争都不屑。世事如尘烟缠身,被俗世束缚的是贪,嗔,痴,恨,远离浮躁,觅得心灵的悟性,在心里修篱种菊,修一颗清静心,慈悲心,不以物喜,不以物悲,万般自在。

    所谓“低质量的社交,不如高质量的独处。”与其和一些不务正业的人在一起,消耗自己,不如选择高质量的独处,提升自己。

    跟上进的人在一起,你会充满斗志;跟乐观的人在一起,你会充满希望;跟善良的人在一起,会充满善意。

    在田园,不再揣测每个人带着面具后的真实心态,也不用再看小人的恶心嘴脸,也不用提防“狗”咬你。去山林间看草木成长,观树木葱茏,赏一花盛开,听一叶飘落。

    在自然中悟出一个道理,大树默默向上生长,阳光滋润,雨露灌溉,但不与身旁的小草争夺雨露阳光,才有了抵御风暴的能力;大海张开宽广怀抱,默默积蓄,滴水成河,但从不排斥涓涓细流的汇入,才有了与苍穹交相辉映的浩瀚。

    在田园,更能悟“境由心转”的禅思哲理,自然中有一个奇特的植物马尾松,枝干光滑树皮是红褐色的,当伐木工砍去马尾松的枝条时,马尾松的伤口会迅速分泌出一种含油的汁液,用自身松脂来包裹修复伤口并自愈力。田园里有许多植物都有这种功能,草割去一茬长一茬,树砍掉一枝再生一条,它们没有向大自然索取什么,也没有抱怨别人对它的伤害,只是默默的成长。这一点值得我们人类学习,这世上,没有不受伤害的人,不要逢人便诉苦,展示自己的伤疤,只有放下执念,与“过去”和解,方能自愈。

    听过一句话:人善人欺天不欺,人恶人怕天不怕。

    其实想一想,诋毁你的人,侮辱你的人,诽谤你的人,害你的人,也是有损失的,他们亏了心,污了自己的人品。一个人如果失去了人品,便会失去众人的信任,失去了众人的信任,又如何立足于社会呢?

    更主要的是下辈子连人都做不成,可能成了蜘蛛蛇蝎……

    知礼明德,宽厚爱人,修一颗慈悲之心,用慈悲的心从容优雅的渡岁月安好。

    记得《寒山拾得问对录》中两位大师的对话:

    寒山问曰:“世间有人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恶我、骗我,该如何处之乎?拾得答曰:“只需忍他、让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待几年,你且看他。

    老子在《道德经》里说:善言不美,美言不善;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真正的智者无需争辩,时间自会呈现出其被掩藏的一面。

    不要让自己活成讨厌的人的样子,不要让周围的纷乱搅扰了心性,世上美好的事物太多,不为闲人闲事浪费时间。

    对付烂人最好的办法,就是一笑置之。

    曾看过这样一个故事。

    小学徒外出取货的路上,被一只狗给咬了。

    处理好伤口后,他找来一根竹竿想要去打狗。

    师傅见状,便问小学徒:“你的伤口还疼吗?”

    小学徒说不疼了。

    师傅又说:“既然不疼了,为何又要打它?”

    “因为它咬了我,我要给它点颜色瞧瞧!”

    师傅说:“你知道老虎为什么从来不和狗打架吗?”

    小学徒愣住了,呆呆地望着师傅。

    师傅笑着说:“因为不是谁都配做老虎的对手,老虎都不和狗较劲,这是原则,更何况你是人,跟一只狗计较个啥啊?”

    与其跟一只狗争输赢,不如让它先走一步。

    因为打败一只狗并不光荣,但被狗咬到一口却很倒霉。

    人之初性本善,一切罪孽欲始端。生命的大河中,我们希望遇到善良质朴的灵魂。人这一生,真正能够为自己负责的,只有自己。

    人生过半,所有的冲动愤怒自己看来都是可笑,不是真被磨掉了脾气,懦弱无能,而是明白了,在这个世界上真的有因果,活着如果不行善还是多积德吧。

    要做一个善良的人,修一颗慈悲的心,敬畏生命,对万物都满怀爱意,抖落岁月的尘埃,以一颗无尘的心,一颗感恩的心对待生活中的所有。

    心态高配,才能够直面人生的风雨;

    人品高配,才能够厚德载物,行稳致远;

    圈子高配,才能让自己摆脱羁绊,走得更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