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陪你一起归园田居 » 43,人生如月 月映人生(下)

43,人生如月 月映人生(下)

    在利益面前,善者见好就收,恶者贪得无厌;在危机面前,善者深明大义,恶者自私自利;在强势面前,善者独立自主,恶者奴颜媚骨;在承诺面前,善者守诺如金,恶者背信弃义;在成功者面前,善者敬而学之,恶者嫉而厌之;在老弱面前,善者恻隐同情,恶者冷酷无情;在挫折面前,善者自我拯救,恶者怨天尤人;在恩惠面前,善者以德报怨,恶者忘恩负义;在为人面前,善者心胸豁达,恶者心胸狭隘;在交际面前,善者真诚牵手,恶者口蜜腹剑;在事业面前,善者脚踏实地,恶者投机取巧;在成就面前,善者谦虚继进,恶者自命不凡;在学问面前,善者尊师重道,恶者亵师昧理……这其中的善与恶,辨出了一个人的高下,决定了一个人未来的走向。

    《道德经》曰“古之善为上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夫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豫焉若冬涉川,犹兮若畏四邻,俨兮其若客,涣兮若冰之将释,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混兮其若浊:孰能浊以静之?”豫兽在冬日水浅的时候渡河,欲进又退,心中疑惑不定;犹在山中行走的时候,常常回头四顾,只怕四面有凶恶的野兽来欺侮他。所以老子教人研究真理的方法,要用纯客观的态度,时时虚心怀疑,不可用主观的态度,一味自信,一往直前,绝不回头;因自信力太强,往往见不到真理。做学问研究真理,第一不可自夸,要虚心谦让好似见了宾客一般,所以说俨兮其若客。待到一步一步研究进去,愈研究愈明白。好似那冰块快要融化的时候一般,所以说涣兮若冰之将释。但天地间的真理无穷,学问无穷,即便是得到了一点知识,也须容纳在肚子里,不可夸张轻浮;做人要厚重谦退,度量放大,各方面的情状事理,都要容纳在胸中,

    生活总是起伏跌宕,不要抱怨什么,以出世的心态做人,以入世的心态做事。“有缘即住无缘去,一任清风送白云。”这才是随缘人生的最高境界。

    苏轼就是这样的精神不倒者,一生起起落落,六十多岁还被贬到海南,但每到一处吃喝不误乐观作词,正常睡眠,留下千古传唱,在杭州,有苏堤,在黄州,有东坡饼,在汴州,吃河豚,有“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在惠州,“报道先生春睡美,道人轻打五更钟”。遭遇坎坷,经历不平,都要顺其自然。“一蓑烟雨任平生”,才是宽心之路。

    历史长河,浮世清欢,时间的渡口,我们皆是过客。人的一生也许不如一次鸿雁的旅行长远,雁过留声,人过留名,但光阴似箭,白驹过隙,任何人的名字都会被光阴擦去而消失,不让自己惊扰世界,也不让世界惊扰自己。

    岁月无情,红尘陌路,世道无情,我们要学会释然,回收,留不住岁月;凝眸,光阴弹指而过,得失成败都是过眼云烟,牵不住时光,我们要学会释然,人生本来苦短,不必人人成功,事事旺盛,但求问心无愧就好。

    世界很大,林子很小,但什么鸟都有,当受到对手伤害,权当是佛教因果,是你无始劫的冤亲,债主坦然面对,会让你更坚强。当朋友背叛你出卖你,当你难以承受失恋带给你的锥心之痛,不要仰望别人的欢乐,咀嚼自己的痛苦,舔舐自己的伤口,郁积自己的灰暗,你该意识到何为君子,何为小人,更懂得处世待人之道,失恋意味着你被爱过一次,姻缘相报,有着真挚的爱情体验和未来的期盼。

    花开一春,人活一世,笑看花开,静待花落,抱怨无用,只会增加烦恼,只能向别人显示你的无能,心常怨,嗔、恨则暗无天日,似黛玉葬花,艾艾怨怨,忧郁而去。经历的陷阱,你若有勇气爬起来,还会觉悟到这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公平,完美的真善,通坦的大道;你经历着病痛的折磨,当悟人之生老病死,悟道悟禅,如何脱苦海,修行超脱;当你在镜前注意到皱纹,几缕脱发,已不再年轻时,应想到有些朋友已英年早逝,应活在当下,不愧余生。

    时光若水,无言大美,日子如莲,平凡即致雅,状元及第,洞房花烛,万绿丛中一点红,中国几千年有多少个?生活的真谛在于适应自我,适应环境,刻意的追求卓越,拼命地追赶成功,就会陷入庸人自扰式的苦海,艰难跋涉,殚精竭虑,鞠躬尽瘁,甚至英年早逝,没有鲜花和掌声,克制欲望,摈弃纷扰,少些包袱,卸下行囊,轻松自在,不是悲观,不是逃避,消除我执,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简约的人清和,人生删繁留简,任世事摇曳,红尘喧嚣,闹市车水马龙,戏台精彩纷呈,我自春风过耳,秋日看月,夏日乘凉,冬至踏雪,在浅淡的生活中,过着自我的生活。无意苦争春,不与流光争输赢,也是高人。

    草木长青,年月深长,季节往返,万物都有变化,见好就收,人生的世界是相对的,生活总是起伏跌宕,到处充满缺憾,面临无常无奈的选择,真善美、假恶丑,祸福相倚,如周易八卦,成功之时的高峰即是失败的开始,圆满的日子即是残缺的起始,落花之后,春天的新芽就要抽出,蜡烛燃尽之时,黎明的天光会喷薄而出,春蚕吐丝的过后是一只美丽的蝴蝶等等。在这种交替之中,尽显人生的挫折,日子的苦难,情感的痛苦。人生的悲喜剧交替,你能走出悲剧,最终往往是喜剧;你若沉湎喜剧,结果往往是悲剧,而悲剧又最震撼人心,记忆深刻,长久流传,苦笑交错,一天都会出现多次,快乐痛苦时刻交替,哭的时候,学会遗忘,笑的时刻,不可纵意。人在得意时,门前车水马龙,不要为此沾沾自喜,人在低处时门前冷清不要妄自浅薄糟践自己,调整心态,见好就收,在掌声和鲜花中想到谢幕,给自己留有余地,在讥笑和愤怒中明鉴自身,在事情离开你之前先离开事情,面对困厄不会怨天尤人。无论顺逆得失,平静地接受人生之无常,也是生命升华的一种途径。

    人生如月,月映人生,阴晴圆缺,悲欢离合。

    如果只有太阳和白昼,万物将不复存在,如果月无阴晴圆缺,那将没有诗人的想象,没有游子思乡之情,如果世界只有真善美,没有假恶丑,那将是佛教的西方极乐世界。如果人生只有幸福、快乐、平安、吉祥、美满、顺意,那是乌托邦的空想社会主义,人生、生命就不会有哲理和深度。如果生命里只有残月、悲伤、痛苦、不如意,没有奋进、拼搏、改变、发展,生命将完全没有意义。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生活酸甜苦辣,有许多无常、无知、无奈、无明、无局,人才会有心去探究,有行动去探索,人是因为询问着、体察着、感受着、质疑着、奋斗着、拼搏着、参禅悟道着,才享受了生活的滋味,体察了生命的过程。不知、不尽知,有期盼,有失意,人生才迷人。

    多年前,《纽约太阳报》一位年轻记者采访爱迪生问道:“爱迪生先生,您目前的发明曾经失败过一万次,您对这些有什么看法?”爱迪生对失败一词很不接受,他以科学家的严谨对记者说:“年轻人,你的人生旅程才刚刚开始,所以我告诉你,一个对你未来很有帮助的启示,我没有失败一万次,我只是发现了一万种行不通的方法。”人类对未知的探索就是这样执着,才推动了人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看破妄念,放下执着,自在人生,学会释怀,坦然心境。佛道二教认为,苦非苦,乐非乐,苦与乐只是一时的执着而已,有些人,有些事,不能强求和执着。生活的法则,人生的实质是苦,人生有七苦,众生轮回人间,是为了将诸苦尝尽,才能换来一味甘甜,因此不如意事十之八九,生活常和我们开着玩笑,你热恋期待谁,谁就会离你越远;你爱谁过于执着,谁就会伤你最深;你拼命于一份事业,会竹篮打水一场空,正所谓死于溺水的多是会游泳的人。我们感恩过去,活好当下,展望未来,对过去的苦难,红尘的挫折,人生的悲伤彻底看破,对目前的执着轻松放下,将那些已经失去的或得不到的东西放逐出心中,给自己的心留出空白,给自己的身体松绑,给自己一片宁静的空间,还自己一份悠然的心境,把握好当下和未来,微笑生活。

    半夜无眠,看月写作,夜已深,月在当空,群星黯然,淹没在苍宇深处,云影浓淡相宜,片片絮絮地掠过空中。看,清辉里漫着朦胧;听,树叶哗哗合着虫鸣及风声,似琴瑟弦管,江南丝竹鸣奏之音,时断时续;闻,夜月下静待开放的花苞积聚的丝丝清香飘然而来;思,想起“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写,低头阑珊处,人生哲理娓娓而来,参禅悟道忆纤尘,凉月凄美人未眠。

    这种虚空,清凉,人心静谧,我心感悟,不再伤感、彷徨。这些语言,哲思,需要岁月的沉淀,生活的坎坷,岁月的磨砺,思想的成熟,人生的回眸,正如八百年来文学的轴心围绕着爱恨情仇展开,而悲剧是最永恒的主题,一如只有真正的悲剧才能塑造崇高伟大。人若能从此文中悟到浮躁、清欢、争夺、掠抢、阴谋等颠倒众生的红尘中出离,追求真、善、美,甘愿寂寞,顺从命运,活好当下。

    此时,晨曦微露,光芒已从东方升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