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我的日记暨来自30岁的自白 » 第十二章 意难平的高中奋斗史

第十二章 意难平的高中奋斗史

    在历经如同开挂般的三个月后,我成功考上了s市重点高中,完成我的梦想后,我被顺理成章的分进普通班。

    刚上高中的我,有一种意气风发的感觉,总觉得,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那时候的我,有一种感觉,我总觉得我是被老天所眷顾的。但是历经两次逆袭的我,也深知其中不易,我觉得人要学会吸取教训,这次上高中可不能再在高考前临时抱佛脚了,我要把功夫花在平时。于是高一一开学,我就开始了好好学习。那会儿我们的语文老师是一位和蔼可亲的长辈,姓安,是一位已经评上职称的特级教师,我们全班都很喜欢她。那会儿我的语文成绩也随之走向巅峰,150分的试卷我一直能保持在125分到135分之间,并且从来没有掉出过这个区间范围。在省重点高中能在考试中取得这个成绩已经属于很难得了,这完全得益于我小时候的积累和沉淀,我从小就喜欢看书,世界名著读了满满一箩筐,尤其是在我小学升初中的暑假和我初中升高中的这两次暑假中,我看的书尤其的多。其中我印象中最深的就是世界科幻之父创作的《儒勒·凡尔纳科幻故事全集》,整整八大本,摞起来的高度比我现在现在的手都长。我最爱的作家是郑渊洁,他是我崇拜至今的偶像,他写的长篇小说被我彻夜不眠的拜读过一遍又一遍,他的想象力之丰富令我叹为观止。

    在我高一的时候还发生过一件很好玩的事情,那时候我的语文成绩一直很好,但是我最差的一次才考了90几分,我的语文老师找我谈话。我说,老师你有所不知,下午两点开始考试,结果我在宿舍里一觉睡到两点五十,我的舍友都走了,他们都觉得我在午休就都没有喊我。我到考场的时候,已经三点了,老师能让我进去考试已经实属不易了。我少了整整一个小时的答题时间,留给我的时间只剩下90分钟,我已经尽了我的全力去答题。安老师听完我说的话,随手翻开了我的试卷,发现后面的作文已经写了,她告诉我说,那你还蛮清醒的嘛,还能把作文给先写了。我说,是的,我没有办法,作文是分值最高的项,我先答的前面我认为简单的题目,那些难的我全部都先放在一边,跳着做完了前面的部分,还勉强给自己留了30分钟去写作文,最后到了交卷的时候,我作文也就刚刚才写完,只剩下最后一点点时间让我去把前面留下的空白补齐,还好我留下的都是选择题这种简单容易蒙的空白。就这样我考试一共花了90分钟,最后考了90分,老师,我真的尽力了。安老师听完我说的话,只说,那你以后要记得定个闹钟,没有人喊你,你要学会自己喊自己。时至今日,我一直认为,30分钟能写出不跑题的作文,用90分钟能考个90分还是十分能说明我语文功底的扎实的。

    我上高一的时候,就一直在思考关于高考的问题了,我找出了历年的高考试卷。那会儿我们的高考主要就是语文,数学和英语。其他的政史地生都是需要过级的,最重要的还是语数外这三门。经过详细分析,我得出的结论如下。

    语文,我可以作为主要拿分的科目,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作文拿分项,这是我的强项。

    数学,历年以来都是6分一道选择题,前面15个选择题占90分,后面大题,能做多少就做多少,会什么写什么,怎么着也能拿个100分上下。

    英语,我会继续学习课外的语感加强,我学不会语法,但是我可以锻炼语感,我的听力一直很强,努努力,争取80分没问题。

    这样算下来,我的成绩会在270分到300之间徘徊,而在当年那个时代,300分就已经可以上本科了。对于我的成绩来说,只要再稍微给我一点运气这就已经完全足够了。

    于是,在接下来的三年里,我就开始按照我的既定目标在有意识的同时锻炼我以下三个能力。

    第一,是我写作文的能力,我相信这一点看我小说的人都有目共睹,我完全可以写得很好。只是我需要同时锻炼我各种不同文体的能力,比如议论文或者记叙文。

    第二,我要锻炼自己做数学选择题的敏锐力,因为我上了高中以后,我的偏科变的更严重了,数学课上老师讲的东西我已经开始听不懂了,但是我听不懂归听不懂,却一点也不影响我做选择题的能力,我比较善于做归纳总结,有些题目,我看着眼熟,即使我根本就不会做,但是我只要看见题干部分的内容,我就知道哪一个是正确答案,换言之,我做不出题,但是我知道哪个答案对,只要选出来,一样可以得分,只要得分,对我来说就够了。而训练选择正确答案的敏锐力,就成了我在数学这门科目上最重要的事情。别人是学会知识,做出题,我是做不出题,但是能选对答案,其结果是一样的。

    第三,我要不断增强的英语语感,加强单词的记忆,语法我就不学了,只要语感足够强,语法就可以被替代,而单词是一定要记忆的,于是我的英语就变成了疯狂记忆单词和背诵课文增强语感。

    于是这三样,就这样被我坚持了三年。

    一直到后来,我的语文可以稳定在120分上下,我的数学因为我选择题做的厉害可以始终维持在90分到100分上下,而我的英语也能在语感和单词的加持下完成及格,能拿到80分左右的最理想状态。

    我始终认为,在我分析下,这就是我最理想最适合我的学习方法。不管风云如何变化,我自岿然不动屹立不倒。我甚至一度认为,高考我只需要再有一点点运气,哪怕就一点点,我起码能有个三本可以上一上。

    当然,为了高考,仅仅是只做上面这些是完全不够的。我还为此做了另外一件事,我把历年考试的高考真题全部收集起来了,我发现在s市有一份报纸叫《YZ晚报》,每一年都会把当年的高考真题收录其中,在那个我们上电脑课全部都还是大头机,网络还不是很发达的年代,我就做了一个有心人,我想尽一切办法,去收集了历年我们市高考的真题。我还有专门去书店购买历年高考真题,然后拿来自己全部做一遍,以此来锻炼我选中正确答案的能力,我自己为这个能力起了一个名字,叫题感。最后,我还是觉得不够,我把历年真题用到的知识点,细细的拆分下来进行了分析,我发现,其中的重要知识点有很多都是重复的,但又每一年都有变化,而这些变化都是捉摸不透的,难以预测的。在对于这些知识点的分析结束后,我得出了结论。好消息是,我对它们很眼熟,看见它们出现,我就能选出答案。坏消息是,这些知识点我眼熟归眼熟,我却无论怎么学都搞不会,我越学我越发现我真的不是学数学的料。

    就这样,靠着我自己给自己的规划,高中三年,我的成绩一直在中下游徘徊,虽然我在中下游的水准,但是我始终相信我自己的判断,并且在执行,在我学不懂数学的情况下,我依然能坚挺在一定的分数上。

    时间一晃而过,一转眼就到了高三。一个消息,一则重磅炸弹,一条可以决定我高考命运的消息在所有人毫无预兆的情况下传到了校园的每一个角落。这个消息的到来,让我瞬间傻了眼。

    为了适应新的环境和新的竞争,高考开启了制度改革,就从我们这一届作为第一届改革的试点,从我们这一届的高考开始,数学一律从选择题改为填空题。

    晴天霹雳,一道炸雷,在我脑海中瞬间划下,让我做了快三年的准备瞬间成了泡沫,荡然无存。6分一个的填空题一共15题,瞬间成了我的噩梦。

    当时已经是高三的下半学期,百日誓师大会已经开完了,面对日益临近的日期,每个人的压力都很大,而我,尤其的大。

    当我重新拿出数学课本开始为了填空题无可奈何的查漏补缺的时候,我发现了一个严重的问题,那就是我的基础太薄弱了,我对数学的落后,就如同原始部落和现代化科技之间的差距,这种如同天堑一样的差距,让我感到了恐慌,离开了选择题,我成了无所适从的人,一下子从天堂就掉进了水深火热。但是作为一个习惯于创造奇迹的人,我没有放弃,我开始了攻克填空题的道路,但是我很快发现,我的应试技巧在填空题面前毫无用武之地,会就是会,不会就是不会,毫无悬念和技巧可言。无奈之下,我开始了大面积的恶补,但是收效甚微,学校为了应对高考的改革,已经把月考和模拟考的试卷都换成了填空题,这让我依靠题感保持的成绩出现了一落千丈的垂直下滑。

    我一时之间,急出了一身冷汗,我深知,以我目前的水平和剩下的时间来判断,我恐怕是赶不上进度了。但是我依然没有放弃,在我的坚持不懈下,我可以逐渐的做对一半的填空题了,但还是极其的不稳定,因为不会的就是不会,你毕竟不能去赌高考的填空题全部是正好考你会的知识点。

    只所以我说我至今意难平的第二件事也不期而至的发生了。

    考试当天,第一场是语文,大家也知道,我是写作小能手,我对于语文十拿九稳。我信心满满的跨入考场,我的习惯是先看完全部的试卷,我记得我当时看完作文题的一瞬间,我觉得我炸裂了。

    作文题赫然写着四个大字《品味时尚》。

    我作为一个连阿迪耐克的商标都认不全,活到那么大,连s市都没踏出过几次的人,我作为一个整天在学校里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学生,对于时尚这俩字,我一窍不通。

    最后的结果,毫无疑问,我的作文写的驴唇不对马嘴。

    我两个拿分最大的依仗,一个瓦解在改革中,一个折戟在时尚里。

    但是我对待考试还是很用心,英语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最后我的成绩定格在246分。

    说实话,运气是真的差,提起来是真的意难平,不然我怎么也能再拿个54分,考上300分,有个三本。

    后来,我拿到成绩后,我问我自己,我甘心吗?我的答案是我不甘心,我又问我自己,需要复读吗?我的答案是,我不复读,因为我不认为来年的填空题我能驾驭。

    于是我就义无反顾的,离开了高中,前往了大学的怀抱。

    但是,至今这份意难平依然在我的脑海中挥之不去。今天把它写出来,也算是对自己的这段努力奋斗史一个交代,我努力过,可能真的是时运不济,运气使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