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陪你一起归园田居 » 42,喜欢黄昏中的那片晚霞

42,喜欢黄昏中的那片晚霞

    42,喜欢黄昏中的那片晚霞

    年轻时看朝霞,年老时看晚霞;

    得意时看朝霞,失意时看晚霞;

    热闹时看朝霞,孤独时看晚霞。

    1957年11月17日,***在莫斯科会见我国留学生和实习生时的谈话中说: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期,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

    以太阳喻年龄,在中国具有悠久的历史。

    “八、九点钟的太阳”,那是蒸蒸日上的景象。用“八、九点钟的太阳”来形容青年人是再合适不过了。

    同样,以黄昏和夕阳来形容老年人,也是很形象和恰当的。

    西晋初,李密为拒绝征召出仕,上《陈情表》,文辞委婉恳切,特别是文中关于祖母刘氏“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

    唐朝的著名诗人李商隐的《乐游原》中的“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也是以“夕阳”喻老年人的。

    我年轻的时候喜欢看夕阳,后来年龄大了,快退休时,归园田居,喜欢黄昏中的那片晚霞。

    乡村的黄昏来临,别有意韵,本来就安静的村庄显得格外的寂静,我居住的秀岭东坡上空无一人,除了院前那片树林里的鸟叫声外,我院子里再没有什么动静了。此时的黄昏,我一个人孤坐庭荫村下,或斜躺在草棚凉亭下的躺椅上,独自看日落,暮年看黄昏,凉气上心头。

    傍晚,窗外,夕阳染红了整片天空,不是浓烈的红,也非清新的粉,是那种接近橘色的红。

    黄昏的太阳犹如暮年的身体失去了日中强烈的光辉,投下橘色的夕阳红,暗淡光影交错,原野失去了白日的生机,田园暗淡无兄,我的庭院显得更为落寞。

    这几年,我经历了不少事,与年轻时的意气风发和中年的中流砥柱相比,少了一份淡然,多了一份忧郁。我倚在窗框,思绪,在不经意间飘远,回忆过去的往事,定格在那个傍晚,小人闹,风云起,很落准,现在,夕阳落,晚浸逝,便又徒增了几分凄迷,几分感伤,模糊了双眼。

    再抬头看时,歇在山峁上的太阳看起来有点疲惫,夕阳脱去了橘黄色的外套,颜色略带血红,在落下山的那一刻,又披上了红色的金甲,在彤红的云霞的烘衬下,残红席卷了天际一抹,在最后的一刻展显了最美丽的色彩,这时的太阳光和晨曦一样,在升和落,在生和灭是都是在一个状态。

    夕阳和晚霞交织,映照着秀岭,岭坡大树下掩着几处村舍,顶上冒出了炊烟,在微风吹拂下,像个身姿妖娆的美女在天空的舞台上摇摆,在晚霞的映照下,也有了淡淡的的色彩,好像是淡红色的轻纱,也向着西边的晚霞融入,去凑热闹,它即将要离去,流露出恋恋不舍的样子,离不开人间烟火气,又多了几分儿女情长,悠长的意味,那人间烟火没入天边晚露,又像是中国的写意画,炊烟潇洒,晚霞是大泼墨,用笔肆意,多了浮夸的韵色,仿佛晚覆驻留人间,似有席卷重生之意,让人无限遐想。

    那个快要坠落的夕阳,大半个身子不见了,还剩下一顶帽子,晚霞给身边的云镶嵌上了深红和橘黄以及紫色的边,似蒙上了一层薄纱,不真切不清晰,又好像套上了最美丽最沉重的睡袍,即将入睡。

    天空被山峦遮挡,几束暗光被裁剪成不规则的流明,夜色拢紧原野,萤火虫为岭谷掌灯,倦鸟投林,夜归于寂静。

    真可谓是: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感叹:生命太短,没时间伤春悲秋。你若笑过,便会懂得,世间风雨琳琅,山水终会相逢。

    我常常一个人在黄昏里静静地站一会,或者坐一会,体味黄昏的静谧,眺望天那边一抹红红的晚霞,思绪往返于人与自然,年轻与朝霞,年老与晚霞的对比和思考,生命的流程散散与漫漫,曾经怎样的浪漫过,灿烂过甚至辉煌过,蓦然回首,人生如日,是远方的流连,仿佛晨曦还流云驻留指尖,发呆半晌,淡淡的回忆倏忽化成绯红的幻影,梦碎了,理想的泡灭了,尔今年龄大了,处在落寞和孤寂,如何面对夕阳的才烂?冷静地把自己的心事掏出来梳理,在这夕阳美丽的时刻,吟唱明·杨慎作《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长江东逝,不会再回头。世事易变,何必多执着。

    历经千帆才明白,内心宁静才能处世不惊,想法简单才可逍遥自在,愿我们始终追求美好,给自己一份安静与淡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