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你卷朝堂,我卷太子 » 第二十八章 1

第二十八章 1

    王大群没有在火炮和训练上面继续纠缠,而是拉着高百户的手,找了个避风处,倚着城墙席地而坐,装模作样地唠起了家常。

    “老人家,你在蓟州多少年了,孩子们还好吧。”

    老人没有回答他的问题,手里攥着刚领到的银票,反复观瞧,脸上的肌肉有些抽搐。好半晌,问了一句:“这东西当真能换银子?”

    “没问题,要是有人捣乱,我把他脑袋咔嚓了。”

    看着信誓旦旦的王大群,高百户有些犹豫,思来想去,还是下了决心,吞吞吐吐地说道:

    “少爷,小老儿祖辈就在这里,能见到你就是缘分。看你面善,有个不情之请,不知少爷能否答应。”说罢,把手中的银票递了过来。

    王大群猜不透老人的想法,将递过来的银票推开,“老人家,有事情尽管开口,只要我能办到,定会全力而为,银子是不能收的。”

    高壮不顾他的反应,把银票往他手里一塞,道出了自己的想法。

    “我两个儿子,一个孙子,前些年清军从喜峰口入关,战了三天三夜,都死了。小老儿就一个心愿,在这山脚下立个碑,将来我们祖孙三代埋在一起,到了那边也好有个照应。我想拜托的就是这事儿。”

    高百户的请求让王大群措手不及,问道:“老人家,他们为国捐躯,连块墓地都没有?”一边发问,一边将银票塞回老人手中。

    “尸首都找不到,哪里来的墓地。”

    见到少年不肯收银票,高壮有些急躁,憋得老脸通红,干涩的眼眶中忽然噙了泪花,起身就要下跪。

    王大群一把将他薅住,带着威胁说道:“你要是下跪,这事儿我就不管了。要是想给后辈立碑,就要听我的。”

    老人不再坚持,收回手里的银票坐在地上,少年继续道:

    “这些年,无数的边关将士埋骨在长城脚下,尸骨无存却无人问津,这是朝廷的失职。回京后,我一定秉明圣上,在长城脚下,为你老人家的子孙,也为所有边关的将士们立碑。”

    高壮有些不可置信,卢象升和吴阿衡在一旁联合给予了鄙视的眼神,你的嘴真大。

    这些年,除了战死的高级将领会得到朝廷的礼遇,谁在乎那些逝去的兵丁。敢在朝堂上提出给臭军汉立碑树撰,那些文官的吐沫能把你淹死。

    士农工商,当兵之人正常地位都没有。在士大夫眼中,这些人抗击匪患理所应当,地位甚至不如妓。

    王大群完全没有纠结是否能树碑立传,继续将心思放在此行的目的。

    “老人家,立碑的事情交给我,保准让你满意。不过小子也有件事情烦请老人家帮忙。”

    “少爷请讲,小老儿当定竭尽全力。”

    人老成精,在边关呆了一辈子,说不定就有什么好的退敌之策。

    他开口道:“高百户,你对这里的地形应该了如指掌。能否判断清军会从哪个方向进攻?”

    高壮眯着眼睛沉思了一会儿,拉着少年起身,指向东北。

    “清军通常绕道喀喇沁旗,从那里向南是承德,向西是张北。从承德向东南可抵青龙,向西南可抵兴隆。若是走张北可直抵居庸关。具体走哪条路,小老儿也说不好。”

    听着百户的介绍,王大群思索着,似乎抓住了什么,向南北两个方向观望一阵,提出了自己的疑问。

    “老人家,刚才你说这条防线有六处关隘,是不是都有道路通向兴隆,而且都有河流从隘口旁通过?”

    “不错,山里的道路,多是峡谷中水流冲刷形成的,隘口多数在此处设立,既能扼守要道,还能得到水源。”

    王大群紧锁眉头,看着自己的记录本提出自己的观点。

    “依你所言,清军抵达兴隆后,其实没有明确的主攻目标,而是对每个关口进行试探性攻击,发现哪里薄弱,就从哪里入关?”

    高百户从来没有这样思考过,努力地回忆这些年与清军交战的情况,想来还真是这么回事。

    每次都有数个关口发生激战,将明军的增援分散开来。一旦发现薄弱环节,就会猛攻。

    想到这里,高壮作出了肯定的回答。“少爷若是不说,我还真没往这方面寻思;你这一提醒,完全有这种可能。”

    王大群在小本本上记录着,随后对卢象升道:“我想去趟兴隆。”

    听到这样的请求,卢象升和吴阿衡相视一笑,看得出来,绝对是苦笑。

    吴阿衡不知道他们来隘口的真实目的,卢象升是一清二楚,何况他也有走一遭的心理,点头应承下来。

    夜幕降临,繁星满天,玉盘盈盈,长城显得神秘与幽邃。

    月光勾勒长城的静谧与博大,星光点缀长城的华美与绚丽。微风徐来,驱走了夏日里的暑气,夹杂了一丝大山里的寒意。

    点燃几堆篝火,架上几只全羊,不知是侍卫们从长城外面买来的,还是抢来的。

    几年不知肉味的将士们,终于闻到了肉香。分而食之的欲望,从少年的身上,转移到了滋滋冒油的羊肉。

    满嘴流油的王大群猛然想起,答应帮着两个小丫头告御状。

    仅凭逝去之人的遗言完全构不成证据,别说到金銮殿打官司,县衙都不会受理。

    搞不好被卷王乱棍打出,要不然就是再讹诈十万八万的银子。

    他现在有些后悔了,看见美女就胡乱承诺的毛病必须改。

    一回头,只见高壮躲在背风处,大口大口地啃着羊棒骨,随即凑了上去。

    “高百户,你是这里的老人儿了,跟你打听个事儿。”

    高壮嘴里含着羊肉,嘟嘟囔囔,“什么事,说吧。”

    “几年前,有个总兵带人屠村,你可知晓?”

    老头定住了,手一哆嗦,羊棒骨掉在了地上,目不转睛地看着王大群,“你听谁说的?”

    “下面庄户里的郭来印,不过昨天去了,两个徒弟在料理后事。”

    “走了好,不用再受这份罪了。”高百户嘴里叨唠着,眼泪却从浑浊的眼里流出。

    “你们认识?”

    “岂止认识,要不是他替我挡了几刀,我早就和儿孙们团聚了。”

    王大群觉得老头肯定知道些什么,追问道:“那屠村的事儿,你可清楚?”

    对方沉默不语,捡起地上的骨头继续嗦啦。

    老人不再说话,少年决定再加把火,“告诉你一个消息,那个总兵唐通犯了大案,现在已经被押送京城。”

    羊棒骨又掉地上了,浑身都在颤抖,哆哆嗦嗦地问道:“你说的是真的?!”

    看到老人充满了怀疑,少年招呼来卢象升和吴阿衡予以确认,高壮“扑通”一声跪倒在地,对着远处的黑黢黢的山岭大喊:

    “儿子,孙子,你们媳妇的仇可以报了!”

    老人满脸泪水,对着两位大人磕头如捣蒜。王大群明白,他的儿媳和孙媳,都在那次屠村中,惨遭毒手。

    他一把将高百户抱起,“老人家,哭是没用的,凡事要讲证据证据。没有证据,如何打官司告状?”

    “证据?”

    少年的提醒使得老人陷入沉思,良久指着一处幽暗,“他们挖了个坑,把全村人都埋在那里,算不算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