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陪你一起归园田居 » 64,在乡村田园度盛夏_真爽

64,在乡村田园度盛夏_真爽

    64,在乡村田园度盛夏_真爽

    市区内连续36度以上高温,有时冲顶40度,甚至达到41度,地球发热感冒了,城市变成了一个火炉。

    白天热得不敢出门,大清早或者晚上出去买菜,还是顶着热浪去,急忙买点菜就赶紧回来,还是带回了一身汗。热,热得人燥气发毛,想发火,但又不知道该冲着什么发火。

    房间整天开着空调,这人造的冷风不自然,永远是一个刻度,一个频率,一个风向,有点生硬刻板,人的身体也跟着生硬,吹久了像一具僵尸麻木迟钝。

    我于前天来到了蓝田县三官庙韩岭村的民宿休闲避暑。

    这里离秦岭东麓只有7公里,从这个距离和这个角度看山,真如陶渊明所说的“采篱东南下,悠然见南山”的意境。此地名曰秀岭,因海拔高,且乡村交通不便,有4000亩的岭上树林长势好,植被不被破坏,有着良好的生态环境,有大量自然林木,草和绿茵。头顶上云绵绵,蓝深深。极目远眺,群山起伏,峰峦叠嶂,远处青黛山峦,此起彼伏。眼前林深树旺,生机盎然,郁郁葱葱。田舍院外岭高沟壑,谷低修竹峻岩,水库泠泠作响,小鱼吐泡戏水,沿小径蜿蜒而行,树荗竹密,鸟语悦耳动听。构成了田园风光。

    陆游作《村居初夏》:

    湖山胜处放翁家,槐柳阴中野径斜。

    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鸣蛙。

    箨龙已过头番笋,木笔犹开第一花。

    这首诗词表达了乡村的恬淡而居,悠然的田园景色,让人心静且安。我租居的这个乡居民宿。虽然没有陆游所说的湖,但有山有岭,有树有草,有花也有鸟,乡村的田园景色一点也不少。置身于此,避暑休闲,如世外桃源。

    这里海拔960米,有点小高原的气候,早晚凉,中午热,但即使中午热,也比西安低4度,且有山风陪伴。

    在乡村田园度盛夏,我一天有5个避暑环节,采用5种不同的方法纳凉,也很美很爽。

    一是早晨到乡间绿野散步。

    山村的早晨是醒得最早的,农民们早早起床到地里干活,农民在地里忙碌,我也到岭下的水库去散步,小麦早收过了,包谷长得有一人高,灌浆的苞米棒穿着绿绿的新衣,翠绿翠绿的,叶子上还长着茸茸的细毛,煞是可爱,七月的馨风掀动原野和岭塬上的糜海、谷浪、红高粱,赶着往上长,那些豆菽、花椒、黄爪秧荡漾着,大田小地里培育的盆景松,风景树摇晃着,菜地里的西红柿,豆架,南瓜,它们宽阔的叶片碰撞着,不断飒飒作响。看吧,听吧,岭塬沟谷的庄稼是在怎样地鸣响着啊!那浑厚的沉甸甸的声音多么地诱人。这就是乡村,一切都生机盎然,每天都有收获。

    走在岭谷的路上,树一棵挨着一棵,树的枝桠低垂着,形成了一个绿色的伞盖,遮挡着路面,这里的树大多是杂木,槐树多,还夹杂着核桃树,杏树,女贞树,很适合我的审美观,它们的树枝松散,弯曲,柔顺,很有美感,它们的树叶大多呈圆形或者椭圆形,特别的绿,特别的密,特别的多,有淡淡的木香,让我心生凉意,沉醉痴迷在绿色中。走在林荫道,过树林,到竹海,来到水库,随着一步步的深入,凉气也一步步的上来。

    沿途有养眼的景色,看着舒心。七月的乡村,天空流火,地里洒满阳光,岭上,沟谷,塬上股股热气蒸腾而上,伴随着布谷声声,树木生机盎然,枝条在努力的向上伸着,草木氤氲,稠密拥挤,奋力向上,植物都生动起来,树林里不时飞出喜鹊、布谷鸟,画眉、燕子,还有麻雀野鸡等。

    10点多,农民从地里回家避暑休息了。

    二是中午在草棚下听蝉

    中午,烈焰般的火球高挂于头顶,户外树上的枝叶全都无精打采地倒垂着,桥头边,地洼里,大树下,连一个人也没有,只是偶尔从树梢传来几声知了低沉的鸣叫,远处的高山,也很安静,好象晒了一天,也很疲惫了,静静地睡着了,一动不动。我院里的遮阴槐树,静静地站立着,好象没有一点活泼劲,没有风的干扰,它好象很享受那份安静。感觉风是闲的,村是静的,水是凉的,整个世界空旷寂静,犹如世外。这是就是我的田园时光,净而静,净的是内心无尘,静的是守得住心平,安的是知足而乐常在,有岸是心可依,时无涯,心有岸,那是归家。

    我在草棚下避暑乘凉,草棚是一个乘凉的好地方,现在的建筑物,水泥,石头,玻璃都吸热,太阳热,风热,它跟着热。草棚子挺奇怪的,是天然材料,木架草棚,天然生凉风,躺在竹制的床上,凉意袭人,手拿着书卷,看得疲倦了,不觉随意一抛,渐渐进入长长的梦乡里。醒来后,所蝉鸣,泡一杯绿茶,茶气氤氲,狗静静的伏在我的脚下,猫慵懒的躬着腰,又卧下打瞌睡,鸟叫声突然停了,骤然,虫声窸窸窣窣,密密匝匝从庭院前面的树林深处鸣唱,猫一扑,一只蝴蝶呼上呼下的飞着,狗抬起头,警觉的看着。再看天空的高原蓝,与我小时候生长的大西北一样,蓝的广阔深邃,蓝色像蓝天随意抛下的一块染料,落到哪里,哪里就洇开一片蓝,涂抹到哪里,哪旦就有深色的西北蓝,还不断的绽放漫延,目之所及都是无边无垠的蓝色。

    看着这一切,“枝斜,风清,蝉声如针,惊鹊低飞,云深不知处。”凉风扑面,虫语唧唧切切,喓喓啾啾。婉约、静雅、怡然……盘座冥想,归心的坦然跃然心间,既是一份守心的“懂得”的内求大慧,亦是一份难得的“无欲”的外求飘然

    我看着这一切,听着这一切,感受着这一切。

    三是坐在树荫下写作。

    下午4点以后,终于没有那么热了,我坐在树荫下写作。这个院子里有我栽种和培育的两个树荫。靠近墙的铁栏杆外,我移栽了一颗大刺槐,通过木架捆绑和绳拉牵引等方式,树立造型,已长成了一颗漂亮的庭荫树。在院子的正中央,我又自栽自种培育了一个立体空中花园,植了一丛长竹,实现了“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的爱竹理想,竹子长得比2楼还高,在竹子的中央栽了一棵龙爪槐,它的枝桠被我用绳牵引在空中伸展,已达成了一个平台,快接近1楼的房顶了,龙爪槐子四周又栽了两株紫藤,三棵月季,让树上爬满了花环。

    这两个绿树平台是我写作的地方,它能给我遮挡阳光,它能给我美的视觉,也能给我带来好的创作灵感。

    四是在沙帐中赏月。

    我在草棚下搭了一个白色的沙帐,透风凉快防蚊虫。更主要的是它透明能让我看到天上的月亮和星星。

    最后一缕霞光分散后消隐了,屋里闷热,家家户户出门坐在葡萄架下,点燃一把艾草,摇着蒲扇纳凉。

    吃过晚饭我来到沙帐,卧在躺椅上,继续坚持写作,一丝风吹来,不受任何阻挡,透过沙网的空隙,凉风撒在我身上,凉爽惬意。这种自然风和空调下的凉爽不同,这风生于山间,掠过树林,抚过草地,是生于自然,又和大自然亲密接触的微风,有树叶的香味,有花草的香味,还有泥土的香味,带着高山的丝丝凉意,裹着树林里的氧气,还有岭谷山林里的的负氧离子,让人凉爽,让人沉醉入迷。好象躺在自然的怀抱里,我大口呼吸着。

    天渐渐的黑了,四周越来越静了,月亮升起来了,越来越明亮了,这个地方没有城市的灯光,天空的月亮,她也是为了躲避白天太阳的炎热,在太阳完全消退后,她才悬在空中,半圆,很皎洁,靓丽。目光虽然柔和,但是写字光线不足。我停止了写作,什么都不干,只是静静的欣赏着这明月和星星。

    五是睡在帐篷里。

    到晚上10点了,四周很安静,偶尔传来狗的“旺旺”声。乡村的老百姓早早就入睡了。我也有些困意,但我喜欢享受山林里吹来的微风和欣赏天空的明月和繁星。爬上楼梯,来到二楼平台上,这里搭起了一座帐篷。

    我不愿意回屋睡觉的另外一个原因是,钢筋水泥土建造的房屋里,仍然保留着丝丝热气,暑热还没有完全消退。

    帐篷里放了一个席梦思的垫子,躺在上面柔和,仰面看天,空中的月亮,好象更加秀美,衬托着四周的繁星也明亮神秘。帐篷里的温度和室外树林的温度一样,凉风吹来,非常舒适,我很快就睡着了。子夜一点多钟,我在帐篷里冻醒了,这也许算我睡觉的序幕吧。这时候我才回到房间,室内的温度正好,不热不凉,盖条毛巾被正好,一觉睡到山顶上出现晨曦的光。

    这盛夏的时光里我逃离城市,来到乡村,田园村居,一个人虽然无聊寂寞,吃饭也很简单,但我自嘲的告诫我自己这也算是物质简单,精神丰盈吧。想想那些在仕途之中奔忙的人,在盛夏的热浪中,在汹涌的竞争中,又是多么的残酷和无奈?如我这般想通的人归于田园,也算是世外桃源的生活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