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北宋汴京传 » 第20章:秋收交税

第20章:秋收交税

    既然事情都安排妥当了,陆家几人便按部就班的走上了他们的奋斗之路。

    两个月后,方圆十里的童子鸡几乎都被陆老七家给卖光了,田园集里也流传出了各种陆老七炸鸡的传言,说是这鸡味道香飘十里,想要吃上,起码得提前七天预定,不然到时候排队排上一两个时辰,说不定也买不到。等到第一批自己养的鸡上市,天麒和沈氏的这门生意,基本每月也能赚个三十两银子,再加上现在基本稳定的铺子的收入,陆家每月基本能赚个一百两银子左右,一家人对这发展势头都表示非常满意。

    特别是陆家新祖宅,本来眼看着就要断粮了,不过因为陆老七他们的拉拔,硬是熬到了秋收,家里的余粮还能剩下一些。

    说到秋收,这一段时间真是农家最为期盼,也是最为辛苦的时节。

    本来,普通农家一日不过两餐,但是放在往年,因为劳作太过辛苦,这个时节都要一日三餐的。但是去年粮食欠收,很大一部分的村民家里几乎都要断粮了,哪儿还能多匀出那一餐饭来?村里此时还能中午送上一餐饭来的,不过就村里几个族长家,外加一个陆老汉家。

    因为秋收秋种是一年中最需要劳动力的时候,开明书院虽然在县城,但是因为书院里农家子弟也不少,便放了七天的农忙假,陆老七想着也得回家帮忙,便把铺子一关,带着石头娇儿姐和他家的骡子去地里帮忙了。

    虽然陆老七干农活不如陆海南陆海西陆海北,但是他们家有骡子啊,收割下来的粮食也不用手拎肩扛,直接用骡子一车车给拉回去就行了,一头骡子能顶三个壮劳力,真不是瞎说的。

    天麒和沈氏娇儿姐虽然农活没帮忙,但是这中午做饭的任务,娘俩都给包了。

    沈氏做饭一如既往的发扬自己从天麒这学来的方子一锅炖的特色,要么就冷馄饨冷面饺子,要么就煮上一锅咸肉焖饭,腊肉焖饭,五花肉焖饭,简单好吃还不操心。因为吃的人多,每每都是装上满满一釜,石头赶着骡子回来放粮食的时候,就给顺道拉出去,一缸茶,一釜饭,田里做农活的陆海南陆海北陆海西夫妻,加上陆老汉和陆老七父子,吃的喷香。

    引得旁边地里干活的一众人怨声载道,人家村长里长家中午也不过吃点饼子就水,他们陆家每天吃的虽然看不清,闻着这味道就肯定知道是肉菜,昨天还看到了白面饺子,一人一大碗,吃的喷香,特别是那陆老汉,简直不是人,自己吃饭吧唧嘴不说,还老跟人打招呼,问吃了没?故意的吧!

    等到几十亩地的粮食全部收了上来,紧锣密鼓的便要开始第二轮种植。

    陆家今年因为养了鸡,虽然目前就养了两个月,天麒也让新祖宅的人把鸡粪掺上了切的细碎的稻杆枯叶,掺上谷糠麦麸,放一起堆肥。此时要犁地了,这发酵鸡粪便派上了用场。

    他记得鸡粪和鸭粪都是很好的复合肥,虽然家里这些发酵过的肥料对于几十亩地来说实在不太够,但是聊胜于无嘛,到时候对比下收成,就能知道到底有没有用了。

    陆老七他们在第十天的时候,总算是把地给全部犁好了,这秋收秋种最艰巨的任务也算是完成了大半。剩下的活,他也没法帮忙了,明日便要去乡镇开铺子了,于是让沈氏杀只鸡,再让石头去买割点肉,娇儿姐去后院摘菜,晚上请新祖宅众人过来吃一顿,也算是犒劳犒劳大伙连日来的辛苦。说完还不忘嘱咐一句,今日便不要一锅炖了。沈氏白他一眼,“我还不懂这些?”拎上篮子便去后院和娇儿姐摘菜了。

    等到晚上新祖宅一大家子终于忙好农活来吃饭的时候,天娇天麒和娘沈氏早就已经把晚饭准备好了。

    男女孩子们分六桌,因为他们家没大桌子,小孩女人桌的桌子还是石头去老宅给拉来的,众人入座,沈氏天麒天娇一桌桌上菜。

    家里没大盆子,沈氏找了几个大的钵头,红烧肉,小炒鸡,外加豆角焖茄子,白面大肉包子每桌也给上了一竹匾。五个菜一个主食每桌,胜在量大。

    其实众人经过这几天沈氏送的饭,已经知道了她做菜的风格,精致是不用想的,但是味道不错量又大,陆家就没有一个不爱吃的。

    陆老汉更是对这个儿媳妇满意,啊呀,这一天天的,又是搭劳力又是搭粮食,还搭了那么多肉,家里一直熬到秋收也没饿着孩子们,真是得亏七儿子家了。

    他自己生的儿子几斤几两自己心里清楚,这家里现在里里外外都侍弄的这么好,儿媳妇和孙子天麒功不可没。以前老七家过的一团糟,那肯定是因为儿媳妇和孙子天麒还没想清楚。

    天麒溺水被抢救回来,陆老七家就活转回来了。想到如此,陆老汉黑的发亮的老脸上便带出了一丝笑容,和气的对沈氏天麒说道:“老七家的,可别忙了,赶紧坐吧。你这一天天的,也辛苦了。”

    众人皆惊。虽然陆老汉平日里比李氏讲理不少,可因为是一家之主,所以平日都挺严肃的,千年难得能夸奖小辈一句,今日居然破天荒的夸奖了沈氏,宋氏周氏陈氏互看一眼,缩了缩脖子,还是老七沈氏厉害啊。

    那边沈氏浑然不知,天麒也受宠若惊的在上菜。只说难得聚一聚,自然得喝点儿,又拿出一坛子大曲,陆老汉嘴上说着可不能再如此乱花费,手上的碗却伸了过来,天麒给倒了满满一大碗,陆老汉咪上一口酒,吧唧两下嘴,说一句,吃饭吧,众人这蓄势待发的手就犹如暴雨般落在了五大盆菜上。

    连向来好性子的周氏此时都顾不上喂四头,五头了,只给两儿子碗里各扔了个大肉包,夹了两筷子茄子,一块红烧肉,自己就开始大口吃了起来。不过人家四头,五头也不需要喂,筷子不会用,直接上手,一手包子一手红烧肉,吃的嘴角油光锃亮。

    李氏本来看到沈氏给黑金刚喂了大肉包,真是忍不住的想骂她个败家玩意儿,可见这一桌吃的也快的很,自己根本来不及骂人,先吃,吃完了才有力气骂人。

    等到李氏再次想起要好好教训教训她那个败家的七儿媳的时候,自己已经挺着个吃得突出来的肚子躺在自家床上了,耳边是喝美了的陆老汉传来的阵阵打呼声。

    算了,这次就放过她,要是下次再被她发现沈氏敢如此败家,那就绝对要连这次的一起给骂一顿。在田园村村民都晒脱了几层皮,干瘦了几斤肉之后,喜悦却繁重的秋收秋种终于结束了。

    和陆老汉一家平日来往多的几家人家惊讶的发现,这一家人,虽然和大家一样经过这大半个月的暴晒,除了七房的娘仨,各个都晒的黢黑黢黑的,可一个个看着不似他们那般精瘦,特别是陆海南陆海北陆海西仨兄弟,怎么看起来反而比之前更壮实了?

    这还不是因为沈氏喂的好?虽然陆老七他们三个在帮了十天忙之后就去开店了,但是因为之前犁地已经犁好了,陆老汉几个省了耕地的力气和时间,再加上沈氏每日依旧中午给他们多加一餐肉菜主食的一锅炖,所以一家人非但没瘦,家里十几个小的脸上还养出了些肉来。因为沈氏每日做午饭,除了地里的几个,新祖宅的李氏和十几个小的她也会让天麒给送过去一些。李氏脸上的皱纹都因为长了些肉而少了几条。

    秋收之后便是收秋税了,今年的收成虽算不上多好,但是每亩也有三石多的产量,比起去年蝗灾之后连一石都收不上来的悲惨年景,今年算得上是不错了。

    陆家老宅四十亩地,有熟有常,算下来一共收了一百二十五石谷子。他们县的县太爷不算多好,但也不算多不好,反正就是个平平无奇的县太爷。但是对于百姓来讲,平平无奇就算是好的,不太过欺压,不额外多收各种巧立名目的杂税,那他就是个好的父母官了。粮税十之取一,照理陆老汉一家应该收一百二十五斗,不过收税嘛,总逃不开踢斗,农家总会多备点,最后陆老汉还是交了一百三十斗的粮税,不过他挺满意,今年还算是不错了,以前有踢的厉害的,一百二十五斗能让你交上一百四十来斗。

    不过到此时,陆老七才悲催的发现,自己家虽然没地,可也逃不开交税。对于失地的农户,规定一户交税一两,或者按人头,三岁以上有一个算一个,每人三百五十文。

    陆老七惊了,这收的也太厉害了,想一般有田地的农户,一年到头不过就能存个五两银子,这失了田地的,只能佃地来种,像他们村里一般是常田交三分,熟地交一半,这也不过是混个不饿死,再加上二两银子的税,那要是没点别的

    按照他们扶沟县的规矩,秋收谋生的手段,那还能不能活啊。

    收租的官吏看陆老七不情不愿的摸了二两银子出来,歪了歪嘴角,嗤笑道,“咱们县太爷仁义,你去别的县且瞧瞧去,别说什么秋税,秋税比咱们收的多,连进出县城还得收入城费呢,一群泥腿子懂什么,别不知足了,交好了赶紧滚,别挡这儿碍事。”说完便把爹陆老七和爷陆老汉几个往外推。

    爹陆老七被那人推得直踉跄,骂骂咧咧的出了县衙,跟着一起来的陆海南小声安慰他,“七弟,你没来过几次不知道,咱这任县太爷的确还算好的,以前咱们交税子那收粮的小吏踢斗起来直接是飞起来踹的,县太爷看到也不会吭声,现在这位好歹还会管管。算了算了,走吧,民不与官斗。”

    “我看你啊,现在手上有了几两银子,还是得置地。你现在这商不商,农不农的,我怎么看怎么不踏实,有了地,也不用交银子了不是?虽说现在你们生意不错,可到底还是自己有地心里才踏实。”陆老汉点起了烟斗,劝说着陆老七。

    买地这事儿,本来也不在他们家目前的计划内,比起买地,他其实更愿意先买铺子。但是他打听下来,想要买了铺子经商,那得先把户籍转成商籍,商税虽然没农税高,可是商籍不能考科举,哪怕第二代分了出去转了农籍,那也是一代商籍三代不能科举的。虽然石头现在读书是晚了,但是娇儿姐铁头小辣椒还小,天麒小子鬼点子多不用读书也能指挥全家。未来到底是经商种地还是考科举,这事儿还没个准呢,所以铺子的事情还是得先等等。

    反正现在铺子是买不成了,那陆老汉说的也没啥错,买点地,以后要是铺子不开了,大不了回家种地也饿不死嘛。不过嘛。。。。

    “爹,这农田咱们家要买现在手里的钱估计也买不了几亩,我是想把咱们家后面那小荒山给买了,您抽空找宋伯问问呗。”宋伯是他们村里正,名叫宋以明。天麒就是里正请来李郎中救活的。他觉得天麒之前提议的立体化养殖倒是个不错的主意。宋以明里正和陆老汉是战友,年轻时进过军队。关心一直都很好。瘦猴也经常找陆天麒玩。

    现在在这里经商,商税是三十交三,反正他也不是很懂为什么明明商税更容易收,反而交的却比农税少那么多,不过哪怕他是租人家铺子的,也要去衙门登记造册的,每月交税要是满了五两银子,那就也得转籍商户。但是,农籍卖自己所产的农产品或者养殖的禽类牲畜,那不管多少金额,都不用再交税和转籍的。

    所以现在对于他们来说,最好的发展方向就是自己种植高附加值的农作物,办规模化的养殖,到时候这些农产品变现也不用再交税,户籍也不会改变。

    “七弟,你是不是又想到了啥赚钱的法子?”还未等陆老汉答应,陆海南便按捺不住兴奋的心情问道。没办法,谁叫他七弟家现在干的那么好,连带他们老宅都跟着借了不少光。

    陆老汉敲了敲老烟杆,哼哼两声,“你这又是要干啥?买个荒山能种地吗?你跟你媳妇这钱赚的也不容易,我看天麒她娘俩,每每出去摆摊,手拿肩挑的很是不易,好不容易攒点钱,可不能白瞎了。”这七儿子脑子怕不是有泡?人家要买地,哪怕不买熟地,也得买常田吧,他倒好,想买荒山?有病吧,要荒山自己去开荒啊,还买个甚?

    “咱们不种粮食,也不对,应该说咱们就在山脚下开个几亩荒地种粮食,山上我们打算种果树,再养些鸡鸭。”

    一听陆老七这话,陆老汉下意识的踉跄了一下,陆海南连忙搀了老父亲一把,心里想着,七弟这又说的甚?他们这里一年到头就产点橘子枣子柿子,橘子还不怎么甜,一到秋收那集市上漫天漫地的橘子枣子柿子,两文钱一斤还能再讨价还价,这怎么还要特地买了山地再种啊?

    陆老汉坐上陆老七牵来的骡车,稳了稳即将口吐芬芳的情绪,深呼吸一口气,“你准备种啥果树?”