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陪你一起归园田居 » 34,在田园从容度日,且与山水共清欢!

34,在田园从容度日,且与山水共清欢!

    34,在田园从容度日,且与山水共清欢!

    我在乡村田园己过了三年了,大多时候是我一个人。

    天地亘古,时光悠悠,四季轮回,我在田园从容度日,只有月份的记忆,天亮天黑的起居,没有了几月几号和星期几的时间界限。很长的时间里,我和家人保持电话联系,没有亲戚,没有朋友,没有同事,我也不关心外界的变化,不看新闻,不问世事,不操闲心,只与山水共清欢。

    偶尔来个朋友,知道我的独居和清欢,甚是不可思议。

    有人嘲笑我消极,放着城里好好的日子不过,跑到乡村来当苦行僧。

    更多的人是不理解我,城里高楼大厦,住高门大院,高朋满座,喝酒唱歌打牌,人多热闹,这这太过寂寞,太过清贫,甚至有人说我是自暴自弃。

    总之,支持我的人少,劝我回城的人多,这正应了“或隐山林,或居廛市,劝人回首头头是”的说法。

    世人有千般样貌,生活有万般形态。张爱玲说:“在这个光怪陆离的人间,没有谁可以将日子过得行云流水。”我赞称这段话,他们说什么,我心不动。

    生活,随意而为,无需多言,无需多虑,无需攀比,无需刻意的精致,坚持做自己应该做的。

    人生就是一场选择,每一个选择都需要智慧与勇敢,凝神静气,用一份深情留住美好,摈弃繁杂,虽然世事终作尘,被时间一一拂去,但是,曾经拥有,也是美好。

    法国作家雨果说:“生活,就是理解。生活,就是面对现实微笑,就是越过障碍注视将来。生活,就是知道自己的价值,自己所能做到的与自己所应该做到的。”我深以为然,我有我的生活,有我自己的理由,鞋子大与小,只有穿的人自己知道合不合脚。我己适应了乡村田园生活,在工作承受了风风雨雨后,让心态历经了成长的跌跌荡荡,归园田居,变得从容且淡定,心怀从容,融入自然,这里古朴宁静,没有外界的纷扰;这里村民淳朴厚道,没有职场的尔虑我诈,算计,挖坑,陷害;这里生活简单,土房低屋,粗茶淡饭,但是没有进门看人脸色,看人下菜,更没有“鸿门宴”;这里闲云野鹤,漫步山村,拟或走进一户农家院落,那份清静、纯真让人顿感轻松自然,没有竞争和压力……

    民居在岭上,竹编泥墙隔断了红尘六十里。我自嘲住茅屋低户,食粗茶淡饭,但我孤独而不寂寞,简单的圈子,纯粹的生活。这里没有城里的高楼大厦,喧嚣热闹,灯红酒绿,歌舞升平,但是这里远处是山,近处是林,院里是花,待草长莺飞时,我们路过的时光里,除了斑斓五彩,一定还有岁月的暗香,浮动心情,一个人坐在窗下,风铃轻响,耳畔都有了鸟语,更有清音缭绕,心境要多么好,就有多么好。

    逃离城市,归园田居,用柴火烧饭,吃很普通的家常菜、花卷和馒头,吃着自己种的各种蔬菜菜,饭菜的味道要比城市里的大鱼大肉要香的很多。

    一个人在院子里,放下凡尘的一切,煮一壶茶,端一盘瓜子,沉醉于“慢生活”的时光里,看天高云淡,望云卷云舒,观流动的雾,感风吹叶动,在种树养花植草的闲情岁月里,许一段花香满院,沐一园轻风细雨,裁云为衣,邀云入梦,以云为花,与云做伴。随遇,随喜,随安。乡居小院的惬意是诗意的生活方式,这是我向往的慢生活。

    身无繁杂俗务,心动行至,不问东西,不管路长颠簸,自自由由,洒洒落落,余生,选一个小院,甚至一个角落,足可栖游物外,擦拭落在桌上的光阴,烹煮藏于柜中的老茶,让自己不要活得患得患失,与其担心着失去,不如少一些欲望和惊惧,真实地活在当下,或坦然从容,抑或寂静欢喜。惟求片刻闲适,人的性灵才得以沉淀并加以涵养。

    余生,享受独来独往的清欢,看淡合群与否的自在。

    季羡林曾说:“在人生的道路上,每个人都是孤独的旅客。”

    现代社会,人人都有无力的孤独感,每个人都在独自承受着生活的重量,无人体会,无法倾诉。网络上流传着一段关于“空巢青年”的自嘲:“一人独居,两眼惺忪,三餐外卖,四季网购,五谷不分。”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中国统计年鉴——2020》显示,中国未婚人口约为2.5亿,其中约有7700万人是独居状态,而20—39岁的独居青壮年人数接近2000万。

    前段时间,一位女孩在出租车里痛哭的视频在网上引起热议。

    视频中,女孩哭着说:“今天我过生日,就联通和银行给我发了个信息,祝我生日快乐。”

    著名作家王小波说:人到中年,发现自己除了家人,其余的一无所有。事实也真是如此,人到中年,单位是你的吗?No,单位只是你工作挣钱的地方,退休了就跟单位没有半毛钱关系;你挣的钱是你的吗?某一天一命呜呼,No,朋友是你的吗?No,朋友就是利益交换关系,利在情在,利散人离……只有自己的家人,亲人,打断骨头连着筋,始终关爱你,掂记你,牵挂你。

    既然这样,你还留恋过去的地位,权利,金钱,朋友,靠得住吗?

    与其被抛弃,被遗忘,被伤害……还不如独处。

    德国哲学家曾经说过:“只有当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他才可以完全成为自己。谁要是不热爱独处,那他就是不热爱自由,因为只有当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他才是自由的。”

    退休后,独处,看淡关系,看开合群,一个人的生活,在一粥一饭里升华生活的诗意,在一书一茶的清欢里享受生命的纯真;在一花一叶里收获快乐,在一草一木间收获安宁,是为了遇见另一个真正的自己;学会了独处,享受了宁静,清欢时光可以活得轻松自在美妙,也是一份美好和优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