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你卷朝堂,我卷太子 » 第十四章 1

第十四章 1

    这种话皇帝早就听腻了,愤愤地说道:“都起来!让朕把话说完。”

    见到皇帝动怒,大臣们只好一个个起身,暗下决心:待会儿不论卷王说什么,只要不问到自己绝不开口。

    皇上动怒可不是一次两次了,当他挂上这副表情的时候,不定是谁该要倒霉了。轻则一撸到底,重则砍头抄家。

    几乎所有人都摆出一副明哲保身的姿态,静待下文。

    看着大臣们再一次规规矩矩地站好,朱由检这才继续。

    “征收商税,朕本着商户自愿的原则,缴纳金额超过万两,同样授予名誉县男,可否?”

    大臣一听是自愿缴纳,心里踏实多了。有愿意当冤大头的,就让他们往前冲;只要自己身后的那些士绅不犯傻就行。

    皇帝曾经多次提过缴纳商税,都被他们否决了;现在提出自愿缴纳,或许是为了给自己找找面子,形式大于实际。

    既然皇上给了台阶,咱们犯不上为此和他死磕,文武大臣纷纷点头。

    也有机灵的,多问了一句。

    “陛下,那些不愿意交税的,又当如何?”

    皇帝来了精神,脸上堆起阴谋得逞的笑容,轻轻敲打龙椅的扶手,朗声道:

    “诸位刚才已经给出定论,不愿意为朝廷出力,就不要入朝为官。不入朝为官,也就不用参加科举。故,朕以为凡是不缴纳商税的商户,本人及其后人,永世不得参加科举。”

    满朝的大臣顿时惊呆了,卧槽,原来坑在这儿呢!

    在场的每个人都想说点儿什么,可是说什么呢?

    刚才是人人慷慨激昂,义愤填膺,一个个小嘴吧嗒吧嗒的。

    列举了从古到今的铁证,说明不愿意为国家做贡献的人,一旦混入公务员队伍,将给朝廷带来巨大的危害。

    现在想反悔,皇帝能同意么?

    就是自己一个人豁出去不要脸,难道满朝的大臣还能都不要脸?

    这特么能怪谁呢?对!要怪就怪他那老丈杆子。

    瞧你闲得没事弄得这俩人,把风箱的两头都给堵死了。

    科举,是那些商人进入官场的唯一通道。再强大的商贾士绅,要是没有官员护着,想一代又一代地发家致富,姥姥!

    一个七品县令就能让你倾家荡产。

    无论巴结上哪个官员,都不如家族出个官员来得踏实。

    攀附上其他官员,不过是捞到手里的墙头草。或许安稳一时,却不能安稳一世。

    唯有自家的官员才是铁杆,肯用性命维护家族利益,更有与其他官员交换利益的本钱。

    如今若是不缴税,上升通路被堵死了,如同要了那些士绅的小命……

    朝堂上人人垂头丧气,皇帝变了,知道给人下套了。

    至于后面商讨与清廷议和,让所有大臣都带着十二分的警惕,只干一件事,晃悠大脑袋。

    任凭你说出花来,九成的大臣坚决否定,支持者比昨天还少了两成。

    不能议和,接下来的环节就该讨论如何对付皇太极。出乎意料,皇帝大手一挥,散朝。

    对于这样的场面,卷王极其满意。王大群那天出的馊主意,真尼玛管用。铁一样的事实,证明那小子的理论十分正确:

    皇权不是用来讲理的,而是用来耍流氓的……

    此时,偏殿里的史可法极为郁闷。

    自从为官以来,一直都是勤勤恳恳,任劳任怨。万万没想到,大好的前程毁在剿匪这条路上。

    因剿匪不力,皇帝一气之下将他一撸到底,彻底脱离公务员队伍,放了长假。

    几天来,好不容易收拾了心情,准备回家抱孩子,却在昨天接到旨意:今晨在偏殿候旨。

    圣上的脾气他是知道的,一言不合就开卷。

    不知道为何再次召见,害得他一整夜没能合眼,脑补了许多画面,哪一幅都能让脑袋搬家,惨状不忍直视。

    此时的他正在怀着忐忑的心情,画着黑眼圈,瞪着两只兔子眼,看着偏殿里对面的那位。

    此人穿白挂素,一身孝服。身材修长,肤色白皙,眼眸深邃,鼻直口方,一动不动地戳在那里。

    眼前之人他并不熟悉,但最近朝中乞忧的只有一人。若是他没猜错,应该是准备回乡丁忧的宣大总督卢象升。

    对方同样是被皇帝连夜通知的,同样不知道是何原因。见到史可法进来,同样好奇地上下打量。

    两个人的心里都揣着小兔子,蹦啊蹦的,缄默不语。

    眼看过了中午,皇帝还在朝堂上。可肚子不争气,咕噜咕噜的。

    不承想,太监竟然给他俩每人端了碗面条,还加了荷包蛋,香气扑鼻。

    只要给饭吃,说明即将发生的事儿不会掉脑袋,内心平静了许多。

    二人左右瞧了瞧,偏殿里只剩下一个值守太监,那还客气什么。端起碗,站在原地啼哩吐噜。

    好巧不巧,皇帝进来了,后面还跟着户部尚书李待问。

    二人一时间不知道如何是好,端着碗手足无措,就怕一个大不敬的帽子扣在头上。

    不料皇帝一改往日的严肃,对着王承恩说道:“大半,正好朕也饿了,再端几碗,填饱肚子再说。”

    王承恩感觉太阳打西边出来了。这倒好,君臣四人只是相互认识一下,就围着八仙桌一起吐噜。

    崇祯帝似乎特别开心,吃了两碗才停下。净手之后,端起茶盏喝了几口,看着卢象升,这才出声。

    “九台家中之事,朕甚为挂怀。然边关战事吃紧,不得不将你留在军中,虽于心不忍,却无他法,还望九台以大局为重。”

    卢象升起身抱拳,刚想说些什么,却被皇帝拦住了,“今日不谈战事,朕想知道,边军是如何领取军饷,望如实告之。”

    三人闻听,心中涌起惊涛骇浪,跌宕起伏。

    这是要出事,要出大事!

    卢象升也懵了,吃饭的时候,才介绍旁边的这位是新任户部尚书。现在让我当着他的面给户部扎针,不太合适吧。

    崇祯帝似乎猜到了他的想法,指着李待问解释道:

    “存我刚刚接任,之前的事情和他没关系。此次由他牵头,彻查户部截留军饷一案。”说罢,看向史可法。

    “宪之,你先去户部,协助办理具体事宜。哪个位置能查清此案,存我就替朕给他安排什么位置。”

    李待问都糊涂了,记得自己是户部尚书,不是刑部尚书,怎么负责查起案来了?正要发问,皇帝根本不给几人开口的机会。

    “朕知道你们的想法,无论是大理寺、刑部还是锦衣卫派人,都容易打草惊蛇,销毁证据。到时候,揪出几只小虾米来应付,草草了之。此次宪之定要拿到铁证。”

    史可法见皇帝不称呼自己的官职,而是称呼字号,知道这是把他当成自己人,激动得连忙起身,声音有些颤抖:

    “臣定不负陛下所托!只是担心,对方见到新人加入,一时会有所收敛,短时间内难有结果。”

    皇帝笑了笑,似乎早就有了主意,笃定道:

    “宪之,有他们二人为证,朕准许你奉旨贪墨。他们不动,你可以鼓动,一起分赃都行。只要彻查此案,无论什么办法你尽管用,明白吗?”

    几个人大眼瞪小眼,这是皇帝干出来的事儿么?

    典型的钓鱼执法,手段如此不堪,上不得台面。可皇上亲自安排,不干又能如何?几人异口同声:

    “臣等遵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