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箱子里的宋人 » 一三四章

一三四章

    听到这段堪称真诚相待的话,众人沉默,毕竟孔子也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习不是温习,而是践行。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这个传承一千多年来早已身入儒家骨髓,谁又能不知呢?

    可是,自己苦苦追求半生的真理,就被你一小姑娘三两句话给否了?

    作为在场唯一一个七十多岁的老头,而且是理学界架海紫金梁,杨时自然不会被区区几句话就改变终生深研学术思想,他眨眨眼顺着崔红妆思路走了五步,却是不得其所,只能祭出杀招,“凡事必求目的,东京城大都督邀请天下人前来论道,必有其目的,姑娘你又扯上理学分枝,直接点吧,你目的何在?”

    红妆松了一口气,终于扯回来了,继续下去,她对理学的理解终究是浅显,一时三刻毕露马脚。

    而且了,红妆志不在此,跟这些老学究在这里探讨理学,还不如上马提枪去打刘豫呢。

    只见她轻咳一声,谨慎的提出第二个论点,“天书讲心无外物,这个物其实是指事,人事和物事,古人说不经一事不长一智,那么敢问诸位前辈,这事儿从何而来?”

    杨时不语,崔子照沉吟片刻道,“立志。”

    他想到了邀请函上写,天下这场灾难我淮北人担了,恢复汉唐旧土,让天下恢复平静,让百姓得以喘息。

    红妆点头承认,“是的,立志,先立志再修身,怎么修?天书讲心无外物、知行合一、致良知。”

    杨时适时询问,“何为致良知?”

    不知不觉间在场大儒大贤终于跟随红妆的步履亦步亦趋,这就是求知欲,它可以暂时压倒一切,比如面皮比如就有认知。

    红妆说,“人人都是圣人,只是被尘埃蒙蔽,拂去尘埃即可明心见性致良知。”

    陈曦问,“你说你是佛家弟子,六祖说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你怎么解释?”

    红妆笑了,其实这一点她也一直搞不明白,直到大都督讲天下这场灾难我淮北人担了……

    “出尘和入世,若你有抱负,须得入世,出尘是入道合道,可入世怎能无一物呢?张载横渠四句就是物,当然,入世也有佛家修心三不持,但是最初的抱负和初心必须萦怀。”

    场中陷入一阵诡异的沉默,显然,红妆的话还是有一点打动他们,大贤们集体沉思。

    这里面的弯弯绕并不难,只因他们从小就读这些,世间所有知识都存在书、简当中,我们只是把它从书简中提取出来而已。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因为标点符号产生的纠缠实在让人难以想象,你会想到孔子老子苏格拉底释迦牟尼这样的人生在同一个时代,然后他们会因为标点符号去解读……不可,使知之!

    愚民都不是这么愚的好吧。

    所以,当红妆命人送上香茗时,大贤们已经大概浏览一遍心学的历程,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不使惹尘埃。

    真的是这样吗?

    王阳明的心无外物有的时候也会让人有出尘之感呀。

    但是无关紧要,红妆只要他们认可三件套就行。

    重点是立志。

    立的什么志向。

    横渠四句做到了吗?

    鼓励引导儒家前进方向,有具体进度表吗?

    杨宝石有的耶!

    喝了一口茶,崔子照问,“儒家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你这个心学立志修身之后呢?”

    好样的山长,且容我日后厚报。

    写到这里就有看官质疑小编,说是你这个魔改心学只能担当天下大难的人用吗?

    还真不是,前文不是说过嘛,刘麟就跟那超车还要骂你两句的人一样,那么,被超车的那位,是不是就与花同寂了呢?

    开车遇到突然跳出来的五岁孩子,你急刹车,孩子吓了一跳,在到中间骂了你两分钟,你等着他骂够了,让出道路再走,这就与花同寂。

    可是当你遇到刘麟那号的,等他超车走了还骂了你一顿,你却一直记在心里,这叫那花一时鲜艳起来。

    圣人无情绪,凡人才更需要心学,小编真心推荐,这只是其中一个最浅显的例子,崔红妆的格局更高更大,看官们且听她慢慢道来。

    面对学界各位前辈大佬,红妆侃侃而谈,“如今小女子也算是理学中人,天书心学脱胎于诸位圣贤的理学,更是站在儒学肩膀上来看社稷,横渠四句讲为万世开太平,吾等践行之,如果真的践行的话,你会发现处处荆棘。就像我们宣扬理学,却只在儒生中宣扬是谓传承,普罗大众却一无所知一样,一小撮的理学家真的能让世界大同吗?小女子认为不可能,唯有让普罗大众真切的接触理学,开启民族荣誉感……”

    陈懿打断了红妆的话,“何为民族荣誉?”

    红妆差点笑出来,用她十几年练武的坚毅才勉强压制。

    她指着地球仪上华夏地图,慨然道,“西起青海东至长白山,南到海南众多岛屿,北至内蒙草原,因黄河流域诞生的文明统称华夏民族,汉唐疆域的子民都是我华夏子民。诸位前辈,如果我华夏子民皆开智,拥有民族自信心、荣誉感、自豪感……”

    红妆难以自制的情绪表露在外,声音都有些异样的说,“前辈们,横渠四句是难事吗?”

    这事儿如果交给谢芳演,交给戴旅,交给宗颜,也不可能完成的如此顺利,因为他们不感性,他们是理性的。

    士兵的生生死死牵挂在心头,你给他时间,给他心学,他也不会往这方面深索。

    杨时、崔子照、陈曦等……尽皆无语。

    一句话,谁不想做汉唐的子民和臣子。

    红妆这边却还继续,“一方有难八方支援,青海到长白山,海南岛到内蒙草原,不论我华夏地界任何一处遭受天灾,举华夏之域人力物力疾驰助之。临安行在会在乎大都区域子民的安危生存吗?吐蕃王族会笑话西夏大地动吗?”

    东莽适时奉上一杯热茶,红妆一饮而尽,继续侃侃而谈,“临安行在、吐蕃王族、大金子民都是我华夏民族之子,却没有一个统一民族的信心和自豪感,更不用说凝聚力,我想说的是致力于华夏民心觉醒胜过我等将理学研究到极致,我辈毕生志向不应该是个人学问登峰造极,而是华夏民族所有子民为炎黄觉醒而努力。”

    华夏民族文化自信很难吗?

    哪怕在宋朝,汉人没有全民觉醒,新疆西藏内蒙长白山诞生过几十个小数民族,只要踏过长安和山海关,连十年都用不上,纷纷汉化,这都不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