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元气三国 » 第三十章 不一样的刘宏 不一样的历史

第三十章 不一样的刘宏 不一样的历史

    三国大家都再熟悉不过,加入谁不用多说,第一梯队首选肯定是曹刘孙三家势力。

    毕竟这三家是经受过历史潮流大势考验的,在历史上能顽强地活到了最后,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便可看出他们的能量之强大。

    曹操,刘备二人的个人魅力不用多说,各有千秋,平分秋色。

    孙权给人的印象,更多是那句:“生子当如孙仲谋”,然后合肥一战给张辽送头十万,一战成就孙十万之威名!

    他是一个继承了父亲和哥哥遗产的富二代,准确的说是继承了哥哥孙坚的功业。

    个人能力也说的过去,就是上台之后,江东武将一脉的人才都很短命,特别是大都督一职,想想就让人不寒而栗。

    “我可不想做狡兔死,走狗烹,良弓藏的韩信!”周杰思索良久,最终得出这样的心里答案。

    从心里上来讲,如果能早点平定天下,让纷乱的天下早点统一,使得老百姓能早点过上安稳日子,他心里是很乐意的,也愿意为此去付出努力,投入一方势力全身心地去征战天下。

    功成名就之后,退隐江湖,对自己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若是反过来,因此让自己深陷其中不可自拔,出现那种进时容易退时难的境地,进退两难的险地,最后还得搭上自己的性命,才能换来天下太平。

    这么一想,他这心里就非常不爽利。

    在小镇上待得时间久了,得到的消息自然也多了起来,确定了当朝皇帝,就是那位后来的灵帝刘宏,也就确定了当前的时代,以及今后天下大势的大致方向。

    读书养性,精神力量大增的同时,周杰的记忆里也愈发的好了,很多自己当初没有好好学的知识,早已记不清的内容,逐渐一一浮现在脑海中。

    按照蓝星上的历史,刘宏是少年登基,汉章帝刘炟的玄孙,曾祖父为河间孝王刘开,祖父刘淑,父亲刘苌世袭解渎亭侯,其母为董氏。

    早年继承祖父、父亲的爵位,居住在河间国。

    永康元年十二月,汉桓帝刘志去世,皇后窦氏为皇太后,临朝称制。

    因汉桓帝无子而崩,外戚窦武和大臣商议立嗣,河间人侍御史刘鯈推荐了刘宏。

    窦武禀报太后,定下了由刘宏继承皇位,于是派刘鯈持节,率领羽林军到河间国迎接刘宏入朝即位。

    刘宏即皇帝位,改元建宁。

    他即位后,追尊自己的祖父为孝元皇,祖母夏氏为孝元后,父亲为孝仁皇,尊母亲董氏为慎园贵人。

    继位后封赏定策之功,封外戚窦武为闻喜侯,其子侄也都封侯。又封宦官曹节为长安乡侯,一共封了十一个侯爵。

    窦武与太傅陈蕃合作,征召天下名士,重新启用桓帝时期被禁锢的“党人”,意图重振朝纲。

    同月,刘宏下令护羌校尉段颎征讨先零羌。二月,段颎在逢义山击败先零羌。七月,破羌将军段颎在泾阳击败先零羌。

    中常侍曹节、侯览等受到窦太后的宠信,陈蕃、窦武对此感到担忧,于是在朝会上密谋诛杀宦官。窦武将密谋告知太后,请求诛杀曹节等人,太后不忍心。

    陈蕃也向太后上疏,请求诛杀宦官,但太后最终还是没有答应。

    建宁元年九月,窦武与陈蕃的密谋被宦官得知,宦官诬告窦武想要废帝,在夜间歃血为盟,准备诛杀窦武等人。曹节进宫控制了刘宏,又派兵劫持了窦太后,拿到了皇帝玺绶,控制皇宫要道,之后又派人去逮捕窦武等人。

    陈蕃被宦官抓住,于当晚被杀。窦武拒不受诏,出逃到步兵校尉军营,和侄子步兵校尉窦绍射杀了收捕他的使者,并聚集北军五校尉的部队数千人抵抗。

    曹节等人矫诏蒙骗刚回朝的护匈奴中郎将张奂,命其率军讨伐窦武。禁军素来害怕宦官,多逃到宦官的一方。

    至第二天早上,窦武的军队溃散,窦武和侄子窦绍自杀。宦官大肆搜捕窦武的亲族、宾客、姻亲,全部杀死,又将陈蕃、窦武所提拔的官员、二人的门生故吏全部免官禁锢,窦太后也被迁到南宫云台居住。

    建宁二年,大司农张奂上疏,请求赦免被禁锢的窦武、陈蕃亲属,并改善迁居南宫的窦太后的待遇。

    刘宏很赞赏他的意见,但宦官非常生气,刘宏因此无法独自做决定。

    张奂后又推荐被禁锢的士人,惹怒了宦官,受到了责罚。郎中谢弼也上书为窦武、陈蕃说情,结果被宦官迫害而死。

    十月,宦官曹节上奏将士大夫首领李膺、杜密等下狱处死,又大肆搜捕“党人”,死者一百余人,受牵连被杀、流放、罢黜、禁锢的有六七百人,兴起了第二次党锢之祸。

    同年七月,破羌将军段颎在射虎塞外谷击败先零羌,东羌就此被全部平定。

    建宁四年正月,刘宏成年,举行元服仪式,大赦天下,但不赦免被禁锢的“党人”。同年七月,立宋贵人为皇后。

    自刘宏即位以来,鲜卑连年入侵,几乎年年冬天进攻幽州、并州。内有党锢之祸与外有外敌入侵,这种内外斗争的消耗从未间断过,国力被极大的消耗。

    然而,在这个世界,刘宏却并非是刘苌解渎亭侯的儿子,是实实在在的汉章帝刘炟的大儿子。

    本应短命的汉章帝刘炟,更是活了四十四岁,他文武全才,军事内政皆是高人手段,使得开始走下坡路的东汉王朝,再次出现了兴盛的势头。

    然而外戚窦宪专断独行,帝待以宽容,遂开外戚专政之始。

    刘宏登基之后,朝廷内部宦官与外戚的政治倾轧愈演愈烈,外戚势力联合“党人”与宦官斗争。

    面对宦官和外戚两股强大的势力,他只能选择先将内部矛盾,转移到外部战争当中,趁着宦官势力松懈之际,联合外戚势力将其彻底铲除。

    而后有趁机征召天下名士为己用,利用外戚重新启用桓帝时期被禁锢的“党人”,以此来与外戚抗衡,平衡朝堂上的权势利益。

    然而到了这个地步,绝大部分的权利,特别是军权仍然不在皇帝的手中。

    为了获得兵权,刘宏再次启用宦官,利用党人与外戚之间越来越尖锐的矛盾,成功除掉了外戚势力,拿回了属于天子的兵权。

    之后开始利用帝王手段,分化百官利益,让他们自相攻伐,轻而易举地平衡分化了朝中势力,掌控了真正的天子力量,当上了真正的天下主宰。

    不过,走到这一步的刘宏,还是在几年之后,意识到自己并非这天下的主宰。

    朝堂上有百官,朝堂之后还是那些官员们,错综复杂,紧密相连的庞大关系网。朝堂之上他们可以抖个死去活来,朝廷之下最在意的,还是家族命运。

    世家大族和名门望族,仍然可以左右帝王的命令,甚至是帝国的命运。

    刘宏开始忌惮,他明白在这些人眼中,天下是皇帝的,也是他们的。他们和皇帝,是一同治理天下的主宰。

    此时这位年轻的皇帝意识到,光有兵权也不行,挑动党争让他们狗咬狗也不行,分化百官的势力也不行,帝国最根本的问题,还是那些越发强大,传承久远,底蕴堪比国家的世族。

    一边收集信息,一边考虑未来的周杰,发现这个世界的发展趋势,相比蓝星上的那段历史,变化之大超乎想象。

    当前的东汉帝国,依旧是最强大帝国,周边所有的草原部族,游牧部族,蛮夷部族加起来,恐怕都不够他打的。

    之所以会得出这样的结论,那是因为,从刘宏登基到现在为止。十几年的时间内,汉帝国不是在打仗,在防守反击,就是在用兵扩张,没有一年是安稳的。

    他相信十多年的战争,负面效应总会浮现出水面,爆发出惊天动地的灭世雷霆。

    听闻朝廷正在卖官爵,周杰决定多赚些钱,在当地买个官当当,坐等黄巾之乱爆发。

    为此他每天特意去草原上遛马,就等着打完小的,大的再来报仇,老的后来寻事,如此循序渐进才能财源滚滚。

    只可惜,这种好事在前几天就断掉了,羌人也不是傻子,天天上赶着给人,送财送头送经验。

    发现实在搞不死周杰之后,恐惧之余也就暂时放弃了复仇。

    不过这些都是小打小闹,再则都是在草原上厮杀,官府不会干预。

    当周杰被人认出来之后,他的麻烦立刻减少了90%,随之而来的是大势力的拉拢。

    在汉人和北方民族互通的集市,双方百姓通常都是以物换物,只有那些商人,贵族和乡绅才会用钱财来做买卖交易。

    周杰将最后的战利品,十五匹战马前后拴在一根绳子上,他自己骑在头马上,后面马背上绑着从羌族人身上拔下来的完好的皮甲武器,带到集市里去买卖,从今日之后,他需要寻找新的财源了。

    为此特意给自己留了些许武器防身,世道越来也乱了,明枪易躲暗箭难防,该小心的时候还得小心。

    仇家太多,他决定悄咪咪地卖了房子,先连夜搬个家再说。

    熟悉的刘大商人远远地望见周杰,眼睛一亮,笑成了眯眯眼:“呦,周公子又来了啊,收获不错嘛。”

    这家伙出身世家,专门买卖马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