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你卷朝堂,我卷太子 » 第十二章 1

第十二章 1

    自从继位以来,对于每天的早朝,崇祯帝比大臣们都积极。通常三更起床,梳洗后在偏殿用早饭,外带批阅奏疏,一天不落。

    今天喝了半碗米粥,正夹起一块可口的酱肉,伺候早餐的王承恩轻声提醒:“皇上,今日朔朝,陛下好像与太子伴读有个约定,需日上三竿后再露面。”

    经过提醒,崇祯帝放下碗筷,抬头看着王承恩。

    “王大半,这转眼都六月了,你要不说朕还真给忘了。难得朕能小憩片刻,你帮着留心一下朝堂,千万别出什么乱子。”

    明代的朝会分为大朝、朔望朝、常朝。大朝只在三节举行,百官向皇帝朝贺,属于礼节性的,规模较大。

    朔望朝每月的初一、十五举行,通常只是朝贺,不讨论政事。凡是在京和来京述职的官员、王公勋贵一律参加。

    天边刚吐出一缕霞光,四百多人陆陆续续进入大殿,一个个抖擞精神,衣冠楚楚地肃穆而立,等待早朝开始。

    一刻钟过去了,皇帝没露面;一个时辰过去了,皇帝依然不见踪影;直到日上三竿,连个出来解释的人都没有。

    在崇祯朝,这种现象是开天辟地头一回,大臣们顾不上朝堂礼仪,交头接耳,议论纷纷:

    “难道是火药局爆炸,把皇帝震糊涂了?”

    “不应该啊?昨天还好好的……”

    焦躁的心情下,天气显得格外地火辣,一股股热浪涌进大殿,捂得严严实实的文武百官,连裤裆都湿透了。

    站立两个多时辰,一个个眼发花、腿打颤,摇摇欲坠。几位年迈的大臣实在是站不住了,靠在柱子上喘口气。

    被一旁的早朝纪律监督员提醒:站好了,要不然记你的小黑账。

    不少年过半百的人咬了咬牙,坚持!

    盼望着,盼望着,终于有人冒头了。

    不是当今万岁,而是当今万岁的儿子朱慈烺,带着他的伴读王大群,身后跟着一连串小太监,每人捧着一个大盒子,悄然而至。

    呼啦,大臣们跪倒一片,“臣等拜见太子千岁千千岁。”

    “平身。”

    朱慈烺十分友好地让大伙起来,竟然没有一个站起来的,声音整齐划一,“请太子训示!”

    站了大半天,好不容易换个姿势,放松放松,他们从来没有觉得跪着是如此地舒服,舍不得起身。

    一身冕服的朱慈烺不再客气,站在群臣面前朗声道:“本王遇到一件奇事,不知如何应对,今日特来求教。”

    “我等愿为太子解惑。”声音依旧整齐,看得一旁的王大群感觉像是拍电影。

    太子果然是见过世面的,面对这样的场面从容不迫。

    “昨日太祖爷托梦,世间有一奇物名曰花露水,洒在身上提神醒脑,驱蚊止痒,有大保健之功效。醒来后,这些盒子就在床头,本王试了试,果然灵验。”

    说到这里,他冲着小太监们一挥手,一个个取出大盒子里的小锦盒,排着队送到每人面前。

    朱慈烺和王大群对视一眼,继续慷慨陈词。

    “太祖爷还说了,诸位连年为大明操劳,理应缓解身心的疲惫。特命本王代劳,人手一份。当然,若是有人怀疑太祖爷的好心,可以不要。”

    大臣们直嘬牙花子,你都把太祖搬出来了,谁敢不要?

    纷纷从小太监手里接过锦盒,再次叩首:“臣等叩谢太祖圣恩!”

    看着每人手里捧着盒子,朱慈烺也拿过一个小锦盒,将其打开,取出一个精美的琉璃瓶子。

    众人看到,不禁有些惊讶,这花露水何等金贵,竟然用名贵的琉璃瓶盛放,太尼玛奢侈了。

    不料,太子居然拔掉瓶口的木塞,将淡绿色的液体往前排大臣的身上掸了掸,清凉的气味立刻弥漫开来。嘴里还念叨着,“诸位可以试试,真的管用。”

    大臣们借机起身,有样学样地往身上涂抹,一股清凉压下了满身的臭汗,极为舒爽。

    见到差不多了,朱慈烺笑眯眯地开口:“太祖爷还说,为了给诸位弄这花露水,他在那边拉了不少饥荒。大伙都不容易,只收个本儿钱,每瓶百两,毕竟在那边也不能强取豪夺不是?”

    大臣们全都愣住了,这东西还要钱?

    见大家不语,太子居然臭不要脸地顺杆儿爬:“既然诸位都没意见,明天一早,尽快遣人将一百两送到周府,嘉定伯亲自接收。”

    大伙一听,还来真的,谁答应给你钱了,纷纷看向首辅孔贞运。

    孔贞运无奈,对付皇帝他有办法,可对付孩子,他还真没什么经验,只好拱手施礼。

    “殿下年幼顽劣,情有可原。此乃庙堂,卖物既伤朝堂威仪,抑又速求焉。”

    朱慈烺听闻,一脸的不乐意。这么好玩的事情,怎么能让你给搅和了?直接就将孔贞运怼了回去:

    “我说孔大人,你哪只眼睛看我卖东西了。这是太祖爷送来的,钱也是给太祖的。东西你们揣到了兜里,想赖账是吧!”

    孔贞运刚想辩驳,好巧不巧,皇帝来了,群臣连忙收拾停当,整理衣冠,大礼参拜。

    王大群心里咯噔一下,这卷王不按套路出牌,提前进场了。幸好准备了第二方案,要不,非得让他演砸了。

    他使劲儿地对着太子挤眉弄眼,告诉他实行B计划。

    朱由检之所以提前进场,一是勤奋惯了,坐不住;二是担心两个孩子在朝堂上胡闹,不好收场。

    见礼之后,崇祯帝面带怒意,明知故问地呵斥道:

    “逆子,未经允许,为何在朝堂生事?”

    跪拜的时候,朱慈烺就将花露水弄到眼睛里,现在是眼泪汪汪。

    一边抹着眼泪,一边哭诉,把事情原原本本讲了一遍。

    皇帝盘算了一下,不对啊?应该是二十万两,现在满打满算不过四万多两,差得太远。

    好歹也是笔进项,陪着继续演戏,嗔怒道:

    “胡闹!在朝堂做买卖,成何体统,快快下去!”

    朱慈烺咧着大嘴,揉着眼睛,一脸无辜的样子:

    “父皇,不是儿臣胡闹,东西可是太祖赊来的,收不到钱,太祖爷就得把孩儿收回去。”

    群臣听罢,心说坏了!

    这要是不给钱,别说太子有个三长两短,就是多打俩喷嚏,我们都得跟着吃瓜落。

    皇帝看了看王大群,这孙子哪儿来的这么多损招,转向孔贞运:

    “孔大人,小子顽劣,你替朕管教一二也是应该的,只是此事该如何办理?”

    孔贞运明白,皇帝不高兴了。老子不在,你们就欺负我儿子,现在老子来了,你们看着办吧。

    不过百两,大家都掏得起,何必为了一点银子和太子较劲。应承道:

    “圣上放心,明日,臣就遣人将这百两银子送到周府。”

    “甚好!”

    皇帝痛快地答应着,目光扫向群臣,颇有询问之意。

    大臣们谁也不傻,都看出了这是在演戏,只是犯不上跟一个孩子较劲,异口同声:“臣等定当遵从。”

    话音未落,王大群带着一脸愤懑出场了。嘿嘿,让你们给小爷告状,今天就让你们知道知道马王爷为什么三只眼。

    少年迈着鸭子步,不慌不忙地从太子身后闪出,来到近前,对着卷王躬身施礼:

    “陛下,各位大臣恐怕理解有误,殿下从未说过收取一百两纹银。”

    此话一出,满朝的大臣莫名其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