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陪你一起归园田居 » 43,人生如月 月映人生((上)

43,人生如月 月映人生((上)

    43,人生如月月映人生

    夜半无眠,推开窗户,望着月亮摇曳在银杏树梢头。清辉宇宙,夜空透明温润,月光如银泻地,随着微风拂过,轻柔、静谧,树影绰约,传来一阵细碎的树叶哗啦声,衬托出夜的朦胧美好,充盈了心灵纯净,置身月辉之中,感慨月亮不与太阳争辉的谦虚。看风轻云淡,数繁星万点,造化众星捧月的万千气象,思月阴晴圆缺,折射人间悲欢离合。蓦然回首,人生如月、月映人生。

    印度哲人奥修在讲佛禅之时,有一个菩提证悟的故事。日本有一位名媛,为静心修佛,自毁容貌,出家修行,多年不悟。一个云淡风轻的月圆之夜,她打一桶水,倒映的一轮圆月,影影绰绰、晃晃悠悠,涟波清荡,;突然,木桶破散,水溢无月,顷刻之间,了然开悟,修成正果。

    镜花水月,顾怜自盼,亦真亦幻心随月动。唐人李翱通过“云在晴天水在瓶”悟道,我望着虚空,融入了月色,看着圆月渐渐升起,一会没入云层,一会窜出云海,想到嫦娥的清冷,玉兔捣药的辛苦,却更加混沌,悟不透、思不清、理还乱,却有一番凡夫之思在心头,聊以自慰。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传唱千古的名句,蕴含着人生的真理,中国人讲究圆满,一生都在追求十全十美,然而,万物众生,时时刻刻变化,天天风雨变幻,夜夜月有明暗,正如草,绿了黄,黄了枯;花,小荷才露尖尖角,正是一年春好处,花开正艳,败絮已始;潮,涨了退,退了又涌,一波更比一波高;雨,下了停,停了又下,万物方能润泽;月,圆了缺,缺了圆,周而复始,世界万物,莫不如此。

    人世间的缘起缘落,生存与死灭,功名与失败,事业境遇,家庭和睦与矛盾,平安与祸灾,爱恨情仇,生离死别,与大自然的荣枯息息相通。

    走遍山河大地,寻觅苍茫陌路,看尽缭绕万物,无不各安其性,淡然而过。世间万物,乃至人生何曾真正“圆”过?

    从哲学和佛道角度讲,残缺就是圆满,正如天上的月亮总是由半弦到圆满地周而复始着。人生也是如此,虽不像自然界这样规律,但折射出的道理暗喻着人生的轨迹,使人们明心觉性地认识到阴晴圆缺伴随着人的一生。人生的“不圆”是绝对的,“圆”则是相对的,就像月亮有阴伏、晴出、团圆、缺损一样,人生如意事少,不如意事常有八九,十五的月亮十六“圆”,人生处于无常之中。

    中秋月,很圆,也很亮,只是太短暂了,恰似人生的辉煌成功之时,一片光芒照射,耀眼一时,正如古人说“状元及第,骑马游街,洞房花烛”的大喜连庆,高考顺意,爱情甜蜜,还寻得一份好工作,谋官而升迁,经商发大财,凡事心想事成,吉祥如意,花好月圆,给平淡的人生增添了光亮,心似明月,人似月光,事事吉祥如意,辉映众生,无不得意。

    人生旅途,怎能没有风雨,没有阴缺。月圆之后即为缺,王国维词中有这么一句“君看今年树上花,不是去年枝上朵”“花开自有花落时”,世事多无常,沉浮一念间,要学会佛祖“拈花一笑”的境界,笑看花开,静待花落,但人多为“花好月圆”的短暂佳境之象迷惑,不知生命就是一场鸿雁的远行,秋风乍起之日便是飞走之时,春潮消退之际便是归来之期,事物自有消长、进退、生灭、苦甜之理,四季流转,日月变幻,那些经历了千万年的山川河海,同样抵不过时光的流转,何况百年之人,白驹过隙,所有的工作、事业、家庭都是自己的选择,每一个失意都是无奈的抉择和轮回,没有必要和理由去抱怨,不得在得意时露出得意忘形之态,坦然处事,风轻云淡,处顺境作迷境所思,有一颗平常心,不要丢失真实的自我。考上状元者不要想将来一定前途光明,洞房花烛爱情甜蜜的也不一定天老地荒,多少海枯石烂的山盟海誓,在时光里销蚀黯淡;当官为势者不因权势遮天而八面威风,经商富贵者不必因腰缠万贯而妄自尊大。一个人唯有将锋芒遮掩,才会淡然处事,立身修养,待人接物,便不会有骄傲之风,霸道之态,便懂得平静地对待人生的聚散离合,淡然地戴上光环,冷静地接受福禄,坦然面对岁月赠予的苦难与沧桑。

    秋来,地落黄叶,月落或月残暗淡之时,恰似斜阳照青山,也是人生厄运当头或失意败落之时,远处,原本得意光明的人生随着青春时光流走。近处,寒冬来了,人生变得黯淡下来,月牙一现,不及乌云笼罩,身处迷境之中,心灰意冷,问天何时晴,连天阴雨,问海何时枯,海平面在上升,问天何时老,人间正道是沧桑,问情何时绝,没有孟婆汤喝难以忘,问雷峰塔何时倒,千年屹立巍然不动,一杯浊酒,借酒浇愁愁更愁,悲观厌世,甘愿沉沦,自暴自弃。醒时,孤独悲伤的牢骚满腹,唯有被酒灌醉的情绝。人失意时,月光是一片空白,月残缺之时,映像加深着人的愁绪。佛曰:“诸行无常,一切皆苦。诸法无我,寂天为乐。”其实月有阴晴圆缺,月亏自有月圆时,人处缭绕的俗世红尘中,处逆境时为顺境所思,识得人生易变之理,即可不要一意孤行让时光迷转,穿越,即可于迷境中不失态,在失意的日子里,卸下包袱,甩掉重担,流年依然无恙,从浮世沉沦中从容走出,岁月寂静如初,顺应自然,行云流水,从醉中醒来,从痴中觉悟。让原本跌宕起伏,忐忑不平的生命路程,在心中舒展,在浮躁中出世,从寂寞里解脱,安然活在当下。各按其因缘天性,不哀其志,不丧其心,不堕沉沦。转身的刹那,记住过去的辉煌,直面现实,展望美好的未来。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残缺是绝对的,圆满是相对的。人生的一切都充满缺憾,面临无常、无奈。星云法师与雅纯的一段对话充分诠释了这一点。雅纯在佛光丛林学院念书,对训导老师的说教不满,数落老师的不是,星云法师说:“你个性黑白分明,嫉恶如仇,但这个世界是一半一半的世界,天一半,地一半;男一半,女一半;善一半,恶一半;清净一半,浊秽一半。很可惜,你拥有的是不全的世界。为什么对别人总是要求圆满无暇而呵责希求呢?”雅纯听了之后不解问到:“您为何说我拥有的是不全的世界呢。”因为你要求完美,只能接受完美的一半,不能接受残缺的一半,所以你拥有的是不全的世界,毫无圆满可言。雅纯顿悟了一些禅理,低头谦虚问道:“那我该怎么办才好呢?”星云法师含笑禅示:“学习包容不完美的世界,你就会拥有一个完整的世界了。”

    仔细推敲,认真琢磨,星云大师的话充满禅理,我们所处的世界、万物、镜像,义理无不如此,从自然角度讲,天地相应,黑白分明,日月相辉,四季分明,寒来暑往,秋收冬藏,云腾致雨,露结为霜,海咸河淡,土木水火金相生相克,祸因恶积,福缘善庆。从人的角度讲,男女各半,阴阳相生,生与死,老与少,喜忧参半,真与假,善与恶,美与丑,祸福相依,物质与精神,性静情逸,孝当竭力,忠则尽命,心动神疲,守真志满,逐物意秽;从动物角度讲,人有识,却没有狗的嗅觉,鹰的眼觉,蛇的触觉;从禅理讲,顺境一半,迷境一半,名一半,失一半,财富聚一半,散一半,事业成一半,失败一半,从性与命的关系上分析,初级的快乐是肉体的快乐,那是饱、暖、淫、欲;中级的快乐是精神的快乐,那是诗词歌赋,琴棋书画,游走天下;高级的快乐是灵魂的快乐,那是付出、奉献,让他人因为你的存在而快乐。

    自然万物,人生之事,正如北宋宰相吕蒙《破窑赋》列举了历史上诸多名人的起伏命运,正所谓“天不得时,日月无光;地不得时,草木不生;水不得时,风浪不平;人不得时,利运不通。”“嗟呼!人生在世,富贵不可尽用,贫贱不可自欺,听由天地循环,周而复始焉。”这就要求我们对人生的无常及抉择要变换个角度去认识、思考和行动。

    世上不如意事十之八九,凡事多往好处想,别让精神破产,有些人善于变痛苦为动力,变烦恼为快乐,关键在于调整自己的心态,想办法总比困难多,美国石油大王洛克菲勒给儿子写过一封信,传扬至今,概括为《别让精神破产》,因约翰生意损失一百万美元而情绪低落,洛克菲勒在信中有几段名言非常好:其一“一次失败并不能说明什么,失败更不会在你的脑门上贴上无能者的标签;其二,乐观起来,任何人的一生都不可能自始至终地保持顺利;相反,却要时刻与失败比邻而居。也许,正因为这个世界上有太多太多无奈和失败,追求卓越才变得魅力十足;其三,我把失败当成一杯烈酒,咽下去是苦涩,吐出来却是精神;其四,失败是迈向更高成功的开始,一个聪明的“失败者”,知道向失败学习,从失败的经验中汲取成功的因素,乐观的人在苦难中看到机会,悲观的人在机会中只会看到苦难。精神的力量永远如此巨大,如果你宣布精神破产,你就会输掉一切。美国好莱坞影星利奥罗斯顿有句遗言:你的身体很庞大,但你的生命需要的仅仅是一颗心。多余脂肪只会压迫人的心脏,多余的金钱只会拖累人的心灵,多余的念想、多余的追逐只会增加生命的负担。所以,人要敢于割舍生命中的多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